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八年抗战期间,国民革命军的 11 所军校先后迁至贵州各地办学。地瘠民贫的贵州节衣缩食,倾其所有,为国家培植桢干之才、为民族蓄养浩然之气、为反攻铺筑胜利之基,真可谓坚苦卓绝,厥功至伟!不可不铭之于青史!陆军军医学校在安顺中央陆军军医学校,前身是1902年创办于天津的北洋军医学堂,辛亥革命后易名陆军军医学校,1917年迁北京,1933年再迁南京,隶属于国民政府军政部,改称中央陆军军医学校,并设广州分校。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南京本校迁往广州并与广州分校合并。次年辗转内迁贵州安顺北兵营。该校迁安顺时已属完善的5年制本科大学。有本科生8个班,均为面向  相似文献   

2.
抗战初期的难民内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探讨抗战初期.部分战区人口因受战争影响,不得不从东部向西南、西北等战时大后方迁移的几个具体同题。这里所说的难民.是指除随政府机关、学校、厂矿等有组织地内迁的人口以外的所有战时迁移人口。抗战初期的难民内迁,可以南京沦陷为界。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难民内迁的路线表现出头绪繁多、缺乏较为清晰的主线的特点,近距离的迁徙比较普遍。到第二阶段,内迁难民群体在数量上大为扩大了,其迁移路径也逐渐从无序中凸现有序。西迁成为难民内迁的主流.武汉成为此期内迁难民的主要集中地,以它为中心,内迁的难民再往川陕云贵湘部赣及两广等后方地区疏散。  相似文献   

3.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沿海地区学校内迁。大夏大学原设立在上海梵皇渡(今华东师范大学)。校长王伯群,系贵州兴义人(曾任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学校内迁时,他即决定将大夏大学迁到贵阳。并开设文学院、理学院、法商学院、教育学院及师范专修科。  相似文献   

4.
《文物》1951,(12)
一、简史本馆创立迄今,已四十余年。一九○六年由两广优级师范草创。一九二三年广东高等师范时代,始编制新式目录。一九二六年校名改称中山大学校后,馆务日渐发展。一九三六年在石牌开始兴建新馆,后因抗日战争发生,工程停顿。一九三八年随学校迁西江羅镜,第二年再迁云南澂江,一九四○  相似文献   

5.
抗战军兴,上海光华大学在成都设立分部。分部校政由光华旧人主持,创办经费多得川人捐助,校董亦大半川籍。光华和教育部部长陈立夫毫无渊源,政府资助不足,学校只得征收高额学费。征费之举引发学潮,川籍校董邓锡侯、向传义等地方势力支持学生,并顺势接管学校。从此,光华大学成都分部成为一所地方化的学校,并于其后被改组为成华大学。内迁高校的地方化与地方高校的国立化路径相反,实为地方针对内迁高校或中央反向扩张教育权力之举,研究此一问题足以加深对战时中央、地方以及内迁高校三者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8月至10月,福建博物院举办系列展览,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抗战影像展"通过从美国国家档案馆精心挑选的70幅照片,展示中缅印战场上,中国军队与美、英盟军并肩作战,不怕牺牲、英勇抗敌的动人瞬间。"烽火弦歌——集美学校抗战内迁历史展",展示了抗日战争期间,集美学校所属师范、中学、商业、农林、水产航海等学校辗转内迁安溪、大田、南安等地,在极其险恶的战争环境坚持办学、  相似文献   

7.
1937年,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当时,沦陷区许多高等院校内迁,地处大后方贵州腹地的安顺城里涌进不少知识分子。在周恩来、郭沫若领导的抗战戏剧宣传队的影响下,从南京迁到安顺的陆军学校、军医学校、兽医学校的许多教授参加了抗日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8.
1938年初,平津沪宁已相继沦陷,日本人步步逼进,武汉危在旦夕。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王星拱心急如焚,派出人员赴四川寻找内迁办学校址。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的抗战内迁研究中,人们多关注中国沿海地区政府机构、工厂、学校、银行等向西南地区的迁移及其影响.但内迁还有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即在本省范围内的迁移.抗战爆发后,随着省会迁往内地山区,东南沿海省份的工厂、学校、银行等纷纷迁移到本省内地山区,给当地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内地城市现代化以及本省区域内城市体系的变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抗战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支持.然而内地城市的这种发展随着抗战结束后的回迁而又趋于沉寂.本文以福建省为例,对此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258年拓跋力微率部“迁于定襄之盛乐”正式建立以拓跋氏为首领的部落联盟起,至398年拓跋畦迁都平城即皇帝位的140年间,有学者称为“盛乐时代”^[1]。白天兴元年(398年)至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迁洛前以平城为统治中心的近一个世纪时间,有学者称为“平城时代”圜。  相似文献   

11.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起,开始了抗日战争。那时我正在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8月13日敌机炸上海,14日炸杭州,15日炸南京。19日我就随着史语所,从南京迁长沙,在长沙住在韭菜园圣经学校。半年后,1938年3月从长沙经桂林绕越南迁昆明。在昆明先住在拓东路,后迁青云街靛花巷,后又迁北郊龙泉镇棕皮营。在昆明住三年,1940年冬,史语所从昆明迁四川南溪李庄。我在这时就转到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任职,并在中文系和历史社会系教课。抗战期间,中央研究院殷墟发掘的工作被迫停止。本地的地富反坏,与敌伪汉奸,相互勾结,乘机盗掘,听说颇有发现。象北平的辅仁大学、上海的孔德研究所,以及各  相似文献   

12.
中央大学在抗战之初从南京成功迁至重庆,成为全国内迁最为彻底和成功的高校,为学校的重建和发展积蓄了力量。由于校长罗家伦本人的特殊政治身份和人际网络,中央大学迁校的决策过程反映了国立大学、教育部与蒋介石以及国民党中央核心层之间的互动关系。此外,中大的迁校过程也蕴涵了中央大学、重庆大学与四川省政府之间的复杂关系。中央大学内迁重庆后开始着力于重建教学与研究体系,稳定校园正常秩序,并调动师生的"抗战精神"。在这一过程中,中央大学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战时背景使得国家的教育政策在中央大学得到了进一步落实与体现。  相似文献   

13.
抗战艺团体徽章 1937年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当时,沦陷区许多高等院校内迁,地处大后方黔中腹地的安顺城涌进不少知识分子.在周恩来、郭沫若领导的抗战戏剧宣传队的影响下,从南京迁到安顺的陆军学校、军医学校、兽医学校的许多教授参加了抗日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中国高校的内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军侵略中国,除在乡村实行“三光”政策外,还对医院、学校进行摧残和破坏。当时中国各大城市的高校都不能正常上课,被迫内迁。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围绕着广西省会驻桂林还是驻南宁而引出的迁省问题,广西各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兴起了广西历史上著名的迁省之争。迁省是军事、经济、政治等多方因素促成的结果。以辛亥广西独立为界,前期讨论迁省多是从地域角度来衡量广西省会驻地。辛亥革命广西独立后,迁省赋予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反应更多的是广西各派政治势力的较量。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随着大量人口的内迁和国民政府对体育的重视,湘西民族地区的体育事业出现了快速发展。这一时期,湘西体育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学校和社会体育活动普遍开展。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退迁大西南,在这个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千里川江成了十分重要的战事运输通道。民族资本家卢作孚先生创办的民生轮船公司在国家和民族危难当头,全力以赴,将本公司所属的运输船舶全部投入繁重的战事运输,为长江中下游大批机关、学校、厂矿以及前线伤员撤迁四川,为抗战前线运送兵员和军需物资,起到了顶梁柱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金曹溥神道碑碑主曹溥为河北定武人,其于天会六年(1128)参加“南选”科举,及第后的官职迁转与《金史·选举志》所载“南北选”的铨选制度有所不同,说明金初官职迁转制度还未定型,正处于演变的过程中。曹溥散官品级均高于其时任的职官品级,可能与金代散官和职官迁转考核周期不同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51,(10)
本馆成立于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当时由华北内迁的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和东北大学工学院在陕西城固古路(土狊)天主教堂内合并为西北工学院,四个工学院的图书馆也合并为西北工学院图书馆,以教会的小经堂为馆址。抗日战争胜利后,于一九四六年春天,随同学校迁来陕  相似文献   

20.
周代建立的天子庙数制度及亲尽迁祧制度一直被后世奉为圭臬。清朝皇太极建太庙时将追封四祖直接供奉进了祧庙。清入关以后,太祖庙以降的皇帝宗庙是否亲尽迁祧,一直存在争议。一方面是尊奉不祧的惯例:清前期皇帝因功勋卓著,宗庙均百世不祧,以致形成了历史惯性,后期皇帝虽惨淡经营,但同样获得了宗庙百世不祧的尊崇。另一方面又是试图建立迁祧制度的传统:康熙帝赞同宗庙迁祧,乾隆帝定原庙迁祧制度,道光帝首次提出宗庙迁祧,咸丰帝限定郊坛配位,光绪朝议制度化的宗庙迁祧措施。但直到清朝国祚终结,始终未能建立皇帝宗庙迁祧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