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与礼制的结合更加紧密,冶铸技术日趋成熟,出现了长篇铭文,创造了较之商代更加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早期基本沿袭晚商,纹饰仍以兽面纹、夔纹为主,风鸟纹装饰多于商代,出现了象纹和双身龙纹等新的纹饰。中期以后,奴隶制转向衰弱,旧的生产关系影响了青铜工艺的发展,纹饰更加朴素简单,多以横条沟纹为主。晚期,礼器制作往往粗率简陋,造型与纹饰都趋于程式化和定型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洛阳唐城花园西周贵族墓出土的11件青铜礼器进行了金相组织、扫描电镜能谱(SEM-EDS)成分分析、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该批青铜礼器合金类型为锡青铜和铅锡青铜,锡青铜为主体;金相组织除典型的铸造组织外,还发现受热均匀化及退火组织。综合研究表明,这几件青铜容器曾经过加热,应为实用器。  相似文献   

3.
北方出土的西周青铜甬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青铜甬钟是中国青铜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的典型代表之一。这不仅因为它铸作精工,纹饰精美,是商周青铜礼器中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器物,更因为西周甬钟较前代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无论从形制、铸造上还是从音质上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在我国古代乐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  相似文献   

4.
1995年10月,湖北省随州市三里岗镇毛家冲村农民犁田时发现文物,市考古队获悉后即派员前往调查,现将情况简报如下。一毛家冲位于大洪山北麓,属涢水流域,东北距随州城区36.8公里。文物出土在一呈南北走向的山坡上(图一)。经现场勘察,此处是一座古墓葬,已被人为扰乱,但能分清残存的墓壁和墓底,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残长  相似文献   

5.
殷墟出土青铜礼器铸型的制作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作为商代晚期的都城,殷墟也是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最重要的基地,遗址内出土有大量陶范、芯、模,熔铜、盛铜器具,制范、铸后清理所用工具,以及相关的遗迹、遗物等。这些出土资料为我们了解殷墟青铜器生产的工艺流程,印证或是修正以往关于某些技术细节的猜测和假说,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7.
一九七六年八月,湖北省襄阳地区随县西四十华里的安居公社车岗九队,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其中一件青铜单鋬尊(图1)铸有铭文,现介绍如下。此尊体略呈椭园形,敞口,长颈,腹下部稍鼓,(?)底圈足。腹部有一兽首鋬,鋬下有小珥。鋬的两旁各有四个“(?)”形纹。腹部饰凸弦纹间隔稍远。圈足内敛,近腹小饰凸弦纹一道。腹内底部铸有铭文,二行八字:“鄂侯弟(?)季作旅彝”(图2)。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季卣铭文相同。(见《文物》1964年第七期马承源的文章。)尊高19.5,口径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六年三月十三日,蓝田县城关镇东关村农民郑新强,在取城墙土时发现青铜簋一件,当即送交县文管会收藏。这件青铜簋,通高24厘米,口径19.5厘米,腹深10.5厘米,圈足高9厘米,重1.7公斤。兽首耳,耳下有长方珥,颈腹外部饰饕餮纹,圈足饰夔龙纹。器物完整,纹饰精美,式样庄重古朴。此簋之纹饰、体形,与宝鸡市渭滨区文化馆收藏的两件西周早期青铜簋基本相同(《陕西出土商周青铜器·四》第十九、二十页)。宝鸡出土的这两件器物,一件腹颈高圈足均为饕餮纹,一件腹胫与圈足全为夔龙纹,而这两件青铜簋颈腹外部为饕餮纹,  相似文献   

9.
洛阳作为西周王朝的东都,出土大量西周青铜器,大口尊数量虽不足20件,但颇具成周特色。本文就洛阳出土的西周青铜大口尊作较系统的梳理,认为该地区青铜大口尊是以商式无肩、无扉棱觚形大口尊为主体的。不仅如此,该地发现多件铅制仿商铜觚形大口尊及仿商青瓷大口尊,反映的是洛阳作为关中地区和中原郑州、安阳地区的连接区域,虽为西周王朝的东都,但文化面貌明显更接近商文化。尤其是武王灭商后迁殷遗民于成周,更进一步形成在周人统治下的殷周文化特色,这是该地区西周时期文化面貌区别于其他地区所独有的文化特质。这些大口尊一些是殷遗民铸造的青铜器,一些可能来自其他方国,一些则是典型的周人青铜器,面貌异常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10.
巨良海家村位于扶风县城东北约20公里处。该村位于漆水河的西岸,隔沟与武功县游凤镇相望(线图一)。1992年9月30日该村村民在距东南方向约10米处土壕内取土时发  相似文献   

11.
皇”。1987年在广丰征集1件卣①9,器底部有“公作宗宝尊彝”2行6字。四川出土的带铭青铜礼器有3件。广汉1960年彭县竹瓦街出土一批铜器,其中有2件觯②1,1件器内有“牧正父己”4字;另1件器内底有“覃父癸”3字。在长江下游出土的西周铜器中,较...  相似文献   

12.
《成都文物》2001,(4):F003-F003
  相似文献   

13.
眉县出土一批西周窖藏青铜乐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985年8月,眉县马家镇杨家村砖厂工人在取土时发现一西周青铜器窖藏,共出土西周甬钟十件,鎛三件。我们闻讯后,即赴现场,在当地组织协助下将器物收藏眉县文化馆,并对出土地作了调查清理,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向被誉为“青铜王国”的湖北省随州市,近日又发现了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镈钟。1995年11月24日,随州市文物工作队队长、博物馆员黄建勋,向有关方面介绍了这件珍宝的情况和发现经过。这件青铜镈钟形体完好,通高29厘米,重3400克。钟体饰纹粗矿拙朴,主饰图案为凤鸟及鹿类动物,钟体两侧及钟的钲部都饰有布局匀称的几何图形。钟口为圆弧流线型,造型圆润。随州市文物工作队王世振、黄建勋两位博物馆员称:根据该钟的形制和纹饰风格,可以判断其为西周中期的制品,其制造时间比驰誉海内外的随州擂鼓墩曾侯乙编钟要早300年以上。与这件青铜…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数量大,种类丰富,制作精致,是华夏古文化的精华。在商周社会,礼器是贵族奴隶主在祭祀、宴享等重要的仪礼性活动中使用的一种器物。青铜礼器只有贵族才能使用,不同等级的贵族所使用的铜礼器的数量、种类、大小都有严格的区别。所以,铜礼器在奴隶社会是“明...  相似文献   

16.
河南平顶山市出土西周应国青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11月,河南省平顶山市郊区北滍大队农民在原滍阳镇西门外土岗上取土时,发现了一批西周应国青铜器(图一)。现介绍如下。鼎一件。口微敛,沿外卷,双耳立于口沿上,下腹微鼓,三柱足。通高21.2、口径19.3、腹径21、深12、柱足高8厘米。重2.95  相似文献   

17.
江西南昌海昏侯国考古发现是近年一项重大考古成果,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本文特意选取了其中的尊缶和提梁卣进行研究,认为尊缶应为战国中期左右的器物,其珍异之处是有十二棱,将器身和器盖等分为十二面,极为罕见。结合赛克勒氏所藏十棱壶及相关著录信息,作者认为此前见于著录的某些八棱壶也应该更正为十棱壶。关于提梁卣,作者认为属西周早期早段。这件卣的纹饰极具特色,腹部带歧羽的大鸟纹十分华丽,圈足上的双兽首的夔纹也属罕见,作者将其与一件新近发表的装饰大鸟纹的青铜尊进行了综合研究,还结合甲骨文和金文讨论了卣上的"子畯父乙"铭文,阐释了"畯"的相关问题。或许限于篇幅,作者没有在文章中配置相关器物图,也没有能够结合其他汉代高等级墓葬的出土器物作进一步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温州瓯海杨府山山腰一侧先后两次共发现青铜鼎3件,同时还采集到一些陶器。现场清理未见墓葬迹象。青铜鼎与陶器的年代不一,应系二次埋藏之遗存。  相似文献   

19.
衔石 《收藏家》2004,(12):64-64
大孟鼎于道光初年眉县礼村沟岸出土,同治十三年九月至潘祖荫处,1951年由潘达于捐赠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于璐 《收藏家》2012,(12):13-17
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冶炼技术作为生产力的标志而达到高峰。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具有丰富的历史、科技、艺术价值。国家博物馆所收藏的商代青铜器,很多都是经过科学考古发掘的,有着明确的出土信息,是极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以下按商王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介绍几件重要的藏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