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永超 《攀登》2007,26(5):142-145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失德行为大量地表现为集体性的法人失德,并由这种法人失德引起或助长了许多个人失德行为。制度与伦理的疏离是造成市场经济条件下法人失德现象滋生蔓延的根源,只有加强制度伦理建设,实现制度与伦理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遏制法人失德及由法人失德所导致的个人失德现象的蔓延。鉴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失德现象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法人失德,必须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法人道德建设特别是法人制度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2.
社会中的人都有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这是其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前提.我们把这种处于经济关系中追求个人利益的人称为经济人,将这种追求称为经济人之偏好.经济是道德文化的基础,而经济人之偏好则是人各种需要中最根本的需要,所以本文认为市场经济下如果谋求道德的重建,必须首先正视人性中的经济人之偏好.  相似文献   

3.
转型与构建——对现时期干部道德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社会历史时期,干部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方略中的重点工程。要构建这个工程,就必须对干部道德进行科学的理论解析,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干部道德建设的双向互动关系,理清构建现时期干部道德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朱前星 《攀登》2002,21(6):13-16
在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社会历史时期,干部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方略中的重点工程。要构建这个工程,就必须对干部道德进行科学的理论解析,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干部道德建设的双向互动关系,理清构建现时期干部道德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宋代礼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代思想家的观念中,社会秩序的基本原则是以道德为基础并涵盖法律与宗教的礼,德礼与政刑是本末体用关系,内在的道德原则决定着外在的礼乐政刑。为政以礼的内涵是:以道德为内容,以教化为手段,培养百姓眼从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遵守法度禁令的自觉性,从而消除社会动乱的根源。而刑罚也是推行道德教化的强制性。段.宋儒以礼治本于人性、刑政出自德礼的思想重建了传统儒家礼治论的形上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李步云 《炎黄春秋》2012,(12):11-13
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建国后我们过去政治体制上的最大弊端是权力过分集中。按我个人理解,权力过分集中,具体表现为:党与政府,权力过分集中在党;领导个人与领导集体,权力过分集中在个人;中央与地方,权力过分集中在中央;国家与公民,权力过分集中在国家。这一弊端的根源是党政不分和以党代政。以往民主法治不健全的根源也在这里。而这正是"文革"这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斯坦独立建国伊始,即运用国家权力全面推行了主体民族的“重建”和“复兴”运动,这在权力分配与利益指向上与国家层面的“多民族的公民联合体”——国族——的“创建”发生了矛盾。虽然哈国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使得国家在近几年里相对稳定,但问题远未彻底解决。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二者之间的悖论将持久存在。本文还讨论了与哈萨克斯坦主体民族主义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辛亥鼎革之际,清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已演变为"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是清末新政时期清廷中央集权对地方督抚收权的结果。关于"权力流向"问题,在清末民初从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的制度变迁与重建的过程中,清政府的统治权力经由南京临时政府与南京临时参议院,最终转移到袁世凯北洋集团。清末"内外皆轻"权力格局对民初政治走向的重要影响,是辛亥革命在清廷中央与地方督抚权威一并衰落之际爆发,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乘势而动,从军人干政到军人主政,试图重建统治权威而未能奏效,政局分崩离析,导致民国初年的军阀政治。民初军阀不是清末地方督抚势力自然增长的延伸,而是掌握军队尤其是新军的新生势力的崛起。  相似文献   

9.
杨平 《黑龙江史志》2013,(17):293+295
主权在民和公平正义是建构问责制政府的根源学理和理论依据。基于这样的理念,政府应该向人民负责,而且必须公正平等地为人民服务。这是行政问责制的政治逻辑,也是行政问责制的理论基石。如果没有人民的授权委托,也就不可能存在政府权力。由此,人民主权成为政府权力的逻辑基础,人民与政府之间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而理性的委托人为了规避政府权力损害其利益,就会寻求制度主义的帮助,问责制的出现也就成为了必然。  相似文献   

10.
政德即政府部门公务员的一种特殊的从政职业道德,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加强政德建设。政德建设与党的建设在本质上是相统一的,都是为了贯彻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顺利进行。加强政德建设,既要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又必须吸收国外先进的道德成果,以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就政德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道德的继承和吸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四个方面的关系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政德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毫无疑问,政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  相似文献   

11.
张普一 《丝绸之路》2010,(10):96-97
潜规则在中国历史上和当代长期存在并盛行不衰。潜规则是一种权力私有化现象,是绝对权力的反映,其根源是权力制度的专制性。对于潜规则的规制,传统方法与机制已经失效,作为专制制度对立面的宪政是规制潜规则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旅游增权理论本土化研究——云南迪庆案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左冰 《旅游科学》2009,23(2):1-8
增权是促进旅游发展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云南省迪庆州政府、开发商与当地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权力关系状态的实地调查,探索将旅游增权理论应用于中国旅游实践的框架和途径。研究表明,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由于旅游资源产权界定不清晰、信息不对称、缺乏权利意识和管理技能,社区居民普遍处于被排斥的无权状态,导致了旅游发展中尖锐的社会冲突,成为我国旅游发展面临的最大的约束和引发各种社会矛盾的根源。必须打破不平衡的权力关系,增进社区的权能。其中,明晰资源产权,改革旅游资源租赁使用制度是解决所有问题的起点,同时也需要信息增权和教育增权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刘友田 《沧桑》2013,(5):40-45
改革的失误,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屡次丧失改革机遇,使苏联社会逐步陷入困境;经济改革不成功,使苏联人民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政治改革走邪路,导致苏联最终解体。苏联改革失败有复杂原因: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性,是苏联改革失败的可能性原因;西方国家的颠覆渗透活动,是苏联改革失败的外部原因;苏联领导人的素质问题,是苏联改革失败的关键因素。苏联解体的改革原因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社会主义国家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客观情况的变化对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及时进行调整、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需要有符合实际的改革战略和灵活的改革策略;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选拔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1960年代中后期,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认识到黑人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的权力体制,因而提出"黑人权力"主张。"黑人权力"强调黑人必须掌控自己的事务,重新分配政治和经济权力,但受到权力机构的污蔑,遭到体制化民权领袖的批判,被视为"反向种族主义",煽动了城市骚乱。本文认为,"黑人权力"重视黑人的群体权利,颠覆白人文化对黑人的偏见论述,重塑黑人形象,强调黑人文化和传统的价值,肯定其对美国社会的重要性和与白人文化的平等。它对美国从种族主义社会转变为多元文化主义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王小平 《神州》2012,(5):227-227
现行的投资计划管理模式不仅不能实现投资管理的宏观调控目标,而且是引起投资规模膨胀、投资结构不合理及投资效益低下的重要根源。因此,必须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总目标,彻底改革现行投资计划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权力集中化、生产片断化与全球价值链下本土产业的升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球领先企业的权力集中化和生产的片断化导致价值分配的非均衡,并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生产网络中权力结构的不对称。本文提出全球价值链上的权力是一种建立在战略资源基础上的不对称的话语权,并归纳了八种基本的市场权力形式。通过对全球十大工业制成品及服务业的市场份额分析,发现技术能力和品牌能力是全球领先企业市场权力集中的主要根源,也是决定全球价值链上价值分配的决定性因素。嵌入全球价值链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本土企业迅速提高生产能力、接近全球市场和技术通道,但是从生产能力到创新能力的升级过程并非自动发生;全球价值链生产片断化带来创新过程的垂直分离和重新整合,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和学习速度。  相似文献   

17.
反腐倡廉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反腐败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就环境因素而言,腐败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体制存在弊端,导致权力滥用。要更有效推进反腐败工作,必须抓住权力监督这个关键,采取相应措施:一是加强思想教育,使权力主体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二是提高权力公开程度,为权力监督创造条件;三是改革体制,强化权力制约;四是加强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8.
尹海龙 《黑龙江史志》2014,(16):139-141
道德是市场经济体制建构与完善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道德还尚未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主要问题表现在传统共同体的破裂、道德信仰的缺失、"德性"与"幸福"的不一致等;需要把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与市场经济道德要求很好地融合起来,引入儒家的德性伦理、转变现今中国的道德教育模式、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加强社区共同体的建设,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道德要求。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中信用危机日趋加剧,已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应该针对信用危机产生的原因,加强法制、道德建设,倡导信用观念,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兰秋阳 《安徽史学》2018,(1):39-46,54
地方书局的兴起是19世纪中后期令人瞩目的政治文化现象,它是由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社会变迁、政治变局与学术衍变交织促成。地方书局的兴起,直接肇因于文化典籍遭兵燹损毁,但寻其根源,战后清廷欲复兴儒学、振兴文教以重建传统文化秩序,是地方书局兴起的根本原因,经世实学思潮和传统学术衍变,则是地方书局兴起的两个重要推动力量。这些因素,在19世纪中后期地方督抚权力扩张的背景下,最终演化为创办地方书局的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