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货币史》记载:北宋“钦宗在靖康年间(一一二六——一一二七年)铸有靖康元宝和靖康通宝,各有小平和折二,都成对钱。元宝为篆隶对钱,通宝为篆真对钱。”《宋史》、《永乐大典》、《西清古鉴》以至近人丁福保编著的《古钱大辞典》,都有关于“靖康钱”的记载和著  相似文献   

2.
<正>皇祐(1049-1054)是宋仁宗朝的年号,自清中晚期,陆续发现皇祐年号钱。1993年,唐石父先生在《中国钱币》笫一期发表了《皇祐年号钱》,刊出有清以来所发现的十四枚皇祐钱,其中十三枚"皇祐元宝",一枚"皇祐通宝"。唐先生例举咸丰以来历代泉学家对皇祐钱收藏的肯定和否定,揭示所发现十四枚皇祐钱"全部皆伪"。最后根据科学发掘品分析研究,"断定皇祐年不曾铸行皇祐年号钱"。近年来又有新的皇祐钱陆续出现,有的为专家鉴定为真品。《中国钱币》2015年第三期刊出董良义  相似文献   

3.
南宋宝泉监及其铸钱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钱币》2006,(3):11-12
宋代宝泉监设置较早。据《宋史·食货志》载:"太平兴国二年,樊若水言:‘江南旧用铁钱,于民非便,今诸州铜钱尚六七十万缗,虔、吉等州未有铜钱,各发六七万缗,俾市金帛轻货上供及博籴谷麦。于昇、鄂、饶等州产铜之地,大铸铜钱……铁钱自当不用,悉熔铸为农器什物,以给江  相似文献   

4.
1985年夏,江苏省高邮县在疏浚古运河时,发掘出大量南宋铁钱,其中发现纯熙元宝小平铁钱。年号的采用是从汉武帝“建元”开始,自西汉武帝至清宣统帝止,共有六百五十三个年号,《宋史·食货志》“两宋十八帝,惟太祖之建隆、乾德,太宗之雍熙、端拱,真宗之乾兴,昺帝之祥兴未有铸外,其改元更铸者五十一号”。在全部年号中,无“纯熙”年号,而这枚“纯熙元宝”小平铁钱,确是在高邮县疏浚河道时混在大量南宋铁钱中出水。历史上又有  相似文献   

5.
从十六国时期成(汉)李寿铸“汉兴”钱(338—343年)开始,我国货币发展史上出现了以年号命名的钱币,古钱学家称它为“年号钱”。唐朝曾铸过“乾封”,“乾元”等年号钱,但就总体来看,通唐之世,主要的流通货币是“开元通宝”钱,但“开元通宝”不是年号钱,所以年号钱的真正盛行是在宋朝。北宋的第一种钱——“宋元通宝”钱(《宋史·食货志》读作“宋通元宝”。图1),始铸于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是沿袭唐朝“开元通宝”的制作,还不是年号钱。到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铸“太平通宝”钱以后,年号钱才风行起来。太宗以下,两宋计有十七帝,五十四个年号,每个皇帝往往更改几次年号,如北宋仁宗改元九次,南宋理宗改元八次,而且,几乎每改一次年号,就新铸一种钱,或称“通宝”,  相似文献   

6.
《中国钱币》杂志一九八三年第三期刊有潘连贵同志《“得壹元宝”应为年号钱》一文,理由似不充足。“得壹”自有其义,不必定为年号。今略述如次。钱文铸年号,始自北魏,但其后亦多有不用年号者。史思明于公元七五九年正月建元应天,三个月后即改元顺天,共得一年十个月,史书记载,非不明白。《新唐书·食货志》四云:“史思明据东都,亦铸得一元宝钱,……既而恶‘得一’非长祚之兆,改其文曰‘顺天元宝。”则“得壹”之铸,当在应天时或顺天之初。故沈括《梦溪笔谈》说:“余按《唐书》史思明僭号,铸顺天、得一钱。顺天乃其伪年  相似文献   

7.
北宋“至道元宝”背星钱刘洪旭"至道元宝"宋太宗赵灵至道年间(995~997年)铸。该钱面文为太宗所书,有真、行、草三体。太宗在位凡廿三年,五易其年号。从淳化起开御书及行、草入钱文之先河。笔者于1987年秋,从一批出土钱中拣选出一枚"至道元宝"背星小平钱(图一)。该钱为铜质,行书,旋读,直径2.53,穿宽0.56,郭厚0.11厘米,重3.69克,背穿上正中处铸一巨星。马定祥先生在《补说日本三大钱谱北宋钱》中指出:"'至道'钱背星者亦希,惜皆其名不彰耳"①。日人今井贞吉在《古泉大全·丙集》中收有"至道元宝"背星钱五枚,其中行书两枚②。孙仲汇、胡薇在《古钱币图解·绪论》中指出:"宋元背星月及竖划者通常能见,太平已为数不多,淳化、至道背星月则极难遇"③。注释:①《中国钱币》1986年第3期11页。②《古线大全·丙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19页。③《古钱币图解》上海书店1989年8月第1版49页。北宋“至道元宝”背星钱@刘洪旭  相似文献   

8.
据《宋史》记载,“同安监,熙宁八年置,铸铜钱”(卷八八·地理四);“建中靖国二年五月,令舒、睦、衡、鄂钱监,用陕西式铸折十钱,限今岁铸三十万缗,铁钱二百万缗”(卷一八O·食货下二);“乾道六年诏司农丞许子中往淮西借置,于是子中以舒、蕲、黄皆产铁,请各置监且铸折二钱,以发运司通领四监,子中所领三监,岁各认三十万贯,其大小铁钱,令两淮通行,淳熙五年诏舒州岁增铸十万贯,以三十万贯为额,八年以舒州水远,薪炭不便,减额五万贯,九年又减十万贯,与蕲州并以十五万贯为额,十年诏舒、蕲铸铁钱,并增五万贯”(卷一八…  相似文献   

9.
《文献》2014,(3)
<正>《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类书类《永乐大典》条,除著录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藏明内府抄本外,尚有一条:《永乐大典》……明抄本存二卷六百八十三至六百八十四~①此本藏于大连图书馆。考察不同时期《永乐大典》存世卷目表~②,均未有卷683、684的记载。若此抄本确为《永乐大典》卷683、684的传抄,则其价值不容小觑,对《永乐大典》内容及流散的研究,弥足珍贵。然仔细考查比勘,此"明抄  相似文献   

10.
乾德元宝小平钱铸造于前蜀(公元919—924年),有小字、大字版别之分。折五型铜钱在《古钱大辞典》中载有拓图,定价为200银元。《古钱币图解》中有叙述,此枚古钱铸于前蜀王建之子王衍,仅见于前清张叔未拓本,因实物失传,无法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宋史》卷一六九《职官九》记载文臣京官至三师叙迁之制,与《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四三五元祐四年十一月庚午条小注引《两朝国史·职官志》内容相对应,两者应同出一源,但一些关键词句却有出入。清人自《永乐大典》  相似文献   

12.
根据书名、方志编修源流和其他文献资料的佐证,《永乐大典》收录的《旌川志》应该是宋代绍熙年间李瞻编修、绍煕三年谢昌国作序的八卷本的《旌川志》,此志早已亡佚。李瞻所著的《旌川志》是安徽旌德县历史上第一部县志,其内容具有开创性价值。《永乐大典方志辑佚》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出4条《旌川志》佚文。笔者从现存安徽方志中查找到21条李瞻《旌川志》佚文,作为对该志佚文的补辑。这些佚文包括19条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资料,2条经济类资料。这些佚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存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85年,在江苏高邮古运河中出土的大批南宋铁钱中,发现了一枚“纯熙元宝”小平铁钱。无论从出土状况,还是从该钱的制形,文字气息来看,都应属于南宋之物。“纯熙”年号,在《宋史》上虽无明文记载,但在当时的笔记史料中仍可寻其踪迹。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一书中就历朝年号典故,有如下记载:“……若隆兴则取建隆绍兴各一字,与唐贞元取贞观、开元之义同。已而嫌与颜亮贞隆相近,故二年即改乾道。及甲午纯  相似文献   

14.
《广西地方志》2002,(3):60-64,55
梧州的修志历史起于何时?隋唐及其之前,有否修志,未见诸文字,故无可考。迨至宋朝,卒有成书。据《舆地纪胜》、《永乐大典》、《元一统志》及干顷堂书目有关记载,在北宋时,有《梧州图经》、《苍梧杂志》刊行于世。之后,《苍梧郡志》、《苍梧志》也相继于南宋中叶成书传世。据此可知,梧州(苍梧郡府县)修志历史发端于北宋后叶,  相似文献   

15.
淳熙元宝背“同捌”铁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所铸淳熙元宝背文多纪年号,并铸监名,此后南宋钱多沿此制。1984年春,我得到一枚“淳熙元宝”背“同捌”,铜质、径2.9、穿孔0.6、厚0.21厘米、重8.33克,钱文旋读、背穿上著“同”字,穿下著“捌”字,乃舒州同安监淳熙捌年铸。此钱为诸谱未收,也未见收有同式铁钱,《历代古钱图说》108页所载背“同”字者与此同式,唯穿下无“捌”。此钱生坑,硬绿锈通身结体,字口生辣,正面钱文被绿锈盖住亦多,无硬锈之地章可见到刀痕,由于我当时无清理经验,用醋浸泡,一夜过后,硬绿结锈虽除,钱文清楚了,但地章之刀痕刻镂却大多没有  相似文献   

16.
正明《永乐大典》是我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经收集明代以前七八千种书籍分类汇编而成。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志、儒佛道经、医算阴阳、氏族年谱、农工技艺、军械攻略、百家诗词文集、戏曲小说、杂史传记及历代钱制泉谱等,可说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它是中华民族智慧之结晶。"大典"编纂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1403)历时六载,于永乐六年成书。全书共二万二千八百余卷,分装成11 095  相似文献   

17.
《文献》2019,(6)
重庆图书馆藏郑氏注韩居抄本《慈湖春秋传》十二卷,实为《永乐大典》辑佚本。其证有三:其一,《注韩居书目》卷一著录此书系"四库馆抄出",《永乐大典书目(残本)》著录"杨简《春秋传》";其二,郑氏注韩居抄本《慈湖春秋传》中僖公、襄公合三十五年经传皆阙,而这是《永乐大典》辑佚本《春秋》经解著述内容上的共同特点;其三,更重要的是,《永乐大典》残卷今存《慈湖春秋传》原文十一条,而此十一条皆在郑氏注韩居抄本中,文辞几乎全同,仅有数字讹脱之异。特别是郑氏注韩居抄本所载双行小注,尤为其从《永乐大典》辑抄的确证。同样是《注韩居书目》卷一著录"四库馆抄出"的敬铉《春秋备忘》,亦当为《永乐大典》辑佚本。  相似文献   

18.
由于基建增多,近年四川广元(宋利州)嘉陵江段挖沙石作业中出土大量的宋代铁钱,有趣的是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利州绍兴监所铸铁钱,为研究宋代在利州铸钱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笔者收集的铁钱跨度约230-272年,品种形制多样,书体有楷、行、隶、篆、草、瘦金体等,面值、宝文、版式各不相同,品类近200种(全川约500种)。其中年号钱及非年号钱达40种之多,嘉定铁钱宝文较多。从铸地研究,除少数陕淮的铸品外,大多数仍为四川各铁钱监所铸。其中除祥符、景德、乾道,端平折十等较罕见品种外,同时还集到一批宋元通宝、皇宋通宝、元通宝、绍圣元宝、元符…  相似文献   

19.
根据徽州府建置沿革、徽州方志编修源流和佚文提供的时间线索可知,《永乐大典》收录的《徽州府新安志》应该是明代洪武初年朱同编修的《新安志》。朱同的《新安志》在《永乐大典》中有三个书名,《永乐大典》存在着著录文献不严谨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注文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注文中除心传的原注外,还搀入不少后人的注文。心传的原注文大致可分为考异、附注、存疑待考、间有议论几大类。后人增入的注文,一是明修《永乐大典》时增入的注文,其中大部分是转引自《增入名儒讲义中兴两朝圣政》、《宋史全文》两书中的议论。清四库馆臣在整理《要录》时,也加入了不少注文。大致可分为:“改动违碍之字”;改动金国人名、地名、官名的音译;把避讳的字改回;以有关文献考核《要录》等。区分原注与后人增注应以成书时间为主,注意有无“案”字,再从语气上判断,综合考察以得出可信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