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迁安市博物馆现藏一件直銎铜斧和一件竹节形铜灯台,均系征集而来,分别为西周初期和辽代晚期遗物。直銎斧为研究燕山南北地区青铜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竹节形灯台则填补了辽金时期随葬实用灯具的实物资料空白。  相似文献   

2.
1998年下半年,湖州市毗山附近河滩发现一件小型青铜斧。此斧长 54、方銎 30 × 12毫米(如图)。青铜斧在浙江以至湖州地区时有发现,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先秦吴越地区的称量货币。浙江湖州发现小型青铜斧@刘健平  相似文献   

3.
陈亮 《中国钱币》2000,(2):37-37
1974年3月,抚风县博物馆从绛帐农副公司收购站拣选到十六件形制相同、大小一致的西周青铜锛。锛正面成长方形,侧面成三角形,銎成长方形,锛正面均有三角形穿孔(如图示)。锛身长为147、刃部宽37、銎部宽39毫米,重量均在220克左右。据考证和实际了解,这十六件青铜锛均未有施用痕迹,系同一窖藏所出。这种一次性埋藏数量较多、且未见施用的青铜锛还是极少见的。我们认为这十六件青铜锛可能是当时人们储藏的财物,它具有货币的职能。 锛属斧类,我们一般把一面斜刃的斧称锛。《辞海》释锛为“削平木料的平头斧”,事实上…  相似文献   

4.
1993年10月.吴城乡桥背村村民张晓如在吴城遗址正塘山放牛,采集到一件青铜斧。该斧方銎、束腰、宽弧面单刃,合范铸造,外侧上端近銎口处饰一周粗弦纹凸起,其余部位素面。从腰部开始至刃部两翼张开,形成束腰宽弧面刃状,刃锋锐。器表呈黑色,平  相似文献   

5.
新疆巩留县出土一批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6年夏,巩留县特克斯河与巩乃斯河交汇处的西南岸三角地带出土一批铜器,种类有斧、镰、凿和锤等,共13件。铜斧 3件。双范合铸。除 A∶2尾端凸出外,形制大致相同。有椭圆形銎,銎面有树叶纹。斧身较长,纵面呈楔形,双面刃。A∶1长23、刃宽6.5厘米(图一:左)。A∶2长25.2、刃宽6.7厘米(图一:右)。A∶3长20、刃宽6.8厘米(图一:中;二:1)。  相似文献   

6.
2008年,湖州中心城区出土一批战国晚期至汉代铁器,有竖銎镢、铁凿、空首斧、横銎斧、铁镰、铁犁铧、铁铲、铁锸、三齿镢、铁钳、砍刀等11类,共49件。这批铁器类型多样,在楚地和中原地区都可以找到同类器,是研究湖州地区战国晚期至汉代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宝鸡地区凤翔县、陇县、宝鸡县县功镇周围,相继出土了青铜斧、锛、凿,根据形状分为四类,表述如下: 一、小型类: 1.斧,长77,刃宽48,长方銎39×25毫米,重188克。双刃,斧面、背穿孔,銎部有一道箍纹(图1)。 2.斧,长88,刃宽33,长方銎29×16毫米,重79克。双刃,斧面、背呈三角形穿孔(图2)。  相似文献   

8.
1994年12月,山东省沂南县砖埠镇任家庄村民在阳都故城遗址取土时,发现古代铜斧1件。县文化部门得知情况后,即赶赴现场调查,发现铜斧出土于距地面1米深的用大石条垒成的石墙东侧,周围无其他遗物。铜斧通体无锈,刃部锋利。长方形銎口,上部一圆形孔,广肩,弧形刃。身上部右侧近銎处有铭文12字,经李学勤先生释读,为:“廿四年,莒伤(阳)丞寺,库齐,佐平,聝”斧銎长8.3、宽3.9,高20、最宽处27厘米,重  相似文献   

9.
1981年陕西宝鸡竹园沟出土一大一小两件西周早期伯各卣(图一)。整器装饰华丽,纹饰立体感强,非常精致。器身和器盖的主体兽面纹上均设有高浮雕立体卷曲的羊角。  相似文献   

10.
齐侯壶,有些学称为洹子孟姜壶,属於最着名的青铜器之列。壶有一对,都没有盖,形制纹饰相同,而铭互有错脱,一件一百六十六字,另一件一百四十二字。两壶出现在清代中叶,最初分别为阮元、曹载奎所藏。随後同归吴云,由於误名为“叠”,以致吴氏的图录题作《两叠轩彝器图释》。现在字多的一件藏於上海博物馆(下简称“上博”),字少的一件藏於国家博物馆(下简称“国博”)。壶的图像可看《两周金辞大系》图185、186,铭可见《殷周金集成))9729、9730。《中国青铜器全集》东周3,二三,有上博一件的彩色照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馆征集到二件青铜铧。现将这二件青铜铧分别简述如下: 一、器身呈等腰三角形、身中部凸、铧尖部饰牛头纹、铧身铸有“李正”二字系工匠名有稍鼓起的扁形銎、长21.9厘米、重1.8公斤。铧尖及两边无磨损痕迹。从整个器形来看,铸造精细,铜质厚实,工艺繁缛(图一)。二、器身呈等腰三角形,有一道高高凸起的脊,两边及尖部锋利,为半椭园形,有扁形銎,两面饰简化饕餮纹,长28.2厘米,重2.3公斤,系实用器,尖及两边有明显的磨损痕迹及泥土(图二)。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印度兰普尔市拉扎图书馆藏拉施特《史集》抄本(MS. F1820)中的一张插图,将其定名为《元朝宫殿图》。图中描绘了元大都的皇宫,以及十个人物。作者认为,居中两个人物当为元世祖忽必烈合罕(Qubilai Qa’an)和他的大皇后察必哈敦(Chabui Qatun)。另两个人物,一擎斧,一抱鸟,可与《元史》所载“劈正斧”和“司辰郎”相印证,也与《事林广记》元刊本所载《皇元朝仪之图》相契合。可以较为肯定地认为,该插图描绘的正是在每年元旦以及皇帝生日当天朝会开始时,礼仪官引导帝后坐上大明殿御榻的情形。  相似文献   

13.
牛长立 《南方文物》2014,(1):101-114
<正>一、先秦时期青铜斧的已有研究及分类关于铜斧的专题研究,数量较为有限。齐晓光《夏家店上层文化空首青铜斧及相关问题》一文将十二台营子等不同文化类型直銎铜斧分为扇刃型和弧刃型,探讨了演进规律;朱永刚《中国北方的管銎斧》全面梳理、分类、编年中国北方管銎斧,讨论其分布区域特点、文化性质、形成机制、存续发展过程,所划类型为窄斧身和宽斧身,进而细分出长管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匈奴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年5月,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布尔台格乡东南约5公里处的明安木独村一社干渠畔发现1座古墓,随葬器物暴露地表。旗文管所闻讯后,会同伊盟文物站前往调查。墓葬受自然破坏较严重,人骨架及随葬的马骨架全部散乱,葬式不明。随葬铜器80件、陶器2件。现将这批文物介绍如下。铜器,共80件。斧 1件。双面弧刃,方銎,近中部有一柲钉孔。长13、銎部宽4.2、厚3.2、刃宽4.5厘米(图一:1)。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0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河东岸中窑村住宅楼的基建中,清理一座西周墓,编号为C3M575。该墓位于中窑村北,西距(?)河约500米(图一)。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该墓为竖穴土坑墓,长约3、宽约1.8米,墓底距现地表深4.2米,方向355°,墓内填土为花土,经夯打。人骨头朝北,严重朽乱,葬式不明。从葬具朽痕看,为单棺,长约2.4、宽约1.3米。随葬器物置于棺内,多在墓主头后两侧(图二)。二随葬器物随葬器物共11件,其中铜器7件,陶器1件,玉器2件,海贝1件。铜爵1件(C3M575:3)。器体稍长,圜底。流较宽,下有一对对称的乳钉纹,流与器口之间有两个伞状柱,柱顶刻有云纹。尖尾。兽首鋬,鋬两侧有两对对称的乳钉纹,与鋬相对的另一侧也有一兽首(图七:3、4)。器壁靠近鋬下部有一周凸棱,器底有三个刀形足。鋬内的器壁上有铭文“□父丙”(图七:1)。流至尾长18.6、腹深11、高24.3厘米(图三、八:1)。铜觯1件(C3M575:2)。椭圆形,敞口,束颈,垂腹,腹壁稍斜直,高圈足,圈足上有两个对称的乳钉纹。内底有铭文“父戊□”(图七:2),并有一修补的疤痕(图五)。口长径8.3、短径6.7、底长径7.3、短径5.8、高13.2厘米(图四、八:2)。铜戈1件(C3M575:4)。援残。胡无穿,有銎,銎呈椭圆管状,其上有4个方孔,上下有阑,内末上角呈钝角,下有一缺角。残长11.6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西周銮铃的起源做了探讨,认为銮铃来源于北方文化的有銎球铃器.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二年十月,偃师县南寨村社员陈安乐在村北约一里许取土时,于距地表深约0.5米处发现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铲。十一月初,他将这件珍贵文物捐献给国家,现藏洛阳市文物工作队。这件铜铲的形制为短銎、平肩、平刃式。銎呈长方楔形,直伸入铲面中部,中空可以纳柄。銎的中部有一对称的三角形钉孔,其下有突起的脊棱直达铲面之下部。铲两肩微耸,右肩稍残。铲面略呈方形,下身  相似文献   

18.
商代的銎内戈,内上多铸有花纹或铭文,其中最常见的是“■”文(图一).小屯、侯家庄殷墟西区等处出土的銎内戈,均有这种现象,特别是侯家庄M1004,出土的72件青铜戈  相似文献   

19.
朱永刚 《中原文物》2003,8(2):30-44
管銎斧主要发现于我国北方地区 ,不仅延续时间较长 ,而且不同区域出现的形制也有所不同 ,暗示着文化谱系和人群流动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北方管銎斧的全面梳理和分类与编年研究 ,就其分布的区域特点、文化性质 ,以及形成机制和存续发展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流散美国的晋式青铜器(续)──礼器篇(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蟠螭纹鉴(图一),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1930.704),高29.5、宽59.6厘米,周身饰浅浮雕蟠螭纹,并以两道晋国铜器特有的辫形綯索纹作界带,肩腹部设耳一对,造型为长有花冠和弯角的兽面(图二)时代约当春秋末期。鉴的用途为盛水、藏冰或盥洗。《周礼·大官·凌人》“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亦如之,”郑玄注曰:“鉴……以盛冰、置食物于中以御温气”,意思是把膳羞和酒桨放在盛冰的鉴里以保鲜。《庄子·杂篇·则阳》:“卫灵公有妻三人,同鉴而浴”,可见它也用作盥洗。鉴是东周时代新出现的器种,也时常成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