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海北在《周总理与原北洋政府代总理的交往》中说:“总理这次来我家吃饭,使先父十分高兴。他将手书的‘松寿’缂丝小条幅,亲手装裱,通过中央统战部送给周总理,作为纪念。”作者文中的“先父”即北洋政府代总理朱启钤,而他赠送给周总理的手书“松寿”缂丝小条幅,正是经我之手,由苏州刺绣研究所制作的。朱启钤(1872-1964),字桂辛,晚年别署燃公。贵州紫江(今开阳)人。在北洋政府五任交通总长、三任内务总长,并代理了一任国务总理。虽然因袁世凯称帝时充任大典筹备处处长,作为帝制祸首遭到通缉,一生被人循病。但综观其一生,…  相似文献   

2.
黄华从刚读完燕京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几十年的岁月中慢慢成长为新中国的外交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除了他悟性高、奋发努力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得到了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小平同志等领袖的精心指点和帮助。黄华曾两次担任朱总司令的秘书,长期在毛主席、周总理领导下从事外交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在小平同志领导下打开外交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周德钧 《文献》1999,(1):202-207
《间书》,清人朱逢甲撰. 按《间书》朱启钤序,知作者为道咸间人,未进仕.中年受邀游黔中,参与编修《兴义府志》,后又参预剿平"苗变"事,其间,有感于时而作《间书》一卷.《清史》无传.  相似文献   

4.
正古都北京城市化的进程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发端者是一位北洋大佬。他就是时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的朱启钤。朱启钤(1872-1964),祖籍贵州,生于河南,自幼饱读诗书,涉猎广泛,尤其喜好古建筑。光绪年间高中末代举人后,虽然进入官场,历仕四川、江苏、东三省等地,但对于古建筑的嗜好一点也没有改变,公务之余,他遍览各地古建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就任北洋政府要职后,朱启钤对北京城古建筑的破败凋零和城市  相似文献   

5.
2000年10月25日,由贵州省政协文史委员会、贵州省文史研究馆、贵州日报社共同发起的纪念朱启钤先生诞辰130周年座谈会在贵阳举行,省内对朱启钤先生熟悉和研究的文史界专家学者、各方面领导陈福桐、杨祖恺、牟应杭、罗马、张启成、王恒富、赵少伏,朱启钤先生亲属李进忠、于世秀、吴莉莉,朱启钤先生家乡  相似文献   

6.
刘朝霞 《收藏家》2022,(12):48-5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朱启钤依托自家收藏撰辑《丝绣笔记》等著述,专门对中国古代丝织进行系列研究,开启了中国丝绣艺术研究的先河。《丝绣笔记》作为经典之作,被后来的物质文化史研究大家沈从文阅读批注。沈氏批注,既有对朱氏研究的补充、订正,又有创见与超越,丰富了丝绣研究的史料,拓宽了学术研究的视角。比较朱、沈二人研究的时代背景,亦可窥探治学为时代所限的学术命运。  相似文献   

7.
中国营造学社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建筑科学研究机构。它是由朱启钤发起并创立。朱启钤(1872年—1962年)字桂莘,号蠖园、蠖公。贵州开州(今开阳)人。举人出身。朱启钤先生早在清末年间,对于宫殿苑囿,城阙衙署,曾周览而识之,并蓄志旁搜,就教于匠师耆宿,零闻片语,残鳞断爪,皆宝藏之。中华民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与古雪夫探讨芭蕾舞剧———我为总理当临时俄语翻译□朱立人[一]我曾为周总理作过3次临时口头俄语翻译。第一次是1956年北京舞蹈学校上演古典芭蕾名剧《无益的谨慎》,周总理曾抽空来学校观看彩排,接见该剧编导、苏联专家查普林。第二次是1958年舞蹈学...  相似文献   

9.
许岩 《纵横》2003,(11)
我在中央警卫局和北京市公安局警卫处工作多年,一想起当年的往事总是感慨良多。特别是参加周总理的警卫工作,亲耳聆听总理的教导,更使我终生难忘。“我为什么就不买票”解放初期,北京颐和园内住着不少中央领导和民主人士,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陈云、邓小平等常涉足园内会友,参加国务活动。其中周总理来园次数最多,有时去看望驻园的其他中央领导人,有时则陪同外国贵宾游览园内景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周总理每次进园都问身边的人员买票了没有。记得有一次,总理进园刚走到仁寿殿时,突然有所悟地问:“刚才进园门买了门票没有?”我惊奇地…  相似文献   

10.
到北戴河旅游或度假,都要去著名的联峰山看看。在联峰山南坡的绿树丛中,有一个叫“蠖公亭”的景点。这是为了纪念最早开发北戴河海滨的朱启钤先生建造的。“蠖公”是朱启钤的号。如今对许多人来说,我想无论是“蠖公”,还是“朱启钤”可能都是非常陌生的名字。然而,您只要细读亭中石碑上镌刻的《蠖公亭记》,即可得知朱启钤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岁在甲申,时值金秋。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和贵州省开阳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朱启钤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18日在林城贵阳召开。由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发起召开的这次会议,得到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和朱启钤先生家乡贵州省开阳县的大力支持。贵州省政协副主席、中共贵州省统战部部长伍席源主持开幕式。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馆党组成员、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陈鹤良,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黄瑶,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吴嘉甫出席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陈鹤良副主任在讲话中说:朱启钤先生在我国近代史上,是一个能人、名人,是一个成功的实业家。他在  相似文献   

12.
祖籍开阳县的我省先贤朱启钤先生,十分重视我国历史文献的发掘和整理,特别是中国建筑技术、民间传统工艺和贵州乡土的文献。这里介绍朱启钤在1928年校刊和编印的傅寿彤著的《澹勤室诗》和杨剑谭著的《芋香馆诗》。  相似文献   

13.
●周总理第一次见到班禅时称赞道:少年活佛.英俊潇洒。班禅说:周总理等中央领袖对我的关怀和我与他们交往,对我的一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班禅向周总理反映重大情况,周总理说:我们遵守这个诺言,有事情谈清楚了就好。●班禅上“七万言书”与中共领袖肝胆相照,周总理砥柱中流,力保班禅护活佛。  相似文献   

14.
岁在甲申,时值金秋。由中央史研究馆、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贵州省史研究馆和贵州省开阳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朱启钤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lO月18日在林城贵阳召开。由贵州省史研究馆发起召开的这次会议,得到中央史研究馆、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和朱启钤先生家乡贵州省开阳县的大力支持。贵州省政协副主席、中共贵州省统战部部长伍席源主持开幕式。  相似文献   

15.
“人民总理爱人民”,这是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广大人民对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和敬爱的领导人发自内心的歌颂。周总理有宽广的胸怀,他胸中装着广大人民;他对新中国的年轻一代的成长,更时常挂在心中。我从1953年到1963年担任《中国青年》杂志总编辑,从周总理关注这个杂志就可以感受到他对青年的热爱。  相似文献   

16.
1962年,盐城县龙冈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董加耕,主动放弃高考回乡(时为盐城县葛武公社)务农,成为广为人知的“知识青年”典型。岁月荏苒,四十余年后的今天,那些尘封的故事又一次承受了人们关注的目光……1964年12月26日下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董加耕是会议主席团成员之一。在这天下午的会议结束之前不久,一位服务员通知董加耕,让他在散会后就地稍等。散会后,和董加耕一起留下来的还有邢燕子、王进喜和陈永贵3人。不一会儿,周恩来总理从后台上来向董加耕等4人招手,说:“跟我来”。就将董加耕等人带到主席台后台一间休息室内,朱德委员长已坐在那里等候,周总理一一向朱老总作了介绍。随后,总理看了看表,又站起来说:“跟我走”。转了几个弯,在一间小宴会厅走廊内停下来,这里临时放了几张藤椅,坐着陈毅、贺龙、董必武、陆定一等领导人,他们正谈笑风生,气氛很是和谐。周总理把董加耕等4人介绍给他们说:“这几位是主席请来的客人……”。之后总理将四人带进客厅,要大家稍等,自己便向西门走去。当时,董加耕看见室内放着3张餐桌,每张桌子中间放一大盘苹果,就像是准备接待外宾一般。不久,周总理从西门和毛主席一起向客厅走来,大家起立鼓...  相似文献   

17.
在开阳县双流区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叫做江西坡廖家庵,这里是曾出任北洋政府内阁总理一一朱启钤的故乡。朱启钤(1872——1964年)幼名启纶,字挂辛,晚年自号蠖公,贵阳府开州永兴场(今贵阳市开阳县双流区)人,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被通缉的前内阁总理  相似文献   

18.
《神州》2007,(8)
1951年4月底,中南海周恩来办公室,刚从朝鲜归来的洪学智向周总理汇报了工作情况后说:"彭总让我向您汇报一个重要问题。"周总理说:"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档案文件中有一批抗战时期寄存于天津麦加利银行被大水浸淹的中国营造学社重要图文资料,其中有一份《工作日记》,主要记录了1939年12月29日至1940年3月31日期间参与修复“水残文件”的工作人员及其工作内容、方法和工作量,同时作为当时发放劳动报酬的查照依据。《工作日记》中还有朱启钤察视修复情况的7次记录,反映了朱启钤对抢救保护这批凝聚着学社成员数年心血而积累起来的学术资料的急迫心情和保护行动上的鼎力支持,客观上也大致勾勒出了这次关系到学社文脉存续的抢救保护过程的工作实况。  相似文献   

20.
专机穿越首都上空轻柔的晨雾,飞向遥远的世界屋脊。班禅大师凭窗俯视,隐约可见辉煌的天安门、挺拔的英雄纪念碑,他不由想起敬爱的周总理。前天——1989年1月7日,就像周总理去世后所有的1月7日一样,他到英雄纪念碑给总理献上一个鲜花编织的花圈。他永远不能忘记周总理。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协议签订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变。协议明确规定;达赖和班禅的固有地位不予变更。接着,周总理亲自安排班禅返藏事宜,就连衣食住行、随行医生、治安保卫等等,总理都作了细致周到的安排、班禅激动万分,当时虽然才12岁,好像一下长大了,成熟了。1952年5月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