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华 《宁夏史志》2005,(2):8-12
我国第二轮修志工作已经拉开帷幕,但对于此轮修志应采取何种编纂形式,重点是续修,还是重修,方志界存在争论。有些主张应以重修为主,如浙江大学教授、方志学家仓修良认为重修“是我国古代方志编修所共同采用的方法或形式”,“历史上许多方志精品,无不是建立在前人成果基础之上”。此外,湖南岳阳史志办的何培金也认为“‘重修’的形式值得肯定并应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2.
《福建史志》2005,(5):3-4
9月27日.省方志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剑珍为委全体工作人员上了一堂题为《努力构建和谐机关推动方志事业发展》的党课。他首先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方面,阐释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并结合地方志工作实际,强调我委在构建和谐机关、推动方志事业发展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和把握卢展工书记提出的“推进福建新一轮发展,关键在‘活’、关键在‘和’、关键在‘实’、关键在‘人’”指示精神,努力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和谐机关。  相似文献   

3.
《江苏地方志》2005年第一期“方志论坛”刊载的《新编江苏县志‘自然灾害录’纠误》一文称:“《洪泽县志》自然灾害’记1983年地震灾害时说:‘山东荷泽发生5.9级地震。’(119页)‘荷泽’应作‘菏泽’,此说有误。”此为误判,理由有二。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史志》1994年第3期刊登了刘金凤、刘希汉同志的文章《“突出地方特色”的提法不妥》(下称“刘文”).文章谈到:“近几年来,在不少领导讲话和学术研讨中经常听到‘突出地方特色’之类的说法.笔者认为这种提法不妥,最低限度是不够科学、严密和准确.正确的提法应该统一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上来:‘新方志要详今略古,古为今用,着重记述现代历史和当前现状,力求体现当地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反映地方和专业特点.’‘有些篇目的增删,应体现地方特点.’”刘金凤二同志勤于思考,能够提出问题探讨研究,发表新见解,自然精神可嘉.但理论方面的研究或某一修志要求的表述,主要是用来指导修志实践的,根据多年直接参与修志工作的经验,我们认为“突出地方特色”的修志要求及提法并没有什么不妥.通常所说的突出地方特色,正是要求比较显明地、突出地反映、体现当地有特点的事物,这是修志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志书成败的重要标志之一.人们从来也没有那样理解:一提“突出”二字就是要搞什么人为的拔高,让其“鼓出来”.文件上没写到的话就不能说,也未必合适.不否认.某些志书或许有人为拔高的痕迹或彰异溢美的作法,但那是由修志者本身的素质、水平决定的,并不是由“突出地方待  相似文献   

5.
对地方志学科属性的研究,由来已久。汉代,郑玄把方志视为古国史。唐代,颜师古把方志视为地理书。宋代,多数学者认为方志为历书书。清代,形成了以戴震为代表的地方志属于地理和以章学诚为代表的地方志属于历史两派之间的激烈争论。民国间,出现了方志是“亦史亦地”的说法。对于方志的学科属性,有  相似文献   

6.
清代方志学大师章学诚在《修志十议·呈天门胡明府》中提出修志“要简、要严、要核、要雅”的美学标准.然而对于章氏的“四要”美学标准志界说法各异,现例举如下:朱士嘉认为:“章学诚四要,指‘简、严、核、雅’,即志书中的内容和文字要求简明、典雅、真实,体例要求严谨.”(李泽主编《朱士嘉方志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版,第178页).姚金祥则说:“清代章学诚对地方语言文风的要求是‘四要’,即要简、要严、要核、要雅”(姚金祥、何惠明:《简明方志编纂学》,南海出版公司1994年版第144页).李明认为:“章学诚修志罢黜传统的考据笔法,……提出的‘严’、‘简’、‘核’、‘雅’就是四条美学标准.‘严’可以理解为‘结构美’,‘简’可以理解为‘叙事美’,‘核’可以理解为‘事实美’,而‘雅’则可以理解为‘色彩美’.”(李明:《新方志编纂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94页).上述诸家对章氏修志要简、严、核、雅的注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末对此  相似文献   

7.
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总结10多年来修志的主要经验之一是实行“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体制。李铁映同志在这次会议上讲:“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专家修志,三审定稿制度。方志是‘官修’的地情书、国情书。对各级政府来说,修志是‘官职’、‘官责’。  相似文献   

8.
以地方志的体例全面系统记载当代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是方志界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现象。新华网在2012年11月12日刊发了题为《重大事件志成为中国方志新物种》的通讯,该通讯报道:“中国古老方志‘家庭’也由此诞生了一个新志种——‘重大事件志’”。尽管就重大事件志的名称是否妥当,重大事件志是否属于地方志的范畴等问题,方志界正进行着激烈的理论探讨,但实践总是具有充沛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曾昭璇教授论述海印石之形成认为:“白垩纪红色岩层排列水平、易受河水沿层与层之间的层理面进行侵蚀、形成平坦的岩面……被人称为‘沉石’.状如‘海印’。”又说:“由这些小海印石看来,方格状节理发育、被河水冲刷、沿节理形成了沟.所以方格状的沟就把大片石面切成方块状的印章形态。”(《广州历史地理》,广东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10.
地方志作为资料性著述 ,历来由撰述和记注两部分组成 ,前者是志书的主体 ,后者是重要的原始资料辑存。资料辑存被我们称作“附录”。“附录”作为志书体裁之一 ,有补充正文 ,便于读者查阅、理解之功用 ,历来被方志编撰者所广泛运用。附录的位置 ,有的置于章节之后 ,有的置于全志之后 ,作为志余珍补 ,辑录有价值的资料。正象清代方志大家章学诚在《方志立三书义》中所说的 :“‘拦入则不论 ,弃之则可惜’,‘稗野说部之流’等剩闻余说 ,常以类附于志后”。瞿宣颖也说 :“琐事零闻不入正志……其无所附多者 ,然后附入丛录为是”(《志例丛话》)…  相似文献   

11.
1986年12月24日,胡乔木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一次工作会议闭幕式上作了一次重要讲话。胡乔木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新方志(以下简称新方志)的地位、作用、特点、体例、内容、编纂、质量、评审和出版。他多次强调要以“新观点、新内容、新材料”编写新方志,  相似文献   

12.
按照修志传统,方志述而不作,“寓褒贬于记述之中”,“据事直书,善否自见”,是修志的一条原则。但近年来,随着修志实践的探索和创新,主张对“述而不作”的原则作适当灵活掌握的意见纷纷出现。如胡大宇主张“述而略作,作必合道”,说“‘述而不作’的提法似乎太武断。……作为地方志书,在体例  相似文献   

13.
1980年,胡乔木同志提出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和体例”编纂社会主义的新方志。1996年,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上提出:“用志的方法要改革”。“要把志书工作从以往的案头工作发展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社会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4.
《江苏地方志》2005年第三期刊登了詹跃华先生的《续志体裁创新的几点思考》(以下简称《思考》),拜读后感到中有关“概述采用‘图概貌体’,设置志首;大事记采用‘双轨制’,分置首尾”的观点颇有新意。但笔对于“专志采用‘学笔法’记述;在章节后设附简介生人”的观点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近日,读了《方志研究》1993年第3期发表的齐放同志《“马克思主义方志学”的提法不妥》的文章(以下简称“齐文”)和第6期发表的金紫衡同志《也对“马克思主义方志学”提法不妥之我见》的文章(以下简称“金文”),他们指名道姓地批评了原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组长梁寒冰同志“关于创立‘马克思主义方志学’”的提法,“齐文”指出:“我在全国省级地方志刊物(北戴河)主  相似文献   

16.
林浩 《福建史志》2004,(6):22-24
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把新一轮修志工作做好,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只有具有科学性、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名志’、‘佳志’,才能流芳百世,为后人所借鉴,为当代人资政。每部志书都是一部学术著作,都是一部精品,这是对新世纪修志工作最基本的要求。”要把握好质量第一的原则和达到新世纪修志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同志在中指组二届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尝试用现代化手段储存资料,如计算机、磁盘、光量、录像带等。‘像’的信息量比‘字’的信息量要大得多,要把历史性的镜头保存下来。”为了做好跨世纪修志的前期准备工作,在省委宣传部和省地方志办公室的统一部署下,首都地方志影视版在人圣地——黄陵诞  相似文献   

18.
<正>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陈奎元说:"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的方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加强方志理论创新研究和学科建设。因为做好方志编纂工作,离不开方志理论的指导。"(载《中国现代方志学·  相似文献   

19.
首轮新方志的人物传存在较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一、资料失真现象较严重;二、拔高传主形象;三、褒贬失当;四、存在争名人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广西地方志》2 0 0 3年第四期刊载《方志编辑缺什么》 ,文中记录整理了 2 0多个方志编辑的志稿错误 ,笔者读后受益匪浅 ,同时也觉得有个别地方值得商榷。“缺少标准化意识”的第 8条 ,原文为 :“8 志稿中写‘出席了中共山东省第七次党代会’ ,后来据查 ,是‘第七届’党代会。党代会一般称第几届 ,在本届代表大会开过之后 ,当选的委员开会时 ,称第几届第几次会议 ,如中共十六届一次会议 ,如果写‘出席了某次党代会’就讲不通了 ,写‘×××为某次党代会代表’也不通 ,一般为某届党代会代表”。笔者认为 :召开党的代表大会的累计排列叫“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