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载,帝丘为五帝之一颛顼的都城。关于帝丘的地望,历来争议较大,目前主要有四川某地说、内黄土山说、濮阳西水坡遗址说和濮阳高城遗址说。本文在对前三种说法进行榷疑剖析的基础上,认为它们都与帝丘无关。在采用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后,本文认为真正的颛顼遗都帝丘应为濮阳县高城遗址。  相似文献   

2.
41.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商代晚期)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该遗址古称“北蒙”,甲骨文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邑商”,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商颂》与商汤之“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汤所居之亳并非一处。他在灭夏建国前所居之亳邑均在豫北 ,所谓“内黄亳邑说”和“汤阴亳邑说”有其历史根据。灭夏后所建都城有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 ,即后人所称之“西亳”、“郑亳”。自商汤至仲丁 15 8年间的 10位商王 ,皆往来居住于两城之内。  相似文献   

4.
论南亳与西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汤的都城亳究竟在哪里?我们认为,汤先居南亳、后徙都西亳。《书·立政》日: "三亳阪尹",《帝王世纪》云: "殷有三亳。……南亳偃师,即汤都也。"又云: "殷汤都亳,在梁,又都偃师。"《史记·殷本纪》正义曰:"汤即位,都南亳,又徙西亳也。"尽管"三亳"  相似文献   

5.
祝容  曹汉刚 《收藏家》2008,(6):51-54
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王朝,并以郑州为都城,称为亳都。至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城于殷(即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地区),至帝辛(纣)止,因此后人把商也称“殷商”。以盘庚迁殷为标志,商王朝可分为前后两期。  相似文献   

6.
尚友萍 《文物春秋》2004,(2):15-17,59
以往说汤都者皆以“汤居亳”为据,笔者认为“汤居亳”并不是灭夏以后建立都城,而是“从先王居”回到了商民族的发祥地,即先祖契所居之蕃,蕃即亳。蕃与葛为邻。蕃即博水,葛即葛城,均在冀中今保定辖区。古博水从望都发源,东至高阳入黄河;葛城即今安新县安州镇,汉时属高阳,古文献习惯以“高阳葛城”称之。  相似文献   

7.
微子封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子启助周武王伐纣,被封于孟渚之滨(今山东曹县),筑庙曰薄(亳)邑,奉祀其父帝乙,不久老死其地,曹县因有微子墓以及亳邑之设。周公成王东征后,迁微子之侄、微仲之子稽于宋(今河南商丘),立为宋公亦即商公,奉殷先祀,另建宗庙于其国都,即南亳,以备日常之祀。后世附会汤之“景亳”或“景亳之会”在曹县,即北亳,以及成王封微子国于宋等,都非事实,而且造成商汤之亳与微子封邑的长期混淆不清。  相似文献   

8.
盘庚迁都新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民 《史学月刊》2001,(2):16-21
盘庚迁殷,以往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自奄迁于今之安阳洹南之殷墟,即今之小屯村一带.然而在今之洹南的考古发掘中,很难找到盘庚、小辛、小乙三王时期的文化遗存和遗物.随着考古发掘的扩大和发展,我们认为,盘庚始迁为漳南洹北的殷墟,历经小辛、小乙时期,至武丁时,都城稍稍南移,遂移至今洹南殷墟.盘庚始迁之漳南洹北,文献上称之为漳南之商丘,又可称亳、称殷.它与洹南之殷墟合则称之为殷(后世称之为殷墟),析则分别称亳与殷.由于盘庚、小辛、小乙居洹北仅二十多年,析称的史实遂被“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的记载所湮没,致使人们忽略了盘庚始迁的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9.
商汤居亳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商汤灭夏以前的亳在东方商丘附近 ,春秋宋国薄邑和商代的亳地当于汉晋蒙、薄二地求之。蒙、薄在春秋时期属于异名同地 ,春秋时期的薄在蒙泽附近 ,殷墟卜辞记载的亳也正在蒙泽附近。商为国名 ,亳是都城 ,商国内有商、亳二邑。汤有三亳 ,商初汤仍居东方之亳。  相似文献   

10.
尚友萍 《文物春秋》2006,19(4):15-17,20
亳的本义是居民点,亳的称谓源于今冀中保定市的古博水。亳作为地名,只说明商部族在此居住过,并不和汤都发生必然联系。汉晋以来的学者即在亳和汤都之间划上了等号,这是历史的误会。商汤灭夏从冀中之亳出发,并在征伐葛、韦、顾、昆吾后,开始建郑州商城;然后西进消灭夏桀,并在今河南偃师建筑商城。偃师是商汤最后的都城,冀中之亳和郑州商城在一定时间内也曾作为都邑而存在。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郑州市考古出土大量东周陶文"亳"与当地出土商代刻辞,<续汉书>记荥阳薄亭联成乇--亳--薄地名传承链,限定今郑州市区在商至汉代属亳地.郑州市内发现的东周城址因曾属郑地又有成批"亳"字伴出,即<左氏春秋经>襄公十一年及杜预注所记郑地亳城.  相似文献   

12.
现今南亳说与北亳说的考古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现今南亳说与北亳说,即立足于二里头文化某期为早商之始和汤都偃师西亳学说基础上的河南商丘南亳说和山东曹县北亳说。其与古代之南亳说与北亳说既有联系,亦并非同一。众所周知,历史文献所载亳名颇多,然以南亳、北亳二说尤滋,千百年来,为历代史家所因袭。在当前的夏文化研讨中,亦为众多力主西亳说的学者所信从。鉴于汤始居亳疑案的考证是商史研究和探索先商文化的基本课题,也是论证究竟什么是夏文化的关键环节,所以,对现今南亳说与北亳说加以考古学观察,应是现阶段夏商考古研究的一项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并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系统研究了濮阳城址的历史变迁情况,认为古帝丘与卫都濮阳城一脉相承,在今濮阳县城东南十六里的五星乡高城村。秦代以来,濮阳城曾发生了四次迁移,秦汉魏晋之濮阳县城在今濮阳县城西南三十里新习乡湾子村一带,北魏时期又东北移至今县西南二十里子岸乡故县村处,五代天福四年再移于今县东南五里,北宋熙宁十年始将濮阳县城迁到了今址。  相似文献   

14.
<正>商王河亶甲将都城由郑州前往河北,在带走大部分子民和资源的同时,一部分商人留在原地继续生活。其中檀山脚下背阴处就有这么一处聚落,通过考古发掘,他们的社会生活慢慢浮现在我们面前。一般认为,商汤灭夏后,为镇抚夏人,在夏都二里头东边5公里的洛河北岸修建了一座新城,即偃师商城。约略同时,又在郑州这个水网密布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更大的城——郑州商城,定名为"亳"。亳的意思就是家、京城,这里以后就是家,就是首都了。郑州商城繁荣了200多年,周围兴起许多商人的聚落,在西边有荥阳大师姑商城,南边有新郑望京楼商城,各自  相似文献   

15.
廉颇拔魏防陵、安阳地望考许作民《史记·赵世家》惠文王二十四年(前275年)记载:“廉颇将,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此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也有记载:“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这是《史记》对赵将廉颇在公元前275年攻取的...  相似文献   

16.
壮族韦姓起源三说祝万里关于壮族韦姓的起源,目前较盛行的说法有三种:即源出彭氏说;源出韩氏说;壮音汉译说。一、源出彭氏说唐代林宝撰《元和姓纂》曰:"韦姓,出颛顼之后大彭,为夏之诸侯,彭子封于豕韦,子孙以国为姓。"汉郑玄撰《毛诗笺》亦曰:"韦,豕,彭姓也...  相似文献   

17.
商周管邑地望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考古资料、古文字和传世文献,考证西周和春秋时期的管已在郑州西北郊一带,商代晚期的管邑也应在郑州西北郊一带,郑州战国城是战国管邑,而郑州商城是早商时期的管邑。郑州商城是商汤灭夏以后建立的都城,称管亳,可以简称亳。  相似文献   

18.
我在1986年曾发表《偃师西亳说的困境》一文,西亳说的困境主要是郑亳的兴起造成的。由于偃师尸乡沟发现了早期商城,西亳说又找到了起死回生的考古学根据。虽然郑亳说的攻势仍然很强,但是并没有真正打乱西亳说的阵脚。当时的形势是:偃师商城上空飘荡着西亳说和桐宫说两面大旗,郑州商城上空飘荡着郑亳说和隞都说两面大旗,旗鼓相当各不相让,直到今日,两军对峙仍未取得共识。五十年代在郑州发现了25平方公里的商代遗址,在遗址中发现一座商代城,城垣周长约7公里,城内发现大面积的宫殿基址。通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刘绪先生向偃师商城西亳说提出的八个问题,结合考古发掘资料和以往研究成果,分考古学和文献学两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回答。强调偃师商城遗址为商汤所建之早商都城,偃师商城的始建为夏商交替的唯一界标。  相似文献   

20.
根据《逸周书·度邑》和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夏朝在洛阳盆地有两处都城,一处是洛汭的斟■城,另一处伊汭北侧的河南城。斟■始建于夏朝早期,原是太康的都城。夏桀元年将都城从西河迁至斟■,十三年又迁都至河南城。二里头遗址位于古伊汭北侧,古洛水之阳,且在夏朝末期成为都城,位置和年代都与河南城相符合,可以确认二里头遗址不是斟■,而是河南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