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已78岁的乌斯满·伊不拉英老人站在粗大的桑树下,慢慢咀嚼着紫嘟嘟的桑椹。果实挂满了老桑树,枝头显得沉甸甸勺。这棵桑树是老人的爷爷霍加木尼牙孜·佐尔-文的第二位夫人阿拉木罕种下的,  相似文献   

2.
黄适远 《丝绸之路》2006,(11):63-66
78岁的乌斯满·伊不拉英老人站在那棵粗大的桑树下,慢慢摘吃着紫嘟嘟胖乎乎的桑子,果实挂满了老桑树,枝头显得沉甸甸的。六月的阳光透过树枝洒在老人的脸上,呈现着斑驳,忽明忽暗。老人转过身,用纯熟的汉语说:“甜的很,你尝尝嘛!这是我爷爷霍加木尼牙孜佐尔敦的第二个夫人阿拉木罕种下的,100多年了。”老人感叹地抚摸了一下老桑树,轻轻哼着:“阿拉木罕你在哪里?吐鲁番西300里。”然后说我的奶奶阿拉木罕就是你们汉族人王洛宾写的那首歌里的阿拉木罕。”说着,他呵呵笑了:“不过歌词有点小问题,有一段时间不是在‘吐鲁番西300里’,而是吐鲁番东…  相似文献   

3.
琼州海峡天水相连,巨浪滔天。一艘木帆在海面上颠簸着驶向雷州半岛。舱内一灯如豆,一个头戴方巾身穿微服,年约65岁的老人,危坐灯下,一面捋着胡子,一面翻看着一部手稿。老人身旁的一个青年,倦睡如泥,时而发出阵阵鼾声。舱外睡着一条乌嘴黄狗。老人将书稿翻到最后...  相似文献   

4.
从前,在独龙江边的树林里,有一间小小的木楞房,房子里住着一个七十多岁的独龙族老人,名叫迪松。他老伴早已去世,没儿没女,家里只养着一只大白公鸡。迪松老人对这只公鸡太好了,就象对自己的亲儿子一样。有几次,山里的狐狸要来抓它,都被迪松老人举刀把狐狸赶跑。迪松老人感到寂寞时就跟它唠叨上几句,叫它别任性乱跑,要听话。而大白公鸡呢?迪松老人走到哪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2015,(3)
<正>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坐在街旁的木凳上,在他面前的木桌上有一瓶纯净水,就在他的手准备伸向那瓶水的时候,一只芊芊玉手同时也伸了过来拿起了那瓶水,老人望向此人时便呆住了,因为那是位甜美优雅的公主。接着,广告语应景插入:"水中贵族,百岁山。"这一段匪夷所思的广告令很多人深感困惑:为什么主角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与一位年轻的公主呢?这个故事的寓意到底是什么?为了寻求答案,万能的网友挖出了这段广告的原型。1650年的一个宁静的午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  相似文献   

6.
<正>黄河曾流经的夏津腹地,如今遗存一片6000亩的古桑树群。这片古桑树群历经2000年历史,见证了沧海变桑田。而这片古桑树群,也是夏津世世代代的老百姓防风治沙的见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4年"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因其在防沙治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利用、农业景观维持等方面的多功能价值,被农业部正式公布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正>红椿木阴沉木红椿木阴沉木兼具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长达成千上万年炭化过程形成,故又称"炭化木"。该红椿木阴沉木古朴典雅,广受收藏者喜爱,古人  相似文献   

8.
禾田桑皮纸     
李芝庭 《丝绸之路》2004,(10):34-36
用桑树皮造纸的历史很久远,明清时期便在新疆盛行、在墨玉县农村的一个家庭造纸作坊,我拍到了用桑树皮造纸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棵已逾千年的古银杏树,它位于南京市郊溧水县城西5公里处的石湫镇上方村。阳光照在这棵历经沧桑的古树上,也照在古树下几位饱经风霜老人的脸上,古树依然满目葱茏,老人依旧精神矍铄,古树和老人构成一幅宁静的画面。老人坐在古树下追溯着关于古树的历史、传说和故事。  相似文献   

10.
在我认识的抗日自卫队员中,壮族后生蓝守义是最勇敢的。他是柳江县木罗大村的人,属于原思贤乡范围。自从他父亲和几个老人被日本鬼子枪杀以后,他誓死要为父报仇,为家乡父老雪恨,凡是有危险的任务,他总是抢着干,只要能打鬼子就行。  相似文献   

11.
《世界遗产》2014,(8):109-109
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启动虽然较晚,但进展非常迅速。夏津古桑树群有幸入围,地方政府应该树立起“动态”发展和保护这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新理念,即在持续创新栽培新品种的过程中,将传统的孕育方法融入古桑树的现代保护中。对古桑树群研究,要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转变,用数据说话。用现代生态科学体系、观点、概念进行表达,用数据争取生态补偿资金。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英国牛津华人社区为研究个案,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支持理论及其在空巢老人研究中的应用、牛津华人移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论文调研了华人移民空巢老人在社会融入中的问题,介绍了牛津华人中心的运作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调研结果显示,全球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人社会支持问题愈益引起各国关注,但与当地主流和华人社会存在"双重距离"的华人移民空巢老人却一直属于被忽视的群体。华人移民空巢老人在生活起居、精神慰藉、经济条件、医疗服务、信息获取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需社会支持。牛津华人中心基于华人社会需求和历史发展机遇而诞生,并逐步构建了以其为核心平台的多主体参与、多层次展开、多方式实施的社会支持体系,聚集各类资源,调节服务供给,推动了华人移民老人社会支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区有老人家庭居住需求与居住分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褚劲风  唐燕  王文华 《人文地理》2003,18(2):45-48,44
上海是我国第一个进入老年型人口结构的城市。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状况的变化,老人对住宅的需求有一定的特殊性。居家养老模式下,老人的居住状况直接影响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以老人与子女居住空间距离为标准,可分为共居型、网络型和分离型三种居住类型。受经济、社会、文化及健康状况的影响,上海市区有老人家庭存在居住地段、住宅类型、住宅环境、社区为老服务等方面的分异。  相似文献   

14.
若木·神树·鸡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海经》中记载了一种叫若木的树,《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洞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若木生于若水之滨,《海内经》曰:“南海之外,黑水青山之间,有木曰若木,若水出焉。”若水因水滨多若木而得名,《水经注·若水》云:“若木之生,非一所也。黑水之间,厥木所植,水出其下,放水受其称也。”一条河流能以一种树木而得名,这种树必然是该流域最常见的植物。根据《山海经》的记载,若木并无什么奇特之处,只是生于若水之滨的一种青叶赤华的树木,所以《山海经》对若木的描述应是最为原始,最为…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环境的视角对《诗经·豳风·七月》和《夏小正》的文本对比表明,《七月》一诗所采用的历法和《夏小正》相同,为以十二月纪年的夏历。《七月》诗中"桑月"指的是先周时期豳地的农历四月初;"条桑"并非指对桑树进行修剪,而是指桑树成长后生长出来的超过树冠主体的细长枝条;"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全句指的是四月初修整桑树的农事活动。  相似文献   

16.
商人之先为古之东夷,居于黄河下游至东海之滨。这一结论基本为史学界所确认,且为考古资料所证实。 在东夷民族所创造的神话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玄鸟和榑桑。玄鸟是商人的图腾、又演化为商之社神。商人之祖,如契、帝、少皞、勾芒,在神话传说中都是玄鸟的化身。榑桑即桑树的神化,它产生于东方日出之地。 《说文·木部》曰: 榑、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段注:榑桑即(又双)木也。 《说文·桑部》曰: (又双),日初出东方汤谷,所登榑桑, 木也。 《淮南子·坠形篇》曰: 东方曰桑野。 《淮南子·时则篇》曰: 东至日出之次,榑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大皞、勾芒所司者。  相似文献   

17.
束华静 《铁军》2014,(6):10-11
约好的下了飞机就去黄福林(又名小黄河)老人家中采访,结果飞机延误,采访时间一改再改而推迟至次日下午。去之前担心老人会对此“置气”,谁知老人不仅全然不提采访改期之事,还关切地问我初到云南习不习惯。关切的话语,和蔼的面容,  相似文献   

18.
张婷  彦谷  都江 《旅游》2010,(9):50-53
傍晚,我在山中一边体验着这里宁静祥和。一边和一个在自己家门前剥玉米的长寿老人闲聊,有时根本听不懂老人在说什么!但从那一颗颗从满是皱纹的手上滑落下的黄色玉米粒上,从老人明亮的眼神里我感受到了一种从容,一种经历岁月后的从容。  相似文献   

19.
在我认识的抗日自卫队员中,壮族后生蓝守义是最勇敢的。他是柳江县木罗大村的人,属于原思贤乡范围。自从他父亲和几个老人被日本鬼子枪杀以后,他誓死要为父报仇,为家乡父老雪恨,凡是有危险的任务,他总是抢着干,只要能打鬼子就行。有一天,拉堡(今柳江县城)逢圩。自卫队派蓝守义和一个50余岁的队员去侦察动静。他俩不带枪,分  相似文献   

20.
画家萧云從     
明末清初之际,画坛流派倍出,安徽地区则有姑熟派和新安派,新安派以释弘仁为先导,而姑熟一派则推肖云从为首领。肖云从,字尺木,号无闷道人,曾寄寓金陵(南京),晚年又号锺山老人,实际他号锺山老人,是他对大明江山沦于異族,仰望锺山陵阙,怀有无限惓恋故国之情。他的别号很多,大都是在明亡之后用的,如:默思,于湖渔人,石人,锺山梅下,梅石道人,江梅,谦翁,梦履,梅主人等,象“锺山梅下”这个别号,就有这样一段事,他在《锺山梅下诗》的序言里这样写的: 肖子性喜梅花,而梅花无如锺山之麓之盛,少时踪游其处,遇王孙筑草阁数椽,引余登之,仰望锺山,丹楹金瓦,鳞戢翚飞,曜云而丽日,俯瞰共下,则梅花万树,恣放纵横,一望十余里,如坐香航,浮玉海也。辛卯夏初,复往访之,鞠为茂草矣。王孙不知所之,荒涼之中,因感成诗,他无所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