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家栋是我国两弹一星的著名专家,为我国能在世界航天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他曾代表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进行了艰辛的谈判。 进入改革开放的年代,国门打开了,但中国航天部门无论卫星还是火箭都没有走向世界。航天部党组讨论开放议题,提出中国运载火箭要走向世界,进入国际市场。在请示中央同意的情况下,1985年10月,新华社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一特大新闻。 美国一得知中国火箭要进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2.
1982年10月12日,我国第一枚潜地固体运载火箭水下发射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它标志着我国火箭技术有了重大进展,在中国航天技术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末,中美在航天商业发射领域曾有过短暂的合作。1988年12月,两国签订了卫星发射备忘录,标志着中国长征火箭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5~1996年,中国长征火箭遭遇两起发射事故。为了提高长征火箭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竞争力,中国航天系统展开了深层次改革并提高技术,最终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美国在1999年发布了"考克斯报告",之后美国全面禁止了与中国在航天商业发射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1970年4月24日,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这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一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壮丽升空。而发射这一卫星的运载火箭,就是永留芳名的中国航天第一箭——长征一号。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在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竖立起第一座里程碑,而在“两弹一星”中,一弹一星非它莫属。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长征”系列火箭技术日臻成熟,已经多次发射成功。当时,我国经济还比较困难,不可能把大量的资金投放到发展火箭上,而火箭发射服务的国内市场又十分有限,因此,中国的火箭事业要争取到必需的资金,并不断推进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唯一的出路就是打开国际市场,参与世界竞争。  相似文献   

6.
在共和国百万雄师中,有一支神秘莫测的特殊部队。当我国大型运载火箭拔地而起时,他们就会在数百公里地域内快速展开,寻找从火箭上落下的“黑匣子”。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到处都有“寻宝兵”神出鬼没的身影。大型运载火箭象熟睡的婴儿,静静地躺在发射架上。“5、4、3、2、1,点火!”随着一声口令,火箭喷着巨龙般的火焰,以雷霆万钧之力腾空而起。“成功了!”发射场上一阵欢呼。与此同时,一群执行特殊任务的士兵已做好了“寻宝”前的一切准备。不知过了多久,忽然传出一声紧急的口令:“出发!”霎时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发射升空后,世界各国航天专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美国宇航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发表声明说:“中国再一次表明,它已跻身于有能力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少数精英国家之列。”法国达索航天集团宇航专家菲利普·库埃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说,“神六”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关键一步。中国航天业“进步非常快,  相似文献   

8.
章易 《文史博览》2005,(10):29-32
2004年2月20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王永志,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和奖金。这是500万科技大奖设立以来,首次授予航天界。今年72岁的王永志院士40多年来在我国战略火箭、地地战术火箭以及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的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实现千年飞天梦想第一人”。  相似文献   

9.
2004年2月20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王永志,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和奖金。这是500万科技大奖设立以来,首次授予航天界。今年72岁的王永志院士40多年来在我国战略火箭、地地战术火箭以及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的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实现千年飞天梦想第一人”。  相似文献   

10.
《纵横》2000,(1)
正在吊装的近程导弹星发射场年,基地建成运载火箭和卫 一九六六,,一九七。__—_九八O正五月 ’远程运载火箭试验成功飞向太空——中国航天事业掠影  相似文献   

11.
周之然 《环球人物》2012,(34):18-20
韩国称是对和平挑战;日本无法容忍;美国扬言要朝付出代价2012年12月12日,朝鲜中央通讯社突然发布消息称,朝鲜"光明星3号"卫星于当天上午成功发射,并进入了预定轨道。这一消息无疑震惊了世界。因为就在两天前,朝鲜才刚刚宣布由于发现运载火箭存在技术缺陷,将延期至12月底发射,韩国甚至认为朝鲜  相似文献   

12.
1970年8月……经历了五年的艰辛攻关,我国潜射导弹终于已初具规模。现在,潜艇水下发射的一个最难点是,火箭是在几十米深的水下发射的,它在弹射时会不会把潜艇砸了?美国的第一代潜射模型导弹在弹射出水面时没有点着火,结果导弹落下来,把潜艇砸扁了,造成“艇毁人亡”的事  相似文献   

13.
“发轫”在字典里这样解释:“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比喻新事业开始。”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在中国航天史上留下了许多“第一”: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次两弹结合、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通信卫星、第一艘载人试验飞船…… 有人开玩笑,说这些“第一”融入戚发轫的生命中,与他的名字有关。 戚发轫说,既然我是一辆“车”,就得拼命往前奔。  相似文献   

14.
韩国首枚运载火箭"罗老号"原定11月29日16时从全罗南道高兴郡罗老宇航中心发射升空,但距离预定发射时间不到16分钟,出现问题,发射被迫中断。韩教育科学技术部官员表示:"检查二级火箭过程中发现异常。"这已经是"罗老号"第三次发射受挫。2009年8月25日,韩国首次发射"罗老号",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各项建设事业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却都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央领导审时度势,做出了发展导弹、火箭的重大决策。在周恩来、聂荣臻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和支持下,中国航天突破了人才短缺的“瓶颈”,开启了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中国航天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6.
钱学森归国     
1991年10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命令,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表彰他为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钱学森1955年回国,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研制的第一种以液氢和液氧为推进剂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代号为YF-73,该发动机用于"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第三级。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圆满成功,将我国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准确地送入了预定轨道。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预研工作的起始与成就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首次将以液氢和液氧为推进剂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用于宇宙  相似文献   

18.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河南人马银昌,孟全军1994年11月30日子夜,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新研制的“长三甲”火箭载着新一代卫星“东方红三号”矗立在发射台上,待命起飞。西昌再一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此时,在宽敞明亮的指挥大厅里,被特邀前来观看发射实况的河...  相似文献   

19.
1955年10月8日,一艘美国邮船靠在了香港码头。 一位身材不高、眼睛明亮、仪表严肃、年纪约40多的男子,像要会见什么特别重要人物似的,急匆匆地走下舷梯,双脚稳稳地站在了祖国的土地上。他不由地痛痛快快地舒了口气,像是在说:回来了,终于回到祖国来了! 他,就是从美国归来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的钱学森。 1 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亲到了北京,先后在女师大附小、师大附小和  相似文献   

20.
岑拯,浠水县丁司当镇人,1964年12月出生,1982年考入北京航天航空学院空气动力系,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从事长征三号甲火箭的空气动力和热设计工作,2004年,出任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指挥,2007年,任"奔月"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