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象棋历史悠久。古往今来,“棋文化”移情最力,流传最久的莫过于棋联。唐开元十六年,朝廷召试天下神童,年仅七岁的李泌应试,恰遇玄宗观棋兴浓,就命宰相张说以棋作联:“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语毕,李泌即联:“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聘才,静若得志。”上联蕴含棋道,下联包罗哲理。李泌一联悦圣颜,遂入仕途。喜爱题联的朱元璋,一日与军师刘伯温对弈,雅兴所致,即曰:“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即对:“雷为战鼓,电为棋,风云际会。”英雄胸怀,豪杰气概,溢于联中,耐人寻思。真可谓,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豪情似火,…  相似文献   

2.
棋类运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若根据晋人张华《博物志》的说法,“尧连围棋,以教子丹朱”,则距今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古人称琴、棋、书、画为人生的“四大雅事”,虽然其中所说的棋在古代专指围棋,但若论普及程度,当然还要首推象棋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围棋之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史称唐尧之子不肖,“嫚游事朋淫,帝悲之,为制弈棋,以闲其情。”不过,这只是一种传说,可信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所谓“弈”,汉班固在其文《弈旨》中说:“弈者,北方之人谓棋为弈。”由此可以肯定,围棋之出现,最迟不晚于春秋。自秦始皇统一七国,建立了我国历史  相似文献   

4.
正在开元盛世以神童身份走上大唐政治舞台的李泌,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仕途起落沉浮,六进六出朝堂,是唐朝由兴盛滑落到衰乱、从动荡走向中兴进程中对中枢政局的稳定和国势兴衰起到关键作用的传奇人物。李泌在唐朝盛衰巨变的惊心动魄的历史大舞台上,展示出高超的智慧和谋略。李唐王朝也在李泌与君主的特殊关系中,呈现出其皇权政治的历史共性与时代特征,走出了一条跌宕起伏的兴衰轨迹。  相似文献   

5.
独家优惠:前十位读者凭《风景名胜》杂志可免费游玩月老山森林公园. 时间:2017年9月1日-2017年12月31日.详情扫描《风景名胜》二维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每年七夕这天,我们总会看见喜鹊的头顶突然秃去.相传这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的东岸相会,牛郎织女的故事听了不下百遍,这个月的28号便是七夕,想好带着女票或者男票去哪里共度浪漫了吗? 想要浪漫,何不去国内唯一一座以“爱情”为主题的森林公园——月老山,乘心心相印船游爱情海,漫步爱情长廊、婚纱廊、去月老庙祈福求签,在爱之屋比翼齐飞,共度良辰.“七夕”期间更有七夕文化节、相亲会等节庆活动.这里处处洋溢爱的氛围,时时刻刻绽放爱的激情.  相似文献   

6.
190 2年 ,康有为深情表白 :“以我之愚 ,窃爱大中国 ,爱一统 ,若其为印度焉 ,分为众小以待灭 ,此则我之愚 ,所不敢知不敢从也。”他以“大中国观”反对喧嚣一时的狭隘民族主义 ,导发了一场思想大论战。通过论战 ,革命派接受了“大中国观”,清算了“民族复仇”、“满汉分治”、“特法治满”等错误主张 ,放弃了有严重负作用的“驱除鞑虏”口号 ,形成了巩固中国统一、体现民族平等的“五族共和”方针  相似文献   

7.
明武宗正德年间,在河北地区爆发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历时两年,转战八省。对这次起义,不少史书都称为:“刘六.刘七起义”或“刘六、刘七领导的河北农民起义”等等。若略加具体分析,便知不够确切。论据有三:其一,杨虎起义在前,刘六、刘七起义在后。杨虎原系“宁杲麾下健儿,弓马殊绝”(《明正德武宗实录》卷91),因不堪官军暴虐敲剥欺压,于正德四年(公  相似文献   

8.
胡蓉 《南京史志》2022,(18):14-17
<正>一、“趣味三子棋”的由来与准备工作趣味三子棋的由来:怡怡小朋友说萱萱来园时口袋里私藏了小棋子,两人争得不可开交,同时吸引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都说自己也会玩这种棋类游戏。我于是就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了三子棋的游戏世界。(一)思维碰撞,展开讨论“如果玩三子棋游戏,要准备哪些东西呢?”孩子们随之展开了讨论。宁宁说:“我知道,需要很多很多的棋子,还要一个棋盘。  相似文献   

9.
洽川七瀵,堪称天下一绝。七瀵分别发布在陕西合阳县东五乡的莘里、莘野、夏阳和王村四个自然村的农田里。莘里村有渤池瀵,熨斗瀵和西鲤瀵。史书记载“七瀵,大如车轮,状如沸汤”,水温常年保持在摄氏三十一度左右。古人曾直观地赞叹瀵水:“兴波出云,若流若注,土膏既灌,载润乐恭。”  相似文献   

10.
清人秦祖永辑《七家印跋》之一的郑燮《(板桥)印跋》,是人们评论板桥篆刻艺术时所经常提到的一本书。此书共收郑板桥所刻印章十二方:“留伴烟霞”、“砚田生计”、“修竹吾庐”、“活人一术”、“桃花潭”、“更一点销磨未尽爱花成癖”、“恬然自适”、“花萝绿映衫”、“大吉羊”、“明月前身”、“茶烟琴韵书声”、“思古”。经研究,发现此书绝大多数跋语  相似文献   

11.
隐几与养和     
扬之水 《收藏家》2002,(12):28-33
养和之为器,名称出现得很早,但名称的使用却不很普遍,而它的意思也并不是始终一致。《太平广记》卷三十八“李泌”条,日唐肃宗时宰相李泌辞官求隐,于是“采怪木蟠枝,持以隐居,号曰‘养和”,这是人们所熟悉的养和最早的出处。这里说的养和,便是用一枝虬曲的松枝,大体依它自然的形状,作成用来凭倚的隐几。晚唐皮日休赠毗陵处士魏不琢五件雅物,松枝养和即其一,其《五贶诗》前之序  相似文献   

12.
旧社会,老辈棋手以棋谋生,很多都下过“彩棋”,这其中包括我的师父“小过老”。1948年,师父曾在上海滩和号称“白袍小将”的董文渊有过一场轰动八方的赌局,在当时好比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相似文献   

13.
《文物》今年第3期刊出胡平生同志《简牍制度新探》一文,其中对古代简牍尺度规格的探讨,饶有见地。但所引古文献之文句多处脱衍讹误。仅据原书,校对如次。 1.第67页《仪礼·既夕礼》曰:“知死者赠,知生者赙。书遣于方,若九若七若五。书遣于策。”案:“书遣于方”当作“书赗于方”。 2.第68页《论衡·谢短篇》:“汉事专载于经,各为尺籍短书。”案:“专载于经”当作“未载于经”。 3.第68页《后汉书·蔡邕传》注引《说文》:“牍,书版也,长一尺。”案:“书版”当作“书板”。通行本《说文·  相似文献   

14.
《中华遗产》2013,(8):158-159
有人说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至今仍为民俗佳话。“牵线搭桥”是撮合青年男女的民间俗语,牵线牵的是月老的红线,搭桥搭的是喜鹊的爱桥。但七夕最初在民众心目中并非是吉日良辰,而是凄苦的分离忌日。七夕从忌日到良辰的历史变化映射着古代社会民众时间观念的重大变迁。  相似文献   

15.
晚明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说:凡建造之事,要靠工匠,但“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呼?”这句语若放在乾隆花园的营建上,甚为合适。而且不止七分,甚至八分、九分,都不夸张。因为花园的主人——主事、拿主意的人,是乾隆皇帝。  相似文献   

16.
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已成为了历史。1967年7月20日,武汉地区曾发生过震惊中外的一场事件,叫做“七·二○事件”。事件发生后,林彪。江青一伙把这次事件诬蔑为“反革命暴乱”,武汉地区的广大军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经历了悲和痛、血和泪的磨难。若写出一部《武汉地区“文革”十年史》,“七·二○事件”应是其中重要的一页。 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 11月,中共中央推倒了林彪、江青一伙强加给武汉广大军民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沉冤 11年之久的…  相似文献   

17.
《百年潮》1999,(9)
女性破天荒地打起了离婚官司清末的青年男女开始有结婚的自由,相应地也争取到了离婚的自由,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中国古代,男子有休妻的权利,女子却无离婚的自由。丈夫休妻有“七出”、“七去”之说,为人妻者只要沾上其中的一条,便可任意被打发回娘家,永远蒙受被休的耻辱。所谓“七出”是指:“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七去”与“七出”内容差不多,从封建礼数的观点解释了为何要休的理由。丈夫休妻后,还有妾在,还可再娶继室;妻子被休后,很难再嫁人,即使改嫁,也被称为再醮妇,终生遭人歧视。到了20世纪初年,情况已大不相同了,一些知识女性勇敢地对家庭包办的婚烟提出异  相似文献   

18.
偶然结识胡耀邦 说起来是1971年的事情了。我1965年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按四年学制,1969年就该毕业。可赶上了“文革”,到1971年还在学校里“停课闹革命”。1969年,我们学校按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精神,一部分学生到“东方红炼油厂”参加劳动,一部分随同“二外”的教职员工下到河南明港办“五·七”干校。  相似文献   

19.
吴欣蓉 《神州》2020,(6):106-106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在小学阶段的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涉及到关于素质教育的课程,也基于此各学校教师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而所谓节气慧学课程是我校“一校一品”棋棋游学课程体系下的一个子课程,如何在此课程中推动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正是本文进行思考、探究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旧社会,老辈棋手以棋谋生,很多都下过“彩棋”,这其中包括我的师父“小过老”。1948年,师父曾在上海滩和号称“白袍小将”的董文渊有过一场轰动八方的赌局,在当时好比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