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文元 《文史天地》2003,(10):26-27
司马迁《史记》本纪以炎黄开篇。中国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文革”时什么都不祭祀了,还是要偶尔提及炎黄,因为炎黄算是中国文化的底线,把炎黄掀翻了,“中国人”也就不存在了。显然,“炎黄子孙”之称谓反映了中国人对权力的服膺。炎帝黄帝彪炳史册,都是因为他们握有权力。正因为他们权重,后人才把一切光环都投射到他们身上,把一切发明创造也都附会到他们身上——炎帝(有炎帝即神农氏之说)尝百草,几乎发明了一切当时最需要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郎晓玲 《民俗研究》2004,3(2):64-69
在西方文化起源时期,深深滋养于超自然之泉的古代人相信精灵世界的实有,他们感到自己就处在其中。上帝、天使、魔鬼和死人的灵魂是凡人用眼睛可以看到、用耳朵可以听到的。人们相信在另一个世界的存在秩序,因为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总是遇到它的代替品。基督教兴起之时,它从文学、哲学及社会现实中汲取古希腊、罗马的幽灵观念,从中寻找可利用的方面,为基督死后幽灵现世和最终复活寻求有力的论据,从而使人们转而相信基督,皈依其教。  相似文献   

3.
与其说哈尼梯田文化是某一文化的翻板,还不如说它是一种文化创新。因为人类因适应环境而进行的生存选择所形成的文化往往不是其他某种文化的简单翻板或者简单移置,而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4.
王守录的回忆 解放前,我家穷得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没房住,就借了人家两问房栖身;没地种,我父亲十几岁就开始给地主家当长工。家乡解放后,我家才分得了房和地。此后,我父亲先后在村里、区里、县里和安阳市担任领导职务。因为他从小没上过学,参加工作后才识了几个字,所以文化水平很低。他所写的字,常常是缺胳膊少腿的,只有他自己能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牦牛博物馆里,收藏着很多当代艺术家创作的和牦牛相关的作品。这些艺术家说,因为高原牧民的生活生产和牦牛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牦牛就没有藏人,藏文化和牦牛文化一脉相承。他们自己的创作灵感,便来源于对牦牛这种最质朴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是一种高雅艺术,也是一种通俗艺术,因为国画从来为各阶层的广大人士所爱好。但是兴趣发源于理解,所以不同文化阶层的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爱好和选择也就各有不同。反过来说,就是同一幅作品,对于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感染力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三十四、踮着脚和屈着腿朋友们多说我这辈子值,我也说是。朋友们比较多的看重我的那些头衔、荣誉。我也很看重它们,因为那是社会对我认同的标志,对于有些头衔,我获得它还是很兴奋,很有满足感。比如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比如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不仅因为这是两所名牌大学,还因为这两张聘书,前者出自著名历史文化学家冯天瑜之手,后者出自中科院院士杨叔子之手。他们都是治学严谨的大学者,绝不会拿这些聘书去私相授受。  相似文献   

8.
侯菲 《丝绸之路》2008,(10):43-44
馕在新疆各地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是新疆各族人民喜爱的面食之一。一壶奶茶,几块馕。就可以是一顿简单的羹食。说它是“新疆第一吃”一点也不为过。新疆人膏不开馕,不仅因为它的朴素和实在,更因其包含的艺术品味和古老的烹饪文化……  相似文献   

9.
关于文化,已经有过很多的定义,我们在这里,不想过多地去纠缠哪个定义要合乎我们所要求的,因为,一个词的含义,不妨让它丰富一点,且为大家所约定俗成。 有了文化,也就有了文化史。有了客家文化,自然也就该有一部客家文化史,这自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别说是客家文化史,甚至客家史,迄今也还未曾出现,我们刚完成的《客家图志》,  相似文献   

10.
“祝愿温州两翼齐飞。”叶永烈说的两翼一是经济,另一个是文化。“文化这个翅膀太缺了!到现在,大的成就不多,而且很多都是过去时,南怀瑾、苏步青……这些文化人过去有,希望新的—代里也能有”  相似文献   

11.
闫胜男 《神州》2012,(26):34-35,37
音乐作为特定时代的生命表现,总是特定文化的产物。无论是中国音乐还是西方音乐,他们的价值都是首先来自于产生他们的文化。要深刻的了解和领会他们的文化背景,才是第一步要做的。东西方文化,都是有着强烈特征的文化类型,想要在根本上解释这种文化特征,就必须要深入到极具本源性的的起源阶段,找出文化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吴祚来 《神州》2010,(4):24-25
为什么百家讲坛一时观众云集,一时门庭冷落?因为百家讲坛没有一以贯之的风格与精神,它的热闹是因个人的表现力或讲故事能力决定的,并非百家讲坛的整体实力,有名角讲热点题材,就火;没有名角,讲一般历史文化或学术问题,就冷。  相似文献   

13.
心系呼兰河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从未中断。自古以来人们就重视历史的“资治”作用,善于以史为镜,于是中国史学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学科。我国不但有二十五史这样的辉煌国史巨著,还有浩繁众多的地方志。地方志也是祖国历史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国史起着“补其缺、详其略、参其错、续其无”的作用。因此,呼兰县志的编修,是一件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龙文化漫谈     
龙是吉祥的预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在我国人民心目中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是其他民族不易理解的。因为它是图腾崇拜的遗迹,是我们炎黄子孙对自己祖先的敬重和崇拜。无论在天涯海角,还是异国他乡,只要有中国人和中国血统的华裔生息的地方,就有龙文化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佚名 《湖南文史》2009,(9):69-69
菜市口在古都北京的历史上,是一个特别值得留下一笔的所在,不仅因为“六君子”曾在这里合生取义,还因为它的周边,积淀了太多的文化与历史的印迹……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了民俗文化的变迁。民俗文化变迁虽然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期,但却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它是应民众的现实需要而产生的。城市化并不意味着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取代,而是城乡文化优势互补;城市化并不意味着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取代,而是两者的和谐共存。文化变迁必须处理好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取得各方面的协调与平衡,在遵循规则的前提下,促进各种文化形态的合理整合。  相似文献   

17.
《华夏人文地理》2004,(5):16-17
灼热的五月,北京提早迎来了它的夏天。编辑部也因为读者的热情加速升温。不只是来信.在《华夏人文地理》网站上的讨论区里.我们也收到了大量读者的回馈。网上讨论区是我们与读者的又一个交流平台.每月我们都会就本期的一个主要专辑或热门文化信息提出问题.与读者共同探讨它背后的  相似文献   

18.
路生  马军 《丝绸之路》2008,(1):5-11
在兰州,不用抬头就能看到山;在兰州,不用低头也能看到河。在这座山河为城的城市里,山就像一个铁桶,而河就像是铁桶上的一个透气孔。正因为这种原因。这座位于祖国几何中心的城市,千百年来执著地守望着西部文化。许多城市年俗悄然淡去、人们大呼过年无聊时,进而具备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因为这个。在兰州的年俗仍然保持着浓浓的传统文化味儿。  相似文献   

19.
齐梁故里是培育齐梁帝皇的热土,是齐梁文化的诞生地和摇篮,当年的萧家曾在那里留下了许多皇家建筑和宗教寺院,但这一切都由于历史的久远,战争的摧残,逐渐消亡了。更因为齐梁两朝时间较短,在它还未能抽出时间来整理自己历史的时候就灭亡了,因而齐梁文化和齐梁故里留给后人的文献资料和遗物并不十分丰富,这就给当代的研究者带来了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诠释了城市文化建设与博物馆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不同门类的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其所陈列展览的内容是这些城市或地区历史文化的缩影。一座城市若没有博物馆就彰显不出其高雅的文化品位,因为它表现了该城市及其所在地区的文化底蕴,并给人们提供着丰富的精神食粮。伴随着现代化的社会进程,博物馆与城市文化建设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显得更加密切,所以,我们在进行城市文化建设时,要把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放到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