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结合编纂实践,指出目前地方综合年鉴存在着有用资料大量缺失的问题,并指出其原因主要在于综合不到位。针对这一原因作者提出了五点改进意见:一是强化对年鉴资料综合加工的责任意识,克服任务观点,纠正从组稿到编纂过程中的随意性;二是建立约束管理机制;三是加强队伍培训;四是解决好志鉴统筹运作的问题;五是多举办一些专题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年鉴事业持续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精细化的要求。作为信息载体的年鉴,应该尽量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而目前的多数地方综合年鉴有效信息量少,读者寥寥无几。因此,创新地方综合年鉴的内容、框架和形式,提高地方综合年鉴质量也就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受中国特有的方志传统影响,地方综合年鉴的产生和发展都染藏着明显的史裁基因,其内容和形式都具有明显的史裁痕迹.20世纪初兴起的近代新史学对当代史迹和地方史的重视,以及史学领域向文化史、社会史开拓的思想,契合了年鉴记当时、当地事及其偏向于社会与文化的特点,堪称年鉴入史的理论先导.这些思想在年鉴复兴的1980年代后得到了呼应,并再次为年鉴入史打开了通道.从方志入史的历史经验、“资料性文献”的史裁风骨和地方史书写的可能性来分析,史裁取向是地方综合年鉴发展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4.
张鑫 《云南史志》2002,(4):58-62
地方综合年鉴是全方位反映一定行政区域内各行各业、各部门年度基本情况,展现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中的新情况、新事物、新信息、新经验和新问题,集资料性、权威性、综合性、系统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大型信息资料性工具书。时至今日,年鉴作为一种具有丰富信息资料的信息载体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如何方便、快捷地检索到所需要的有用信息仍然是一个可供讨论的问题,完备年鉴的检索系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索引检索的内容涵盖面比目录更为专门具体,专指性较强,通过主题词,读往往能准确地检索到相关资料在本中的具体位置,提高了年鉴信息的标引深度和检索效率。  相似文献   

5.
<正>《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后,各地理顺了地方综合年鉴(简称年鉴)编纂机构,有序开展年鉴编纂工作,并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如何编纂年鉴,笔者不揣浅陋,略抒己见。一、深入认识年鉴定义圈定的要素关于年鉴的定义,国务院2006年5月18日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给出的定义是: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深入认识这一定义,从中可以圈定编纂年鉴的四个基本要素,即地域范围、内容  相似文献   

6.
马国栋在《巴蜀史志》2011年第2期撰文指出,条目的编写,要注意把握要点,突出重点,体现特点,明确得失,内容实在,准确简明。要使条目言简意赅,精炼有物,编写快捷,应该制定条目内容规范,明确要素和编写要求。如反映概况的综述类条目,一般应记述行业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7.
“鉴”本为盛器,盛水以照影,故又以“鉴”称镜。古人即有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新唐书·魏征传》)“鉴”字又引申有察看、借鉴、鉴察、鉴戒等义。  相似文献   

8.
正框架是组织年鉴内容资料的基础和前提,是对年鉴的总体设计和宏观把握,是开展年鉴实质性编纂的第一步。一、深入分析地情,准确把握地域特色是构建科学合理年鉴框架的基础尽管地方综合年鉴编辑人员一般都是当地人,对本地的基本情况也比较了解、熟悉,但如果满足于这样的认识,不再认真分析地情、全面系统地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客观准确把握地域特色,那么设置出的年鉴框架可能就会一般化、表面化,和其他地区年鉴框架大同小异,缺少自身的特质,就很难称得上是一  相似文献   

9.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年鉴事业面临着激烈的挑战,改革与持续发展年鉴事业.是年鉴界的当务之急,如果年鉴编纂工作仍旧沿用传统观念、传统模式、传统方法,就难以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创新是持续发展年鉴事业的动力,年鉴编纂工作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葆年鉴事业的辉煌。这里,笔者围绕地方综合年鉴的框架栏目、出版形式、资料内容、经营机制等几个方面的创新。谈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多渠道组稿是编好地方综合年鉴的前提。在内容设置上应重点考虑发挥其服务功能,增强其可读性、实用性、服务性,不断对部类、类目、分目加以改进,使其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业内对年鉴编纂进行了大量的创新性研究,有些研究是在正确方向上的研究,但有一些是不太切合实际的所谓创新。要把握现阶段中国年鉴出版的正确定位,首先要弄清楚年鉴的性质及年鉴的功能。其功能在于:提供宏观以及相应微观决策资料;提供翔实、全面、权威的国情、地情资料,为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佐证;为国情教育提供生动具体的教材。而这些特殊功能决定了年鉴读者群的非大众性。因此,地方综合(专业)年鉴只有本着年鉴出版的本质特性,立足地方特色,提高品位和质量,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好务,才是年鉴事业健康持久发展和长期生存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2.
十多年来,由于年鉴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使读者定位问题愈来愈成为影响地方综合年鉴创新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应该引起年鉴界的切实重视,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为地方综合年鉴的持续健康发展指明道路。  相似文献   

13.
在地方综合年鉴迅猛发展的今天,加强地方综合年鉴的科学管理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新疆的实际,从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逐步铺开;尽快规范,逐步走向繁荣;注重质量,争创精品三个方面对地方综合年鉴的科学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年鉴事业的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掀起过两次高潮。80年代出现的第二次高潮主要体现在编辑出版地方综合年鉴方面。从1980年到1999年,我国已出版各种年鉴1300种,其中地方综合性年鉴即达1000余种。显而易见,地方综合  相似文献   

15.
首先,要强化特色。一是必须千方百计挖掘和显现地方特色,千方百计挖掘和展示本地区方方面面特有的精华。二是要突出地区的历史沿革与基础。三是要突出地区的功能定位。四是要突出地区独特而有个性化的发展举措。地区发展的创见和创举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特色,地方综合年鉴必须着力反映。  相似文献   

16.
突出地方资源特色,增强地方综合年鉴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突出地方经济特色,充实地方综合年鉴的内容;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展现地方综合年鉴的亮点和底蕴。  相似文献   

17.
地方综合年鉴,是指逐年出版的,全面、系统、翔实记述上一年本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概况的资料性工具书(简称年鉴)。年鉴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咨询,为科研部门提供依据,为生产建设科学研究提供信息,为对外开放充当媒介,为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提供教材,为群众生活提供指南,为编修史志积累资料。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接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同志曾指出:“编辑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编修年鉴,有利于全面、准确掌握地情,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为三个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8.
年鉴的条目选题,是根据年鉴框架规定的范围和上一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定条目撰写的具体题目,再根据选定的题目,在广泛收集和大量积累材料的基础上,筛选出可资利用的素材.条目选题应坚持从资料的社会价值出发,遵循年度性、真实性、连续性、新颖性、实用性原则,以材料对全局、对社会的意义、作用和影响为标准,讲究方法,科学选材...  相似文献   

19.
<正>《地方志工作条例》把地方综合年鉴纳入地方志概念之中,并指明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的性质:“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  相似文献   

20.
正主编是年鉴编纂的策划者、组织者、把关者。主编素养与年鉴编纂整体质量息息相关。从年鉴的历史传承、现实功能和文献价值角度看,年鉴主编应具备的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即史识观念、创新思维、专业眼光、规范意识。一、史识观念史识,即修志编鉴的见识,亦即年鉴主编首先应当具有科学的判断力、敏锐的辨别力、深邃的洞察力。2015年12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