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铜瓦厢改道后清政府对黄河的治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855年8月1日(清咸丰五年六月十九日),黄河于河南兰阳铜瓦厢决口北流,穿运夺大清河入海,结束了七百多年来南流入海的局面,形成黄河变迁史上的又一次重大改道。这次改道恰恰发生在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历史转折之际,黄河河务因之大变。截至清朝覆亡的1912年.黄河除了极少数年份“幸获安澜”外,“几无岁不决,无岁不数决”。大河流域内,滚滚浊流.纵横泛滥,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巨大而深重的灾难。尤其是山东省,受害最为严重。据统计,该省在改道后的五十六年中,决口成灾的竟有五十二年之多,决口总数共达26…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有名的“地上悬河”,是靠两边人工大堤束缚着。1885年兰阳铜瓦厢决口到今年,黄河改道已经整150年,曾经“三年两决口”的黄河安澜了50多年,今后还能安澜多久?  相似文献   

3.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但是,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腐败,黄河长期得不到治理,致使中上游水土流失,下游洪水泛滥。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国民党扒开花园口,在2540年间,黄河共计溃决了1590次,大的改道26次,平均每三年就有两次决口,一百年就有一次大的改道。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和毛泽东主席对治理黄河极为重视。1952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离京,就亲临河南,到兰考、开封、郑州、新乡等地实地考察黄河的治理情况。  相似文献   

4.
咸丰五年的铜瓦厢决口和黄河大改道引发了晚清黄河河政管理体制的变革,河道总督的权力逐渐削弱,山东巡抚开始在山东河患治理中起到主导作用,晚清国内外政局和地域官僚集团利益的纠葛延误了黄河河患的治理进度.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收藏有几幅黄河改道图,分别描绘了晚清黄河改道穿运的情形,是了解晚清黄河改道和河政运作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沧桑》1993,(2)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沿岸居住着汉、藏、回、蒙等民族。与黄河有联系的地名,成千上万,五花八门。我们把相当一部分地名拿来细细品味、考证、研究,就会发现这些名字具有强烈的黄河特征,黄河风采。反映黄河变迁黄河经常发生的改道、泛滥等现象,给沿岸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人们在饱受苦难之后,或者为了纪念,或者为了教育后人,  相似文献   

6.
黄河以千古不废之流哺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又以善淤、善决、善徙的特性而为害人间 ,黄河流域灾害绵延不断 ,成为历史上“中国之忧患”。从远古传说中的夏禹开始 ,中国人民同黄河水患进行了几千年不屈不挠的斗争 ,但黄河始终没有改变其肆虐的特性 ,丰富的水资源也得不到开发利用。新中国成立之后 ,亘古黄河展新颜。半个世纪以来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三代中央领导为黄河治理开发耗费了无数的心血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是三代伟人共同的心愿和目标。一1 94 7年 ,毛泽东在陕北佳县神泉堡 ,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后 ,心潮起…  相似文献   

7.
<正>一.黄河下游河道的历史变迁据史料记载与《黄河志》的统计,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约1500次,其中较大的改道二三十次,重大改道有六次。第一次重大改道:在上古时期,黄河在下游"播为九河",分多股入渤海。春秋战国至西汉末黄河一直保持一定河形,史称为"大河故渎",或"王莽河""王莽故渎"。战国中期黄河下游大规模筑堤固定下来的河道汉志河,结束了多股分流局面。汉志河走向:古宿胥口(今河南浚县)-今濮阳西南—今馆陶县东北-  相似文献   

8.
2008年4月15日,大荔县文物局在本县范家镇华原辛村征集到一通至今发现的唯一清代奉旨勘定的有关蒲朝地界的碑石.黄河在山陕经常泛滥成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也使河道经常改道引起两地人民关于地界的纠纷.此碑即是在这种背景下由朝廷主持下树立的.此碑石对补征史籍、研究黄河河道和蒲朝地区的灾害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河象的复制与装架宋修礼“黄河象”是1973年春在甘肃省合水县马莲河畔修电站民工取土时发现的。因其个体之大,保存之完整而闻名于世。“黄河象”的全称叫“黄河剑齿象”(Stegodonhuanghoensis),是诸多剑齿象类的一种,因其发现于黄河流域而...  相似文献   

10.
抗战爆发后,由陕西热血青年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后扩编为第四集团军),奉命开赴山西最南端的芮城、平陆两县,布防中条山,严把黄河北岸,阻击日军南渡西进。日军曾先后发动“扫荡”21次,补充兵员19次以上,都未能越过黄河一步。这支铁军与日军浴血奋战,以伤亡2万弟兄的代价,保卫了中条山根据地,摧毁了日军从晋南穿越黄河沿陇海铁路南下,援助华中、华南战场的战略企图,同时也使陕西几千万人民免受日军的蹂躏。其功勋名彪青史,与日月同辉。  相似文献   

11.
瞿定国 《百年潮》2024,(1):60-66
<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毛泽东始终对于黄河怀有特殊情感。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他都十分关注黄河,发出的“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号召,成为动员和激励几代人治理黄河的响亮口号。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多次提出要骑马考察黄河,虽然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未能实现,但为后人留下的“把黄河治理为益河”的伟大念想,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2.
关于“黄河”与“黄沙”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多年来,笔者已数见读者在文章中指出诗的第一句中“黄河”应是“黄沙”之误。这些读者都是熟悉西北地理情况的人。 笔者曾在农垦部队工作12年,所在农场即处在唐玉门关遗址一带。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晋唐故城瓜州遗址位于甘肃安西县境内的疏勒河故道边,今称锁阳城或苦峪城。遗址面积很大,残存的城墙、沙丘、高大的红柳丛、宽阔的干河道、荒野、近处的荒山和远处的雪峰构成令人低回不尽的意境。苦峪城是中国西部最壮…  相似文献   

13.
<正>历史上,黄河素以“善淤、善决、善徙”而闻名,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南宋建炎二年(1128),黄河在河南境内决堤,向南一股流入淮河,黄淮合流,从云梯关外入海。金明昌五年(1194),黄河决阳武故堤,灌封丘而东,经汴水合泗水入淮,形成侵泗夺淮之势。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决口,从河南省兰考县铜瓦厢北徙山东大清河入渤海后,从河南省铜瓦厢起,经鲁西南、  相似文献   

14.
黄河名称考     
黄河在先秦时期的一些典籍中称为“河”,如“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海。”“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梁山崩,雍河三日不流”(梁山在今陕西韩城县,离黄河不远之处)。黄河之名始见于西汉,“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固以永  相似文献   

15.
安丰梅  刘晓海 《沧桑》2014,(2):174-176
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是黄河距今最近的大改道,涉及豫、鲁、皖、苏等省。特别是黄河改道由山东入海后,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对晚清以来的山东地方经济、社会乃至政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济南作为山东省会,沿黄最后一个大城市,黄河对其影响可谓深远。考察黄河对济南的影响以及近代地方政府的应对措施,对于认识黄河与近代以来山东社会之间的关系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在古代诗人的心目中,黄河的伟大与非凡是可与至高的上天相提并论的。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历代名士、诗家咏叹的对象,流传至今的“黄河古诗”不计其数。尽管由于古代交通条件和诗人活动范围所限,黄河古诗多是描写黄河中下游的情景,很少涉及中上游的状况,但总的看来,这些古诗在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同时,更堪称珍贵的史料,它们以特有的艺术语言向今人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古代黄河画卷。 在黄河古诗中,描写最多的是黄河那壮阔宏大等明显的气势特征,这些天然的景象极大地冲击着诗人的…  相似文献   

17.
黄河船歌     
丁超 《丝绸之路》2007,(5):32-34
来到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川,你不仅可以尽情地享受到传情逗趣的“花儿调”,还可以领略一番黄河岸边回族人民无拘无束、质朴豪放的黄河船歌。那歌调声回韵转,酣畅淋漓,雄浑壮阔,扣人心弦。多少年来,黄河儿女把自己最美好的生活情感、最优美的音乐旋律和最精萃的民族语调,融入一首首黄河船歌之中。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出口成章,用动人的歌声、优美的旋律和含蓄的格调,咏唱丰富多彩的生活,表达美好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像一条金色的巨龙,奔腾不息,横亘在中国中部大地上。沿着黄河线旅游,您不但可以观赏黄河的磅礴气势、峡谷平湖等胜景和两岸独特的风光,更能饱览沿途众多的名胜古迹,体察独异的乡风民情,深究中华民族之源,可谓“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今文明一路歌”。 黄河从陕西潼关流入河南,在台前县张庄进入山东,河南境内长约711公里,沿岸旅游景点众多。现把东起开封西止三门峡近400公里长,黄河中游最佳处的主要景点向您介绍如下: 中原旅游名城开封,北濒黄河,南通江淮,战略地  相似文献   

19.
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8年6月国民党政府在黄河花园口掘堤,是我国抗击日本侵略军“以水代兵”的一件大事。特就所接触到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案中有关这一事件的记载,综合记述如下: (一) 1938年4月上旬,蒋介石正积极调集兵力,向徐州集中,企图扩大台儿庄战果。4月13日,陈果夫致函蒋介石,主张在河南武陟县的沁河口附近决黄河北堤。他认为“黄河南岸千余里颇易守,大汛时且恐敌以决堤制我,我如能取得武陟等县死守,则随时皆可以水反攻制敌”。又说:“沁河附近之黄河北岸,地势低下,敌在下游南岸任何地点决堤,只须将沁河  相似文献   

20.
从2004年10月1日凌晨零时起,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的兰州黄河铁桥一中山桥,已成为永久性的步行桥。在这普天同庆的55周年国庆佳节,这座经过四个半月大修的百年老桥,以亮丽的新姿展现雇世人面前。国庆之夜,我徜徉在这座灯火辉煌、流光溢彩、盛装雄姿的铁桥和两面的广场上,心情格外振奋。这座历经风雨的老桥庄严、凝重,桥上人流如织,成为兰州黄河风情线上一处最美丽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