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管窥我国历史上的反贪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文史月刊》2005,(3):42-44
国家或集体公职人员利用职权牟取私利,是历代吏治整饬的重要内容,也是反贪立法的着眼点。纵观历史,历代统治者都不同程度地运用法律的武器来规范各级官员,由此形成了我国古代丰富的反贪法律史料。本文谨择其主要朝代、重要惩贪治吏法律的实施作一简介,以期对当今社会发展有所裨  相似文献   

2.
宋代熙宁年间,着力通过市易法、募役法等解决国家的财政收入问题,进而在国家行政体系的改革中推行增加吏禄、以重法治赃的"重禄法"(亦称"仓法",因首先推行自仓吏)。而市易法的收入是"重禄"的直接经济来源。实行"重禄法"以治吏惩贪,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吏的卖法弄权。由于熙宁改革的破产,重禄法难以广泛推行,并在元祐初年被名义上废止,但其以"重禄人"的形式至少推延至南宋绍兴年间;吏之有禄成为行政惯例,延续到南宋。重典治吏的思想则贯穿于宋王朝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明隆庆四年初,高拱复政后,力破嘉隆以来日益盛行的"黩货之习",共惩办贪案"起,惩处文武贪官169人,仕路为之一清.在惩贪实践中,高拱自身廉洁,贯彻了奖廉与惩贪、却贿与惩贪、惩贪与罚酷、惩贪与查勘相结合的方针.由于在惩贪大案要案的处理上与次辅张居正发生重大分歧,高拱最终被逐出内阁,张居正升任首辅.  相似文献   

4.
朱元璋惩贪“剥皮实草”质疑王世华《廿二史札记》卷三三“重惩贪吏”条言及明太祖朱元璋痛革元朝姑息之政,严惩贪官酷吏时云:“又案《草木子》,记明祖严于吏治,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府、州、县、卫之左特立一庙,以...  相似文献   

5.
《顺治帝》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周远廉研究员撰写的第一部全面、深入论述顺治皇帝福临的学术专著《顺治帝》,已于1993年6月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全书40万字。本书共分九章:傀儡幼帝朝不保夕;乾纲独断欲创伟业;困境求存减贡蠲税;惩贪除霸察吏安民;...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古代的反贪立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或集体公职人员利用职权牟取私利,是历代整饬吏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反贪立法的着眼点。对贪官污吏,历史上或称“赃吏”。什么叫“赃”?《晋书·刑法志》说:“财货之利谓之赃。”其义与“贪”大同小异,因此惩贪也叫“惩赃”。纵观历史,历代统治者都不同程度地运用...  相似文献   

7.
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也是关系改革事业成败,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大事。怎样才能有效地搞好廉政建设,这也是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政府共同关注的课题。尽管实现道路有别,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多样,但是依法治贪,依法惩腐,以法倡廉,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已成为共识。 纵观国外廉政法制建设,笔者认为其成功的经验,显著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廉政立法为基础,以道德自律为根本,以惩贪治腐为重点,以健全机构为条件,以强化监督为保障,形成了较为完整合理,协调有序,保障得力的廉政法制建设运行机制和体系。  相似文献   

8.
吴玉梅  张玉英 《沧桑》2012,(6):13-15
北宋前期的统兵体制大致为"枢密院—三衙—都部署"统兵体制,但在北宋中后期,都部署统兵体制逐渐被帅臣统兵体制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时代有良好的倡廉治贪传统,其措施具体、系统,具有可操作性,并以严厉著称。倡廉治贪由相对完善的监察制度提供了有效保障。中国封建时代的倡廉治责之道,有不少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而其治于贪亦亡于贪的教训,亦应给予重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明朝政府一直重视吏员的建设,重典治吏,恩威并施。而在明朝前期,苏州知府况钟是整顿吏治中较为出色的,他任职十二年之久,政绩卓著,本文试从此方面入手研究况钟的为官之道,以期能为今天步入仕途的人们提供一点正能量。  相似文献   

11.
阎敬铭,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54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湖北布政使、山东巡抚、工部侍郎、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职。为官40余年,清正廉洁,耿直不阿,不断斗争邪恶、参惩贪吏。他是一个鲜为人知,并很有传奇色彩的清耿之官。阎敬铭长得“气貌不扬”,对恶势力的斗争却是“心雄万丈”。他在户部为官141年,就因严正无私,“为吏胥所畏”。1885年,署湖北巡抚胡林翼奏调他去湖北,为湖北的军队办理粮草后勤。他公正耿介,一丝不苟,胡林翼和继任湖北巡抚严树森都向皇帝推荐他,  相似文献   

12.
明太祖有鉴于元代的覆败,用重典治乱国。朱元璋重典之治的一个出突出特点是重典治吏,而其重典治吏之立法无论在明代封建法典的代表《大明律》之中,还是在其特种刑法《大诰》里面,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北宋政权建立以后,为了“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宋太祖、太宗相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这是产生贪吏、污吏、酷吏的前提,即使是今天,也有目无法纪的"公仆"。进入真正的法制社会,还需上下努力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制约和干扰法令有效发挥惩贪作用的因素 ,归纳为封建道德干预法律、君主意志干预法律、法律本身的漏洞及官场上的人际关系四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不难看出,历朝历代对于高级官吏的治理向来都是比较重要也是比较困难的。乾隆朝六十年堪称有清一代立法惩贪最为严厉,也是最有建树的一段时期。研究乾隆朝对高官腐败的惩治,对于了解清代吏治的全貌,总结其吏治得失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正战国时期的"蔽竹",是我国有史以来设立的第一个"举报箱"。公元前403年,魏相李悝帮助魏文侯建立了举奸揭凶、惩污治吏的举报制度,立于"僻巷"——人们不常到的街道设立"蔽竹"。所谓"蔽竹",就是一个圆形的筒,长约尺许,上方有一个大约三寸见方的小口,以便检举人将写有揭发内容的竹简塞入筒内。李悝还把设立"蔽竹"的经验写进他的著作《法  相似文献   

18.
宋代兵力部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宋前期的军队部署实行内外相制原则,京师兵力和其他地方兵力相等,以互相牵制。这一原则在宋神宗时发生变化,大部兵力分布在西北地区,而京师地区兵力不断减少,北宋末只剩数万。南宋前期,恢复实行了内外相制的兵力部署原则,临安地区驻兵最强,后期再次颠倒,重兵多在边防。无论北宋还是南宋,兵力部署在地域上都是重北轻南,南宋政府对南部内地的防卫尤弱于北宋。北宋的东线防御立足于兵,并不依赖黄河天险,重兵都在黄河以北;南宋重兵分布在长江沿线,对天险的依赖加强,但几乎放弃了边界的另一天险——淮河,表明其防御是消极的以守为主的战略。  相似文献   

19.
1888年12月,朱其懿任湖南沅州知府,他认为:"知府为表率之官,首严察吏;郡属当边陲之地,尤重安民"。在沅州知府任上的所作所为,他紧紧抓住"严察吏"这个根本,实现"重安民"的目标。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恩威并济以治吏,教养兼施以安民,以身作则不搞排场,从严治吏奖惩分明,多措并举醇化民风,力图一方吏治的清明高效和百姓的安居乐业,为一方社会的全面发展尽力创造适合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北宋辖区行政设治与军事戌防的探述,从若干层面考察北宋一代经邦治国的利弊得失。北宋时期在经济、文化及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举世瞩目,反映了当时各族人民艰苦创业的辉煌业绩,与朝廷对其境内有效管辖和采取的有关各项事业发展的积极措施有着密切关系。北宋行政与军事的职能作用,同整个王朝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在前期至后期的一段时间,其职能运作积极有效的一面相形见长,维护了王朝的统治秩序,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境内各项事业的繁荣昌盛。及晚期,行政和军事上的弊端积重难返,朝廷更加腐败衰落,终于导致亡国的悲剧。本文对所涉北宋与辽、西夏关系中的有关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