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庞咏平 《沧桑》2008,(5):13-14
本文以北朝洛阳于氏为个案,通过分析其家族的发展,探索这一时期胡姓大族的发展脉络,同时试图发现民族融合背景下胡族皇权政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陵寝制度,是历史上丧葬制度的核心,也是封建礼教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陵寝在中国陵寝制度的演变历史上,承前启后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对西汉陵寝作一概谈,以就教于有关专家、学者和同志们。一、位置与布局西汉共有十一位皇帝,其陵墓均分布在都城附近渭河两岸的黄土台原上。汉文帝刘  相似文献   

3.
以洛阳和邺城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在魏晋北朝的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以墓葬资料为基础,分曹魏晋初、西晋中后期、十六国、北魏前期、北魏后期、东魏北齐六个阶段,探讨了中原墓葬制度和墓葬文化的阶段性演变情况、中原墓葬文化形成变迁和发展的曲折历程,是由特殊的政治格局、文化传统、经济条件等因素决定的,并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墓葬文化紧密相关。 (摘自《华夏考古》2004年第1期)中原魏晋北朝墓葬文化的阶段性@李梅田  相似文献   

4.
金皓 《文物世界》2006,(4):57-61
中国古代陵墓的观念、制度、形态是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内容,历来都倍受重视,可以说事死如生。中国墓冢形成和墓前石刻发展有一个漫长的历程。中原地区最初墓葬是没有冢丘的,殷周时代“不封不树”。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苏发现了一些西周墓葬筑有冢丘,中原地区则至春秋晚期始出现。战国中期到西汉时期,逐渐形成一套等级分明的陵寝制度,墓前石刻就是随着陵寝制度和丧葬习俗的发展而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南朝帝王陵寝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帝王陵寝是古代礼仪、宗法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古代社会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些研究者认为①,自魏文帝自作“终制”,“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②始,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封建帝王基本废弃了陵寝制度,陵寝制度一度哀落。因此,对它的研究,一直是我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主要根据文献资料,并结合解放后考古调查及发掘的新资料,对南朝帝王陵寝进行比较全面地考述。以祈引起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进一步的探讨。一、南朝帝王陵寝概况南朝宋、齐、梁、陈四代相继立都于建康,自永初元年(420…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为深入了解秦始皇帝陵的整体布局和当时的陵寝制度,对陵园及道路、门阙、墙垣等进行了系统勘探,对K9901、陵寝建筑、从葬墓及兵马俑一号坑等进行了发掘。这些考古工作为认识秦始皇帝陵丧葬礼仪与建筑结构体系等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7.
依据最新考古发现,东汉陵寝制度相比较西汉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突出表现在圆丘状封土、一条长斜坡墓道的地宫、外藏系统消失以及陵寝建筑位于封土东侧或南侧、盛行同穴合葬等。洛阳北魏时期的陵寝制度除旧有习俗的因袭,很大程度上受到东汉陵寝制度的影响。考察引起这些变化的历史原因应当是东汉前期尊崇汉统而又别于汉统的双系情结以及北魏政权汉化政策的强力实施。这些都可以视为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上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晋制和君统,是魏晋南北朝陵墓发展脉络中最鲜明的两个特性,也是理解魏晋南北朝陵墓制度两个有效的切入点。尽管晋制在概念层面上存在不完善之处,但仍可用于指代包括帝王陵墓在内墓葬俭省和约束的特征,进而展示西晋墓葬和曹魏、东晋墓葬的关联性。十六国、北朝和南朝的陵墓,则在陵区选址、陵墓石刻、墓葬形制与壁画等诸多方面彰显了皇权的伸张,显示出君统对陵墓制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秦始皇陵的陵园形制既有秦国传统的因素又有关东地区陵园的特点,还有一些新出现因素;秦始皇陵的陵寝与秦代祖庙之间的联系,突破了先秦时期宗庙祭祀的框架,体现了宗庙祭祀向墓葬祭祀的转折;随葬制度之中的正藏内容体现了以墓主为中心的宇宙模式,而外藏内容则是墓主日常生活的各种必要保障.通过对秦始皇陵葬制中陵园制度、陵寝制度、随葬制度的分析,可以看出秦始皇陵所表现出的葬制特征既是对先秦以来高等级墓葬传统的继承,也有突破.  相似文献   

10.
曹魏薄葬考     
曹魏时期的薄葬是相对秦汉厚葬而言,薄葬与厚葬在考古遗存上各有具体的体现,曹魏通过对汉代地面标记性设施和祭祀性设施、地下居室性设施和随葬明器的简省,开创了以薄葬为特征的新的丧葬模式,并影响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丧葬。  相似文献   

11.
试析浙江金华发现的冥币雕版 --兼论冥币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冥币的发展阶段、使用和制作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丧葬用冥币,大致经历了实物、冥器、仪式三个阶段.纸币冥币产生于汉代,魏晋南北朝以后,纸质冥币占有重要的地位.雕版印刷冥币大约形成于唐代,宋代以后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董新林 《考古学报》2020,(3):369-398
正目次一历史文献所载辽祖陵概况二辽祖陵遗址考古工作概况三辽祖陵陵区的遗存构成四辽祖陵陵园形制和布局五辽祖陵陵寝制度的初步认识六余论中国古代陵寝制度是中国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和中国古代都城制度一样,是中国古代专制皇权的特有产物,突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从秦王朝开始,中国历代皇帝都精心营建独立的陵域,不断完善独立陵园制[1],并各自形成不同王朝的规制。从总体上看,秦汉到明  相似文献   

13.
空柱盘流行于西晋时期北方地区的墓葬中。本文通过对西晋时期洛阳地区墓葬及其他地区所见空柱盘材料的类型学分析,对空柱盘的形态、性质、功能等有了一定的认识。空柱盘体现了魏晋时期薄葬的丧葬观念,其在洛阳及西安地区形成了一定的埋藏习俗,为墓葬祭祀所用,符合“晋制”流行的时空范围,可能是魏晋时期丧葬制度下诞生的用于祭祀的新器物。  相似文献   

14.
洛阳的丧葬礼俗王中茂洛阳为九朝古都,丧葬旧俗甚多,尤其是乡村民间更为突出。这些礼俗从侧面映照出洛阳人民对先人的无限尊崇及生者对死者的绵绵情思。本文仅就洛阳乡间的丧葬礼俗扼要地介绍于后。洛阳人对丧事的一个重要信念是“不死其亲”,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事死如...  相似文献   

15.
陵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从太古弃尸于中野、任鸟兽蚊蚁食之的天葬制度,到后来建造规模宏大的陵寝,其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到了清朝,陵寝制度更趋完善。而陵寝的命名是陵寝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弄清陵寝命名的经过、特点、规律及含义,对于全面认识陵寝制度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6.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盐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对盐业资源的认识逐步全面,不仅对以河东盐池为主的盐业资源有了深刻认识,而且弄清了沿黄河中游广泛分布的盐池,特别是对东部沿海地区海盐资源的分布有了新的认识。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盐业经济的发展与盐的经营即官营与私营交织在一起,折射出皇权与豪强势力角逐的历史场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盐业经济以国家经营为主,但在特殊的情况下,私营盐业经济仍然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历史上帝王陵寝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如果说秦代和西汉是创始阶段的话,那么东汉时期就是确立和固定阶段。西汉是我国新兴地主阶级继秦王朝后建立的第二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由于秦朝政权很短暂,它所创建的各项封建统治制度,到西汉时期才被继承并逐步得以实施。东汉,是豪强地主势力大发展的时代,西汉时期的各项社会政治制度随着豪强地主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开始固定和完备起来。作为封建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皇帝陵寝制度也是如此。并且,为了适应大土地所有制和庄园经济繁荣的需要,而又有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宰相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宰相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宰相制由两汉的三公制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本文说明了宰相制度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并着重讨论了这个时期各个阶段谁为宰相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明清皇家陵寝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历史研究、宣传过程中更多的是着重向世人展示明清两朝皇家陵寝的建筑形式、规制、丧葬形式、陪葬规制、早期盗墓与后期保护及开发等,外部建筑装饰图案研究方面几乎处于空白。文章以明清皇家陵寝之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为例,通过对清东陵古建筑内、外部结构中的天花、梁枋、山花、瓦当、墙体等的装饰图案进行象征分析研究与应用,不仅是对清东陵装饰文化的文脉传承,也是变相对河北唐山地区历史现存古建筑装饰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20.
清代陵寝地宫金井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陵寝建筑中,居于地宫核心位置——棺床之下正中央的金井,是整座陵寝建筑中一处最富有神秘色彩的地方。关于金井,有许多神奇的传闻,说法主要可分为两类:一说金井为选勘陵址时所点的"风水"之穴,"直通地中,以交流生气";另一种则以"井"附会,认为金井内有水,甚至是一股终年不竭不盈的泉脉,等等。从清代丧葬典仪方面的有关档案可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