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省博物馆珍藏有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40年在武乡县下北漳村成立的鲁迅艺术学校校刊创刊号。创刊号生动地记录了鲁迅艺术学校在党的领导关怀下成长、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为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党的文化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鲁迅校刊》创刊号于1940年4月15日出版,月刊,三十二开有光纸本,刻写油  相似文献   

2.
左权县,原名辽县.抗日战争时期是太行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抗战8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一二九师司令部、中共晋冀豫区党委(后改为中共太行区党委)以及晋冀豫军区司令部等首脑机关,在这里驻扎长达5年之久.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长期工作和战斗,指挥了整个华北乃至全国的抗日战争,踏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熟悉了这里的一草一木,和根据地人民结下了鱼水深情,在人民群众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特别是1942年5月.八路军总部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指挥  相似文献   

3.
抗战初期,八路军一二九师担负着以太行山为中心、开辟和建立晋冀鲁豫一大片抗日根据地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的领导指挥下,全师指战员与地方党、政干部和广大群众团结一致,艰苦战斗,粉碎了日寇多次的扫荡和蒋介石、阎锡山军队的进攻,1940年已扩充编建厂八个正规旅,除原有的五旅(旅长陈锡联)、六旅(旅长陈庚)外,增建了新四、七、八、九、十、十一等六个旅,将同蒲铁路以东、正太铁路以南、平汉铁路东西及黄河南北的广大地区,开辟为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四个军区:太行军区、太岳军区、冀南军区、冀鲁豫军区。 1938年我在八路军总政治部民运部工作,民运部部长是黄镇1939年春,我同王南随黄镇调一二九师晋冀豫边区纵队工作,黄镇任纵队政治委员,我主管边纵司令部秘书处工作。边纵下辖  相似文献   

4.
1947年至1948年土改整党之际,村干部的男女关系问题是大量存在的。但这类问题不能简单以干部腐化论之,如果将其放在乡村社会的背景下去考察,即可发现非婚性行为是固有并长期存在的,这与当地的男女比例失调有一定关联;加之战争影响与中共革命动员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这一问题。抗战期间中共在晋察冀根据地曾发动了反淫乱运动,以图杜绝乡村的男女关系问题。但是在1947年至1948年的晋察冀土改整党当中,中共发现村干部男女关系问题仍大量存在。这一问题成为村干部被中共整体负面化的一个例证。但是整党运动的实际进程证明,此次整党,村干部问题被严重高估,具体到村干部的男女关系问题也是如此。熟识当地情况的干部对这一问题做出了相对温和的解读,并被中共决策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胡定 《沧桑》2004,(Z1)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寻求自身独立解放的反帝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等抗日武装在抗战爆发后,即以山西为依托,建立起以山西五台山区、管涔山区、太行山区为中心的晋察冀、晋绥、晋冀豫三大根据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并最终取得彻底的胜利。其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山西组建并逐步壮大的军工业,武装了抗日军民,壮大了革命力量,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山西根据地军工业的发展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一在抗日战争中,“根据地建设是我军人力、物力、政治力量的源泉”[1],因此军…  相似文献   

6.
日本侵略和中国反侵略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共区区几万人马,局处陕北一隅,生存形势严峻.抗战结束时,根据地建设蔚为大观,华北、华中根据地已辖设500多个县(彼时全国总共有2000余县);全国根据地总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①国共虽然达成协议,但国民党始终拒绝正式承认两党是在平等基础上的合作,而到抗战结束时,国民党不得不同共产党坐下来共商国是.巨变源于抗战期间中共依托根据地实现了多方面的迅猛发展.根据地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关涉甚广,其中政权建设被认为是"根据地建设中的首要问题"②,是"关系根据地能否生存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7.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中共倡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用普及义务教育的形式广为宣传民族精神,以唤起全民族的抗战。1940年起,太行根据地在"教育正规化"方针指导下推行义务教育。至抗战胜利前夕,全区70%以上的适龄儿童得以入学。在普及教育过程中,中共以检定和鉴定的方式吸收了大批知识分子加入中共文教干部队伍,并通过政治学习和业务考察的方式改造了他们的世界观,进而通过他们在普及义务教育当中去宣达中共抗日救国的政治理念,实现小学教员、施教对象与中共政治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苏振兰 《文史春秋》2011,(11):49-55
抗大第四分校于1940年3月在豫皖苏边区创建,在淮北洪泽湖畔发展,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结束,是抗大总校在新四军中成立最早、历时最长的一所分校。期间,它吸收华中和江南的革命知识青年,在江淮平原的艰难条件下坚持办学,共培养了近5000名干部,为新四军第四师和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抗战之残酷众所周知,不论是哪个党派,出现少数动摇变节乃至叛变投敌者都难以避免。中共华北根据地军政人员的叛变,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中,体现着不同的动向和特点。少数军政人员的叛变投敌,当然与共产党人的纪律要求格格不入,更与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南辕北辙。因此,中共非常重视对叛变者的应对和处置。影响较大的叛变投敌事件处理要迅速有力,一般人员的叛变投敌则要具体分析;针对特务利诱要加强对敌工作的系统建设,开展整党整军、加强干部团结和学习教育,则是较为经常的应对方式。在战时国共的矛盾纠葛中,"叛变投敌"几乎是双方相互指责的表述话语。国民党从政权统治的合法性角度指责中共,中共则从民族抗战的立场展开舆论应对。由于中共及时制定了正确的应变方针和善后措施,华北根据地少数军政人员的叛变,非但没有影响中共抗战与革命的历史进程,反而使之在艰苦卓绝的抗战精神砥砺之下日益壮大。  相似文献   

10.
<正>鲁西银行,创建于1940年5月,起初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简称鲁钞或鲁西币)在30多个县流通。1941年7月,随着鲁西与冀鲁豫两根据地的合并,又成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其发行的纸币,流通范围扩大到冀鲁豫三省结合部的50多个县。1943年至1945年,又随着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湖西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水东区和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冀南区与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合并,逐步扩大到冀、鲁、豫、皖、苏五省结合部的116个县,一度成为  相似文献   

11.
黎城会议与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三建工作龚绍红1940年4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一二九师及太行、太岳、冀南地区党政军领导在山西省东南部的黎城召开了一次高级干部会议,这是抗战上来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召集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关于建党、建军...  相似文献   

12.
晋西北抗战学院(简称抗院)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1940年5月,创建于晋西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下称根据地)的首府山西省兴县,先住城关,后迁至杨家坡村.  相似文献   

13.
正当抗日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展开之时,从1939年秋冬到1940年春夏,日军华北方面军利用国共磨擦之机,加紧对根据地进行"扫荡",在华北大规模修筑公路、铁路、挖壕筑堡,由点连线,由线成面,大力推行"囚笼政策",扩大其占领区。在晋西北,日军从1940年2月下旬到3月下旬,先后开始对五寨、方山、岚县、文水、交城等地进行春季"扫荡"。至4月1日,八路军第一二  相似文献   

14.
正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华北地区大片国土沦陷。国民党中央军完全退出了华北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华北敌后,建立了包括山西、河北、河南广大区域在内的抗日根据地——太行山根据地。太行山位于晋冀豫三省边界,高山连绵、地势险要,是华北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之一。晋冀豫边区东起平汉铁路,西至同蒲铁路,北起正太铁路、南至黄河,直接威胁日军主要交通线,是抗日军民坚持华北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15.
干部在中共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或者说中共要达成自己的政权建设目标需要建立一个忠诚且有效的干部支持体系.1940年1月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即开始自己的政权建设努力,试图通过民选方式和平且合法地改造基层政权,实现控制乡村社会、汲取乡村资源、服务抗战的目标.而越来越多的贫苦农民则依靠中共支持并借助"选举"渠道进入政权系统,由此构建了以中、贫农为主体结构的基层权力格局.这些新生干部尽管是中共在乡村社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或中共革命事业最主要的承担者,但由于文化素质低下、行政经验缺乏、革命意识不强,似乎很难真正承担起中共的伟大理想.这亦充分说明干部队伍建设是中共需要不断努力破解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中共城工组织在沦陷城市始终进行着秘密抗战活动,争取工人和苦力是城市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城工组织利用根据地与沦陷城市的地理、经济和社会联系,广泛寻找城市关系,派遣干部打入工人和苦力行业,地下党能在残酷的环境中站稳脚跟,亲缘、地缘和业缘关系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日伪对城市和工厂严密统治下,地下党建立隐蔽精干的秘密组织,巧妙地利用合法形式,组织不定型的松散团体联盟,通过社会关系、拜把兄弟和结干姐妹等从感情上团结工友,和工人打成一片,逐步教育,发展组织,组织群众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斗争活动。其中既有增资、罢工类的“合法斗争”,也有偷、怠工、搞破坏等活动,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全面抗战以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往往被国民党妖魔化。在国民党所描述的语境之下,不仅共产党员被认为是"共产共妻、杀人如麻的暴徒",而且其所在的根据地也因所受"匪患"深浅的不同分别被称为"匪区""半匪区"和"安全区"。而自从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尤其在林伯渠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之后,整个根据地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变化。短短几年时间,边区群众和外界纷纷将其视为"模范之边区""革命之圣地",同时其模范的形象还多渠道地向沦陷区、大后方以及国际社会传播。  相似文献   

18.
正"联抗"建立新四军"联抗"成立于1940年10月10日,结束于1944年10月。"联抗"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特定历史时期担负统一战线任务的一支武装部队,是新四军的外围军。它是陈毅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在开辟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模范执行抗日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9.
《晋察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晋察冀分局机关报。1937年12月11日在河北阜平县创刊,初名《抗敌报》,1940年11月7日改名《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为邓拓。在抗日战争时期,报纸在敌人的"扫荡"、"围剿"中坚持出版,是北方抗日根据地出版时间最长的,影响最大的区域性报纸。在八年抗战期间,报社精干的新闻队伍"一手拿笔,一手拿枪",在五台山、恒山、太行山地区、游击出报,长年与敌人周旋、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个时期的《晋察冀日报》非常重视视觉新闻手段在新闻传播和舆论宣传中的作用,刊登了大量的新闻漫画、新闻图示、新闻照片等新闻图像。  相似文献   

20.
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基本上没有在山东建立过一支红色武装和红色政权,更谈不上创建革命根据地。但是在短短的八年抗战期间,中共建立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无论在总人口、党员、军队数量,还是歼敌人数等方面,都遥遥领先其他抗日根据地。为什么抗战期间在山东发展起来的八路军、新四军,能够成为抗战胜利后解放军的最大主力部队,如立下赫赫战功的第三十八军、二十七军?本文系统梳理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创立的独特历程,力图回答这一问题。在纪念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之际,回顾这一段历史,不仅是为了缅怀前人的业绩,更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