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全球化和传媒全球化等 ,不会导致“文化全球化” ,恰恰相反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生存的方式 ,是一种价值体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将进一步形成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漫长的世界历史告诉人们 ,人类文化的发生和发展都是多元的 ,从来不存在单一的“全球”文化模式 ,所谓“文化全球化” ,是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关于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理论表现之一。其实质是通过建立以美国文化为主导的所谓文化的“全球化” ,从文化上进而从整体上肢解独立的民族国家 ,这是典型的“文化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民族”是中外民族理论最为关注的民族类型。依存于近、现代社会制度是现代民族的首要特征,因而“资本主义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是它的基本形态。此外,鲜明的自觉性、政治性和可塑性也是这类民族的特点。近代以来,世界各民族获得现代属性的途径,既因所处国度的社会性质不同而不同,也因各自发展状况不同而有差异。但是,只有当一个国家的少数民族或弱势民族完成了向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的过渡,我们才能说这个国家完成了民族的现代性演变;只有当世界范围内的少数民族或弱势民族都完成了向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的转变,我们才可以说人类社会完成了民族过程上的现代性改造。  相似文献   

3.
文明冲突是客观存在 文明冲突是客观存在的,自古以来就有,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普遍现象。当两种孤立的文明相互接触时就会产生碰撞,就会有矛盾,任何两种文明之间都存在差异。“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文明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两种文明、两种文化、两个社会、两个民族或两个国家之间都存在差异。差异不仅仅指两者之间的不同,也指两者之间的差距。所谓“差”是指它们发展程度的高与  相似文献   

4.
迎接国家经济发展“重心”西移西北民族学院院长马麒麟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把西部的民族教育放在怎样的发展地位,这是关系到新世纪国家经济发展“重心”西移的关键。一、我们应当把西部民族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部民族地区幅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在本质上是盲目性的,无政府状态的。然而,“现在资本主义已经直接发展到具有高度计划性的形式”(列宁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及其政府,制定并实行了一些综合性的中长期“经济计划”,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计划调节”的作用。日本就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实行“经济计划”的最早的国家之一。看来这似乎很矛盾,但却是事实,并且应该说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经济一文化双重结构”模式的释义阐述了全球化进程中贫困与东南亚国家民族动乱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贫困不仅指经济贫困,而且还包括文化(广义的文化)贫困。文章认为,在“经济一文化双重结构”模式中,文化是主要的矛盾方面;在全球化刺激下民族主义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表现,是贫困问题与民族抗争相联系的重要原因;全球化时代东南亚国家中的贫困与反叛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围绕文化自主权的民族抗争。  相似文献   

7.
全球史:民族历史记忆中的全球史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全球化呼唤着全球史。但是,就如同不存在“文化全球化”一样,也不存在“全球化”的全球史。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全球史的多样性,即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心灵中的全球史。历史是一种记忆的形式,在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历史研究和历史著述的基本功能是保存和传承自己的历史记忆。全球化和“全球史”并没有中断每一个民族自己的历史记忆的延续。任何一个独立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立的历史记忆。这种记忆既包括对本民族历史.也包括对其他民族及整个世界历史——全球史的认知和判断。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首要死敌就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九一八”前东北和关内以及其他地区一样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因此该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厄运和别的地方总的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当时东北的外国侵略势力虽然主要表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摆布上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这一个帝国主义才是东北人民的敌人,相反的其他帝国主义对东北的侵略也同样是不遗其余力的。“九一八”前的东北和关内以及其他地区一样也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剥削对象,只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作了评价。作者认为,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只是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发展到非常尖锐的程度,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上述矛盾才发展到顶点,才异常接近社会主义。美国自罗斯福“新政”起就迅速地、大规模地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种转化局部改变了美国的生产关系,改善了中小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处境,在一定程度上级和了阶级矛盾,把美国垄断资本主义从绝境上挽救了出来,延长了它的生命,避免了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因而,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规律。  相似文献   

10.
董瑜 《世界历史》2020,(2):61-79,I0004,I0005
美国建国初期,随着政治文化的变动与地方市场的发展,费城工匠的生活面临诸多困境。对此,他们借助“共和主义”的话语追求“公共利益、自由、平等与独立”,以表达抗议与不满。与此同时,工匠的共和话语蕴含着复杂多元的价值取向。这反映了美国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极其复杂的多重矛盾冲突。这些矛盾,不仅存在于工匠与倾向于“精英统治”的政治精英之间,也存在于工匠内部。当工匠将这些复杂的价值取向转化为行动后,对美国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工匠促进公共利益的诉求转化为反对精英拥有特权的行动,推进了美国早期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另一方面,在美国早期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雇主与雇员之间的矛盾加剧,双方对于“平等”的不同诉求,使美国产生新的社会冲突,形成了新的社会阶级。  相似文献   

11.
易凡慧子 《神州》2012,(34):14-15
所有民族文化的存在本身都应该以国家为统一才能够达成民族融合,但是实际上却因为文化异质性和多元文化的发展存在着问题和难度。达成民族融合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对于统一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我国的民族政策多习自于苏联经验,苏联同样建立的是多民族的国家,最终却因为包括民族问题在内的各种矛盾导致解体,其中存在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清末的“新政”,是本世纪初清政府为了巩固封建统治所进行的一次改革。它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实行的措施,是两千多年来封建统治阶级第一次迫不得已而充当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利用国家权力进行的破坏封建体制的改革。其中一些措施、法令、在客观上顺应了历史的发展,使早就开始解体的封建经济体制进一步遭到破坏,为已经兴起的民族资本主义造成了新的发展条件。但是,由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压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的经济不可  相似文献   

13.
在皇太极时期,满州已统一了东北及蒙古大部,从而为清朝统一全中国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当时满族刚刚进入封建社会不久,统治者一些野蛮残暴的习性尚表现得异常突出,八旗兵各自为政的局面还相当严重,因此皇太极也确实推行了一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消极政策。皇太极在辽沈地区,一方面坚持“本国(指清朝)衣冠言语不可轻变”的方针,要部下“时时不忘骑射”,“使后世子孙遵守,毋变祖宗之制”;另外又不断派兵进关,对明朝进行袭击、骚扰,每次屠杀劫夺都满载东归。这种不间断地入关大肆劫掠,正是上述政策的具体体现。这不仅使关内人民蒙受极大的损失,同时也加深了满汉民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兴起“历史记忆”的研究潮流,这是受当时席卷欧洲的“记忆之场”趋势影响的结果。20年后,意大利又兴起“全球史”书写,将意大利史放在全球框架中展开。从“记忆之场”到“全球史”,这两次“转向”体现了意大利史书写的发展和演变。一方面,它受地方多样性、共和危机、欧盟困境、全球化等现实因素的影响,地方、国家、区域、全球在不同层次上与意大利的现实相互交织,影响意大利的本国史研究;另一方面,意大利历史书写长期以来又有为民族认同和国家建构服务的强烈倾向,故而强调以民族国家为本位。以民族国家整合为宗旨的历史写作还将在意大利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下艰难跋涉。  相似文献   

15.
林登·约翰逊“伟大社会”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社会”是美国第三十六任总统林登·约翰逊的内政纲领。约翰逊的“伟大社会”继续了“新政”、“公平施政”和“新边疆”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改革,在政策实践中把联邦干预扩大到空前的规模,进一步将美国推向“福利国家”的道路,从而使“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在美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对约翰逊的“伟大社会”作一初步述评。  相似文献   

16.
30—4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计划经济”思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岭峻 《近代史研究》2000,2(2):150-176
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经济危机和苏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促使中国思想界从30年代起出现了颇具影响的“计划经济”思潮。倡导既有国民党上层人物也有自由派知识分子,均试图以采用政府干预的办法,避免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尖锐的社会矛盾,把“计划经济”视作人类社会的必由之路。这一思潮导致其后政治上“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也引起人们对于“计划经济”与其赖以实现的政治条件的思考:“计划经济”必须与民主政治相结合,才能真正推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裴敏超 《攀登》2011,30(2):34-39
从产生的背景上看,社会工作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为维护和巩固自身统治而实施的一种制度改良方案,是直接为资本主义持久统治服务的。随着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开展和普及,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社会主义化"的问题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文章还分析了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中国古代社会工作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并试图将它们统一起来,以便使社会工作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和处理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关系是当下每个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是一种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不仅要认识到全球化对民族国家驾驭本国经济发展的能力、维护国家主权保障国家安全的力量、主导本国文化发展的技巧等方面提出的严峻挑战,也要认识到全球化为民族国家的产生与发展提供的机遇,全球化不仅孕育和产生了民族国家,还为民族国家发展经济提供物质条件和技术基础,加强了民族国家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只有充分利用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民族国家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一词是当今国际社会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无论是普通民众、政治活动家、还是社会科学工作,都先验地存在着这样的概念。由于现代国际政治中的原两极对立关系,强化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概念的对立性,于是,不同意识形态的社会出于自身利益,坚持并力求证明自己的制度、信仰及其生活方式的完美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演进中,德国因其独特的历史条件,形成了一种漠视国家疆界,将有共同血缘、历史和文化的德意志民族共同体作为关注对象的文化民族主义。基于这种取向,德意志帝国学界出于对小德意志统一方案的不满和对“民族边疆”危机中的域外德意志同胞的关心,展开了“语言边疆”范式下的境外德语区域和德语岛研究,力图从学术层面确证它们的德意志归属,捍卫其德意志民族特性和文化,实现德意志民族疆域的最大化。德意志帝国学界的这种跨国性学术拓边,是对小德意志统一方案之缺憾的学术修正,也是对域外德意志同胞及其承载的德意志文化的一种文化民族主义关切,意在强化“民族边疆”的德意志属性。这种学术拓边对当时以及日后德国学界的民族主义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