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由于历史的原因,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其回归的常见渠道有三种:回赠、回购和讨还。虽然我国已参加了四个保护文物的国际公约,但回归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仍然阻碍了我国流失文物的回归。纵观研究状况可知,对中国文物的流失与回归问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
我国海外流失文物数量巨大,而能够成功回归的相对较少。实现海外流失文物回流的主要途径有回购、捐赠、利用国际条约与跨国文物追索诉讼等。回购与捐赠途径难以满足提高文物回流数量与效率的需要,利用国际条约与文物追索诉讼等法律途径,在实践中亦面临法律障碍。通过对实现文物回流途径及其存在的问题与法律障碍进行分析,结合目前我国海外流失文物回流现状与实践,从加强文物保护,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提出加强国际合作、加强文物信息管理、建立文物追索机构和建立互利共赢的国际文化遗产交流平台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一个多世纪来,中国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现存何处?确切的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我国政府、学者和有识之士一直致力于流失海外文物的调  相似文献   

4.
<正>调查背景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据理性估算,目前流失海外各大博物馆及私人收藏的中国文物接近五百万件。这些文物流失方式各不相同,但因历史原因,除少量合法途径外,多数文物以各种非法途径被转卖出国。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呼吁流失海外文物尽  相似文献   

5.
引言 由于缺乏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我国文物从近代开始大量流失。近年来文物犯罪更是向着集团化、高科技化发展,流失文物状况逐渐恶化。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国际博物馆协会称,中国出境文物总量约一百六十四万件,分布在四十七个国家的两百余家博物馆[图一]。中国文物学会据此提出另一组数字,认为从中国流出的文物总数达一千万件,是博物馆藏品的六倍。由于涉及文物定义和信息不易获取等诸多困难,准确统计流失文物的数量其实是一项"不可  相似文献   

7.
云冈石窟规模宏大 ,造像繁多 ,流失海外者数量不少 ,希望这些流失文物能公诸于世 ,以利于云冈文物之研究。  相似文献   

8.
2003年,以《淳化阁帖》为代表的又一批海外流失文物历尽艰辛,回归祖国。从当年的战后文物追索,到如今的拍场较量,流失文物归途漫漫。一方面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追索流失文物决不放弃”,另一方面是19家欧美博物馆联合声称“拒绝将文物归还原属国”。文明本该以最文明的方式展示与传承,让每一份文化复归完整,理应是一个文明社会的良知与责任。  相似文献   

9.
王谦 《文史精华》2001,(2):53-56
中国历史悠久,文物广博。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政务院(后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为文物保护工作费尽了心血。新中国的文物博物馆事业是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极为薄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国伊始,北京只剩下故宫博物院和寄住在故宫午门的历史博物馆,而这两座博物院馆的藏品,尤其是故宫的藏品,遭到了偷窍和流失,有不少珍贵文物流失境外,其它地方的博物馆就更少,文物流失情况严重。周恩来就是在这样一个烂摊子的基础上,大抓博物馆发展事业、文物保护工作,使遍布全国各地的珍贵文物得以妥善保存。 “敦煌文物是国之瑰宝,应好好加以保…  相似文献   

10.
<正>虽然媒体对非法流失文物交易的报道确实引起了公众对流失文物回归问题的广泛关注,但媒体的报道大多将圆明园兽首铜像与爱国热情联系在了一起,夹杂了过多的民族情绪,夸大了兽首铜像的实际价值。就传播效果而言,相当于免费广告,是在为交易"造势"。媒体的这类报道在客观上造成了非法流失文物价格的大幅度  相似文献   

11.
《中华遗产》2007,(10):152-152
失落一个半世纪的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之一的铜马首近日被全国政协委员何鸿先生以6910万港元的创纪录价格购得,并将其捐赠国家。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火热,流失海外的文物开始回流。那么,对于这些拍价高昂的中国流失文物,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让它回到故土呢?  相似文献   

12.
关山 《中华遗产》2011,(4):82-89
曾经有国外的文物专家访问中国时,听说中国政府正进行抢救流失海外文物的工作,表示难以理解,“文物放在西方的博物馆里,能得到更好的保护,能传播中国的文化,这不是更好吗?”  相似文献   

13.
付壹强 《黑龙江史志》2013,(15):41-42,44
溥仪出宫后,善后委员会在清理宫廷文物时发现数份清室内务府与大陆银行、盐业银行签订的抵押合同。暴露出以世续、绍英等为首的清室内务府倒卖、典卖宫廷文物,导致了宫廷文物的大量流失的事实,使得这些文物命运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字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一条宽带即可联接起世界的两端。流散在全球的敦煌藏经洞文物,正在通过数字技术在虚拟世界重聚。藏品数字化的日益成熟,使"数字归还"的概念进入各国视野。"数字归还"是什么?它是真正的归还吗?它是否可以在中国实施?中国是文物流出大国,流出文物数量巨大,途径复杂(详见本刊十七期《他乡遇故知—面对流失文物你痛不痛》)。多年来,"追讨流失文物"的呼声不绝于耳。然而,追索文物的诉求屡屡引  相似文献   

15.
戴叶君 《收藏家》2008,(2):86-88
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三种途径:第一种,近代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和骗购。鸦片战争以后,国势衰弱,一次又一次的战败和列强的入侵,致使中国文物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浩劫。列强在战乱中直接掠夺,外国团体或个人非法挖掘、盗窃,低价骗购并贩运文物数以百万计。第二种,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徐惠林 《收藏家》2014,(3):79-82
近年来,关于“文物归还”的争议冲击着西方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者,一方面令文物现拥有者忧心忡忡;一方面令这些争议性文物的原属国在迅速增长的政治、经济实力的支撑下重拾文化自信。再一方面,中国传统文物拍卖在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的同时,也令国人对文物价值作出重新判断。而追根溯源,中国文物的大量流失海外,除了西方冒险家的大肆搜掠,更与国家动荡时期的文物交易商脱不开关系。而其中最有争议的文物商人——湖州人卢芹斋又再次从这段历史中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在对主要文物贸易国的现行法律、政策与当代调整文物返还的主要国际公约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提出一套旨在破解中国文物追索困局的战略与建议,主要包括:第一,改革文物出入境制度;第二,参与国际立法、强化国际执法合作;第三,启动流失文物普查工程;第四建立文物追索机制、制订文物追索战略。  相似文献   

18.
文物管理体制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新时期我国文物管理体制在改革中遇到了机遇与挑战。文物体制改革要明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文物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的矛盾,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正确处理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正确处理公共服务质量降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境外无人继承文物面临流失的风险。国外法律一般规定境内无人继承的遗产归国家所有,对此,我国缺少明确的政策法规,赋予特定的主体追回境外无人继承文物的资格。此外,我国法院在受理此类案件时,会遇到管辖权、冲突规范和实体法律规定不完善等问题,难以作出有利于我国文物保护的判决。控制我国境外无人继承文物的流失风险,要求我国从原则、规则和程序等方面进行规制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但凡涉及中国考古史、文物史、收藏史等研究领域,"金村文物"—一组出自洛阳却流失海外近百年的中国古代珍贵文物,总是令人魂牵梦萦,情愫万千。"金村文物"让人欢喜让人忧,更有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谜团。提及"金村文物",一个人和一家博物馆始终无法绕开:怀履光[图一]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