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军 《收藏家》2002,(12):34-38
一浅绛彩及俞子明其人纵观中国陶瓷史,可谓各类品种丰富多彩、琳琅满目。浅绛彩即为其中重要品种之一。“浅绛”,原指元代文人黄公望创造的一种以水墨勾画,用淡赭石渲染而成的山水画。陶瓷界所说的“浅绛”,借鉴国画术语,系指晚清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  相似文献   

2.
赵启斌 《收藏家》2003,(1):12-13
青绿山水、水墨山水与浅绛山水一同构成了中国山水画的主干,在宋人基础上,元人在浅绛和水墨山水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后世一再标榜宋元并举,元代之功绩即是指在这两方面的进展。青绿山水虽然不若这两方面的成就高,但也有着相当的贡献。钱选和赵孟颊即是最为卓越的代表,他们在青绿山水画创制上直接继承宋人的成就,发展出新的样式,形成了元代典型的风貌,并直接影响到明清青绿山水画的  相似文献   

3.
古瓷中的彩绘瓷有许多名号,五彩、三彩是以使用彩料的多与少来称呼,硬彩、软彩是以彩料的质感来分别,而“浅绛彩”则是以绘瓷的彩料颜色来定名,浅绛就是淡赭色。关于“浅绛彩”一名,以笔者之陋尚未见于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瓷书录载中,已知最早著述此名的是景德镇陶瓷馆在1958年编纂的《瓷都陶瓷艺术家》一书,书  相似文献   

4.
陈明良 《收藏家》2016,(8):78-80
浅绛彩是清末出现的一种粉彩瓷器,相当一段时间内,大家并不关注。与标准粉彩瓷器相比,它不用玻璃白打底,而是直接在胎釉上墨色勾绘或加彩绘,配带绛色的多色彩染的工艺形式,用低温烧成。由着工艺技术上的特性,非常容易磨损,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发生色衰现象,暴露出浅绛瓷器的弱点。此后出现的新粉彩,与青花、五彩、单色釉替代了浅绛瓷。近二十年来,  相似文献   

5.
林向东 《神州》2012,(12):26-26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中国山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可追溯到隋唐时期,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变化到现代产生了无数的珍品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鲜明的传统,它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的一个宝库。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相似文献   

6.
<正>传统中国山水画主要有水墨、浅绛、青绿等形式,而青绿山水画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邵洛羊主编:《中国美术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24页)美术史一般认为,中国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青绿山水画为其初始形态和古典样式。青绿山水设色一般使用精制的矿物、植物颜料,其中矿物颜料以胶矾为媒介剂,植物颜料以水为媒介剂。青绿山水以石青、石绿、花青、藤黄为主色,赭石、朱砂、朱磦、石黄、雄黄、珍珠粉、蛤粉、铅粉、  相似文献   

7.
"浅绛"是中国画技法之一,是水墨与淡赭并用,元代黄公望、王蒙最为擅长,特点是颜色柔和,素雅清淡。浅绛彩瓷是清末民国时期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低温釉上彩新品种,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瓷器装饰画法。具体以黑色釉上彩料,在白瓷上绘制纹饰,再染上淡赭和绿、淡蓝及紫色等彩,低温烧制而成的一种低温彩釉。山东省安丘市博物馆馆藏瓷器中,有一部分晚清至民国时期的釉上彩瓷器,现择其一类,从形制、纹饰、技法等方面略作赏鉴,以飨读者。1.清光绪仕女人物纹双耳方瓶(图1)高54.1、口径15.5、底径边长13.8×13.5厘米。  相似文献   

8.
浅绛彩瓷以淡赭、花青为主色,为清晚期景德镇创烧的釉上彩新品。由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浅绛大家创烧,烧制时间较为短暂,流行的时间大约为同治到民国初年,后被民国粉彩取代。浅绛彩瓷将瓷器与传统中国画相结合,集诗、书、画、印一体,表现在瓷器上,开创出制瓷业的全新面貌。浅绛彩中蕴含文人画精神,是清末民国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时,文人表达气节和情怀的一种呈现形式。本文从浅绛彩瓷出现的时间、原因、特点、继承、创新等方面作出探讨,以期对其作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赵荣华 《收藏家》2003,(11):31-36
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其面目一新,品类齐全,粗细兼备,销量不菲,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低价外销或内销。经过20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稀少。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降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笔者对浅绛彩瓷多有爱好,曾写(《清御窑厂末代画师与浅绛彩瓷画》(载2001年5月6日《中国文物报》之《收藏鉴赏周刊》)。近两年,笔者仍在探索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从近几年来全国有关专家、同行们出版、发表的关于浅绛瓷的专著、文章之所附图录中,把凡有干支年款和名款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山水画,滥觞于魏晋,成熟于隋唐,鼎盛于蒙元,不断得到发展。至元代,更是出现了黄公望(大痴)、吴镇(仲圭)、王蒙(叔明)和倪瓒(亡舛)四位山水画大家,他们发展董(源)巨(然),融化李成,画风力求情趣,或渴笔擦皴、水墨渲染,或作浅绛设色,皆极一时之盛。明代中叶以后,更受到士大夫画家的推崇,连绵五百年(元至清前期)而不辍。元四家的水墨山水,正是这一时期山水画的代表,尤其对明、清文人画的发展,他们都起了很大的影响。四大家中的王蒙更值特书。  相似文献   

11.
敦煌壁画大量的山水画迹可以复原唐代青绿山水的原貌,为研究中国山水画史提供真实的依据。本文以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为例,分析了唐代山水画流行的四种构成方式:三山构成、金字塔形构成、左右对比构成、阙型构成。作者同时对唐代风景图像中树木、水的表现方法,以及色彩应用等加以分析,阐述了唐代青绿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2.
崔玉英 《收藏家》2006,(5):42-44
蓝瑛生于1585年(明万历十三年),卒年不详,在世八十余岁。字田叔,号阕叟,晚号石头陀,此外还有西湖外史、西湖外民、东皋阕叟、东郭老农等别号。浙江钱塘人。终生鬻画为生。山水、花卉、竹石俱佳,以山水著称,被誉为“武林派”之首。也有人将其归入浙派,称为浙派殿军。在明末清初的画坛有很大影响。蓝瑛的山水画面貌较多。早年学画从黄公望入手,并参以元代诸名家之法,形成了清润柔和的风格。此时的作品,多作浅绛山水,画面层峦叠嶂,陡壑丛林,山头多作矾头,怪石嶙峋,勾皴点染细润而显萧散。绘画技法虽已有相当水平,但传承的痕迹较重,特别是黄公望…  相似文献   

13.
于曦湲 《收藏家》2022,(7):25-30
中国山水画自诞生以来,如何排布山水景物在画面中的空间就成为历代画家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问题。宗炳、张彦远等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虽然都基于各自的绘画实践而产生了一定的认识,但均未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直到中国山水画发展巅峰的北宋时期,郭熙才在前代画家探索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三远”法的山水空间构图理论,并将这一理论用于绘画实践,创作出了山水巨制《早春图》,成为中国山水画发展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绘画有山水、花鸟、人物之分,而山水画是发展得最为成熟的画种,成熟的标志是她形成了一套近乎抽象的、带有程式化感味的形象符号“勾、皴、点、染”。皴有一系列的皴法,都是取法大自然的山石结构,由古人绘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如披麻皴、斧劈皴等:点是由自然的树木、花草中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李晔 《收藏家》2022,(7):49-56
五彩是中国古代瓷器彩绘装饰技法,同时也指彩绘瓷器品种。“五”为虚数,实指色彩丰富。按照工艺特征分类,有纯釉上五彩、青花五彩和色地五彩三类。纯釉上五彩,是在烧好的白釉瓷器上以红、黄、绿、褐、紫、黑、蓝等彩进行绘画,勾线平涂,入窑以800℃到900℃焙烧而成;青花五彩,先以青料在胎上绘画,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再进行釉上彩绘.  相似文献   

16.
自唐代张彦远始,美术史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山水画起始于魏晋时期,水墨山水画成于唐代。这篇论文主要采用美术考古学的方法,对汉墓山水图像遗存进行研究,探讨汉代人如何通过墓葬山水图像去表达他们的生活情况和思想观念,提出中国山水画起源于汉代说,期望为“汉代文明”的重整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王原祁为清前期著名画家,清初“四王”之一,他遵循摹古之路,宗法元代黄公望,浅绛山水尤为独绝。本文以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的王原祁《南山图》轴为据,分析了他的构图方法、用墨特色及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8.
刘世存 《神州》2011,(12):163-164,166
中国画的精妙在于以书法笔墨来表现。山水画不仅善用笔法墨法,同时还特别讲究画的“立意”、“立象”之道.“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中国山水画是以散点透视造型构图,其是表现的艺术。表现寄托以神与诗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与印章珠联璧合、对应成趣。中国山水画家不只是运用墨法来表现一切物象的轮廓、明暗、质感,而且还用来揭示物象的内在精神并融入作者个性的审美意念,以情、意、境、趣的丰富内容的凝练抽象形式,表现一种绝对强调主体精神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杨勇 《收藏家》2022,(3):55-66
从《论语》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开始,中国人对山水寄予了丰富的情感。山水之乐,是平淡天真的雅逸情致;山水之乐,是人们心灵中桃花源的向往;山水之乐,是“天人合一”的冷静直观。古人以诗言志,却在画中流露真性情,所以山水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重要艺术载体。中国山水画自五代宋初成熟完善以来,也逐步成为中国画的最主要宗脉。立轴山水画不同于手卷山水画逐段展开的欣赏方式,观者面对立轴画面会豁然开阔,在纵观全景之下,随着视线“穿游”于各色景致之间,“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  相似文献   

20.
张燕飞 《东南文化》2001,(12):32-35
宋元时代,文人画兴起山水画大兴,人物画相对减少。明代绘画总体上承接宋、元传统,山水画、花鸟画方面流派纷出,各成体系。成就显著,人物画也呈山水画逐渐衰微之势人们是画山水之余,偶尔为之了。正如万历年问谢肇制的《五杂俎》中所言:“今人画以意趣为宗,不复画人物及故事。”明代人物画总体上落后于山水画.花鸟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