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天恩 《文物》2021,(5):52-55
<正>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M6096,为一座中型偏小的墓葬,出土器物不多,但难得的是一件铜盆(自铭为簋)上铸有46字铭文[1]。铭文内容颇有价值,发掘简报已有识文,黄益飞、谢尧亭也做了较好的解读和研究,初步揭示了其意义[2]。但细读后似觉有关器主身份及周代军事活动的特点、从征军队构成等问题,讨论尚嫌不足或未予涉及,仍值得进一步申论。  相似文献   

2.
孙明  何佳  李乔生 《文物》2020,(2):66-75
<正>湖南宁乡是我国南方地区出土商周铜器较多的地区之一。宁乡地区出土的商代与西周铜器,不仅数量众多、种类丰富,而且具有地方特色,学界称其为"宁乡铜器群"。20世纪50年代以来,宁乡的横市、黄材、老粮仓、枫木桥等地不时有商周铜器出土,但相关报道简单而分散[1],且对铸造技术方面关注较少[2],目前学界对这些铜器的性质与来源也存在较大争议。为了解沩水流域史前及商周时期遗址分布情况,探索长江中游地区、湘江流域在商代晚期及西周早期与中原地区的关系,我们选取宁乡市文  相似文献   

3.
李怡然  李长周 《文物》2021,(4):58-59+81
<正>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建设,对邓州王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1]。其中战国楚墓M316出土一组铜器,包括铜鼎、壶、盒、匜、戈各1件。较为重要的是,铜戈(M316∶5)内部刻有铭文,铭文分4行,共有18字,内容为:"廿一年陈为邦刃,析戈命(令)匋、工师、冶欶为之。"现就铭文内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新伟 《文物》2021,(6):51-61
<正>一良渚文化反山墓地M12∶98玉琮上精雕细刻的羽冠方面人和环眼獠牙兽合体的图像通常被称作"神人兽面"图像。良渚遗址群范围内的最高等级玉器上常见这样的完整图像,被称作良渚文化的"神徽"[1]。"神人"和"兽面"还以同样复杂或简化、变体的形式,合体或单独出现在各式玉器上,是良渚文化玉器纹饰的主题。对于"神人",有"太阳神"[2]和"神祖"[3]等说,对于"神兽"是何种动物,有"龙凤复合"[4]"猪龙"及"饕餮"[5]等说。对于二者的关系,多认为神人是做法的巫师,也是良渚社会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5.
孟倩 《文物春秋》2023,(4):19-26+95
李三孤堆楚王墓是目前发现的规格最高的战国晚期楚国王室墓葬,出土有72件带铭文铜器,其中以带有“铸客”或“铸器客”铭文的铸客类铜器数量最多。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经全面梳理国内外文博机构所藏铸客类铜器,共统计出42件(套),其中有6件铜器铭文中虽无“铸客”或“铸器客”词组,但在造型、纹饰或铭文写法上与铸客类铜器存在紧密关联,亦可纳入。结合楚简和楚国玺印材料对铸客类铜器铭文进行分析和考证,铸客可能是地位高于冶师与佐的掌管铸造的楚人职官,其所铸器物的使用/保管机构大多为与饮食相关的内府机构,服务对象为楚国王室成员。  相似文献   

6.
<正>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是一处保存完整的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大型邦国公墓。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金器等,其中虢季墓(M2001)和虢仲墓(M2009)两座国君墓均出土数件铁刃铜器。韩汝玢[1]和陈坤龙等[2]的检测结果表明,这批铁刃铜器是迄今为止中原地区发现较早使用人工冶铁的实物例证之一。中原地区商周时期发达的青铜冶铸业是其他地方无法替代的。在这样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7.
汉代中原系刻纹铜器纹饰均以云气纹为主,或辅以三角锯齿纹,器表鎏金。其始现于西汉中期,在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达到顶峰,之后衰亡。其使用对象为王侯一级。纹饰的高度一致,反映了其制作地的唯一性。据铭文可知,蜀郡西工制作此类器物,因此,推断此类刻纹铜器是蜀郡西工的产品,而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滇系刻纹铜器。  相似文献   

8.
<正>2008年,在吉尔吉斯斯坦阿克—别什姆古城(碎叶城)附近发现的“续兴元宝”,应是西辽皇帝耶律夷列在位时期(1151-1163)[1]铸造的。最近几年笔者又陆续记录到11枚类似的硬币(图1)。它们只发现于西辽故都巴拉沙衮地区[2]。2022年2月,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布拉纳遗址附近发现了一枚铭文为“天喜元宝”(图2)的硬币。据信发现于西辽故都虎思斡尔朵地区[3]。  相似文献   

9.
<正>公益埠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县大江镇北部、潭江中部,是台山现存规模较大的清末侨墟。侨墟泛指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侨乡中具有中西文化特征的商埠墟市。公益埠于1905年由台山籍旅美华侨伍于政等人倡建,1908年8月15日正式建成[1],占地面积0.33平方千米[2]。公益埠建好后,拥有1016间铺地[3],由于水陆交通畅旺,治安良好,工商业发达,文化教育事业蒸蒸日上,1912年,已从原来只有两户农民的荒地发展成为台山七大墟市之一[4];1917年,公益埠拥有商民共八千余人[5]。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在台山甚至在珠三角也实属罕见。广东省江门市博物馆珍藏了数件公益埠的文物史料,这些物品对解读公益埠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选取部分阐释其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季爱民 《文物》2020,(2):59-65
<正>《唐东都大圣善寺山门院故开法大德先藏大师塔铭》(以下简称《先藏禅师塔铭》)石刻2002年出土于嵩山嵩岳寺塔东侧半山坡,石刻所属墓塔原位应在此处[1],但今不存。石刻现存于登封历史博物馆。文字由温雅于唐元和三年(808年)撰书,记述先藏禅师(724~797年)的师承关系、求法与传法经历及归葬地等内容(图一)。该石刻此前见诸报道与文章,主要为介绍石刻形制、铭文字体、行款、出土和收藏情况以及简述先藏生平等[2]。本文将首次刊布塔铭拓片(图二)[3],抄录全文,并在此基础上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