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蒋介石退踞台湾期间,对于美国寻找各种机会使台湾问题"国际化"的企图,基本上采取抗拒的立场.具体表现在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期,针对美国叫嚣的"台湾地位未定论",蒋介石通过对<开罗宣言>的反复重申,坚持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维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地位;在50年代中后期两次台海危机中,蒋介石坚守金门、马祖这两个与大陆保持联系的纽带,拒绝美国以海峡为界,实现"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并在一定程度上与大陆形成一种默契,共同抵制美国的分裂活动;从60年代开始,借恢复中国政府在联合国的席位、美国企图在联合国内部造成"一中一台"的既成事实,针对这种情况,包括台湾蒋介石当局在内的海峡两岸中国人,取得一定共识,即在国际社会只能有一个代表中国主权的中央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共同挫败美国以联合国名义分裂中国的图谋.  相似文献   

2.
从吴伯雄身上,不难看出一个台湾政治人物发迹的诸多要素:出身台湾望族;从民意代表到"部会首长"再到党务高层,政治历练完整;加之身为本土客家人,还兼任台湾最大佛教社团——佛光山的会长吴伯雄纵横台湾政坛40年,虽几起几落,但一直屹立不倒,这和他圆融的处事手法有着很大关系,台湾政坛上都尊称一声"伯公"  相似文献   

3.
刘克辉 《史学月刊》2004,(12):116-119
近代以来台湾民众对祖国统一问题认识的心理变迁,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日本殖民统治时期(1895~1945),台湾民众坚持不懈地进行武装抗日和非暴力反日运动,渴盼回到祖国怀抱,但长期的殖民统治也使部分台湾民众对祖国产生了隔膜感;二、蒋氏父子主政时期(1945-1988),台湾同胞盼望祖国统一,但由于国民党的政治管制及反共宣传,又使得一部分民众害怕统一;  相似文献   

4.
从国际视野看达赖喇嘛直云去年5月14日,达赖喇嘛在印度突然宣布西藏一名幼童为“班禅转世灵童”。这是达赖集团在一系列分裂活动失败后利用班禅转世继续从事分裂祖国活动的又一政治图谋。达赖喇嘛此举不仅违反历史惯例,违背宗教仪轨,对抗中央政府,而且在国际上混淆...  相似文献   

5.
藏区要闻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发言人就达赖访台一事发表谈话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发言人2月28日就达赖访台一事发表谈话说:台湾和西藏都是中国不可侵害的领土。众所周知,达赖集团长期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在国际上公开鼓吹“西藏独立”。最近,台湾方面公然邀请达赖访台,充分表明台湾当局与达赖分裂集团相互勾结利用,公开同流合污,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信仰自由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决不充许任何分裂祖国的图谋得逞。西方舆论对…  相似文献   

6.
美帝国主义图谋劫夺我国珍贵文物的新罪行,是野蛮无耻的强盗行为,我们非常气愤!我们坚决拥护文化部对美国政府所提出的严重警告和声明!美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侵略成性的,虽然最近打起"和平"的幌子,但仍掩盖不了本来的狰狞面目,现在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加紧进行军事、政治、经济的侵略活动,同时,也在疯狂的进行各种文化侵略的阴谋.解放前的几十年,美国侵略者就在我国用各种手段,进行文化侵略和破坏,掠夺盗窃我国大批文物.历次所盗窃的我国无数财宝,不但数量惊人,而且其中很多物品,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无价之宝,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损失.现在,美帝国主义又搞起新的阴谋,竟公然由美国国务院出面,进行劫夺我国在台湾的古代珍贵  相似文献   

7.
日本右翼势力浓厚的"台湾情结"不应忽视,主要表现在图谋重新染指台湾和对"台独"的持续支持上。其成因既有日本对台湾50年殖民统治的历史影响,也有视台湾和台湾海峡为日本的"生命线"等现实利益的驱动;既有遏制中国崛起之深层政治企图的推动,也有李登辉和陈水扁当局"金钱外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台湾与大陆一水相连,骨肉相亲,自古属中国神圣领土。然而却有一小撮民族败类造势蠢动,图谋分离台湾“独立为国”,斑斑罪迹落下了一部分裂祖国的“台独逆史”。 郑经因“反清复明”难以实现, 提出“以外国之礼见待,各不相犯” 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后,以积劳成疾病逝,由他的儿子郑经继任延平郡王,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与大陆上的清王朝对峙。 康熙皇帝有心统一台湾,只因八旗兵不习水战,短期内难以渡海东征,更为避免两岸生灵涂炭,故而拟以和平方式招抚郑氏,于1663年派使与郑经谈判。郑经提出条件:按…  相似文献   

9.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是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成员。高山族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开发了我国美丽富饶的台湾,对缔造伟大的祖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清朝统一台湾后,台湾在政治、经济上同大陆又联成了一体,为高  相似文献   

10.
在1954年底至1955年初发生的台湾海峡危机中,英国政府主张通过政治途径解决问题,积极策划所谓的"神谕"方案,力促美国改变干涉的政策,从中国沿海岛屿地区脱身。但由于英国自身实力有限,并将维护和加强英美特殊关系作为其对外政策的核心,使其对美国政府决策的制约和影响较小。不仅如此,英国领导人还多次宣扬所谓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并图谋制造"两个中国"。英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与美国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正是英国政府奉行的这一错误政策导致中英关系的发展长时间陷入了僵局。此次危机再次表明了英国对华政策的矛盾性和英美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美国自清末就开始了对台湾的侵略,为了达到其侵占台湾的目的,甚至扶植日本侵略台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再次图谋侵占台湾,并在台湾回归中国后企图将台湾分离出中国,为此,美国一方面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一方面扶植台独分子,但国共双方的默契挫败了美国的阴谋.美国直至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才正式放弃侵占台湾的野心.不过美国依然插手台湾事务,阻挠中国的统一,但中国人民一定会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12.
达赖认定班禅灵童是非法的无效的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发言人答新华社记者问5月14日,达赖喇嘛在印度突然宣布西藏一名儿童为“班禅转世灵童”。这充分暴露了达赖集团在一系列分裂祖国的活动屡遭失败之后,利用班禅转世,继续从事分裂活动的政治图谋。众所周知,藏传佛教格...  相似文献   

13.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一国两制"方针,根据两岸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制定了一系列的对台方针、政策和措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分裂,反对"台独"活动,维护祖国统一;坚持通过两岸对话和谈判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高度重视对台湾人民的工作,贯彻"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积极推动两岸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1945年10月25日,祖国宝岛台湾在沦为日本殖民地五十年之久后,又重新复归中国,台湾人民从而摆脱了半个世纪来在日本殖民者统治下受尽民族压迫和奴役的惨痛生活,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台湾历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今年是台湾光复整整四十周年,爰撰此文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15.
国共大决战进入第四个年头,国民党在大陆的败局已定。美国从西太平洋“安全”的战略利益出发,图谋分离台湾,使之不落入中共之手,先是策动台湾“自治”,后又鼓吹联合国“托管”,可谓煞费心机,使尽解数。分离台湾政策的制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利用中国牵制日军,力主战后将被日本侵占的台湾归还中国。在他的积极斡旋下,取得英国和苏联的同意,并载入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发动内战,企图最终消灭共产党以达统一全国,殊不料事与愿违,损兵折将,丢城失地,濒临大厦之将倾。美国继任总…  相似文献   

16.
约一年前,南京一位老校友函电交驰,约我撰文记述蒋经国先生在台湾的往事。我已年逾八旬,早已参透世情,往事如云烟,还提它干什么呢?但我毕竟是一名中国人,对祖国有一份难以化解的浓浓情意;加之年青时所研读的又是政治科学,难免不对时  相似文献   

17.
<正>日月潭离开了阿里山,来到了日月潭。当我们登上游艇,听到导游说到:"热烈欢迎祖国的同胞来到宝岛台湾,来到日月潭观光旅游。"这时我深深地感到"祖国"二字的分量,我的眼睛湿润了。  相似文献   

18.
动向     
《南方人物周刊》2008,(3):12-13
重点台湾选民更关心经济台湾"总统"陈水扁在上周六(1月12日)举行的"立委"选举中惨败,这一失败也是应该的。他一直试图让台湾更大程度地独立于中国大陆,并将此作为岛内政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为老师画像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在我们从懵懂稚童到青涩少年再到壮志青年的生命历程中,老师。都是最值得我们尊重的人。又一个教师节将至。在这特殊的日子来临之前,让我们对老师真诚地说一声:您。辛苦了!  相似文献   

20.
书,重重地合上。合上的是一本写童年的书。我,匆匆地寻觅。寻觅的是一件儿时的玩具。“哗!”它从书橱上落下——一个沾满灰尘的五彩圈子。我也不知它姓甚名谁,只记得小时候叫它“啦啦圈”。那个漂亮的“啦啦圈”是哥哥送的,可现在却活像个小丑,又脏又旧。唉! 童年时天很蓝、草很软,女孩子们都在草地上玩着“啦啦圈”。配着那“沙啦沙啦”的声音,女孩子们扭动着纤细的腰肢,羊角辫满足地晃着;大点的女孩还会玩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