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苏联解体已经十余年,但研究"苏联解体原因"这个问题的"热度"却丝毫没有降低;几乎在每一个涉及苏联解体的问题上都存在有时是十分对立的观点。一般来说,都同意苏联解体是由综合性因素造成,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国内的、也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的苏联解体引起了世界的震动.一个泱泱大国,没有遭受任何外来侵略,也没有发生大的自然灾害转瞬间轰然倒塌,到底什么原因使然?探讨苏联解体原因立即成了学界热门话题.由于与苏联曾经有过相同的政治经济发展道路,中国学界对此事件给予了格外的关注,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开始了这个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14(2):85-86
(一)研究苏联解体原因的方法论吴恩远研究员强调,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切忌片面性。他针对近年来我国史学界研究苏联解体原因的一些流行观点,通过辨析和批评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突然解体,它的解体既非外敌入侵所致,也非内部政变使然。关于苏联剧变,学者著述颇多,观点莫衷一是。笔者认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在二战后没有很好地融入势不可挡的“全球化”浪潮中,反而背离了这一具有很强的建设性和破坏性的历史潮流,最终被历史所湮没。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苏联共产党执政能力衰退,无法有效保卫社会主义苏联,没有获得基本的政治认同。人们对领导人是否认同,决定了他所制定的政策能否顺利实施,预期效果能否达到。  相似文献   

6.
刘友田 《沧桑》2013,(5):40-45
改革的失误,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屡次丧失改革机遇,使苏联社会逐步陷入困境;经济改革不成功,使苏联人民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政治改革走邪路,导致苏联最终解体。苏联改革失败有复杂原因: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性,是苏联改革失败的可能性原因;西方国家的颠覆渗透活动,是苏联改革失败的外部原因;苏联领导人的素质问题,是苏联改革失败的关键因素。苏联解体的改革原因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社会主义国家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客观情况的变化对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及时进行调整、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需要有符合实际的改革战略和灵活的改革策略;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选拔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周新城 《百年潮》2011,(12):54-61
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已经20多年过去了。动乱激起的尘埃早已落定,事件的后果也显示出来了。然而关于苏联解体、苏共解散的原因及其教训,从动乱起始就一直争论不休,至今犹未平息。这也是很难避免的。苏联解体、苏共解散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大的也是最悲惨的事件,  相似文献   

8.
苏联作为迄今为止历史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曾经创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成就。作为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一个可以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苏联的影响力可谓遍及当时世界每一个角落。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庞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却在它即将迎来自己70岁生日时,黯然没入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其解体的原因引人深思。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我国目前正处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苏联的解体原因及其教训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苏联的解体是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多个领域、多个方面、多个层次。本文章致力于在总结部分具有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发掘更深层次的问题,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找出其根本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事件,开辟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由于触犯了地主、资本家的利益,一开始就遭到痛骂和讨伐。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十月革命节取消了。十月革命没有正式的名字,变成“十月政变”、“变革”,甚至与“叛乱”相提并论。在我国也不乏否定十月革命的论调。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前的“历史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最后一次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楼顶降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没有外敌入侵的情况下自行解体了。这一重大的戏剧性历史事件给世人留下了无穷的思考。从世界历史上看,大凡一些庞大的帝国,最后的崩溃和解体虽然都由于内部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欧、美学界从民族问题的视角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归纳为八个方面,认为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更加全面地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探讨当代国际社会及多民族国家妥善处理民族问题的方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进 《炎黄春秋》2013,(5):81-82
苏联亡党解体已经过去二十三年了,可是关于苏联亡党解体是非成败的争论和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且这个题材,在中国的社科领域几乎成了显学。究其原因,无外乎有三:一是中国文化历来有以史为鉴的传统,特别善于从历史巨变中寻找王朝更替的经验;二是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有着天然的联系,过去我们经常讲“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实际上,随着苏联解体后,很多重要机密文件解密,我们渐渐明白了:早期中国共产党是苏联共产党领导的共产国际的一部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背后推手是苏联共产党。如今,母体不复存在了,那么子体如何生存?自然成为关注的话题;三是当下的中国,面临着很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很多问题与苏联解体前的状况惊人地相似,譬如官员的腐败、社会风气的堕落、利益集团对权力的垄断、改革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异化等等。  相似文献   

13.
刘振修 《文史天地》2013,(12):80-84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使世人瞠目结舌。“卫星上了天,红旗却落地”,探究其原因,众说纷纭:“斯大林体制僵化说”、“历史积弊说”、“西方和平演变说”等莫衷一是。但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苏联党和政府自身的腐败严重,而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应该是最重要的原因。透视当年苏联轰动一时的“驸马案”,不难看出苏共政治腐败之一斑。  相似文献   

14.
马龙闪 《百年潮》2000,(8):72-74
苏联剧变和解体是由诸多原因引起的。但归根结底,有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原因。从历史原因来看,30~40年代苏联在“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指导下连续不断进行的社会政治运动,以及它们所带来的严重消极后果,是造成日后苏联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国内外学术界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从多角度进行了探讨。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在《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一书中,将其归因于苏共自身能力与优秀品质的丧失。也有人从外部因素主要是美国1980年代实施的瓦解与颠覆策略进行分析,指出华盛顿的手所起的作用[参见尼基塔·克  相似文献   

16.
王正泉 《百年潮》2006,(11):62-64
俄罗斯总统普京执政以来,领导俄罗斯“由乱到治”,走上“复兴”之路。普京政绩突出,威信很高,不仅得到多数民众的拥护,而且被国内最大的政党“统一俄罗斯”视为“精神领袖”。在苏联问题上,普京始终坚持“一分为二”,既肯定其客观存在的成绩,也指出其所犯的严重错误。但普京的评价也有一个发展过程,起先他对苏联的消极一面说得很重,后来则对苏联的积极一面说得较多,最后又总结教训,确认苏联解体是一场“悲剧”。通过对普京对苏联历史及苏联解体的评价的了解,可以从中了解俄罗斯社会思想的动向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龚斌 《新疆钱币》2001,(4):38-38
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15个加盟共和国各自获得独立。苏联的解体有着各种复杂的原因。既有外因,又有内因,其中民族矛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100多个大小民族,民族问题在俄罗斯(苏联)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沙皇俄国有征服少数民族的过程中,不仅采用野蛮的暴力手段,而且大肆鼓吹“大俄罗斯主义”,从而引起少数  相似文献   

18.
2000年5月9日至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兴亡史》课题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和德国艾伯特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苏联解体原因及苏联解体对欧洲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澳大利亚、保加利亚、德国、俄罗斯、法国、美国和中国的50余位学者,包括一些国际知名学者和专家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参加的人数之多,代表的范围之广。  相似文献   

19.
论斯大林镇压问题研究中的某些概念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苏联的历史教训,需要研究斯大林执政时期镇压的全部情况。苏联时期有意使“镇压”一词含义模糊化,要知道其准确含义需做具体研究。苏联当局不承认“政治犯”的存在,《刑法典》中也不存在“政治犯”的概念,用“政治犯”的概念去统计镇压人数不能反映镇压的全貌。苏联解体并非始自揭露镇压人数,滥杀无辜的大镇压本身倒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另外,苏联有关镇压的档案由于人为销毁等种种原因已经不全,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对现有的档案资料需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后美国学术界对冷战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后美国学术界对冷战史的研究白建才苏联解体后美国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空前的“冷战史学”热,笔者这几年恰好在美国访学,收集了不少资料,现仅就此整理概括如下。一、关于冷战的起源与性质关于冷战的起源与性质,概括他说,苏联解体之前美国学术界大体流行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