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村经济的巨大变化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创造过驰名于世的东方传统农业。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农村基本上滞留在自然经济阶段,农民的生活极度穷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十多年的农村经济体制一系列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西藏安多牧民的家庭经济扎嘎为了完成“西藏百户家庭经济调查”课题,笔者曾于1995年7月──9月六次赴那曲地区安多县进行实地田野问卷调查46户家庭。我们对这些调查问卷进行了详细的手工统计和计算机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的汇总分析,结合当地各级政府提供...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的严重经济困难,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认真调查研究造成的。严峻的形势使人们清醒了头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一再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要求1961年成为调查研究年和实事求是年。党的领导人身体力行,深入农村开展调查,县级以上各级党委也向农村派出了大批的调查组,了解到了许多曾经不知情的真实情况,发现了人民公社中存在的大量问题,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制定了“农业六十条”。随着这个文件的出台,农村的形势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原毫县(今毫州市谯城区)在文化大革命清理阶级队伍中的1968年8月,掀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高潮。从1968年至1977年的十年间,农业学大寨步步深入到各个方面。要求“年年都有新套套”,分期分批建成大寨式生产队、大队、公社。根据中央(75)21号文件“全党动员,苦战五年,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指示,毫县按照建设大寨县的六条标准,作出三年(1978)建成大寨县的决议。到1977年冬,随着深人开展揭批“四人帮”和对“两个凡是”的突破,农业学大寨不再提及。随之迎来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使农村形势迅速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5.
陆百甫 《百年潮》2023,(1):24-28
<正>改革调查的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首先从安徽凤阳县和肥西县两个地方开始。当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解决了过去人民公社体制当中“大锅饭”问题。刚开始改革推进得还比较顺利,农民要求非常强烈。1979年、1980年两年,随着整个农村改革的推进,农村和农业形势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效果非常显著,可以用四个字来讲,就是势如破竹。到1981年春天的时候,农村改革已经在全国铺开了。当时党中央的态度非常明确,允许农村改革“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于是中央政策层面上放松了,“紧箍咒”没了。  相似文献   

6.
藏区要闻     
农业部批准西藏自治区农村沼气建设"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在西藏自治区59个县将建设20万户农村户用沼气、400处沼气乡村服务网点;推广养殖小区集中供气(沼气)工程40处、生态校园沼气工程100处。  相似文献   

7.
薛成有 《攀登》2005,24(12):86-88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结合地方实际去实践,为此,笔者选择民和县各乡镇村支部书记为调查对象,从农民对目前国家农村政策所持态度、对农村经济形势的看法、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成员的民主意识以及农民的法律意识等方面就青海省农业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切实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教育不公平和完善立法的民主化程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薛成有 《攀登》2005,24(Z1):86-88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结合地方实际去实践,为此,笔者选择民和县各乡镇村支部书记为调查对象,从农民对目前国家农村政策所持态度、对农村经济形势的看法、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成员的民主意识以及农民的法律意识等方面就青海省农业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切实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教育不公平和完善立法的民主化程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黎洁  高岚 《人文地理》2019,34(4):143-151
利用课题组2017年6-8月在陕西安康、商洛、汉中、宝鸡4市9县22个旅游扶贫村收集的841个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选择模型(DSM)等分析了农户参与旅游对家庭农林业劳动时间、外出务工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与旅游有助于增加调查地的农户收入,旅游兼营型农户收入更高。在全样本中,参与旅游对农户农林业生产时间具有显著负向作用,但在参与了旅游的农户样本中,农户参与旅游一些特征或形式,如土特产销售,对农林业生产则有显著正向作用;在多个模型中,农户从事旅游对家庭外出务工活动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提出了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旅游+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景区带村作用、完善旅游扶贫政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情系布依族“巨舌”少女文/远村大原山村少女患怪病罕见巨舌大无朋1995年12月中旬,《贵州日报》记者蔡敦鸿到我国最贫困地区之一的贵州省黔南州麻山平塘县采访,在离该县百余里的芙蓉村,无意间发现了一个身材瘦小的砍柴女孩,嘴巴里却向外垂着一截硕大无比的舌头...  相似文献   

11.
李静萍 《沧桑》2010,(5):146-147
"文革"中期,为扭转因全面动乱造成的农业生产下降的局面,以周恩来为首的国务院先后召开了全国棉花会议、北方地区农业会议、全国计划会议等会议,重申《农业六十条》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努力纠正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左"倾错误,恢复行之有效的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农业形势,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4月13~15日,中国农业合作经济发展论坛在河北保定举行。这次论坛由《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社与中国经济史学会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河北省三农问题研究基地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农业厅、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河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要事录》开始编纂[本刊讯]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农史学会当代农史委员会组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要事录》的编写开始启动,第一批史料收集整理条目业已公布,这是农业系统"九五"时期当代农业史志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多年来,农业系统...  相似文献   

14.
明代农村的人口流动与农村经济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代农村的人口流动与农村经济变革林金树一在封建社会,所谓“农村经济”,实质乃是农业经济。人口、土地、种植业,是构成它的三个主要因素。其中,人口是最为关键的。明代中国的农村经济经过唐宋以来的长期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大势的刺激,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具有深远...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城镇化是县(市)域经济发展的重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同明 《攀登》2002,21(1):79-81
农村城镇化是县(市)域经济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是县(市)域经济改变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举措,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对县(市)域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拉力。  相似文献   

16.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大步骤,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最近,我们就青海省小城镇建设情况,到海西、海东的2个市、8个县、12个乡镇进行了专题调查,形成了一些认识和意见。 一 小城镇是按照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融政治、经济、文化、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性中心,是农村牧区一定区域内的人流、物流集散地。主要包括县城、建制镇、小集镇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7.
江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蕴含于其中及传承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赣鄱大地。但江西同时是一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占比重较大的省份,至2005年底,全省共有乡镇1427个,其中建制镇773个(包括县城关镇)、乡654个,村庄17.63万个,行政村16921个,70%以上的人口居住  相似文献   

18.
随着苏联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中化和社会化程度在日益扩大和加深,农业部门内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苏联传统的农业是指种植业和畜牧业,从管理系统来看,主要包括苏联农业部所属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以及由他们通过合作建立的跨单位企业和组织等。据统计,苏联现在有25,900个集体农庄,21,600个国营农场,9,600个跨单位企业和组织。  相似文献   

19.
张治菊 《神州》2013,(13):245-246
一、宁蒗农业发展形势(一)农业农村工作是基础和关键。农业强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全民富,农村稳则社会稳。宁蒗是一个集"山、少、边、穷、特"于一身的国家级贫困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县近90%人口是农业人口,要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基础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通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京政府认识到抗战将是持久战,持久抗战的关键之一在于农村能否持久地提供支持。因而,维持和发展农村经济就成为坚持抗战的重要一环。而维持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又在于是否能够为农村提供金融支持。本文以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有关资料为中心,特别是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农业经济系所作的农村金融调查资料,辅以其他史料,对1939年至1944年间国统区15个省的农村金融借贷、放款利率、放款期限、借贷办法、放款机关等情况进行具体考察,分析和观察其成效与特点,并与抗战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以期对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农村金融发展和演变情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