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家》2018,(2)
正高26.1、口径10、底径11.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侈口,短颈,斜肩,圆腹。颈肩处饰凸起弦纹两道,两边贴饰铺首衔环。釉色亮,有玻璃质的光泽。窑变釉,所施釉料中除铜外,还含有铁、锰、钻、钛等微量着色金属元素。在烧成过程中,这些金属的氧化物呈色后相互交融,使釉面呈现出缤纷的色彩,其中釉色偏红的称"火焰红"、偏蓝的称"火焰青"。两种釉不是互  相似文献   

2.
<正>口径:7cm高:30cm价位:咨询公司说明:刘伯农先生珍藏钧窑在河南禹县,古代称为钧台,故名钧窑,素以绚烂奇瑰之色彩著称于世,玫瑰紫、天青、月白变幻无穷,色相天成,妙景于窑变中竞生,丹青妙手莫不能及,明代曹昭将其列入宋代五大名窑。素来名贵,此件钧窑瓶,规格较大,成器不易,小口,短颈,球形腹,胫部渐收,圈足外撇,通体窑变釉装饰,釉水肥厚,变化奇妙,玻璃质感较强,腹部近开窗装饰,内施乳白釉色,与整器所施蓝色窑变釉相得益彰,富于变幻和艺术效果,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17,(6)
<正>单色釉瓷,顾名思义,指着单一色釉的瓷器,又称"纯色釉"、"一道釉"。以釉药的呈色作为装饰的瓷器,由于釉内所含化学成分不同,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色泽,如青釉、红釉、黄釉、绿釉、黑釉、蓝釉、白釉等。故宋代的五大名窑器均属于单色釉器的范畴。单色釉器的烧造自宋窑之后稳步发展,至明代中早期已有了骄人的成就,创烧出永乐甜白、宣德宝石红,弘治鸡油黄等名重一时的釉色。到了清三  相似文献   

4.
<正>祭红釉瓷器,其表面通体为红色。因为釉质的原因烧成后的色调有所不同,便有了鲜红、醉红、宝石红、积红及霁红等名称。明末著名收藏家项元汴在《历代名瓷图谱》中感叹到:"积红其色艳若朱霞,真乃历代名瓷之首冠也,今虽悬千金购求亦不可得矣。"(图1)祭红釉属于氧化铜釉类的一种,釉中氧化铜的比例低于釉里红、豇豆红,而高于郎窑红、窑变红,调配成的釉料呈灰白色。相传古代为了使釉色便加美丽动人,最终能够达到  相似文献   

5.
陶瓷     
豆青瓷器的一种釉色。以铁作呈色剂,生坯挂釉,釉厚约2毫米,高温还原焰烧成。釉面光润有青豆的色泽。天蓝瓷器的一种釉色。清康熙年间在釉料里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14,(10):93-93
<正>纯正紫砂窑变应视为紫砂艺术的最高境界,可以使复制性J艮强的紫对?壶变得不可复制,同时增强作品的生命力。紫砂窑变与钓釉窑变所不同的是,紫砂是裸烧艺术,单一的砂料与火的变化,并且所出现的效果千变万化。"紫砂窑变壶"与钧窑之窑变颜色或呈弥漫状或显聚成形,所不同的是,它不仅有着梦幻截:色  相似文献   

7.
加彩从含义上说范围很广,不论釉下彩、釉上彩,都可以称为加彩;但是过去习惯上所指的加彩,是指如钧窑中人为的均匀的大块大块的红斑与越窑龙泉窑中所见的褐色斑点与紫红色斑点而言,这也叫彩或摘彩.本文所指的也就是这一类的加彩.加彩和窑变不同,就是在钧窑中,也有它的区别.前人记载中所说的乃火之幻化、理不可解等语,是指窑变而言.徐渊若氏在"哥窑与弟窑"一书中说得比铰清楚,他说:"点彩有人为及自然两种,前者甚均匀,后者不成章法,系蜀窑变之一种."窑变是火力变化不能掌握的一种变色,加彩是人为的可以掌握的,在一种单色釉中加以变化,我们应该把它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8.
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窑的重要代表作品,以其独特的铜红釉窑变技术闻名于世。由于在历年来的考古发掘和传世钧瓷中,均没有发现具有确切年代证据的钧釉瓷器或标本,故其创烧年代问题至今悬而未解。但是根据禹州钧台窑及其周边瓷窑遗址的考古发掘分析,至少在金代,民间瓷窑已经烧制出了端庄绚丽的窑变釉瓷器,如河南叶县文集遗址金代窖藏坑清理出土的钧釉鸡心形瓜棱执壶,造型端庄优雅,釉色清新可人,为这一时期不可多得的民窑钧瓷产品。  相似文献   

9.
朱知平 《神州》2012,(21):207-208
龙泉青瓷烧制工艺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它大致可分为胎釉原料配制工艺、成型工艺、装饰工艺,施釉工艺和烧制工艺等。特别是施釉工艺对于单色厚釉瓷器来说尤为关键,单色釉的审美效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依靠施釉技巧与烧成工艺完美结合而获得的。龙泉青瓷历来是以釉色见长,也就是说,评价龙泉青瓷造型作品的美,釉色的呈现至关重要。如何将施釉工艺与烧成工艺很好地融为一体,本文主要就龙泉膏瓷施釉工艺的重要性作基本论述。  相似文献   

10.
钧窑与汝窑和官、哥、定窑并驾齐驱,同属宋代的五大名窑。然钧窑以它的釉色莹润,色彩缤纷及多种“窑变”为其它窑口的产品所不及;而汝窑则以内有玛瑙釉而产生特殊色泽,位居各类名瓷之首。汝瓷的烧制,又以小支钉满釉支烧,瓷艺精良,在当时的各个窑口,曾博得“汝窑为魁”之桂冠。因此,钧、汝两窑同是中国古代陶瓷艺  相似文献   

11.
“茶叶末釉”始见于《陶雅》,是指清代官窑中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参杂的瓷器。本文追溯了茶叶末釉的渊源和演变,着重介绍了其在清雍正、乾隆朝的突出特色.并揭示了其于釉色、造型方面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田晓 《文博》2007,(1):82-85
我们知道中国的四大名瓷有粉彩瓷、青花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青花瓷始烧于元代,是以青料溶于胎釉为主,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经高温烧成的细瓷,以釉色晶莹、纹样素雅著称。颜色釉瓷也称为单色釉瓷,是在釉料里加上氧化金属经过焙烧以后,就会显现出  相似文献   

13.
李晔 《收藏家》2022,(7):49-56
五彩是中国古代瓷器彩绘装饰技法,同时也指彩绘瓷器品种。“五”为虚数,实指色彩丰富。按照工艺特征分类,有纯釉上五彩、青花五彩和色地五彩三类。纯釉上五彩,是在烧好的白釉瓷器上以红、黄、绿、褐、紫、黑、蓝等彩进行绘画,勾线平涂,入窑以800℃到900℃焙烧而成;青花五彩,先以青料在胎上绘画,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再进行釉上彩绘.  相似文献   

14.
钧瓷的美感形式多样而富有内涵,而禹州花釉作为钧瓷的前身被称为"唐钧"。本文从两个方面阐释了造型和釉色对禹州花釉美感的表达形式,一方面通过对花釉独特的造型手法和艺术韵律的把握进行阐释;另一方面阐述了花釉釉色美感表达形式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5.
冯宁 《东方收藏》2021,(4):16-19
五彩指的是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种颜色的彩,并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种颜色,多于或少于五种彩的陶瓷,在习惯上也同样称之为五彩瓷。它是釉上彩中的一种,在已烧成的瓷器的釉面上,用多种彩料绘画图案,再低温二次烧成。因彩在釉上,用手抚摸,有凸起的感觉,可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种。釉上五彩以红、绿、黄、蓝、紫五种颜色描绘纹饰,也可只用二三种颜色。画法均用单线平涂,较早实物为明成化年制。  相似文献   

16.
正"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对景德镇窑变釉瓷器的高度总结及赞美。景德镇窑变釉瓷器始烧于清雍正时期,由此之后的各朝官窑、民窑,以及民国直至建国,各个时期都有大量烧制,一直延续、发展至今,经久不衰。景德镇的窑变红釉是在郎窑红釉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适应更多的窑位,能够使釉水在不同温区内都能发出不同的颜色,从而降低烧窑成本以  相似文献   

17.
蔡礼君 《收藏家》2016,(8):81-84
一、早期青瓷釉色的化学特征1.现在看到的早期青瓷的釉色东汉青瓷和春秋至西汉原始瓷相比有了重大进步。吸水率只有0.3%,烧成温度约为1260-1310℃。东汉青瓷的产地主要在浙江宁绍平原、金华丘陵和永嘉沿海地区。而北方则是从北魏时起,黄堡镇瓷器就已具规模。这些早期青瓷瓷土含铁量比较高,采用石灰釉,釉料中含氧化钙达15%以上,釉层较薄。由图1-4可见,  相似文献   

18.
<正>青花瓷器是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1)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中国陶瓷的发展,在唐代以前,青瓷占主导地位;唐代以后,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到了宋代,五大名窑、八大窑系的出现,陶瓷生产呈现出百花争艳的景象;元代景德镇白底蓝花的青花瓷器烧制成熟后,情况就起了急剧的变化。从14世纪二三十年代到15世纪前期,大约仅仅  相似文献   

19.
钧窑瓷     
张琪 《东南文化》2002,(1):75-76
乳光釉和窑变是钧窑的两大特点,蓝、红是钧窑瓷的两大瓷色,胎体不净、胎色不纯是钩窑资的两大缺憾。  相似文献   

20.
钧窑与哥、官、汝、定窑齐名,被后人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瓷青中带红的釉色,兔毫丝缕般的釉面肌理,以及表面呈现的大片不规则红紫色彩斑,在中国古陶瓷中独树一帜,构成其无可比拟的独有特色。河北博物院藏有部分北宋、金、元时期的钧窑瓷器,具有钧窑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艺术特点。此文介绍了其中的4件精品,为北宋钧窑天蓝釉唇口盘、北宋钧窑天蓝釉梅瓶、金代天蓝釉红斑碗、元代钧窑天青釉大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