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全面勃兴,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载体,以俄国十月革命为推导,显现出不同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近代的历史内容与特点。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全面传播并扎下根来,是五四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终极成果。在五四时期,如果没有救亡的忧患意识,就不会有对旧文化的深刻批判;没有对救亡的紧迫感,就不会产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钟情与痴迷之情。对旧文化的批判与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选择,正是在五四时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完美媾合,实现了历史的情与理的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2.
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思想界带来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欧战使资本主义的弊端暴露无遗,由此思想界对资本主义产生疑虑;另一方面,欧战促使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勃兴。这引起了思想界的深切关注,因此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得以迅速传播,并在五四时期成为思想界的一股洪流。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如同辛亥革命时期一样,孙中山仍然积极地投入到探索社会主义的热潮之中,不仅继续坚持他的“国家社会主义”学说,而且主张“以俄为师”,“造成一最新式的共和国”,逐渐地从旧三民主义者向新三民主义者转变,不断地向科学社会主义者靠拢。在他的带动下,聚集在他周围的一批民主主义者也对社会主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作为孙中山的追随者之一,陈炯明自然也不例外。五四时期陈炯明的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仅对民主革命派领袖人物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忠实的阐述与宣传,而且在阐述与宣传的过程中还有所充实与发展。但是,关于这一课题,学术界至今仍然无人研究。本文拟就此作点探讨。  相似文献   

4.
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许多新派文人纷纷脱离旧婚姻,或见诸报端,或与前妻协议。尽管招来父母以及社会上的非议,但他们还是勇敢地向前迈出了一步,推动了婚姻观念的变革,但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5.
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许多新派文人纷纷脱离旧婚姻,或见诸报端,或与前妻协议。尽管招来父母以及社会上的非议,但他们还是勇敢地向前迈出了一步,推动了婚姻观念的变革,但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运动和以往相比有很大的进步之处。李大钊是五四时期呼吁女性解放的先锋人物,他是最早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介绍到中国并且指导中国女性的革命家。不局限于国内,而是站在世界的角度上,运用遍及世界的女性斗争的经验来引领国内的女性解放运动。他文章中对女性解放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对女性解放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论述。李大钊是提出女性解放思想的关键性人物,也是研究五四时期女性解放绕不开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界风雷激荡的岁月,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潮全面兴起,在中国思想界掀起了绚丽的浪花,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因素,规范了中国社会变迁的方向。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界风雷激荡的岁月,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潮全面兴起,摩中国思想界掀起了绚丽的浪花,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因素,规范了中国社会变迁的方向。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妇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时期广大的中国妇女以前所未有的革命姿态,英勇地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呈现了与传统妇女所不同的新局面,开辟了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纪元,为此后无产阶级妇女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使妇女解放运动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宁腾飞 《安徽史学》2023,(5):160-168
在阅读史的视角下,五四时期学界对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阅读与反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术现象。新文化派从思想革命的角度强调它的革命性意义;东方文化派从非理性主义的角度批评胡适轻视人生观问题;学衡派从中国文化出发批评胡适的疑古与诋孔。实际上,《中国哲学史大纲》的阅读与反响深深地与五四时期的中西文化争论纠结在一起。文化观的差异导致它的学术反响也呈现出复调性。更为重要的是,围绕《中国哲学史大纲》的不同声音,不仅揭示了文化观念的差异性,更凸显了著作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论五四思想家对自杀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杀现象是五四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从这些自杀现象中暴露出的种种社会弊端,比如社会的动荡、社会的黑暗、社会制度的缺陷、危险人生观的倡导等等,引起了五四思想家们的关注。他们对自杀现象作了多次讨论,分别从自杀的趋势和原因、自杀的道德和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并结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提出了以提倡新的人生观和改造社会制度两种手段对自杀进行救济。同时,对自杀现象的研究使五四思想家深刻认识到新思潮中可能有危害人的思想的成分,绝对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使人们无所适从。他们明确提出反对这些偏向,对新文化运动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介绍到中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但并没有立即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五四运动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局面,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途径由一条变为多条,全国各地出版的大量刊物都介绍马克思主义,所宣传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得到广泛传播,与五四运动本身有重要关系。作为五四运动导火线的巴黎和会进一步暴露帝国主义侵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本性,五四运动期间苏俄发表的对华宣言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五四运动引起共产国际的关注,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历史舞台,使一些知识分子坚定了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信念,五四运动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者群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During the May 30th Movement of 1925, the Shanghai Provisional Society of Aid and Pacification epitomized contemporary philanthropy in Shanghai with its transitional character that combined the old with the new. On the one hand, the society inherited the organizational tradition of modern charitable groups, but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came to terms with the revolutionary upsurges then occurring in China an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Inside the Provisional Society of Aid and Pacification, the Shanghai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the Federation of Industry, Commerce, and Education led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aintained cautiously collaborative relations. After the disbanding of the society, the Patriotic Fundraising Meeting, a successor organization founded by the Shanghai Chamber of Commerce, soon failed,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launched the China Hardship Relief Society in an effort to radicalize philanthropy. Revolutionized philanthropy grew ou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Chinese philanthropic tradition yet transcended it. Finally, proponents of these two approaches to philanthropy split after a symbiotic collaboration.  相似文献   

14.
试论五四运动与安徽妇女解放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信琼 《安徽史学》2002,1(2):64-66,72
五四运动中,安徽女学生积极响应,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并使之成为安徽妇女自身的解放运动,呈现出起点高、定位高,从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各方面尤其是男性社会的关注等特点。五四运动对安徽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开创了安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纪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在安徽的传播,推动了安徽妇女深入持久地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使安徽妇女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方面军。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林语堂留学美欧,胡适确曾自费资助过林语堂,但数额甚少.实际上,资助林语堂留学的主体仍为北京大学,林语堂所获资助的大部分属于北京大学的公款.林语堂晚年关于此事的回忆存在重大失误,亟待纠正.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社会历史观经历了由唯心到唯物逐步演进的过程,五四以前,陈独秀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十月革命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的世界观有质的飞跃,逐步确立了唯物史观,但不很彻底。  相似文献   

17.
马勇 《安徽史学》2011,(1):44-56
新文化运动被视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是整个民族精神的重新整理。在这个运动中,即或有不同意见,但在重新振兴民族精神、重建文化体系方面,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反对派。换言之,在新文化运动中虽有左中右的区别,但大体上说他们都是新文化运动中一个分子,只是在某些问题上偏于激进或偏于保守,偏于守成或坚守中立。新文化运动中新旧冲突是存在的,但其性质可能并不像过去所估计的那样严重,新旧人物在某些观点上的对立、冲突和交锋,很可能只是朋友间的交锋与交集,其程度也不像后人所感觉所想象的那样严重。他们的交锋与交集,其实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新中有旧,旧中有新,没有绝对新,也没有绝对旧。本文重新解读的林纾,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传统评价将他推到新文化运动的对立面,显然是一种政治考量,并不是历史本真。真实的林纾,不仅在新文化运动的谱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甚或可以说是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者之一,他并没有刻意站在新文化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以来新史料的大发现 ,对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五四前后是接受与认识新史料的重要时期 ,王国维等人积极利用新史料进行史学研究并大力介绍新史料 ,使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坛很快认识到了新史料的价值 ,这对于五四时期史学乃至 2 0世纪史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五四”时期高一涵的自由主义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国强 《民国档案》2004,(4):112-120
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是近十几年来国内学界的一个热点。本试图采用微观实证的研究方法,依据高一涵“五四”时期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的论和译作,对他的自由主义观念加以具体的分析与评述。为了深化研究主题,作采用了对比分析的研究范式,将高一涵与不同时代的西方思想人物和《新青年》群体其他代表人物加以比较。作认为“五四”时期高一涵的自由主义观念既有显的个性特征,也有那个时代的一些共性特征。他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民主”、“法治”等概念的分析论述,大大超越了《新青年》群体的一般认知,但他依然无法彻底摆脱中国传统的泛道德政治观和欧美各国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本的分析论述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自由主义观念在“五四”时期的具体表现形态,而且可以揭示“五四”知识分子群体思想转变的多种动因。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初,文学研究会在上海的一些人曾有力地呼应了胡适提倡最力的整理国故,但双方在具体观念上又颇有歧异,这些歧异多与“白话”相关。文学研究会的严既澄指责胡适有“用白话的标准去估量旧韵文”的倾向,双方就此展开了论争,其核心议题即“什么是中国文学史的主流”。当白话文出现走向欧化的趋势而致时人抱怨看不懂时,文学研究会的同人多认为应该是读者转换思想以适应欧化的文风,也有人主张白话文同时向“欧化”和文言开放,而胡适明确表示不同意,认为只须向大众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