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陵艺葩──南京少年杂技班文/邹凌图/失之朴杂技,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当中国杂技艺术团在国际上频频获得金奖,并博得观众热烈掌声时,有谁知道在金奖和掌声的背后,杂技演员们付出了多少艰辛汗水。学杂技的确太苦了.许多杂技演员都不愿让自己的子女去学杂技;...  相似文献   

2.
徐沟背棍     
《文史月刊》2008,(5):F0004-F0004
清徐县徐沟的背棍、铁棍是一项综合性的民间艺术,经过历朝历代民间艺人的不懈努力,博采众长,具有欧美芭蕾舞“托举”、东北秧歌“群舞”、民间高跷“凌空”的优点,形成了一门集戏剧内容之精华、舞蹈动作之飘逸、雕塑造型之优美、杂技惊险之玄妙、绘画色彩之缤纷于一体的独特艺术。被誉为“无言戏剧”、“空中舞蹈”、“流动杂技”。现已遍及全县,走出山西,蜚声中外。  相似文献   

3.
民国18年,我20来岁时,就被“在中堂”(祁县乔家堡)聘为塾师,教的是文史课.乔家私塾名叫“私立弗措学校”,“弗措”二字,是取自《中庸》:“学之弗指则弗措也”的意思.据说,早在清朝中期,乔家经商发财之后,就已办起了家学.因为其先人吃够了没文化的苦头,所以,一心想让后辈儿孩们多念些书.  相似文献   

4.
刘琳 《神州》2020,(1):284-284
随着剧场和舞台杂技演出格局的充分建立,杂技艺术在我国具有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本文对杂技编导的作用与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对杂技编导效果的强化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推动杂技艺术的发展,让当代杂技艺术走向多层面、多领域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江涌 《文史春秋》2003,(10):52-54
早在商周时代,就已产生了综合音乐、舞蹈、杂技融为一体的表演形式,名叫乐舞。随着艺术的发展,杂技从中分离出来。“杂技”这个词最早见于《晋书》。汉代称为“百戏”,隋唐时称为“散乐”,宋代以后又复称为“杂技”。马戏是杂技的重要内容。“马戏”一词出自《汉书》,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讲  相似文献   

6.
汉代徐州文化受到楚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影响,其画像石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色。徐州画像石刻画的俳优杂技场景有冲狭、倒立、高絙寻橦、跳九跳剑等,这些场景体现了汉代杂技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是研究汉代杂技艺术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与汉唐杂技艺术郑显文中国的杂技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过一种名叫尤戏的杂技,传说它是从黄帝与尤的战斗中产生的。关于尤戏的形象,后人《述异记》中有明确的记载:“尤耳鬓如剑朝,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汉代以前,此戏颇...  相似文献   

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创排的大型杂技剧《楼兰寻梦》,以惊、险、奇、难的杂技艺术讲述了楼兰古国的历史故事。该剧以杂技剧的形式对汉代的丝路文化进行当代演绎,解决了杂技戏剧化过程中杂技与戏剧融合的龃龉,对当代杂技剧创作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与此同时,《楼兰寻梦》以其丝路文化内涵、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和以情境塑造加强的叙事能力,展现了杂技在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沧桑》1994,(1)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一书收入的方鼎英(军校教长、代校长)的回忆,提及“清党”时期黄埔军校内部的“极端反共分子”胡靖安、乔家才等“窃取清党委员会执行委员位置,组织倒方集团”等情况,其中称乔家才是“军校第五期毕业生”,似有误。  相似文献   

10.
所谓“恰堪塔旭”即耍技滑绳,简称恰堪。表演这种传统杂技时,因表演者利用一根毛绳爬上十几米高的木杆上,边歌唱边表演雄鹰等各种鸟兽飞舞盘旋的惊险动作之后,顺着毛绳滑地而得此名称。它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杂技艺术逐渐演变成为仪式性杂技艺术,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民族特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古老的“恰堪”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之下,加之它的动作难度系数较大,渐渐地名行实亡,但是  相似文献   

11.
河南汉画中的杂技艺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的杂技(包括幻术和马戏)艺术历史悠久,从可靠的文献资料看,春秋时期已肇其端倪,《列子·说符篇》记载了宋国著名的杂技艺术家兰子的事迹,说兰子“能燕戏”、“弄七剑”。所谓“燕戏”就是汉代的所谓“冲狭”,现在的穿刀圈;“弄七剑”属于手技,同时耍弄七个短剑,在手中抛接自如,即所谓“选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交替上下,循还往返。宋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兰子的绝妙技艺可以说她是河南最早的一名杂技艺术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杂技艺术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而在它成为一种表演艺术之前,作为群众娱乐活动的原始杂技,已在民间流传了万千年。值得庆幸的是,在研究中国杂技的历史时,我们可以从史籍、文学作品、出土文物中得到丰富的材料,以了解历代艺人是如何以艰辛卓绝的精神,创造了这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在此,我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主要是让人们认识到,当代的中国杂技,正是历史的中国杂技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倒喇”是汉语中的蒙语借词。本文搜求元明清中有关“倒喇”的记述,指出它们是不同时期的多种演唱技艺:蒙汉语夹杂的歌曲“倒喇”,“倒喇小厮”、“倒喇班”表演的敲水盏和杂技,撂地说唱的曲艺“倒喇”,技艺精湛的“倒喇”歌舞,并介绍了它们的流变和形式的特点。认为这些演唱技艺是金元以来各民族民间文艺交流和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郑鑫 《神州》2013,(15):204-204
杂技作为一项富于独特艺术魅力的艺术形式,创造了无数精彩的艺术奇迹,是我国艺术之林中当之无愧的艺术瑰宝。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为包括杂技在内的文化艺术事业创新提供了有利契机。杂技艺术应当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始终坚持以观众的审美需求为发展方向,以创新为不竭的发展动力,不断实现艺术创新与突破,力争为广大观众呈现出更多的艺术新品、佳品和精品,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成功的商家,不但善于商业经营,而且善于宣传自己。明清晋商在他的经营过程中,尤其注重商业的门面包装和宣传。明清晋商的包装首先从为商号起名开始。在明清晋商的队伍中,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家族———乔家。祁县乔家之所以从清朝前期乔贵发时期的一无所有,发展到清朝中后期乔致庸时期的家财万贯,纵然有多种原因,但精于包装,善于从点点滴滴推销自己,无疑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原因。如,乔家在包头开的第一个铺面叫“广盛公”,———这是乔家发家始祖乔贵发为自己的子孙留下的第一个响当当的、经过经心筹谋而起的名字。其中,广”:范围上大无边,数量上…  相似文献   

16.
西藏的杂技百戏历史悠久,在吐蕃时期就广为开展了。当时人们表演的“杂技百戏”技艺,都需要具有高度的身体技巧,并有一些项目逐步演变发展成为西藏的民间体育。至今,仍有不少源于吐蕃时期的“杂技百戏”技艺为人们所喜爱,成为人们健身的主要形式,也是节日庆典中的表演内容。 “杂技百戏”表演最早见于《莲花生传》记载的:“当举行开光之时,魔术家(表演魔术),力士们比赛臂力(即倒立)。”《贤者喜宴》记载,在桑耶寺开光时的杂技表演,译注者黄灏说:“吐蕃人在开光典礼”上的各种杂技表  相似文献   

17.
由安作璋教授主编、20多位学有专长的专家参与撰稿、历经20个春秋完成的《中华杂技艺术通史》,终于在2012年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这是一部填补中国杂技艺术史研究空白的精品力作,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将对我国杂技艺术的研究和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山茶》2011,(11):56-59
提及东北,大多数人首先反应出的便是淳朴却又不失泼辣的强悍民风和“秧歌”、“二人转”等通俗艺术,若是谈及东北的历史与文化,许多人都免不了茫然四顾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和多元文化与姊妹艺术的发展.黑龙江的杂技艺术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开始走向了世界。其主要原因是全省杂技艺术教育的水平提高与发展和人才辈出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史籍记载,今武威城最早为匈奴族所筑的盖臧城,后人音讹为姑臧。姑臧故城在什么地方呢?《甘肃建置志》说:“姑臧旧城远不可考”。《读史方舆纪要》“姑臧废县”条下说:“(凉州卫城)东北二里,又有姑臧旧城遗址”。乾隆《五凉全志·武威县志》说:“姑臧,(武威)县东北二里”。《嘉庆重修一统志》引《明统志》说:“姑臧废县在(凉州)卫东北二里,唐凉州治遗址尚存”。由于这些记载,姑臧故城遗址的地理位置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多年来,考古工作者曾留心县城东北二里处究竟有无故城遗址,然而迄今没有发现有什么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