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物》1981年第9期刊载的杜阳虎符,似系伪造,理由如下: 1、首行"与杜阳太守为虎符第一",杜字汉人不会作"(?)";阳字篆书从阜,此符上作"邑",而"邑"字汉人书法作"邑",  相似文献   

2.
在《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览》中,北京市送展的两件明代铜炉,是传世文物中较为少见的珍品。宣德金片三足桥耳铜炉炉体通高7.9、口径12.2、腹径14.2厘米,重1.3公斤。敞口,小圆唇,扁鼓腹,双桥耳微外侈,三钝锥形实足,三足根部可见炉的铜质,铜、锡配料纯正,呈金黄色,炼制极精。器表为暗紫色,并有茶褐色云纹斑,通体鎏、贴大小不等的赤金片,其效  相似文献   

3.
错金豹镇是沧州博物馆馆藏的7件一级文物之一。文章基于错金豹镇的命名,从工艺、功能、纹饰、用途、历史背景等方面来分析这件文物的丰富内涵,让大家对它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勾海燕 《收藏家》2012,(9):13-14
东郡虎符(图1),左半,长7.5、高3、厚1.5厘米,呈伏虎状。此虎高额吊睛,嘴微张,耳上卷,四肢弯曲,短尾。虎腹部刻有“东郡左一”四字铭文,故名东郡虎符,虎背刻有脊文一行。背面凹槽,周边有三个三角形榫卯,应与另一半相契合。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2001年7月甘泉县公安局向该县博物馆移交了一批涉案文物,其中有两件错金狩猎纹铜车饰,该车饰制作精良,纹饰精美.由于是案件移交文物,两件铜车饰的出土时间和地点均不详.  相似文献   

6.
东郡虎符考     
东郡虎符考王关成东郡虎符现由陕西省周至县文管所收藏。1953年该县文化馆征集,流传经过不详。器为模铸,卧虎形,符长9.5厘米,高4.3厘米;重260克。通体深褐色间有绿痕(图一,1)。左右两半符内面各有三窍,牝牡对应,合符后吻合较好。图一东郡虎符1....  相似文献   

7.
元代错金车马纹铜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世荣 《收藏家》2004,(12):55-57
湖南省石门县的一个文物爱好者在石门著名的风景区壶瓶山镇收集了一件奇怪的铜鼎。2003年11月,笔者应邀前往鉴定,发现这是一件罕见的稀世珍宝——元代错金车马纹铜鼎。该鼎平唇外折,两耳微外倾,扁圆腹,圆底,圆柱形三足。腹部三个半环形钮,三钮与三足分别成一直线,将整个器身分隔为三大块,三大块的图形相同。近口沿处饰浮雕式带状图形,正中浮雕马面。马面的两侧饰卷草状变形龙纹。下腹部饰错金车马纹二乘。车的正中立一伞形华盖,车内前后各坐一人。前一人手拉缰绳驾一马,  相似文献   

8.
2003年11月.笔应邀前往湖南石门县为穆子先生珍藏的物试作鉴定,其中元代错金车马纹铜鼎较为罕见。今简介于下,以飨读。  相似文献   

9.
错金银抱鱼带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5年,河北省化局物工作队(现河北省物研究所)在满城县北庄清理了一座东汉墓,墓内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错金银抱鱼带钩,与此带钩同出的还有“长宜子孙”八鸟镜、铜龟蛇形砚滴、五铢钱和楼、灶等陶器。现将带钩介绍如下:带钩长16.2厘米,整体呈曲棒形。钩首为一鸟首,颦眉上卷,怒目而视,两侧有后卷  相似文献   

10.
“错金银”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文物宝库中,有一种用金银装饰在铜器表面的工艺,利用金银和青铜的不同光泽映衬出色彩辉煌的图案与铭文,现通称“金银错”或“错金银”。据资料所见,此种工艺的出现约始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战国中晚期至西汉。但此种“金错”制作工艺并不见于文献记载。一般认为其工艺程序如下:即铸造器物时先在青铜器表面预铸出浅凹的纹饰或字形(精细的纹饰是先铸器物再在器表面錾刻呈“△”形的槽),底面需制成凹凸不平状,然后在呈梯形的槽内嵌入金丝或金片,最后用厝石磨锉平滑。  相似文献   

11.
现在陈列于故宫明清工艺美术馆的白玉错金嵌宝石碗(见彩色版照片),是用新疆和田羊脂白玉琢成,玉如凝脂,洁白无瑕,碗的外壁饰错金花卉枝叶,并以一百八十颗闪烁的宝石嵌成红色花朵,玉蕴金辉,光泽晶莹,是清宫秘藏的一件艺术珍品。碗心镌隶书“乾隆御用”四字。缘碗的内壁刻楷书乾隆御制五言诗:“酪浆煮牛乳,玉碗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博物馆收藏的秦《杜虎符》,长九点五厘米,高四点四厘米,上有错金字九行,共四十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隊火)之事,虽毋会符行殹。”(图一)  相似文献   

13.
1942年2月,郭沫若完成了历史剧《虎符》,其故事取材于《史记·信陵君列传》中“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事。 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在同赵国的战争中消灭了赵军40万,进而围困了赵国都城邯郸。赵惠文王给魏王和信陵君写信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10万大军救赵。  相似文献   

14.
《文史月刊》2009,(4):69-70
1942年2月,郭沫若曾完成历史剧《虎符》,故事取材于《史记·信陵君列传》。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在同赵国的战争中消灭了赵军40万,进而围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赵惠文王给魏王和信陵君写信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10万大军救赵。  相似文献   

15.
《故宫博物院院刊》1988年第3期刊登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研究生盖杰民先生(James Geiss)所写的《明武宗与豹房》一文,文章提出了一些新鲜而重要的观点,有助于开展学术方面的讨论,这是有益的。盖杰民先生撰文并绘图说明武宗豹房与  相似文献   

16.
对"错金银"的定名,学界素有争议,令人对错金银的认识更加疑惑,因此有必要对"错金银"再作探讨。为此,本研究从跨学科的多元视角,结合中国境内和中亚草原出土的"错金银"文物和相关文献,对战国秦汉时期"鎏金"、"嵌错"和"贴金"等工艺的技术特征和工艺内涵进行探讨。对一些出土文物的检测结果表明,这一时期传统的贴金工艺出现"敷金"、"汞贴金"等新的应用。此外,通过与中亚草原同类器物比较,发现甘肃张家川马家塬墓地发现的饰金铁器采用了集嵌错和贴金为一体的综合技术,为草原文化影响下的本土创新。这类出土文物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在欧亚大陆物质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这一时期的金属工艺既有传统技术的革新,同时也有新技术的输入。  相似文献   

17.
十六世纪初年,明朝皇城发生了一大变故,武宗皇帝迁出禁城大内,住进皇城西北的豹房。由正德三年(1508年)起,至十六年(1521年)帝崩之时止,豹房实为武宗起居及处理朝政之所。  相似文献   

18.
庄浪出土隋虎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符是古代军队最高指挥权的物证。甘肃庄浪县出土的14枚虎符是隋大业三年以后的产物,是隋代"府兵制"的史证,为研究隋代军事、政治、兵符制度及庄浪和周边地区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佐证。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九年五月,咸阳博物馆征集到一合完整的铜质虎符,该虎符是秦都区沣西乡李家庄村的村民王小春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在村北菜地打墙时发现的。虎符为铜质。虎符伏卧状,两眼平视,眼呈三角形,较大,右眼清晰,左眼腐蚀比较严重。嘴巴较短,前端呈圆筒形,口微张,刻作一道凹槽。鼻扁平,鼻梁较宽,两耳下垂,耳较大,耳朵和耳颐连在一起,象羊的角向后卷。尾极短粗,上翘,两符合起来象个小圆球。前边每肢各有五个清晰的支爪,后肢因腐蚀较重,无法看清。前爪的楼角有磨出的青铜微带淡红色。符底较平,脊  相似文献   

20.
再谈东郡虎符辨伪王关成笔者曾对东郡虎符作伪提出4条理由①,原文尚有疏漏,现予补充。东郡虎符还有第5个破绽。秦代虎符都是发往各县的。杜县,秦置无疑;新、阳陵秦代置县与否尚难确定。但此二地非秦郡,都是郡以下行政区划则是肯定的②。汉代才向各郡国颁发虎符,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