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志书纂辑的历史资料是否丰富、真实、准确,决定着志书的使用价值,既是志书质量的核心,又是志书生命之维系。在志书的存史、资政、教化诸功能中,存史是最基本的。志书记述全面、客观、翔实、可靠,才能谈得上为领导决策科学化服务(即所谓“资政”)和为社会服务(除了“教化”,还应包括为经济建设、文化研究等服务)。新方志首届熹书由于存史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直接影响了志书的质量。续  相似文献   

2.
这里所谓"过文",是指志书分志中各种过渡性文字。"过文"概念是从中国古文论中移植过来的。传统文论中的"过文"是泛指连接两个层次和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过渡性文字。清唐彪说:"过文乃文章筋节所在。已发之意赖此收成,未发之意赖此开启……不然虽前后文极精工,亦减色矣。"(《读书作文谱》)有的当代学者也有类似看法":文章有‘过文’,才能前后连贯。"  相似文献   

3.
一、严谨治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地方志即是中国伟大文化宝库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编纂地方志。是中国独有的延续两千多年的优良文化传统。自宋大观九年(1107)朝廷设立九域图志局。国家正式确立官修志书制度以来。历代政府都把修志作为一种官职、官责。  相似文献   

4.
在学术研究中,通过查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志书,发现地方志编修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毒品问题是近现代中国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有些毒品泛滥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志在毒品问题的处理上,或轻描淡写,篇幅十分有限;或分散记述,内容不够集中,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显得分量不足;或在处理烟毒问题时或泛泛而谈,一笔带过,甚至避而不提。第二,“报喜不报忧”的修志态度,违背了地方志编纂要全面、客观的原则。地方志的编纂应切实做到存真求实,确保质量,全面、客观地记述,使各地的地方志成为系统地记述各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更好地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论志书笔法     
志书笔法是指志书行文风格和写作基本技法。志书笔法包括基础笔法和基本笔法。所谓基础笔法就是指各类志书编纂都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有纪实和直书两种方法。基本笔法是指在志书中最为常用的那种笔法。志书基本笔法决定于志书体式。  相似文献   

6.
论志书美质     
志书作为一种人工产品,是具有美质的。志书所具有的美的品质,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认识。内容美体现在思想美、资料美,形式美体现在方面美、版面美。  相似文献   

7.
附录是志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志书不可或缺的内容,这是经过两轮修志实践形成的共识。由于志书内容的广泛性和编纂者认识的多元性,附录的编辑一直未能定型,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局面。关于志书附录的形式、内容、篇幅如何确定,长期以来有三种不同观点:一种是本文所主张的统一性,另一种主张是灵活性,还有一种主张是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本文从一般文献附录入手,探讨志书附录的定义、地位与作用、类型特点与收录标准、形式与内容,志书附录原始文献的搜集与编辑等问题,并对志书附录作了定义。  相似文献   

8.
文与史     
许多社会人士和教育专家意识到,现代年轻人的整体文化素养有所降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一、文史精神一致——道德教育,人文关怀中华民族文化滥觞之时,文史本为一体。随着数千年的发展,文史由同源母体中逐渐分离出来。因此人们常说文史同源,文史一家。文与史,两者有着各自显著的特征,又有着不可分割的特性。这种不可分割的特性,首先表现在精神上的一致性,即都关注道德教育和人文关怀。这一点是其他学科所不及的。教育是传承文明和接续历史的活动。作为  相似文献   

9.
文与史     
<正>"文史"有些奥妙,查手边的《辞海》(1980年版)和《现代汉语词典》(2008年版),竟然无此词目。从词的定义来看,可能它不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它是合成的,可拆分为文化与历史。那么,"文武"不是合成的?《辞海》里就有"文武"词目,释为:文治与武功,文才与武艺。文史,通常的理解是文化与历史,  相似文献   

10.
<正>本轮修志工作已进行10年。成果累累,有目共睹。随着形势发展,对今后出版的志书质量要求更高。因此,解决志书深度不够的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1.
方志由志、纪、传、图、表、录等体裁组成。表,即各种表格,是方志记载方法之一。它在志书中所占篇幅有增加的趋势,但具体运用中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以《呼图壁县志稿》为例,谈点看法。 旧方志已有图表。新方志中的表,其规模、内容、科学性等都远远超过旧方志。它与其它体裁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一个统一体。显然,志书的文字记述与表必然相辅相成,然而表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认真研究文与表之间的协同配合,有助于提高志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志书记述各项事业发展历程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运用集分兼顾、以事系人、数字比较等方法,并把握记述范围和角度,把好请示审查关。全面准确地记述各项事业发展历程中出现的失误,可以提高志书的质量与功能。  相似文献   

13.
论志书记载移民安徽大学历史系林衍经当代新编县(市)志书,普遍重视记载移民,但所载的内容范围,记载的方法,多有所异。有鉴于此,本文拟试作论述。关于志书记载移民的范围从各地新编县(市)志书来看,记载移民有两个局限:一是大多数志书载今不及古,二是有相当数量...  相似文献   

14.
古代志书编纂流派是古代修志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形成于清代。清代历史派和地理派对当时和后世志书编纂及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显示了流派形成后对于一项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古代志书编纂流派对当下地方志工作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应把新志编纂能否形成流派、如何形成流派等问题的研究提上日程。这个课题牵涉面颇广,可从修志实践、志稿评审、志书评论、理论研究和行政管理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正>内容创新是修志创新的核心所在,也是修志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时至当下,内容创新已经成新一轮修志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胡锦涛同志在论及如何"推进文化创新"问题时即把内容创新作为首要问题提出来。他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  相似文献   

16.
内容创新是修志创新的核心所在,也是修志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时至当下,内容创新已经成新一轮修志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胡锦涛同志在论及如何“推进文化创新”问题时即把内容创新作为首要问题提出来。他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内容创新在文化创新中是居于第一位的,内容创新在修志创新中也同样是居于第一位的。早在1980年4月,胡乔木同志在中国史学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新的方法和体例去编写地方志。”这里说“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编写地方志”即属于内容创新范畴。  相似文献   

17.
全面、客观、系统是《地方志工作条例》对志书编纂的总体要求。它既是对横排门类、述而不论和纵述史实等历史经验的概括总结,又是在传统基础上的提升与完善,因而是志书编纂应予遵循的重要准则。由于它涵盖了志书编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所以对促进方志学研究和修志实践的逐步深入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二轮修志进入总纂,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阶段。地方综合志书“一方总揽”的功能.决定其语言必须精炼、确切.以“增一字则繁.少一字则残”为目标,存真求实,确保志书质量。总纂政策、业务水平的高低和总揽驾驭全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编修地方志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第二轮修志应该确立和坚持的质量基本标准是:思想标准,资料标准,体例标准,实用标准。  相似文献   

20.
在编修志书深入民间调查中.常可采集到许多民间史闻,由于出自民间,乍看煞有介事,但认真推敲,有些则不然。因此,要善于甄别,严格核实,切忌信手拈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