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仑 《丝绸之路》2009,(14):74-76
网络时代的书法既有机遇又面临挑战,还有它自身的弊端和不足。笔者本着对新事物生存和发展的关注,从书法传承和书法传媒以及网络的特质等方面探析书法网络的现状、利弊及发展方向等问题.以推动书法网络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厚宗 《神州》2012,(15):261-261
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做到既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又注意活动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3.
齐世荣教授是我国著名学者,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并担任名誉校长。并先生还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会长。齐先生学问渊博,学贯中西,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世界现代史和史学方法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地。先生治学严谨,既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又注意对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的追踪和把握;既注重对历史的宏观概括,又不放过对重要史料的考证。对年轻一代本科生、研究生和史学工作者游培养,一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我受白寿彝教授和《史学史研究》编辑部之托,于1994年3月31日专访了齐先生。话题首先从齐先生的经历和如何走上历史教学和研究的道路谈起。  相似文献   

4.
《河南通史》是河南省“八五”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成果,填补了河南地区没有地方通史的空白。该书在研究特色上有自己的特点和优长之处,也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既在全国整体中写河南,又注意突出河南地方特色;注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资料翔实,既广泛运用典型的正史资料,又充分使用方志资料,并重视使用考古资料,实现了考古与文献资料的结合;注意吸收学术界的最新成果,观点多有创新。不足之处是,某些观点还有可商榷之处,各卷之间的布局不够均衡,某些部分显得单薄。  相似文献   

5.
陈根民 《文献》2000,(4):150-159
笔者素爱书法.愚以为,书法固属小道,然亦"必有可观焉",它有助于古代文学之研究.依笔者浅见,文学与书学,分则不足,合则双美.两相参证,既弘扬了国粹,又扩大了文学研究之堂庑,诚一举两得者.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受社会发展与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的审美逐渐趋于时尚化。受此影响,当代书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汲古济新,别开生面,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其中的关键在于创作出既符合时代精神又不失民族传统精神的书法作品,这是时代赋予当代书法人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7.
自五十年代至“文革”前夕,北海公园的画舫斋、陟山桥桥西的半山阁和第二美术服务部的二楼和平画店是集中展览当时北京市为数不多的书法名家的书法篆刻作品的固定场所。北京书法研究会是这些老人从事工作的正式组织。在《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张伯驹先生名下有下列文字:“张伯驹,河南项城人……建国后,曾创办古琴研究会、北京书法研究会,任会长。又历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北京京剧艺术研究社副主任委员等。”  相似文献   

8.
郭世军 《中原文物》2012,(2):92-94,111,112
开封博物馆原藏有多件许钧书法精品,2002年许钧后人又向开封博物馆捐赠了许钧的书法及绘画作品。这不仅弥补了开封博物馆没有许钧绘画藏品的空白,同时又为研究许钧的书法、绘画艺术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孙峰华 《神州》2012,(9):111-112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内容以及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既注重知识性又兼顾趣味性,既突出教育作用又注重情感薰陶,从而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产生最高水平的求知欲。尤其是“问题情境”的创设,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进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0.
远宦帖     
王羲之  何怀德 《文史天地》2005,(6):i004-i004
作为开一代书风的“书圣”王羲之,其书法面目是多种多样的。《兰亭序》以妍美为主,骨力寓于姿媚之中,自然中又蕴涵匠心《姨母帖》以古朴为主,笔势道劲,略带隶意《丧乱帖》、《得示帖》以潇洒为主,欹侧取势,用笔灵活……《远宦帖》与王羲之的其他书迹相较,既具有其书法超逸俊爽、妍美流畅的审美共性,又以其顿折峻利,以方破圆的笔法与利落、劲健、  相似文献   

11.
帅立志先生、李人帡大师、林朱勋大师等杰出的坭兴陶艺家,注重在工艺、功能、艺术上既传承又创新,提升了坭兴陶的文化艺术境界和社会知名度,将当代坭兴陶艺推向历史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2.
《纵横》2006,(9)
刘佑华是活跃在北京书坛的一位卓有成就的书法家。几十年来,为促进北部边疆书法艺求的发展,推动部队和地方群众性书法创作活动,作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苦劳动。他的书法以行楷、行草为主,做到继承传统不守旧,探索创新不求怪,其作品雅俗共赏,典雅秀美,柔中有刚。刘佑华几十年如一日,不但重视追求书艺的提高,而且更注重人品和学识的修养、磨练。无论是在军队还是在地方工作中,他总是“坚持先做人,后学艺,人品为上”的原则,把自己的书法创作汇入整个社会的大众洪流中,只要喜欢他作品的人,不论地位高低,官职大小,是官是民向他索字,他都不拒绝。把…  相似文献   

13.
姜昆二三事     
说起姜昆,大家都很熟悉。他创作和表演了近百段脍炙人口的相声,是广大观众喜爱的相声艺术家。 姜昆和我素有交往,生活中的姜昆也不乏幽默。姜昆的书法很有特点,像他的性格一样:诙谐洒脱。他常常爱写的 是,一个大大的“酒”字,既形象又具其书法功底。他把“酒”字写得像只酒瓮,三点水像滴下来的酒。“酒”字的下面又有几行小字:“少喝酒多吃菜,够不着站起来.有人劝会耍赖,天黑以前得回来”。既风趣又颇有寓意。 姜昆有部“公爵”私家车,牌照是“京01-1444”,当我问他为什么用这么一个”不吉利”的数字时,他又反问我:…  相似文献   

14.
《收藏家》2006,(2):87-92
蒋频,1963年1月生于浙江富阳,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自幼学书,潜心三十年,擅长书画,其书法自晋唐入手,后探宋人尚意之趣,又取汉魏雄强奔放之势,任情挥洒。随意率真,既具扎实的传统功力,又富清新的现代审美意趣,八法互用,变化莫测。他曾在旅游等部门任职,1990年起任浙江富春江书画院院长。2000年辞去公职创办了浙江皓瀚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同时他又是西冷印社的社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委员会委员、浙江民建书画院院长、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当代中国画院副院长、浙江省民营企业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中国文化研究会艺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史春秋》2014,(10):F0003-F0003
刘剑,1976年生于广西南宁,学书法20多年,书法曾经得到武中奇、张有道的指点,善行草,犹喜题壁大草:善真书,小楷最佳,极具法度且古淡平和,字虽小,但放大数百倍后依然神完气足,令观者无不动容。其画师从岭南国画大师罗鼎华,专攻工笔鲤鱼。笔下锦鲤造型优美,色彩鲜活,布局错落有致,水波荡漾,深得老师真传。尝以画之鱼试猫,猫亦扑之,被传为佳话。所画牡丹,不拘常法,动中取静,意趣盎然,既凸显牡丹之国色,又表现牡丹在风雨后娇美与坚强。其作品曾在《广西文学》《荣誉品牌》发表。其书作在日、韩、东南亚以及欧美各地佳誉远播。  相似文献   

16.
《神州》2006,(Z1)
我在学习功课之余努力学习书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国际和国内很多竞赛中都获得了很多金奖和银奖。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书法经验,和其他爱好书法的小朋友们共享。1.学习书法之前应该先看看书法字帖,看看书法报刊,先稍微了解,一下书法的特点和应该注意的事项,做好学习的准备工  相似文献   

17.
康熙的书法     
康熙的书法浣花清代书法,以嘉道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嘉道前仍承帖学;嘉道后则尊碑抑帖。帖学期又因康熙、乾隆二帝之不同爱好和书风,而先后形成“仿香光”与“仿松雪”之两种书风,都成为当时左右书坛之势,正所谓上有所好,则下必有甚焉。康熙帝玄烨(1654—...  相似文献   

18.
孙媛 《神州》2012,(30):85-85
职业教育近年来学生整体朗读能力下滑,发人深思。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和职业学生成分发生变化有关,又与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基础训练有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普通话训练,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教师的朗读技巧指导等方法,以及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的运用,多管齐下,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19.
陈少亭 《丝绸之路》2013,(14):F0002-F0002,F0003
陈少亭(1913—1998),名鼎,号耕石老人,甘肃靖远县人。自幼聪慧,刻苦自学,素嗜篆刻。其书法初习邓石如,旋攻《石鼓文》、《散氏盘》等,又潜心甲骨、金文,考证讹伪,取其精华,自辟蹊径。甘肃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先后担任甘肃省书法协会名誉理事、白银市老年书法研究会顾问、政协靖远县第五届委员会委员、靖远县书法协会主席等。其传略及书法篆刻作品已编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当代印社志》、  相似文献   

20.
明代书法是继宋、元帖学书法的又一发展阶段。明代的书法,仿古之风很盛。明代历朝皇帝和外藩诸王,大都爱好书法,以书法自娱,导致全国帖学大盛。以沈度、沈粲为代表的、规整一律的“台阁体”书法,由于受到封建统治者的赏识和推崇,沈度竟被明成祖朱棣夸称为“我朝的王羲之”,一时竞相行效,学书者甚多,逐渐形成俗的风气,使书法日益失去了艺术情趣和个人风格。“台阁体”的泛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