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0年的5月7日在郑州河南省省委宿舍。 八十一岁的张申细言慢语地向我讲了他的历史和他在1959年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经过,他的老部下74岁的周化民在一边听着,有些是他们共同的经历。  相似文献   

2.
郑州这几天变天了,要下雨的样子。这让我又想起了"外公",去年他去世的时候是一个暴雨天。说是"外公",其实是我亲外公的弟弟,我们也叫他"外公"。他是从台湾回来的老兵,回来后在老家生活了19年,他回来时我小学一年级,他去世时我已经大学毕业4年。这19年里,他对在台湾的生活一直讳莫如深,从不提那边的生活与工作,我们只知道,他在台湾还是当兵,后来一直住在花莲县。花莲,很好听的名字,直到今天,每次听到这个地名我都有种异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我的堂兄张清溱是一位把大半生献给了新疆建设事业的水利水电专家。在我们叔伯弟兄中,他行三,故我以三哥称之。1940年,他去西北前,曾回过故乡南阳;但那时我还年幼,记忆十分模糊。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他来内地出差,我们在郑州见了面。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中,他只要路过郑州就必定要来看我,我也曾因公两次去乌鲁木齐,平时则书信来往不断。  相似文献   

4.
郑州化工三厂考古发掘简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郑州化工三厂考古发掘简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工作站一、前言1990年10月,配合郑州化工三厂家属楼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工作站对该基建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商城路中段南侧,法院东街东段以北,属郑州商城东南部(图一)。商代...  相似文献   

5.
2008年7月18~20日,由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早期夏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回顾了学术界几十年来探索早期夏文化的历程,总结了早期夏文化研究所获得的阶段性成果,讨论了学术界目前关心的早期夏文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指明了早期夏文化研究的方向.这次会议在夏文化研究历史中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是 1 939年收到当时已在延安的老同学魏巍同志的信后 ,于 1 94 0年由郑州去了西安 ,又由西安折回洛阳 ,才找到了在国民党河南省军事机关“工作”的周启祥同志。在他的介绍和领导下 ,我积极投身于革命工作 ,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光荏苒 ,至今已有 61年了。从一个热血青年到八十老叟 ,回想自己的一生 ,虽然坎坷 ,但却是平凡而又渺小。夜晚难寐 ,年轻时的一些经历时时浮现在眼前。我虽不善文笔 ,且老眼昏花 ,但总想把自己知道的一些事情说出来 ,希望后代们知道他们的先辈是从怎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走过来的 ,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一我…  相似文献   

7.
2012年,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在洛阳收购了一方唐代杨贲石刻墓志,经河南省文物部门相关专家反复论证,此墓志中所言"魏帝西陵"应即东汉末年的曹操陵墓。  相似文献   

8.
逛郑州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位于黄河以南25公里,京广、陇海铁路在此交会,为中国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之一。郑州北距北京760公里,南距武汉514公里,东距连云港570公里,西距西安480公里。郑州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城市。1923年,这里爆发了永垂史册的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1948年,郑州解放。1954年,河南省会正式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还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下辖5市1县6区,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人口600.3万,其中城区面积1010余平方公里,人口近300万。郑州同时又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早在3600年前,就是商王朝的都邑。那时的青铜冶炼技…  相似文献   

9.
嵇文甫同志于1963年10月10日在郑州逝世了。我和文甫同志相处较久,相知颇深,突然消息传来,四十五年的往事,涌上心头,恨天公为什么夺去我的益友这样的快。半年多来,常有同志询问文甫同志的学问、事业,我概括说:他是一个笃实的学者,一贯追求真理,因而卒能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文甫同志本名明,字文甫,以字行。1885年生于河南省汲县城内的一个市民家庭。幼读于同里李氏私立两等小学堂,中学毕业后,曾任小学教师一年半。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专心攻读,每有体会,多前人  相似文献   

10.
漫话丁聪     
漫话丁聪名人专访文\郝凯图\马静坡Δ丁聪和本文作者1995年10月,第三届中原书市在河南省省会郑州举办,主场设在河南省博物馆。在这个读书人的盛会上,我采访了著名漫画家丁聪先生。庄重典雅的三联书店郑州分店展厅内,丁聪文化人肖像展,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五七年七月末,我和郭人民先生,朱绍侯先生,魏千志先生率领着开封师范学院历史系三年级生一百余人到洛阳、郑州两地参观;参观的主要对象是考古发掘、发掘品、以及一部分名胜古迹。行期只有六天,在洛阳匆匆地参观了四天之后,便在七月廿六日的早晨赶到了郑州。在旅舍里略事休息之后,便在当天上午到“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第一队”去参观。在这里参观了郑州商代遗址墓葬出土的文物、库藏品,以及不久以前从信阳运来的战国时代楚国大墓的出土品。郑州商代的出土遗物,我在一九五五年的春天,同北京师范大学赵光(?)先生,要杨釗先生,曾经看过一次;因此,这次来郑参观,对我来说,主要的是在看信阳楚墓。我在这一天的上午,随着学生“了望”了一下(因为人多,我又站在后头,只能说是“了望”。),听了裴明相先生亲切的讲述;下午又特别奉(?)了一下,在张建中先生的指导下,又看了一小时半。由于同志们的讲述,及我两度的参观,对于这批文物的某些东西,有所领悟。又因为这次发掘在我国考古学界是一件大事,对战国时代楚文化的研究,有极大  相似文献   

12.
我与来新夏教授相识于 1981年 8月 ,是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在山西省太原市晋祠举行的成立大会上 ,当时我们都当选为协会理事。在尔后的二十多年的修志工作中 ,我有机会多次向来教授请教 ,请他到河南省讲学。特别是在修志工作过程中 ,我发现了一个珍贵的资料 ,即查证了来教授祖籍是  相似文献   

13.
阎新法是在山窝里长大的,自从来到省会郑州,便与我同在河南博物院工作。我知道他摄影技术很好,不断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在河南省摄影界小有名气。最近他出版了两本摄影集,一本是《生活留言》,一本是《无声岁月》,读后使我惊喜万分。我不大懂得艺术,对摄影艺术更是外行,缺乏审美的艺术水平。可是小阎的两本摄影集,我反复看,真的还被吸引住了,感触甚多。《生活留言》一集,全是农村题材,一下把我的思绪引到50年前的往事中去。旧社会农村长大的我,看到这个集子,心情激荡,格外亲切。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  相似文献   

14.
郑州商城与殷商文明国际研讨会8月12日至16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此次国际研讨会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郑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郑州大学,河南省博物馆,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主办。会场设在郑州嵩山饭店。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100多人出席大会。会议收到论文90多篇,有50多人作了大会发言。研讨会采取学术交流、学术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就郑州商城的时代、性质,郑州商文化的来源,偃师商城与郑州商城的关系,郑州商城何王所都,以及殷商文明的各类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参观了郑州商城遗址及郑州商城工作站,河南省博物馆,郑州市博物馆,黄河游览区及汉霸二王城等。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博物馆在中州大地渡过了六十个春秋,我与河南省博物馆已有三十多年朝夕相处的历史。今逢本馆成立六十周年的喜庆日子,谨以片言只语寄托我炽热的情怀、衷心的祝贺和诚挚的希望。错误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一、六十年来不朽的成绩河南省博物馆六十年来以奋发图强的精神战胜了种种艰难困苦,做出了不朽的成绩。这些成绩是多方面的,谨就荦荦大者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54年10月,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省会迁移的原因既有地理环境及交通条件的因素,也有经济及政治因素,而郑州由于位置适中、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前景良好以及便于领导全省工作等优势,使它取代了开封的省会地位。从1951年河南省会初步获准迁至郑州,到1952年正式确定迁移,再到1954年基本完成迁移,广大干部群众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省会迁移对河南省以及郑州、开封两市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博简讯     
《文物》1965,(8)
1965年3月间,湖南省博物馆在株州鉴选出一件铜炮(图二),上边刻有汝宁府(今河南汝南)等字样,可以证明它是河南的东西,湖南省博物馆立即通知我们并将此炮运来郑州,现藏河南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18.
我和敬爱的梁寒冰同志首次相识是1978年6月。当时是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史学规划会议上,我作为河南史学界的代表,聆听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梁寒冰同志对全国史志学规划宏伟蓝图的描绘,很受鼓舞。1985年初,我由郑州大学调到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任副主任,经常拜读他的文章,并曾先后在北京、郑州、南京、武汉、西安等地多次听取梁老对修志工作的精辟见解,受益匪浅。梁老是位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作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第一副组长、中  相似文献   

19.
枪卫人民笔写警察─—我的文张武弛之道(下)王仲刚机会终于来了。那是3年前仲秋的一个清晨,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公司文学部编辑祁海风尘仆仆专程来到郑州,让我写一部反映铁路干警斗争生活的电影剧本,我欣然应允。我的一些想法亦正合他意。他说:“这是我抓的第一部警匪...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1月9日,张一弓病逝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又一位故交走了,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多好的一位作家啊!张一弓曾对我说:"我替李铜钟辩护,你替我辩护!这不是一己之私,而是国家大事。"不错,他写的是国家大事、历史事件,活生生的醒世恒言。张一弓死了,李铜钟活着。一、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