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贡院石碑     
贡院石碑,位于贵阳市乌当区下坝街上(现已搬到下坝乡喇平村下院村民组)。碑高1.2米,宽0.8米,厚o.12米,青石。建于清道光8年(1829年)农历十二月初四日,距今已有180余个春秋。碑眉为“万民沾恩”,碑文为小楷,阴刻,共1040字,多用繁体字和异体字书写。因置于贡院大门内侧,未受风雨侵袭,字迹清晰可见,无标点符号。全文如下(文中标点符号系笔者所加):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广东贡院始建时间颇有争议,有宋代说、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说、南宋淳祐年间说、南宋淳祐七年(1247)说、南宋淳祐十年说、明宣德元年(1426)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说等7种不同说法。现存最早的大德《南海志》记载广东贡院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七年,明清时期万历《广东通志》、清康熙《广州府志》等方志在纂修过程中对大德《南海志》中广东贡院记述多有删减或误载,这是造成广东贡院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广东贡院未建或废圮之时,广东乡试常寓于佛庐,无固定之所。现在所言广东贡院多指清代所建贡院,忽视了广东贡院在南宋有6次、明代有7次的兴建、扩建、修葺等过程。  相似文献   

3.
定州贡院位于定州市中山东路草场胡同,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是清代科举考试的考场。1998年初,我们对定州贡院进行了勘察,收集、查阅了部分资料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就有关贡院的一些问题做一粗浅的探讨。“贡”,本...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 ,科举制度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经历了发生、发展、繁荣和衰亡的过程。最初的科举考试在何时何地目前已无从考证 ,但 190 4年 3月在开封的河南贡院进行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成为中国科举制度的终点站 ,这对研究我国科举制度兴衰变迁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贡院是古代选拔人才的场所。我国科举选士形式自隋朝始 ,至宋朝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科举制度 ,其科考程序大致可分四级 :一是童试 (乡、县级考试 ) ,二是乡试 (省一级考试 ) ,三是会试 (中央级的考试 ) ,四是殿试 (由皇帝亲自考试 )。贡院是乡试 (又称“秋闱”…  相似文献   

5.
贡院,是中国科举时代士子参加乡试的考场。通过贡院考试金榜题名,是当时读书人进入官场的“正途”。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被看作是人生两大喜事,高中又新婚,就是双喜临门欢快至极了。  相似文献   

6.
谢凌 《四川文物》2005,(3):87-90
二十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内容之一即是废科举、办新学,四川省也遵旨废除举行会试的贡院号舍,改办新学。川督锡良于1906年撰《贡院废号记》,并立碑以志此举。  相似文献   

7.
正贡院是科举考试举行乡试的考场,又称贡闱、棘围、贡场。最早出现在唐代,其后贡院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发展。至清光绪年间,全国共建有顺天(北京)、江南(南京)、陕西、山东、山西、河南、湖北、福建、江西、浙江、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甘肃17座贡院。广东贡院是清末四大贡院之一,作为科举制度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定州贡院是我国仅存的两座古代贡院之一,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北方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州属科考场所,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对定州贡院进行了全面维修复原工作。本文记述了贡院的完残情况及修复过程,并分析了定州贡院的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9.
本根据出土铜器铭和陶“具”字形体演变实例,考证了第四版《金编》附录下第059号和第014号两个疑难字的形、音、义,指出此二字所从均为变形和移位后的“具”字.059号字应从“走”,“具”声,即《玉篇·走部》“ ”字古,014号字应是从“糸”。“(糸走具)”声.即《说·糸部》“(县糸)”字古。  相似文献   

10.
郑欣  郭培贵 《中国地方志》2022,(2):98-106+128
福建贡院的渊源可追溯至宋元祐五年福州贡院的创建。明代的福建贡院并未承袭宋代贡院建置,而是于洪武十七年在福州城南另址改建,成化七年又因贡院空间有限而迁至福州城内东北处的冶山之旁、屏山脚下,从此再未易址。成化七年所建贡院奠定了此后福建贡院的基本格局,后又于弘治八年,正德十一年、十四年、十六年,万历六年进行过多次修建,规制日趋完备。明代福建贡院的建置是明代乡试制度的有形体现,并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修建经费主要来源于公帑,而清代修建经费则主要来自个人捐助。  相似文献   

11.
《罪惟录》列传四载: 潞王翊穆,穆宗第三子,与神宗同母。隆庆元年册封,国卫辉。(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292页) 1.“翊穆”误,应为“翊镠”。(1) 《明史》、《明实录》、《墓志》等为翊镠。(2) 明太祖朱元璋定制,其子各系每代第二字有定,第三字则用木、火、土、金、水偏旁字。潞王这一代第二字应为翊,第三字应为金字偏旁字。2.“穆宗第三子”误,应为“第四子”。(1) 《明史·潞王翊镠传》:“潞简王翊镠,穆宗第四子”。(2) 《明穆宗实录》卷17:“隆庆二年二月乙酉,皇第四子生”。(3) 《弇山堂别集》卷33:“(潞王)穆宗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出土铜器铭文和陶文“具”字形体演变实例,考证了第四版《金文编》附录下第059号和第014号两个疑难字的形、音、义,指出此二字所从均为变形和移位后的“具”字。059号字应从“走”,“具”声.即《玉篇·走部》“■”字古文,014号字应是从“■”,“■”声,即《说文·■部》“■”字古文。  相似文献   

13.
凤翔县博物馆收藏有汉代至三国时期的私、官印共十一方,现予以报导,并就其中有关印章略作考证。一、私印七方井相私印铜质。正方形,桥形钮。通高1.3、边宽1.5×1.5、厚0.6厘米。印面阴刻篆文“井相私印”四字。有边栏(图1)。李邦私印馆藏品。铜质。正方形,桥形钮。通高1.6、边宽1.8×1.8、厚0.8厘米。印面阴刻篆文“李邦私印”四字(图二)。  相似文献   

14.
清代广东贡院经历了6次修建,即康熙年间的初建,道光元年(1821)阮元的扩建,道光二十二年潘仕成的独资捐修,咸丰年间劳崇光的重修,同治年间瑞麟、蒋益澧的扩建,光绪年间张之洞的整修。通过分析清代广东贡院6次修建的历史,可以一窥官府希冀通过强化科举加强社会治理的用心。  相似文献   

15.
定州贡院     
<正> 定州贡院位于定州市区内的草场胡同,是目前华北唯一幸存的封建科举遗迹,早在1956年即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本文拟就其建筑结构、设置及创修背景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6.
贡院,也称试院、贡闱、贡场、棘闱等,是科举考试的专用考场。在科举形成之初,并没有专用的考试场所,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备,贡院由无到有,至明清逐渐形成规制。  相似文献   

17.
贵州贡院建于明嘉靖十六年首开乡闱时,其发展历程正是贵州科举史的缩影。其结构及功能与他省贡院相似,规模居于全国中下等,号舍最少时不足千间,最多时超过四千间。其明末毁于战火,清代重建后亦频繁维修,经费则以公款为主,辅以民间捐助。  相似文献   

18.
二年主父戈与王何立事戈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周金文集成》(以下简称“《集成》”)第17册11364号著录一件战国赵“二年戈” ,原器曾为清末陈介祺(斋)旧藏 ,今不知下落。笔者见过该戈的两件全形原拓本(图一)[1],内部刻铭可释为 :“二年 ,(主)父攻(工)正明(?)我□ ,左工师邬许 ,马重丹所为。”胡部铸铭可释为 :“□奔。”(图二)从拓本看 ,戈阑侧加宽加厚 ,这种特征见于战国中晚期。铭文“我”字之上一字不能确释 ,其下一字仅余残画 ,铭末“所”下之字也有残损 ,但还可以看出应是“为”字。赵国题铭常在铭末有“所为”二字[2],这是此戈国别当属赵国的证据之一。戈胡部的铭文可能是…  相似文献   

19.
试说续志特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些地方拟订的续志篇目中 ,值得注意的是增加了“特载”这一体裁。如 2 0 0 0年在哈尔滨市召开的全国续志篇目理论研讨会上 ,安徽省地方志提供一个《××县 (市 )志》(××××~ 2 0 0 5)篇目设想 ,里面就有“特载” ,内容有“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军区工作报告”、’领导讲话”、’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情况统计公报”。安徽《濉溪县志续编》也设有“特载”。该志《凡例》第五条说 :“特载辑录有价值的文件及反映濉溪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0.
1987年5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隋唐外郭城内东部配合基建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了二方金代官印。该地位于河区闸口街3号,洛阳市机床一分厂厂区内,东距河约200米。于此处开5×10m2的探方3个。第一层为耕土层;第二层为金元以来的垫土层;第三层为唐宋层。二印出土于T3东部第三层层面上,放置一处,距地表深约3米。二印铜质,印面方形,背上有钮,造型相同。一方印面正方形,边长6.3、厚1.6、通高4.5厘米,长方柱形钮长3.5、宽1.6、高2.9厘米。印面铸阳文九叠篆“总部郎中之印”,2行,行3字,计6字(图一,1)。印背錾刻阴文,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