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方志书是区域经济史研究的重要依据。通过地方志书,可揭示出近代广西城镇商业经济浓厚的地域特征,诸如外来商人对广西城镇商业经济的垄断;以谷米贸易和圩镇贸易为主的地方贸易形式;商业经济发展的巨大地域失衡与波动等。这些特征的形成主要受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地理交通条件及人文社会因素的制约,也由此导致了近代广西城镇商业经济缓慢发展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2.
郑忠 《安徽史学》2002,(1):44-48
近代长江下游城市功能结构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其中,城市经济功能的近代化是决定性的,并具体表现为生产加工、商品贸易、金融控制等方面,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轻工业城市群、商业市场网络体系及区域金融市场体系.长江下游地区因此成为中国城市近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秦彬 《广西文史》2007,(3):67-70
经纪业在我国的历史由来已久,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专事为买卖双方做媒介,促成交易以赚取佣金的行业。清末以来,随着开埠通商和内外贸易的迅速扩展,地处偏僻的广西不可避免地融入国际大市场。外国侵略者凭借不平等条约获取的特权,对广西积极开展以商品输出和原料进口为中心的侵略活动,进而促使以通商口岸为中心的广西近代城镇市场体系新格局形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东亚糖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中国糖国际市场尽失,国内市场亦被蚕食,前途日益危殆.国民政府制定了国营糖业计划等予以应对,均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广西省政府为挽回利权、复兴糖业,建立了广西糖厂,开始了糖业近代化的地方实践.广西糖厂采用精制糖设备与技术,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对广西糖业近代化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  相似文献   

5.
英国的农村城镇体系在中世纪早期开始萌芽,至中世纪晚期,农村城镇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在近代早期,市场城镇在地方经济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专业市场城镇、制造业城镇、港口城镇、休闲城镇和滨海城镇成为农村城镇发展的新形式。同时,英国农村城镇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现代城市特征,传统农业性质逐渐减弱,城镇居民的职业趋于多样化,专业市场与城镇盛衰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原工业城镇促进新型城乡关系的成长,居住人口增加、专业化程度提高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使农村小城镇成为宜居和宜业的乡村社会生活中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上半叶,烟草是河南经济作物的一大特色。期间,河南烟草生产迅速发展,形成了烟草种植区域化、专业化的生产模式,并成为全国三大烤烟产区之一,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南农业单一的种植结构;同时,河南烟草生产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不仅满足了国内外卷烟加工工业的市场需求,而且还扩展了河南农村市场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烟草集散市场的网络体系初步形成,烟草运销格局也因铁路运输方式的出现而发生重大变化。近代河南烟草的产销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且刺激了河南金融业的发展,并推动了豫中城镇的近代化进程,对河南乃至华北农村的近代社会转型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清代以来广西城镇会馆分布考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镇所处的交通地理位置、商贸往来等要素奠定了清代以来广西会馆沿西江干支流走向、东密西疏的分布格局,有力地佐证了清代以来广西城镇发展重心一直在东部沿江地区的基本态势。以广东会馆为代表的外省商人会馆一枝独秀则深刻反映出清代以来广西城镇经济的发育严重依赖广东等邻省辐射带动的历史特质。  相似文献   

8.
铁路交通是近代以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全新条件之一.1930年代浙赣(杭江)铁路的兴筑,使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浙东、浙西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开始改变;浙江中西部地区主要城镇沿钱塘江分布的基本格局出现变化,铁路沿线城镇的区位优势明显提升,并逐步形成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冲破了自然形成的流域交往格局,重新调整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拓展了腹地空间.浙赣铁路促使途经区域现代工业和旅游业的兴起,促进了传统农副业和商业的发展,改善了浙江中西部地区人们的出行条件,传播了近代文化,使沿线300万人受益.当然,这一切仅仅是一个渐变过程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有关伏尔加河水运的研究需进一步明确水运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状况以及其在俄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型过程中所起的综合作用。在近代俄国铁路运输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之前,伏尔加河在干支流货流及其结构上体现了大宗商品运输的优势,粮食木材等大宗商品运输最大限度地推高了原料和原材料的商品率,水运专业化指数显示其撬动的市场规模效应。商品流通所形成的市场及其专门化促进各地相关产业发展,这些内在要素与造船业更新换代结合在一起,构成水路沿线城市兴起的根基,其中阿斯特拉罕等更是从小渔村发展为区域中心城市。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伏尔加河水运大宗商品流通、专业化市场与产业发展是俄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以滇黔桂省际边界区域28个城镇为例,构建城镇中心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熵值法测度各城镇的中心性得分,评价滇黔桂省际边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度了1995年、2004年、2014年3个年份各城镇之间经济联系强度;借助GIS技术手段分析了城镇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格局,评价城镇等级体系演化特征;最后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了城镇经济空间联系和网络关系的演化规律,得出如下结论:滇黔桂省际边界区域中心城市逐渐形成,经济重心由南向北转移,由右江区单中心逐步发展到兴义市、右江区、文山市三中心,再到兴义市发展成为强中心,平果县与靖西市具备发展为滇黔桂次中心城镇的潜力;城镇间的经济联系总体较弱,区域整体网络密度低,但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低等级城镇对高等级城镇的引力与高等级城镇对低等级城市的引力不同,形成两种不同的城镇网络体系,经济联系紧密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之间及中心城市与经济强县之间;三角结构的外围经济联系密度明显较低,对于大多数城镇来说,尚不具备经济辐射能力,辐射效应极弱。  相似文献   

11.
江沛  李丽娜 《民国档案》2007,1(2):50-57
本文以太原、榆次、大同、平遥、太谷、忻县、阳泉等城镇的兴衰变迁为个案,通过对铁路运输体系的发展、转运业的发达、区域经济的变迁等影响近代山西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的系统分析,揭示了以铁路为代表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在带动山西经济日益现代化、改变传统城镇格局、引导山西经济现代化发展方向等方面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变法的思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在广西地区,康有为两次桂林讲学为维新运动在广西的开展带来了契机。广西地区维新运动以康有为在桂林的一系列维新变法活动为先导,不仅得到了大部分广西地方官绅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也在广西其他地区上得到了积极回应,这些维新活动极大地转变了广西地区的闭塞风气,培养了一批极具维新思想的人才,同时也促成了广西近代教育事业的形成和发展,是广西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宝鸡10县城镇近代化的过程与城镇空间格局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宝鸡市辖 10个县城小城镇近代化的过程、特点 ,论述并分析了这一过程中若干小城镇发展的空间格局和变迁原因 ,认为宝鸡小城镇近代化走了先后不同的两条道路 ,即1937年前发展缓慢 ,其后发展迅速 ,影响城镇近代格局变迁的主要因素是近代交通和小城镇的优越区位。  相似文献   

14.
清代前期流通格局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前期,全国商品流通的范围和规模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同时,明代以运河为主干,以江南为中心的流通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长江、沿海逐渐取代运河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沿江、沿海一批重要的流通枢纽城市迅速崛起。流通格局的这一变化,既是全国性经济布局变化的反映和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政府政策的很大影响。本文拟对清代前期流通格局的变化做一初步探讨。(一)明清两代运河的商品流通及其变化明代禁海,运河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流通干线。京杭大运河北起京师,南至杭州,流经直隶、山东、江苏、浙江数省,沟通海河、黄河、…  相似文献   

15.
新桂系统治广西时期是广西交通运输业的起步和重要发展时期。到抗战时,广西基本形成了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新桂系的交通运输建设,使广西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近代化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使以往交通不便的山区内地与外界联系增多,对近代广西商品市场的初步形成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这对广西近代经济的发展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广西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为抗战作了一定的贡献。抗战开始后,沿海各省被封锁,出海交通断绝,广西成为战时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其抗战前后的交通建设,对战时交通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西南大后方的军需民用交通和经济发展、支援全国抗战,都有积极意义。纵观新桂系开展的交通运输事业建设,确实表现了他们一定的积极进取和务实的精神。但是也不能过分高估其对于广西近代化的意义。他们搞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与蒋介石相抗衡的实力,以维护狭隘的小集团利益,而不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因此,其建设中的很多措施带有局限性,使其建设成效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桂系统治广西时期是广西交通运输业的起步和重要发展时期。到抗战时,广西基本形成了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新桂系的交通运输建设,使广西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近代化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使以往交通不便的山区内地与外界联系增多,对近代广西商品市场的初步形成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这对广西近代经济的发展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广西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为抗战作了一定的贡献。抗战开始后,沿海各省被封锁,出海交通断绝,广西成为战时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其抗战前后的交通建设,对战时交通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西南大后方的军需民用交通和经济发展、支援全国抗战,都有积极意义。纵观新桂系开展的交通运输事业建设,确实表现了他们一定的积极进取和务实的精神。但是也不能过分高估其对于广西近代化的意义。他们搞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与蒋介石相抗衡的实力,以维护狭隘的小集团利益,而不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因此,其建设中的很多措施带有局限性,使其建设成效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清陕西庙会市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明清陕西庙会市场的发展进程、规模与组织形式、时间结构与地域差异的考察 ,剖析了明清时期陕西庙会市场的时代特点及其在市场体系中的地位 ,并以此为切入点 ,探讨了庙会市场在西部环境相对闭塞的省区商品流通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通过对陕南、关中两区庙会市场发展的不同轨迹 ,初步分析了在不同的商品流通渠道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市场体系 ,以及庙会市场在其中所发挥的截然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由于机关、厂矿和人员的内迁以及大后方建设,广西城镇得到迅速发展.但日军两次入侵广西,广西作为抗战大后方的地位丧失,且遭受战争的直接破坏,机关、厂矿外迁,人员流散,城镇迅速衰落.抗战时期广西城镇从繁荣走向衰败,其根本原因是受到战争进程的影响.这也使得抗战时期广西城镇的发展变迁带有外源性、突变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东亚“天下”的范围、政权建构与族群凝聚的主要形态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作者认为由于没有来自域外势力的影响,近代以前东亚“天下”传统政治格局形成和演变基本是在传统王朝尤其是以中国中原地区为中心的王朝主导下进行,在政权建构和族群凝聚上呈现区域内自然凝聚的状态.近代以后,兴起于西方的近现代民族国家理论传入东亚地区,在将东亚地区的政权建构和族群凝聚引向主权国家的同时,也推动了东亚“天下”格局的演变,东亚地区完成了由传统王朝政治格局向近现代国际关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清末的桂西南地区地缘政治形态包:蹯地缘政治环境、行为、心理、思想和格局等若干方面。中法战争是桂西南地区地缘政治形态变迁的转折点,英法两国的地缘政治角逐是桂西南地区地缘政治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从1884年的中法战争起,桂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就处于上升趋势,桂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近代化发展加速,1907年南宁被迫自开为商埠,广西的地缘政治中心随之转到南宁,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后,法国将主要注意力转向云南,广西边疆安全形势趋缓,桂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骤降,导致以龙州为中心的桂西南地区近代化进程重新陷入长期的边缘缓慢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