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夏 《南方文物》2000,(1):119-120,124
人类的史册翻到了公元2000年,新千年之始又正值中国的龙年。佳节来临,祖国城乡到处是一派龙腾盛世的欢乐景象。龙年伊始,我们向读者介绍一些有关“龙”产生、演变历史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龙的形象并非空穴来风,其有因由,有传承,有故事,在中华民族从原始走向现代,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过程中起源,融合,发展,翻开中国龙的历史,其形象之多变令人为之目眩,千种姿态,万般风流,既可作成庄严凝重的庞然大物,又可变为蜷体蟠结的小巧灵兽,在几千年的龙象演变和龙文化创作中,它始终不离各个时代所共同经营缔造的不同审美风格,1月18日至3月20日,首都博物馆在2012在欢腾喜悦的中国农历新年的开年之际,推出以龙为主题的龙年文化大展,邀观众一同探索中国龙的足迹,寻觅龙的身影,发现中国龙的前世今生,感受这份因龙而生的精神归宿。  相似文献   

3.
公元 2 0 0 0年是中国传统纪年中的龙年 ,也是被学术界公认的“中华第一龙”发现 13周年。为纪念“中华第一龙”出土 13周年 ,同时将龙文化的研究引向深入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太平洋学会、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侨联、河南省濮阳市人民政府、河南省侨联六家联办 ,濮阳市文化局承办的“龙文化与现代文明”学术讨论会 ,于 2 0 0 0年 4月 11- 14日在“中华第一龙”的出土地濮阳市隆重召开。参加大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 5 0人 ,大会共收到论文 45篇。现将本次讨论会的学术内容综述如下。一、龙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或者说 ,龙文…  相似文献   

4.
1999年“世界旅游日”,“四川客家龙”在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和中央电视台荧幕上第一次亮相,就博得满堂彩,使客家龙开始崭露头角。千禧龙年春节,以客家龙为“主角”的首届“四川客家火龙节”的隆重举行,使其再一次大展风采。有关媒体频频专版、专题报道,更使这一客家文化和中国龙舞艺术的奇葩成为人们关注和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客家龙如此精采,为什么过去鲜为人知?它从何而来,它的发祥地、起源、演变和发展的情况又如何?客家龙与北龙、南龙比较,有何特点,  相似文献   

5.
五方龙王与四海龙王的源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闵祥鹏 《民俗研究》2008,(3):200-205
五方龙王与四海龙王是道教中的神祗,也是民间所熟悉的神灵,但当前普遍认为他们源自佛教。因为虽然中国自古就有龙文化,可魏晋之前的古籍中却没有“龙王”的称谓,只是在佛教传入我国之后,在佛经中才出现了五龙王、七龙王、八龙王等名称。而较早提到“五方龙王”的也是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说灌顶神咒经》。另外在许多佛教经典著作如《华严生经》、《法华经》、《过去现在因果经》中均提到龙王生活在海中,且有“行云布雨”之能,这又与道教的四海龙王非常相似。因此很多学者认为魏晋时期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道教就继承了佛教中的龙王形象,  相似文献   

6.
“龙”最早是作为中国的图腾崇拜出现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在不同的时代蕴含着不同的意象,神圣,或邪恶。“龙”在被帝王垄断之前,所有崇龙的氏族或部落可自由地使用龙的图像,没有明显限制。但随着时代的推移,唐代龙文化的发展日趋成熟,基本以神灵、祥瑞意象出现。虽然唐代“龙”形象的使用与宋元以后相比并不十分严格,但从适用群体来看,其等级性已经开始凸显,或将其作为年号,或明确指代皇帝,逐渐局限于大唐天子群体。唐代近三百年间,“龙”作为地位、身份的象征,被赋予人的形象,即人格化,既展现了“龙形象”世俗化的过程,也体现了唐朝皇帝“龙形象”的固化与加深。  相似文献   

7.
宋艳秋 《收藏家》2013,(2):35-40
铜镜的种类很多,以龙的形象作为主题纹饰的镜子,是中国古代铜镜中的一大类型。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中国夙有“东方巨龙”之称,龙文化曾是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个特殊构成部分。可以说,文化涉及到哪里,龙文化就延伸到哪里。从龙的观念到服装、装饰器皿和用具。龙纹作为铜镜的一种主要纹饰,一直贯穿铜镜的发展历史,上启战国,下迄明清。传承演化,历代不绝。  相似文献   

8.
龙年话龙纹     
门人 《收藏家》2000,(2):2-6
龙兆新千年在人类跨越千年之际,中国人也迎来了跨世纪的一个龙年。以龙年总结千年,这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个吉祥的征兆。龙是民族凝聚力的象征,一曲“龙的传人”道出了炎黄子孙的心声。在亿万同胞的心目中,即或是在天涯海角生长几代的华裔,也以龙的后裔而自豪。这种认同,世代绵延,深入人心。中国——龙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颜林 《巴蜀史志》2012,(1):39-40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叫上元节、灯节。按民间的传统习俗,在这一天,要举行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等文化娱乐活动。其中,最吸引人、最具特色的是舞龙灯,即龙灯舞。时值壬辰龙年新春佳节,龙年说龙,漫谈“龙灯舞与龙图腾文化”,以助节日雅兴。  相似文献   

10.
幽兰 《旅游纵览》2012,(2):78-80
<正>中国是龙的故乡,2012年又恰逢龙年,一时间,龙年看龙景成为热点。在中国,以龙命名的名胜多不胜数,但在离北京非常近的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有一棵非常奇特的千年古松树——九龙松,绝对值得一看。  相似文献   

11.
颜林 《巴蜀史志》2012,(3):39-40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叫上元节、灯节。按民间的传统习俗,在这一天,要举行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等文化娱乐活动。其中,最吸引人、最具特色的是舞龙灯,即龙灯舞。时值壬辰龙年新春佳节,龙年说龙,漫谈“龙灯舞与龙图腾文化”,以助节日雅兴。  相似文献   

12.
为欢庆新千年第一个龙年,世界上不少国家发行了以龙为主题的龙年纪念币,以示对龙的崇拜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发行的纪念币,币面上均标有面值和中文“龙”字,均为该国的法定货币;发行的材质有金、银、镍;发行的地区涉及亚、非、美及大洋洲 (参见封三图 )。   亚洲除中国外,新加坡、越南和泰国发行了龙年纪念币。新加坡为金、银、镍币各 1枚。这是新加坡发行第 2轮中的第 8套中国传统剪纸生肖币。今年新加坡还首次发行龙舟图案的龙年金币 1套 2枚,形状八角梅花形和圆形,仅发行 688套。越南人民坚信他们是龙王与仙女的传人,发行…  相似文献   

13.
龙文化“龙”,有生物龙与精神龙的区别。两者的外形与内涵都不一样,前者属于生物学的范畴,后者属于文化学的范畴。但无论是从古代生物学的角度看还是从民族文化学的角度看,贵州都堪称其“故乡”。古生物学中的“龙”,有恐龙。飞龙、鱼龙等。而古代贵州,除有众人熟知的恐龙外,还有出土于兴义、安龙、关岭、清镇、大方和贵阳三桥等地被古生物学家称之“胡氏贵州龙”、“意外兴义龙”。“顾氏三桥龙”、“宋氏清镇龙”。“中国弯曲龙”等多种。特别是生活在今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兴义市顶效镇绿荫村一带的“贵州龙动物群”,除了…  相似文献   

14.
声音     
《中华遗产》2012,(2):8-9
“龙过去、现在、未来都应是中华文化的象征。” ——美国卡尔顿大学教授赵肩光说,一个国家的代表形象要有稳定性和历史感,中国有史以来国际公认的代表形象就是“龙”。可是近年来这庞然大物被自己的子孙逐步缩小了,特别是在国际场合,中国媒体乖口有关机构不敢理直气壮地亮出龙的形象.生怕外国人误解中华,理由是“龙在西方是邪恶的”。主张...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龙的故乡,龙年探龙景,游览龙的名胜,别有一番情趣。现将有关龙的名胜景观荐自如下,不妨一游。龙潭湖公园———位于北京左安门外。园内以龙为特色的园林建筑有:龙殿、龙亭、龙山、龙潭、龙瀑、龙桥、龙吟阁等,园林中还栽植了龙须柳、龙爪槐、龙桑、龙柏、龙枣、龙槐等树木,有“龙的世界”之称。龙宫岩———位于广东阳春春湾。岩长近千米,左弯右曲,宛若游龙。进入洞内有如置身于海底龙宫的神话世界。黑龙洞———在河北邯郸市南郊,相传有黑龙潜藏。洞上有黑龙庙,洞下深潭,奔泉飞涌,滚滚有声,故有“龙泉”之称。云龙山—…  相似文献   

16.
龙,是中华民族自上古以来所一直崇拜的神异动物。在中国传统的习俗中,龙是吉祥的象征。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以龙为名的山川城池不计其数:龙岗、龙城、龙泉……;因龙而号的亭台楼阁举不胜举:龙祠、龙壁、龙门、龙塔……;与龙有关的民俗也是比比皆是:龙舟、龙灯、龙笛……。以至于人们将中华文化称为“龙的文化”,将中华儿女称为“龙的传人”。但龙的真相,却是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最大的疑谜之一。龙的崇拜由来已久。它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氏族的图腾崇拜。“图腾”,是印地安语toten的音译,意为“他的亲族”。原始人认为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  相似文献   

17.
龙,这个在我国十二生肖中唯一不实际存在的动物,古往今来,却以出神人化、千姿百态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直到今天仍然是凝聚华夏子孙、激励我们民族发奋图强的精神动力。 但是龙的形象是如何起源的?又龙的概念如何?含义是什么?其原来是否就称之为龙?至今仍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所以,龙这一动物,始终是中国历史和文化上积淀很深,意义隐晦的难解之谜。因此探明龙的起源和实质以及它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影响与作用,有着重大的学术及现实意义。本文拟就上述问题,略抒己见,以飨读者。 龙的形象是什么?中国古…  相似文献   

18.
兴隆洼文化时期辽西地区远古先民在距今8000年左右对野猪的崇拜已具有了图腾崇拜的含义,崇拜形象由野猪实体开始向抽象化形象转变,是龙文化的孕育期。赵宝沟文化时期将猪首龙的形象刻划在祭祀用的陶器上,是辽西地区龙文化形成的重要标志,是龙文化的形成期。红山文化时期,以玉龙的出现为标志,是龙文化的发展成熟期。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龙文化研究中,金代的龙纹形象一直包含在宋代龙纹的研究范畴中,宋代又是中国龙形象的定型时期,近年来连续发现的金代铜坐龙,对于中国龙文化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唐、宋、辽、金代出土的坐龙的形态特征、出土地点、时代背景作以对比研究,得出金代铜坐龙是渊源于辽代的坐龙、受宋代坐龙影响的、包含了女真族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种龙的形象,并探索出其发展演变规律及具有守护功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常素霞 《文物春秋》2001,(4):22-26,29
中国在世界上被称做“东方巨龙”,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可以说,中国龙乃至龙的起源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的肇始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共存,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考古资料显示,整个中国的历史时空就是一个神龙腾飞的时空。无论是作为物神的崇拜还是帝王的尊严,或是平民百姓生活的装饰,龙的形象都是不可缺少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主题。特别是用极为珍贵的玉料琢制的玉龙,更加深蕴着历史的信息和文化内涵。因为玉材料本身就是倍受先民钟爱的宝物、神物,是古人思想、意识观念的载体,所以用玉雕琢的龙,就更加显示出它的高贵、神奇,并体现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