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博》2016,(1)
唐代墓葬中发现的体貌特征明显为胡人的伎乐形象反映了唐代乐籍制度下一个构成复杂、生活形态多样的边缘群体。这一群体凭借高超的乐舞才能在唐代从宫廷到民间的乐籍管理体系中呈现出社会地位和经济来源上的多层级关系,他们带来的西域各国乐舞技艺精华与唐代社会文化风尚相结合,生动诠释了唐代"礼乐治国"理念下胡乐胡舞的传播与融合过程。然而,这一群体在融入唐朝社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文化冲突使他们的生存状态有了些许尴尬。  相似文献   

2.
2000年6月至9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了位于雁北师院的北魏墓葬11座,其中M2、M5出上了一批人种不同,动作各异的跪姿或立姿乐舞俑。陶俑手中的乐器早已不知去向(乐器很有可能是以木材制作,早已腐朽不存),但从他们所作不同动作观察,这些陶俑多数为乐伎,并且正在演奏某种乐器,亦有作“杂技”或“舞蹈”。  相似文献   

3.
龙门石窟的唐代佛教艺术 ,从窟龛形制方面所具有的厅堂式建筑结构及窟内地毯式雕花的装饰手法看 ,唐代洞窟在构造形式上反映着石窟建筑的世俗化情调。而唐代洞窟中比比皆是的供养人、伎乐人、力士、夜叉等人物形象 ,其时装服饰、面容仪表 ,则透露出现实社会各界人士的民俗化时尚。在唐人这种尽情贴近现实生活的创作意识支配下 ,龙门石窟的宗教造像无一不打上取悦时人欣赏习惯的艺术烙印。作者认为 ,所有这一切 ,正是佛教艺术东传我国以来 ,与东方社会文明相融濡沫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关于唐代燕乐"坐、立部伎"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伟 《史学月刊》2005,(10):122-124
“坐、立部伎”是盛唐文化的产物,在唐代燕乐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它不仅代表着唐代燕乐发展的高水平,更是中外音乐文化融合的结晶。史料中有关“坐、立部伎”的记载不是很多,但是经过许多专家学者的整理与研究,其面目基本上已经呈于众人面前。本文对一些既成史实不再论说,但是以往学者对“坐、立部伎”诸多问题的相关讨论中也往往表现出不同观点和看法,或有可补充之处,笔者尝试做一分析。关于“坐、立部伎”的起始时间《旧唐书》卷二十九·志第九·音乐二载:“高祖登基后,享宴因隋旧制,用九部之乐,其后分为立、坐二部……”(刘煦(后晋)等撰《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新唐书》卷二十二·志第十二·礼乐十二载:“(玄宗)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 谓之‘坐部伎’……”(欧阳修(宋)等《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 年版)  相似文献   

5.
大足石窟是我国佛教石窟寺中一颗璀灿的艺术明珠。它不仅有许多精美的佛教造像,而且还有大量的音乐资料。尤其是其中的古代乐器雕刻,更是我们研究中国音乐史的珍贵的形象资料。据笔者的初步调查,北山(龙冈山)和宝顶山石刻中所见的乐器,主要有琵琶、横笛、筚篥、笙、排萧、筝、方响、拍板、法螺、铜钹、箜篌、羯鼓、腰鼓、鸡娄鼓、鞉牢鼓、毛员鼓等。除笙、排萧、方响、鞉鼓、鼓、筝是中原乐器,其它均为“西域” 乐器。这些乐器,在北山摩崖石刻造像中,大多数作为“不鼓自鸣” 的天乐,分布于第51、245、254、256、279、281、286等号龛(晚唐五代)的龛顶之上,仅在第176号龛(北宋)的佛座下,见有两身手执乐器(排萧、拍板)的伎乐人;另外,有  相似文献   

6.
唐代关中的“雨土”王元林关中为唐都长安所在地,天气的冷暖寒燠,统治者每每关心。而对“雨土”这一奇异的地理现象,《新唐书·五行志》也详加记载,虽绝大部分未确指发生地,但无疑应是关中情形,其发生与土壤、气候、植被、风力等有密切联系。“雨土”,即现代地理学...  相似文献   

7.
龙门石窟近期清理出的唐代窟龛造像及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石窟于1990年第四季度在宾阳洞区进行维修、加固施工过程中,拆除了原宾阳洞前的木构房屋,清理出一批压在原房基下的唐代、主要是高宗时期的窟龛造像及遗物。窟龛包括1个中型洞、1个中小型洞和大小像龛106个(空龛不计)。遗物有较完整的龛像2件、残圆雕佛像2件(龛像碎片不计)、刻经残碑石2块及大型青石碑座1件。被清理出的窟龛位于宾阳北洞前下方的摩崖岩壁上,并由此略向北延伸。总长度为  相似文献   

8.
文章关注了早期佛教艺术中的世俗伎乐供养人("伎乐人")图像,认为其形象源自于印度现实生活中乐伎、舞女等社会地位较为低下的供养者,后受到希腊化艺术影响,表现为载歌载舞的伎乐人队列。由此,作者推断,中亚、西域等地流行的行像等佛教仪式,其形成可能受到了希腊宗教举行节日庆典习俗的影响,这与佛教逐渐通俗化的过程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郭彦博 《旅游纵览》2015,(3):183-184
主题公园是指有特定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产业。它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的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内容,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是现代旅游业在对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  相似文献   

10.
神奇的艺术永恒的魅力──李天华剪影艺术文/彭瑞珍栏目主持人:陈豫郑李天华先生是中国剪纸协会会员、中国剪影艺术学会筹办人。他生活在一个热爱艺术的家庭中,母亲喜欢剪纸,父亲热衷于收藏民间工艺品。家庭的熏陶使李天华对民间工艺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剪...  相似文献   

11.
《文物》1972年第7期发表了陕西礼泉县昭陵陪葬冢唐郑仁泰墓的发掘简报。由于该墓有的小龛在发掘前未被扰乱,保存下了一批色彩鲜艳、排列有序的彩绘釉陶俑。这批釉陶俑从色彩、造型上看,是一批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从烧制技术上看,继承和发展了汉、魏以来彩绘陶器的制作工艺;从俑的种类、组合上看,又是反映唐代社会生活、封建礼仪制度,揭露封建统治阶级腐朽生活的实物资料。本文仅对其中三组彩绘乐舞釉陶俑加以论述,希望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唐代音乐和礼仪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2000年夏秋,大同雁北师院北魏墓群[1]的发掘是继司马金龙墓[2]、方山永固陵[3]之后又一次重要发现,出土了为数众多的胡俑,尤为重要的是一批伎乐杂技俑,人物特征鲜明,衣着新颖华丽,对于研究北魏平城时期丝绸之路和东西方贸易、经济、文化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太原隋代虞弘墓[4]、西安北周安伽墓[5]的发现和科学发掘,展现出一幅幅人物形象生动,体貌特征鲜明的中亚粟特人风俗画卷,为认识和研究粟特民族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提供了形象生动的实物资料,通过比较研究对于了解和认识北魏平城时期墓葬出土的胡俑形象,起到了积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洛阳北魏景陵位置的确定和静陵位置的推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魏自孝文迁洛,定沤河以西为长陵,以后宣武帝葬景陵,孝明帝葬定陵,孝庄帝葬静陵,均在洛阳。然而由于年长日久,战乱频仍,其位置多已失真。近代学者虽作过一些考证和推测,均因论据不足,又缺乏实地调查,故多有谬误。直至解放后的1966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的郭建邦同志,根据1946年出土的"文昭皇太后山陵志",才标明了孝文长陵的确切位置,而以下诸陵尚需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4.
胡光泽 《神州》2012,(14):196-196
敦煌莫高窟壁画的风格、内容以及气氛在隋唐时期有了明显的转折。魏晋时期阴郁血腥,而盛唐时期则大气明亮。产生这种明显区别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来自民众的绘画工匠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合进了壁画当中。  相似文献   

15.
用溴氰除虫菊酯对飞天藏上的木雕人像进行杀虫。使用1:1CWT5-1型SCC填充剂(丙烯酸酯乳液:水=1:1)。进行加固处理。处理后,纵波速度按木材质地的不同,分别从处理前的417m/s(松)、643m/s(柏)、678m/s(楠),提高到843m/s(松)、1146m/s(柏)、1184m/s(楠),且外观无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有唐一代,历年三百,瓜瓞绵延,相当久长。在其盛时,威德远被,为并世各国所难于比拟。其时文化学术亦皆能有所发展,名家辈出,撰著丰富,与其国力相适应。在此诸学术中,地理学也受到重视,同样取得一定的成就。其间一些著述,迄今犹交誉人口,洵属难能可贵,今稍加董理,也是会使后来学人受到鼓舞和借鉴的。这里提到唐代的地理学,也提到唐代的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为现代的名称,其所包括的范围略与地理学相当。地理学论述现代的地理,历史地理学则论述历史时期的地理。论述的方法和目的应该都是一样的,只是所论述时期前后有所不同而已。当然也还有些差异。历史地理学固然是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也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正是因为这样,前代  相似文献   

17.
彭晓丹  周伟 《文博》2013,(6):44-48,80
安阳置度村隋墓M8是近年来安阳地区的隋代墓葬中最重要的发现。因未发现墓志,所以依据墓葬形制、随葬品组合、随葬器物特点的分析,对其时代、墓主身份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按照考古学的方法,对M8的时代、墓主人身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该墓葬应属于隋代前期晚段即开皇十五年至仁寿年间,墓主人应是拥有大量财富的地主富商。该墓出土的隋代伎乐俑,在人物造型上和雕塑手法上体现了隋代俑的艺术特色,在乐器的种类和组合形式上与隋代《七部乐》中《安国伎》较接近,对于研究隋代文化和中国古代音乐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十年辛苦十年乐──对我县修志十年的回顾和思考营山县志办邓淑清最近,我们对我县修志十年来的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回顾、认真总结和反复思考。现将基本情况分述如下:一、十年修志的基本情况营山县地方志工作是从1983年元月开始的,迄今已十年有余,十年来,我们在县...  相似文献   

19.
<正> 唐代是陕北和鄂尔多斯地区交通发展的繁荣时期。当时这一广大区域道路纵横交错,基本上构成一个较为完整和便捷的地区性交通网。这一交通网南接唐朝的根本重地关中平原,北通突厥、回纥两大强邻,东出黄河上的关津可入河东、河北,西经灵州可达陇右、河西,在唐代全国交通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唐代该  相似文献   

20.
经常阅读《文物》、《考古》两种刊物,知道全国各地不断有新的重要发见,理论研究水平亦在不断提高,从这里经常得到新的启发。兹将阅读中对于《文物》月刊发表的两篇文章的几点意见写出,和原作者商量,不一定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