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井 ,储起一泓清泉 ,水波粼粼 ,永不枯竭。井旁人家 ,饮用洗涤 ,须臾不能离去。井是农业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井方有家园。“几处败垣围故井 ,向来一一是人家。”即令沧桑巨变 ,家园破败 ,井往往是最不易消逝的遗迹。井是人生的怀旧情结 ,捧起一掬清泉水 ,映照无限思念情。在我的故园之思、家乡之恋中 ,老屋后院的那口古井 ,最牵惹我的相思。老屋虽已面目全非 ,可我每次返乡 ,总要在井畔徘徊。早年 ,我曾以《井》为题 ,写过这样一首小诗 :“故园何物最牵情 ,老树荫下一古井。石栏整日落黄叶 ,木桶隔夜上青藤。瓢瓢老妪淘米水 ,阵阵小姑捣…  相似文献   

2.
我在复旦中文系读书四年 ,先后在任的系主任就有三位。第一位是郭绍虞先生。郭先生是中文系资望最高的学者 ,学生都昵称他为郭老板。他教我们《中国文学批评史》。郭老吴侬软语 ,细声细气 ,他的话极难听清。所以 ,上课说是听讲 ,不如说是在欣赏他儒雅的仪态和敦厚的神情。郭老是文学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 ,他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 ,执学界牛耳 ,已成共识。他还研究语言修辞 ,早年出版过《语文通论》 ,晚年有《语法修辞新探》问世。说来有趣 ,先生平日说话常有不合语法修辞的时候。譬如 ,在我们的迎新会上 ,郭老讲话 :“我们今天欢迎新伙伴 ,…  相似文献   

3.
1958年 ,孟津县出了件新鲜事儿 ,翟泉村办起了一所大学 ,名曰 :翟泉红专大学。一时赫赫扬扬 ,闻名全国。翟泉村在孟津东南 ,邙山脚下 ,比起岭上人家 ,生活不那么艰难 ,读书识字的人也比较多。村里的扫盲学校 ,有课程表 ,有点名册 ,历来比较正规。大跃进浪潮涌来 ,为迎合破除迷信、敢想敢干的号召 ,有人出了一个鲜点子 ,把扫盲班改为大学。于是 ,全村动员 ,征用房舍60多间 ,搬桌子 ,借板凳 ,一所大学也就办成了。既是大学 ,就要分系 ,于是成立了农业、工业、水利、畜牧、气象、化学、医学、外语……等 1 7个系。凡听说过的 ,想得起的都挂起了…  相似文献   

4.
岁月流逝 ,萧疏鬓斑 ,在遥隔近半个世纪后 ,我依然忘不了这件些些细事 ,这块令我铭记终生的花手帕。它不是在商店的橱窗内 ,让我徘徊踟蹰 ;不是在晾衣场上 ,令我回眸止步 ;也不是曾与我朝夕相随 ,留有我的手渍 ;更不是年轻时情爱的馈赠 ,伴着一个浪漫的故事。我不能忘却的这块花手帕 ,覆盖在一副铮亮冰冷的手铐上面。这副手铐 ,铐着一双纤细的书生之手 ;而这双手 ,曾先后写作过近百万字的美学著述 !我和施昌东相识 ,是在 1953年我入复旦的时候。报到时 ,在接待我们的高年级同学中 ,有一位叫施昌东。因系温州老乡 ,显得格外亲近。我们聚在一…  相似文献   

5.
汪东林 《纵横》2011,(5):49-54
图文小记之十五:直言不讳的吴祖光先生吴祖光先生生于1917年,比我年长20岁,但他是成名很早的戏剧家。远在60多年前,我还是一名中学生的时候,就因为拜读了他的名作《风雪夜归人》,而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1955年我考人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就读,则看了他更多的作品(含话剧、电影)。  相似文献   

6.
白榕 《江淮文史》2004,(5):116-124
建国初年,京城的大学校园是火热的。当时各大院校的莘莘学子,对于新中国的热爱,对于新中国诞生不久的前途命运,都怀着一腔同呼吸共命运的忠诚,他们在历史大变革的时候,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奔赴”愿望,随时准备迎接各种号召。  相似文献   

7.
《纵横》2009,(10):47-50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些听到过这个庄严宣告的亲历者,回忆起60年前开国大典的盛况,至今仍会心潮澎湃。此时,我们跟随4位参加过开国大典的老人.一起去重温一下60年前那段激动人心的岁月。  相似文献   

8.
正娃娃书武汉人喜欢把小人书叫做娃娃书。上小学的时候,摆书摊的马爹爹在我家对面人家的屋檐下搭了个偏棚,因此,不论天晴天雨他都摆摊。我只要不上学,手上一有钱,就要去看书。由于我住的近,马爹爹熟悉我,就让我经常把书拿回去看,免得占他的椅子。看书的多是孩子,偶尔也有大人。薄书一分钱一看,厚书两分钱一看。《水浒》《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这些大部头的书至今我都没看过,因为是竖  相似文献   

9.
《沧桑》2001,(4)
  相似文献   

10.
朵帮:“公鸡叫时早早起,心里难过唱哀歌。天天低着头,心头苦闷懒做活。过了白天怕长夜,泪湿枕头恶梦多。我的命为何这样苦,嫁给猪狗要随着?为什么当小鸡卖出去,一辈子受折磨?但愿合婚的栋萨啊,①打卦不要打着我。”朵帮,我的心肝呀,你要听妈的话。喜喜欢欢嫁出去,有你享不尽的荣华。”朵帮:“我愿吃山茅野菜,不愿吃官家的鱼虾。我不希罕金蔑篮,我愿背自己织的通帕②。统罗绸缎不放在眼里,我要自己纺线、种麻。金银窝不如稻草窝,龙宫比不上自己的家。拿篙枝做梁的家我不去,③用金子镶牙齿的家我不嫁。九十九个不愿意,这叫我怎么出嫁?”配上那…  相似文献   

11.
近年书、报、刊上出现了不少关于毛泽东子女生活经历的作品,其中不乏道听途说或臆测编造之处。本文作者与毛泽东之女李敏有着几十年的交谊,她把自己亲历亲知的真情实事写成本文。本刊征得有关方面同意,郑重推荐给读者。除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亲人和家风,也望起到澄清事实、以正视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两大沙漠的分界处1973年对米兰古堡遗址的考古调查,在当时有个缘由。文革后期,国际上有一股风,说中国不要文化了。于是,北京办了个全国性的文物展,新疆送展的文物“坎曼尔诗签”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郭沫若还专门写了篇《坎曼尔诗签试探》的论文,发表在《文物》杂志上。诗签是1959年10月在米兰古堡发现的(有人提出,出土地点不是米兰,可能在喀什一带)。两件诗签的背面是察合台文,正面有汉文抄录,落款是“坎曼尔,元和10年”和“元和15年”。甲件书自作诗三首,乙件抄录白居易的《卖炭翁》,诗签距今已一千一百多年了。这年的…  相似文献   

13.
正住在贫民窟里的人,大多数并不是穷人。这并不是一句修辞,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这些人的勤奋努力,以及通常外人假想的"因为生活贫困而精神富足",那他们更应该被称为手工业人。贫民窟的贫民,通常有几种来源。大多数印度教徒出身都比较低微,属于种姓中的最底层。另外也有一些穆斯林,他们许多是在1947年独立后迁徙到这里的。而他们迁徙的原因,要么是想找机会谋生,要么是为了躲避灾难。毕竟,较之印度农村常年的灾荒,以及让人难以置信的贫穷,贫  相似文献   

14.
《南京史志》2009,(4):12-12
一个幼儿园老师决定让她班上的孩子们玩一个游戏。她告诉孩子们每人从家里带来一个塑料口袋,里面要装上土豆。每一个土豆上都写着自己最讨厌的人的名字,所以痛恨的人越多口袋里土豆的数量也就越多。  相似文献   

15.
《百年潮》1999,(4)
这次去台北,主要是去查档案。可是在台湾,既没有政府颁布的档案法,也没有作为公共事业的档案馆。唯一的一家所谓“档案馆”,竟是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自己创办的。那是由于当初从大陆撤退时过于匆忙,有些档案,如北京政府的部分外交档案之类,运抵台湾后无人照管,中  相似文献   

16.
9月18日,苏格兰将举行全国公投,决定在长达3个世纪的联合之后.是否要脱离英格兰.成为独立国家。公投由苏格兰国家党(又称苏格兰民族党)领袖亚历克斯·萨蒙德发起,摆在410万选民面前的问题再简单不过:苏格兰要不要独立?去年11月,  相似文献   

17.
大理古叶榆之地,群峰耸翠,河海晶莹,苍山十九峰顶白雪皑皑,如玉管插云,十八溪泉水倾泻而下,涓涓始流.淙铮成韵,可谓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太和城、羊苴咩城之遗址有迹可寻,《大理行纪》、《南诏野史》等史料尚存人间,历史文化可谓源远流长。自汉唐以下,当地土著民族诗人及从内地流寓来滇之骚人墨客。  相似文献   

18.
从苟坝会议到四渡赤水——红军长征之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仲泉 《百年潮》2004,(2):62-66
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后,即向敌人兵力空虚的桐梓地区急进.红军回师黔北成功,打乱了敌军部署.川军慌忙由扎西调头向东追击,黔军急冲冲地抽调部队向娄山关、桐梓增援,中央军由黔西、贵阳向遵义开进,企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遵义一带.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后的几个世纪,“米兰”这个名字,在丝绸古道上非常有名。东来西去的西域商客,说起米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相似文献   

20.
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我们的教育正发生着令人刮目、也令人反思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 有人欣喜,有人徬徨,有人担忧,也有人盲目……因此,关于教育的种种问题也就时有出现,接踵而至。为了拨云雾,正视听, 真正认识到教育本身的客观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去办教育,为中华民族之未来培养有用之才,我们以《关于教育若干问题的断想》为题,特别邀请了长期在教育第一线工作过的教育专家撰文,并在本刊陆续刊登,同时欢迎广大读者参与这一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