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儿童的游艺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期是人生极其重要的时期。儿童是绝大多数家庭的基本成分,又是所有社会的基本成分,因而儿童的生活情状是我们研究社会史不能不予以认真注视的考察对象。通过对汉代儿童生活的考察,有助于更为全面、更为真切地认识汉代家庭生活和汉代社会生活。游戏玩乐是儿童生活的主要特征①。故《史记·律书》说“年六七十翁”恬然逸乐,有“游敖嬉戏如小儿状”语。汉代儿童游艺生活的形式与内容,兼及社会物质生活史与社会精神生活史,关心汉代史的社会史学者,应该有探考其详的兴趣。晋人杜夷《幽求子》说:“年五岁有鸠车之乐,七岁有竹马之欢。…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民俗现象,在汉武帝及上层社会的影响和推动下,百戏从上层走入下层,从宫廷又深入民间,达到空前繁盛的状态。汉代百戏在民间传播的途径有三:一是组织传播,由政府出面组织百戏演出,并向百姓开放;二是依靠群体传播,主要是由民间的表演团体和游艺艺人流动演出;三是人际传播,由民众主动参与,彼此交流。汉代百戏体现出的"礼俗互动"特质十分明显,这与百戏多层次的传播途径密切相关。当百戏在国家层面升格为"礼"后,它在民间的发展并未停滞,"俗"的一面更为兴盛,几乎渗透到了民间生活的各个方面,并由此促成了汉代民俗的转变。一方面,百戏丰富了汉代民间的游艺和娱乐活动内容,改变了时人的节庆及休闲方式;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宴乐风俗、祭祀风俗、丧葬风俗等内容和形式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一年一度的童话节游艺活动开始了。今天下午,四年级各班分别按照一个游戏主题将自己的黑板精心设计了一番。各班都有同学留下来帮老师收游艺券,发兑奖券,忙得不亦乐乎。赢的同学眉开眼笑,拿着赢来的兑奖券,满心欢喜地直奔下一个教室;失败的同学也毫不气馁,耸耸肩,乐呵呵地去尝试下一个项目。我们的笑声回荡在整个校园。我和俊哲、帆帆、文文组成了快乐四人  相似文献   

4.
拥有50余个游艺项目的石景山游乐园,在迎接其建园10周年之际,努力筹资开发了一批国产和进口的高科技游艺项目。其中集现代镭射、光电、电子技术于一身的星球大战;利用现代仿真科技及声、光、电手段展示史前动物世界的卡通动物城;以及被誉为“宝宝健身房”的儿童城等一批新项目,已于入春以来陆续对外开放。 一次可容纳20余人的星球大战,是一种利用现代技术和装备的模拟对抗战斗系统,特别受到少年儿童们的青睐。游戏者身着特制光纤盔甲,手持  相似文献   

5.
《文物》2014,(5)
文献记录和图像遗存都说明中国上古社会存在"猴"与"马"形成特殊神秘组合的认识。这种文化存在及其观念背景影响相当久远,其内在的文化象征意义以及形成和流布的空间特征都值得深入探讨。南北朝时期存留有关"猿骑"的记录,应当与之属于同一文化主题。通过对相关汉代画像资料的分析,可知这种文化现象在汉代就已经发生。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应当有益于对古代游艺生活的认识,也有益于对古代人与动物的关系、兽医学与巫术的关系乃至交通文化范畴中若干神秘主义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古代文献中,天狗作为异兽常常与星占体系中的天狗星相混淆,了解人们如何接受这个观念并把它合理化是揭示天狗形象意涵的必要条件。天狗食日、月的传说在明代就已广泛流传,对于古人来说并不是一个仅供谈资的故事,警天狗、救日月的民俗行动也未像端午节赛龙舟等民俗活动那样蜕变为游艺性、趣味性十足的游戏。直到民国时期,民间仍然普遍相信天狗是日月食的祸首,每当日月食发生时,人们心中仍会涌起对于天狗的恐惧。  相似文献   

7.
受传统史学的影响,有关休闲娱乐生活的研究,向来被学界忽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下,社会生活的研究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国内也开始有学者将研究视野倾注于社会生活中休闲娱乐方面的研究。其中王永平所著《唐代游艺》一书于1995年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是较早涉及这一领域的研究论著,该书较为系统地考证了唐代游艺(即娱乐、游玩,见“前言”第l页)的种类、具体内容以及游艺的管理机构,使我们对唐代的文娱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中国有很多文人如徐光启、熊明遇等与西方来华传教士交往密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游艺在清初的时候师承熊明遇,从恩师那里了解了很多西方先进科学,并在此基础上与中国传统学说相结合,形成了很多新观点。《天经或问》是其较著名著名的代表作,书中涉及到一系列气象学知识,被誉为中国气象学启蒙之作,该书在国内外都有较为广泛的影响。此外,游艺在其师的基础上绘制了天气现象图,促进了当时人们对气象的新认识。游艺对我国古代气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我们在进行气象科技史研究时应对其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唐代寒食、清明时节有扫墓祭祖与游艺娱乐并行的风俗,追念先灵与休闲娱乐的情感得以同时释放.唐人的这一风俗在敦煌文献和莫高窟壁画中有所体现,通过对敦煌文献和莫高窟壁画中有关寒食、清明游艺活动资料的爬理,以饮宴踏舞、扫墓春游、球戏娱乐以及斗鸡等活动为切入点进行讨论,藉以探究唐代寒食、清明节日中的游艺风俗,进而窥视唐人的社会生活面貌.  相似文献   

10.
岁时节日是古代中国人开展游艺娱乐活动比较集中的日子,因此备受人们喜爱。敦煌文献中记载有反映敦煌地区民众在岁时节日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的材料,论文以上巳日、端午节、七夕节等相关节日为中心,对记载在其中的娱乐活动进行论述,以期对敦煌地区的游艺文化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1.
侯杰  李钊 《文博》2011,(2):58-61
保存至今的汉代画像石既是蜚声世界的艺术珍品,也是凝聚和表达中国宗教意识的重要载体。这些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作品,以艺术的手法,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生活的某些场景。其中有反映墓主人生活的求仙祭祀、庖厨飨宴、会饮乐舞、车骑出行、游射田猎、博弈游戏,也有凸显百姓生活的农耕丝织、舞乐百戏,还有记述"孔子问师"、"周公辅成王"这类历史故事的,更有"炎帝升仙"、"泗水取鼎"、东王公、西王母、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这一幅幅弥为珍贵的汉代画像石,堪称中国宗教意识的视觉表达。  相似文献   

12.
宋本《忘忧清乐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刻印本围棋专著。围棋有悠久的历史。汉代扬雄《方言》:"围棋谓之弈,自关而东,齐、鲁之间,谓之弈。"班固《弈旨》;"北方之人谓棋为弈。"而汉代以前的文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条称"弈者举棋不定",《国语·晋语》称"累棋二十,上加九鸡子"。这里的"弈"、"棋"含义分明:"弈"指的是玩围棋游戏,即下围棋;  相似文献   

13.
詹虎 《丝绸之路》2011,(16):56-58
洮州民俗事象中的踢毽子游艺,既保留了我国传统踢毽子游艺技巧型竞技和技艺型竞技的特点,又结合洮州藏、蒙、回、土家、汉等多民族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在传统的踢法之上积极创新,从毽子的制作,踢毽子的程序,比赛的类型、规则等方面均具有独创性和鲜明的地域性,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多元化民俗学意蕴。  相似文献   

14.
敦煌偏居西域一隅,历史上少数民族林立,民风勇武善骑射,狩猎在古代敦煌民众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敦煌文献和莫高窟壁画中狩猎材料的释读,可知敦煌狩猎活动从最初的经济目的逐渐演变为游艺活动,带有显著的休闲娱乐色彩,尤其是鹰猎游艺更成为当时敦煌上层社会的身份象征。  相似文献   

15.
道德与法律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倍受汉代统治阶级重视。在汉代道德与法律两者之间并非是一种简单的并存关系,其中在汉代道德观念中体现着深刻的法律思想,而在汉代法律思想和司法实践中同样体现着厚重的道德观念,而汉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也处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汉代社会之中。而本文通过对汉代“劫质”案的考察就集中体现了笔者对汉代道德与法律关系问题的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16.
我国汉代的化博大精深,汉代的服饰又是多样化和民族化,在不同的区域都有不同服饰,我们在研究探讨这些问题时都离不开实物资料。因汉代的服饰保留下的并不多,人们只能从画像砖中的人物图案以及陶俑中的装塑中看到汉代人的服饰。成都新都区杨升庵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汉代画像砖、陶俑物,其内容丰富、数量众多,居成都市区县级博物之冠。这些汉代画像砖、陶俑题材广泛,具有地方特色,是研究汉代地方服饰、装饰的重要的史料。从这些物中使我们看到了四川地区汉代民间艺人、劳动以及其人的装束特征,从而使我们在研究汉代服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本对馆藏的一部分汉代画像砖中的人物和陶俑的造型、服饰装饰等问题,浅谈汉代四川民间服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赵洋 《民俗研究》2017,(5):44-49
汉代虎形肖形印的图形内容具有较强的重复性,这些图形来源于汉代人的历史记忆,是汉代人观念、思想的承载物。在汉代普遍的观念与思想影响下,出现了多类以虎为题材的肖形印,具体有"人搏虎"题材、"突出虎纹"、"白虎"题材等,这些虎形肖形印体现出汉代人的尚武精神、辟恶御凶观念、祥瑞思想等,同时,汉代虎形肖形印的寓意与功能也与汉代人普遍的观念和思想密不可分。思想史视阈下的肖形印解读与研究是拓宽肖形印研究途径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几件汉代青铜器,均有刻铭。山都鼎、清和鼎、平都鼎、安定郡库鼎、五柞鼎盖对于汉代郡县、地理及汉代离宫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家鼎、元成家铜沐缶是汉代皇家贵族用器。元成家铜锺为汉代度量衡提供了新资料。陵啬壶,壶肩部刻铭"陵啬四斗",说明秦汉另有专管某项事务的"啬夫","陵啬"应是管理陵园之事,办理祭祀等事务。  相似文献   

19.
1959-1989年,甘肃武威陆续出土了关于汉代养老制度的《王杖十简》《王杖诏书令》以及王杖实物,是汉代养老资料的重大发现。本文首先通过先秦养老资料分析其养老尊老经验理念对汉代的影响,后以王杖简为中心,结合史传,分析出鸠杖自汉代起开始代表尊老的意象,且汉代的高年授王杖制度是普惠的,汉代政府对受王杖者在社会、政治、经济上都给予优待。汉代养老政策对后世相关制度有深远的影响,对今日老龄化社会也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苏岩 《中原文物》2001,(4):68-74
长袖舞是汉代著名的舞蹈,同时也是汉代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之一,本文根据考古发现有关长袖舞的实物资料,从长袖舞在民间的盛况、汉代自娱性长袖舞、专业性长袖舞、长袖舞对汉代社会折射等四个方面对长袖舞的艺术风格进行了分类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