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温克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鄂温克族“太阳花”手工艺品历来备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如今已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阳花”作为鄂温克族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也是鄂温克族民族艺术的代表之一,但其普及度、知名度还有待提升,因而需要进一步的推广和弘扬,才能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这也是非遗传承与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黑龙江、内蒙、新疆三省区分布着一个共同的少数民族——鄂温克族。鄂温克族同祖国其它民族一样,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历史足迹。积淀有其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的该民族文物,是研究、认识鄂温克族史迹和风情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3.
张焱 《神州》2013,(2):214-214
鄂温克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其绘画也带有非常浓厚的游牧特色。鄂温克族的绘画以树皮为纸,融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同时描摹常见的自然景观。在各种自然景观之中,鹿作为一种重要的图腾出现。而这些特色都让鄂温克族美术表现出自然感和亲切感。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异质文化的交流碰撞,作为人口较少民族的鄂温克族,其世代传承的民族语言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当下鄂温克族三种方言的使用情况的分析及存在的问题的梳理,试图对鄂温克族语言的保护与传承的问题提出一点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清代鄂温克族狩猎生产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狩猎生产工具的改进、猎产品的商品化以及因之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效益的提高,商品交换关系的催化作用,推动和促进了鄂温克族狩猎生产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期封面的图片,是一群鄂温克族孩子围在帐篷门口看新娘、因为喜事临门,孩子们都穿起了盛装。他们属于鄂温克族游牧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一支,无论装束、居住习惯、生活风俗都具有典型的游牧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期封面的图片,是一群鄂温克族孩子围在帐篷门口看新娘,因为喜事临门,孩子们都穿起了盛装.他们属于鄂温克族游牧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一支,无论装束、居住习惯、生活风俗都具有典型的游牧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8.
清代鄂温克族社会的对外交换是伴随着对外联系与交往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发展主要表现为贡市贸易的繁荣、与汉族商号贸易的兴旺、集市贸易的形成、与周邻民族交换的经常化,以及因之引起的价值尺度变化。对外交换的经常化,使鄂温克族社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从而推动和促进了私有制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并使社会成员的两极分化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北地区,居住许多民族,其中较大的民族,除汉族、蒙古族、满族外,达斡尔族、朝鲜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锡伯族等,都是影响较大的民族。近几年来,许多民族学家对这些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都作了很好的研究,但民国时期研究较少。现仅就民国时期满族、朝鲜族、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分布状况,作一简略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东北边疆的额尔古纳以南茂密的山林、草原及河谷地区,散居着一个强悍勇敢的民族——鄂温克族。  相似文献   

11.
苏珊 《满族研究》2022,(3):106-110
东北三少民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文学史在文学史观、研究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有高度的一致性,充分反映了三少民族文学互相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过程。文学史问题的论述其核心要义是以“文学性”为基准,追求开放而多元的文学史观,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三部民族文学史更重视物质文化发展对文学的影响,相对于以往以朝代断代、将文学史与政治史重合,则更强调文学、文化的历史发展自主性。  相似文献   

12.
古代鄂温克族的军事教育,严格来说仍属于社会教育范畴,实质上是社会教育的一种延伸和扩展形式。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军事教育曾对鄂温克族社会发展产生过极为深刻的历史影响,它对强化鄂温克民族的凝聚力,保持以渔猎文化为核心的民族特征、维系以骑射为特征的文化传统起过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本文拟从军事教育产生的历史原因考察入手,试就其主要教育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等主要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鄂温克族的农业并不是在自身的传统渔猎采集经济基础之上自然形成的,而是在周围农业民族的影响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据文献记载,至迟在明末居住生活于黑龙江上游地区之时,鄂温克族即已结束了原始、单一的渔猎经济结构,不仅畜牧业有了相当规模,而且在交错而居的达斡尔人的直接影响和带动下,部分定居生活的鄂温克人也随之开始经营农业,或者把农业作为副业经营,其宅旁园地业已初具规模.但是,当时经营农业的鄂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埃文基族与我国鄂温克族为跨境民族,其埃文基语研究成果对我国跨境语言研究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苏联时期相继出版了大量的埃文基语研究专著、教学材料、词典、论文,涵盖语音、语法、词汇等诸方面,学术成果丰硕,是国际鄂温克语研究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5.
从1992年开始,我在中国内地所有民族中寻找不同民族、族群中结婚超过50年的金婚老夫妇。从云南的独龙族、纳西族、摩梭人,贵州水族、屯堡人,新疆塔吉克族、哈萨克族,东北的鄂温克族、赫哲族,到海南的黎族。  相似文献   

16.
在祖国东北边陲,美丽富饶的黑龙江沃土上,世世代代生息着众多勤劳勇敢的汉、满、朝鲜,蒙古、达斡尔、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等民族。人口约一百三十四万。在少数民族中,除汉族、满族、回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字,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柯尔克孜  相似文献   

17.
肃慎,也被记为息慎、稷慎,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被中原文献所记载的古民族,其主体称谓经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等多次变迁,现已成为满族主体、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见于记载最原始的共同先祖.  相似文献   

18.
"神话"进入中国学界后始终与"历史"相形相生。顾颉刚受民俗学的启发提出"疑古"口号,倡导多角度审视"神话"的独特性质,然"古史辨"极端派却将"神话"与"历史"完全剥离;钱穆、徐旭生等历史学家驳斥其"妄肆疑辨",认为神话传说中自有历史真实的因子;陈梦家、张光直等考古学家将神话学理论用于古史研究并取得新的进展。随着"神话历史"理论的提出,"神话"与"历史"经历了对立、交集、融合的百年发展,最终走向同一。  相似文献   

19.
神话、传说与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探讨神话、传说与历史的关系。为此,文章重新启用和评价了爱德华·泰勒关于神话传说属于"原始文化"的概念,从而在理论上找到了由神话传说到历史的通道,因为在此概念下神话传说无论以何种形态出现都包含了构建史前史的要素。为了借鉴这些历史因素,作者尝试性地提出了一种考察和解释神话传说的模式,即以"信史"或"真实的历史"为出发点,以信实性为衡量标准,将世界各主要文明的神话传说分成若干层次。作者认为,由于各种神话传说所包含的历史真实因素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特点,因此必须综合借鉴社会学、人类学、古文字学、考古学、天文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才能对形态各异的神话传说进行有利于历史研究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丁山早年师从沈兼士求学的经历,让他对文字音韵学有独特的理解。他的神话研究即主要从文字音韵入手,综合运用疑古辨伪思想、二重证据法、比较神话学、图腾理论,从而在神话传说研究领域有着重大的建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