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怀念儿时     
《收藏家》2014,(10):I0001-I0001
<正>我们常常在饭饱之余大谈渔樵之乐,退隐之居,以表明自己的超然,因此惠施与庄子观鱼之乐。寒山拾得之流也被认为是人间之大快乐我常常作各色的梦,里面有快乐源泉在静逸的环境中小隐片刻涤尽烦琐与云色相对,此种感怀恍然世之熙熙之外,回首这些是是非非——或舍本逐末,或轻重颠倒,想想我这生所扮演的无非一个舞台下的看客而已。  相似文献   

2.
《北史》《魏书》中引用有一段与今本《庄子》存在差异的文字 ,从文献学渊源来看 ,它应属于未经郭象删节的五十二篇本庄子中的内容 ;而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和近代以来学者们的考辩 ,此段文字应出于今天已经佚失的《庄子·惠施篇》  相似文献   

3.
《庄子》对《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对音乐美追求的发展,《老子》追求关乐,《庄子》扩大了美的追求范围,揭示了审美愉悦;对音乐审美标准的发展,《老子》以“音声相和”为音乐审美标准,相和是美乐,不和是丑乐,《庄子》发展为“至乐自然”的音乐审美准则,“籁乐”、“至乐”、“天乐”是美乐,失性、屈礼、不适之乐是丑乐;对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老子》追求“大音希声”的音乐境界,《庄子》发展为追求“至乐自然”的音乐之“道”。《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创新:阐明了音乐的本源、功能问题,强调有声人为之乐的重要,揭示了音乐审美的心理历程。老子是道家音乐和文化的领军人物,庄子则是一号旗手。老子树起了“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巅峰,庄子开拓了审美心理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庄子是先秦时期一位很重要的哲学家,其哲学观点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中华民族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逍遥观是庄子思想的一个主旨。本文通过对《逍遥游》篇中两个核心概念——“有待”与“无待”进行分析,力图揭示出这种对人类的困顿与迷失进行反思的逍遥思想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文献》2010,(3)
<正>《庄子·天下篇》云:"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吕氏春秋·古乐篇》亦云:"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雍塞,凿龙门,降通潦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于是命皋陶作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可见在夏代,为歌颂大禹治水之功,作有《大夏》之乐。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审美意识的滥觞与确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儒家的比德观,道家的天人合一观,魏晋文人爱山水的时尚,自唐以降人们对江山之助说的丰富与完善。孔子与庄子的意义在于发微,魏晋文人的意义在于确立,唐人的努力在于推广,其合力形成了中国士大夫的山水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7.
颜华 《神州》2014,(12):33-33
《庄子》一书,历代注家设座立讼为之注解。其中《齐物论》因其地位之重要,而成为注家关注的焦点。庄子在《齐物论》中表达思想多使用“相对主义”。本文将以相对主义为切口,分析庄子如何将相对主义作为言道工具表达寄托:通过质疑“标准”,否定“成心”来去除事物间的差别,帮助我们跳出“以我观物”的局限,最后达到逍遥无待的“游世”境界。  相似文献   

8.
<正>云龙山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城南,是古迹相接、人文荟萃之地。北宋熙宁、元丰之际,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常登此山,并与山中隐士张天骥结为挚友。隐士饲鹤,并建有放鹤之亭。苏轼寄情于此,为撰《放鹤亭记》,极叙放鹤饮酒之乐,以寓出世隐逸之怀。该文久经传诵,后又收入《古文观  相似文献   

9.
读者论坛     
《山茶》2009,(1):14-17
向艾怀森问好 我自小喜欢看漫画版的《庄子》,那个时候喜欢和家里的玩具对话,和外面r 花草交谈。让我忆起童年逸事的就是这期《华夏地理》。自卷首语谈及庄子开始,翻到《无止境的高黎贡》。看罢这期《华夏地理》.觉得一页一页独立的篇目其实大有关联。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比如高黎贡。能理解欣赏天地之美的人.可能是庄子这样的人罢。谁理解高黎贡呢?我的姑姑给我讲过,  相似文献   

10.
"万物一体"论是王阳明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体现了一种生态良知;"万物一体之乐"和"万物一体之仁"呈现出一种生态审美境界和生态道德境界;"万物一体"的实践工夫则包含了去除过度物欲、知行合一、合理取用的生态实践观。  相似文献   

11.
从《庄子》中的孔子形象看先秦儒道冲突李霞,李峰一《庄子》共33篇,其中涉及孔子的达20余篇。在这众多场合中,孔子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换言之,《庄子》作者是如何塑造孔子形象的呢?笔者浅见如下:1.逐名求利的名利者形象《庄子》中孔子的特性之一是逐名求利。...  相似文献   

12.
从前,有一个穷人,靠打柴为生。一天,他上山打柴,刚走到山上,就见乌云密布,山风呼啸,倾盆大雨忽然从天上泼了下来,他只好跑进山洞躲雨。山洞前有一棵枯树,叶子已经落完,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一只金羽鸟冒着大雨,在树上惊慌地飞来跳去,一个劲地尖叫着。打柴人觉得奇怪,睁火眼睛一看,啊,原来一条青蛇正向树上爬着,树干上有一个洞洞,青蛇快要爬到洞口了。这时,金羽鸟叫得更厉害了,“啪啪”地拍着翅膀在青蛇头  相似文献   

13.
周亮  余荣培 《中华遗产》2009,(12):46-57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思想家惠施,曾提出被称为“历物十事”的10个世问难题,“连环”是否“可解”便是其中之一..从那时起,“解连环”便缠绕在无数人的梦里,直叫人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有人说它容易,有人觉得太难。看似简单的圈圈套套为何如此迷人呢?连环玩具之首为何又是九连环?它到底是容易在哪里,又难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14.
庄子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有着重要作用,《庄子.齐物论》一篇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庄子美学的内容,从庄子美学"法天贵真"的审美源头、"万物一齐"的审美标准、"身与物化"的审美境界三个方面,展示出了融美学与哲学为一体的庄子美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齐物论》集中体现了道家思想的精华,龙树的《中论》开启了大乘之中观学派。对于"道"的体察,庄子继承了老子以无为本之说,表达了"道通为一"的观点,而龙树则立足于"空有不二",主张即体即用。两论都表现出了极强的解构性及趋向终极境域的态势,在体察"道境"、理解"道言"等问题上,也有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学樵打柴     
学樵打柴文/艺辛小时候看一些课外的闲书,知道凡英雄落难之际,总有高人出来指点迷津。这高人多半是山中打柴的樵子。先听见樵歌悠悠自林深处传来,那歌词自然超尘出世或暗藏玄机;接着樵子转出山径现身,那模样自然也古雅清奇,不同流俗。在为英雄指点之后,樵子往往倏...  相似文献   

17.
关于《庄子·天下篇》的作者问题,学术界多有讨论,形成截然不同的观点:庄子自著说和非庄子自著说。本文从庄子与公孙龙生平、《天下篇》的思想倾向及其行文特色三方面展开论证,说明《天下篇》非庄子自著,而是其后学所作。  相似文献   

18.
老庄在阐述天人合一观念时,往往采用概念通用的方式.把同一概念既用于人,又用于天.所赋予的内涵又基本相同.天门、天机都是属于这种类型的概念。天门.在神话传说中指天官之门.是神灵出入的通道;在《老子》和《庄子》中.有时指自然造化.有时又指人的外部感官、人的自然天性。后代注家在解释《老子》《庄子》时.往往把这两种意义结合在一起,兼顾天人。天机,有时又称为机.或指天地自然.或指人的原始生命力.具有强大的能量。天机的运作纯任自然.排除任何自觉意识。机,在《庄子》书中既有正而意义,又有负面意义.需要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9.
<正>一问题的提出圣人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理想人格,在传统思想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诸子依据自己的理想人格塑造各自不同的圣人形象。有学者立足儒家圣人观的表达,试图透视中国文化的精神(王文亮:《中国圣人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22页)。但在《庄子》文本中,最高理想人格的内涵却非圣人所能体现。至人虽不是《庄子》原文中的唯  相似文献   

20.
关于<庄子·天下篇>的作者问题,学术界多有讨论,形成截然不同的观点:庄子自著说和非庄子自著说.本文从庄子与公孙龙生平、<天下篇>的思想倾向及其行文特色三方面展开论证,说明<天下篇>非庄子自著,而是其后学所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