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汉时期,胡人内附持续时间之长、人数之多、地位之高、范围之广都是前代所不能比拟,通过对内附胡人资料的梳理分析可知,两汉时期胡人内附呈现出已被迫内附为主、内附总体规模较大、内附胡人具有反复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佛教内道场为皇家祠佛场所,并不局限于皇宫之内,皇帝与皇后在京及京外住地的佛事活动场所、驾崩后的帝后陵寺均为内道场,同时,以父系计算的皇帝直系亲属、皇帝家奴相关的佛教活动场所也可视为佛教内道场,因此,除东西两京的皇宫内苑外,皇家陵园、离宫、行宫、王府等地均有内道场存在。前贤已考知唐代内道场26处,分别为太极宫4处、大明宫9处、长安禁苑8处、洛阳宫内1处,另有帝后陵内道场2处、行在内道场2处;在此基础上,笔者增补太极宫内道场1处、兴庆宫内道场2处、大明宫内道场2处、长安禁苑内道场3处、另有洛阳宫中与禁苑内道场6处、长安离宫内道场4处、帝后陵内道场4处、皇帝行在内道场2处、王府内道场1处,共增补25处。  相似文献   

3.
宋代内降不经审核直接付外执行,缺乏应有的制约监督力度。根据内降颁出的途径,可以分为出自君王本人意愿的内降、他人交结请托而颁出的内降和他人假借伪造的内降。通过分析内降颁出的种类和原因,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政治社会生活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4.
赵荔 《神州》2013,(21):286-286
已有的研究揭示出社会知觉、刻板印象、性别差异、印象形成中都存在内隐社会认知,与学习其他材料比较,社会认知学习具有更强的内隐性。本文就内隐的社会认知研究展开了论述,就内隐社会认知的发展、内隐社会认知的特征以及内隐社会认知的具体研究等方面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建构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霞 《攀登》2008,27(6):133-136
目前,学界对婚内侵权的概念界定差别持不同的观点,尤其是对婚内侵权客体的界定存在争议。这使建构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受到影响。笔者认为,应正视这一问题,厘清婚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与离婚损害赔偿责任,处理好请求权的竞合问题;明确婚内侵权损害赔偿行为的类型,把握适用条件,从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婚内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廊坊市文物管理所收藏有一件文安县出土的铜戈,全长26.5、高23、援长17.3、内长9.2厘米。形体较大、中脊隆起,两旁有血槽、直援、微上昂;胡刃有三组锯齿状刺,阑内三穿,直内无刃,直内上角方、下缺,内上一穿。内靠阑部两面均有(?)形纹饰(图一)。内上有铭文“郾王职作(?)萃锯”(图二)。  相似文献   

7.
关于唐代内供奉官 ,赵冬梅《唐五代供奉官》 (刊《中国史研究》 2 0 0 0年第 1期 )已作过较系统的研究 ,指出内供奉的名目有谏议大夫内供奉 ,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内供奉 ,御史中丞内供奉、侍御史内供奉、殿中侍御史内供奉。但是中华书局点校本两《唐书》中有关内供奉的标点却多有失误。如《旧唐书·党项羌传》云 :“会昌初 ,上频命使安抚之 ,兼命宪臣为使 ,分三印以统之。在、宁、延者 ,以侍御史、内供奉崔君会主之 ;在盐、夏、长、泽者 ,以侍御史、内供奉李主之 ;在灵、武、麟、胜者 ,以侍御史、内供奉郑贺主之。仍各赐绯鱼袋以重其事。…  相似文献   

8.
秦汉大内和少内的职掌及相互关系在学界有多种看法。本文通过对新近发表的秦汉简牍的分析,认为秦少内主管县的财政的收入与支出,但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秦时中央政府中也有少内一职。汉代县少内的职责与秦相同,但在中央的少府内也设有少内以管理王室财产。秦的大内与汉的大内都是国家的国库。秦少内与大内有业务上的往来,但在行政管理上服从县长官的领导。  相似文献   

9.
《古论语》中的“车中不内顾”,《鲁论语》中为“车中内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内”、“退”同源通用状态的时代变化,及其所导致的“内”所表示的意义的变化。从语法结构、语义推衍、“内”“退”的同源通用到《论语郑氏注》、《论语集解》的本选择都说明《论语》原貌当依古论为“车中不内顾”。  相似文献   

10.
1、玉援戈(图一)呈青白色和黄褐色。通长26.3、援宽7.2、厚0.6、内宽5.2厘米,重387.5克。玉援为长条三角形,前锋稍钝,薄刃,直内为青铜制作。玉援插入铜内中,援未与咬合处有一小圆穿,内有上下阑,中部有一较大圆穿,内端饰有精致的鸟兽纹。2、夔纹钺(图三)通长17.7,刃宽11.3,内宽5.3厘米,重510克。弧刃、平肩、长方形内,内中部有一圆穿,双肩不对称,各有一不等长方形穿。肩下雕镂有精致的透空夔纹,内正反两面饰兽面纹。这件钺与《上海博物馆青铜器》内的二五,“透雕夔  相似文献   

11.
内供奉僧滥觞于唐玄宗设置翰林院,从此始有僧人入内谓之翰林待诏,供奉朝廷。在唐代,把侍从皇帝左右的高僧大德习惯上称为"内供奉僧",似与把侍从皇帝左右的近臣称作"内供奉官"如出一辙。内供奉僧是佛教与唐朝政治结缘的产物,深刻反映了唐代皇权政治对佛教的某种需要。唐代内供奉僧出入禁省,或亲承顾问,或讲经化导,或斋戒诵经,或论难儒、道。他们还长期积极活动于宫禁之外,临坛度人,传扬经典,弘扬佛法。内供奉僧借助其特殊身份,为佛教在唐代的繁荣发展赢得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并为佛教在唐代的发扬光大做出了积极贡献。内供奉僧还在唐代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唐代政治领域到处留下了内供奉僧的身影。  相似文献   

12.
唐代视品官制初探李锦绣唐代官制体系可分为流内、视流内、流外、视流外四种,这就是《旧唐书》卷四二《职官志》所谓的“流内九品三十阶之内,又有视流内起居,五品至从九品……又有流外自勋品以至九品……视流外亦自勋品至九品”。流内官最为普遍,也最重要,史籍记载较...  相似文献   

13.
镇守内官是明代政治制度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代"双轨制"中内官体制在地方的集中体现。镇守内官设置范围的普遍性表明其得到国家的认可并加以推广,公署及其附属人员表明镇守内官体制的日益稳定及其权势的扩张,敕书、关防、旗牌是明代官员行使权力的必备之物。明代镇守内官不再仅是皇帝的家奴、亲信,而是逐渐成为参与地方管理的公职人员。明代镇守内官体制在各地的运转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对地方社会产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镇守内官"是明代边疆军事管理体制的独特现象.永乐朝内官出镇边地,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虽然内官久已经营一地,但"镇守"的名义则可能自仁宗始,这是对前朝内官"理边"旧制的一种承认与固定.到宣德时,除了设立较晚的延绥镇,其他八边都已差派内官镇守,但镇守内官的职权却大大收缩.由于内官身份的特殊性,其腐败对边镇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更强烈.随着文官势力的扩张以及"九边"完善的统治体系的建立,内官存在的政治基础也逐渐消失.在经历了正德朝的动荡之后,这项制度最终没能逃脱被裁革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全民抗战来临之际,全国总动员初见成效,工厂内迁是政府经济统制的一个方面。内迁几经波折,一迁再迁,徒增无谓的损失。内迁牵涉范围极广、效果不一,但就目的所达则首推重庆最为突出。重庆具备的独特优势,是其成为内迁终点首选的因素所在。  相似文献   

16.
全民抗战来临之际,全国总动员初见成效,工厂内迁是政府经济统制的一个方面。内迁几经波折,一迁再迁,徒增无谓的损失。内迁牵涉范围极广、效果不一,但就目的所迭则首推重庆最为突出。重庆具备的独特优势,是其成为内迁终点首选的因素所在。  相似文献   

17.
邵金耀 《民国档案》2003,2(1):110-114
始于抗战期间的工矿内迁运动 ,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移动”。① 1 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全国的工业中心被迫从沿海各省迁往内地。工矿内迁运动从 1 937年 7月开始到 1 940年底基本结束 ,历时三年半时间 ,内迁工矿 448家 ,机器材料 70 ,991吨 ,技工 1 2 ,1 64人。② 工矿内迁的对象包括公营、地方政府经营和民营的所有工厂。内迁工厂经过长途跋涉 ,辗转运输 ,历尽艰辛 ,历时数年 ,最终在内地恢复生产。内迁工厂虽然只占沿海工厂的极少部分 ,但这些工厂的内迁与复工 ,为发展后方经济、实现民族长期抗战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性别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认识中国史前时代的家庭和社会结构颇具启发性。对兴隆洼文化房屋内性别相关物的分析表明,男性相关物和女性相关物在各房屋内共存,房屋内是否居住着一个由夫妻和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房屋内除了共同的生活空间以外,男性和女性有各自的工作空间。石器加工或修整可能是男性在房屋内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食物加工很可能是女性在室内从事的最主要的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19.
温湿度是影响文物保存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气密展储空间内温湿度的变化情况,为文物的长期"稳定"展储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对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内一台气密展柜7个月的温湿度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展柜内温度随外界温度波动而波动,湿度稳定性取决于展柜气密性与展柜内外相对湿度差值,良好的气密性可以有效减缓外部环境湿度波动对展柜内湿度的干扰;气密空间内湿度短期内波动主要受环境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燕下都遗址辛庄头30号墓出土的短内式铜戈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与中原地区的铜戈和东北地区的铜戈比较后,可将其命名为短内式铜戈或属于东北系青铜武器的东北系铜戈;按其发达的血槽、短小的内部以及血槽内靠近阑部的双穿分析,与韩国、日本地区出土的短内式铜戈的祖型都应该是辽西地区出土的短内式铜戈;同意报告作者及广大研究者对该墓葬年代为战国晚期的判断,并结合东北文化区短内式铜戈的年代以及此类铜戈的流布与型式上的演进,进一步推测为战国晚期偏晚阶段;而结合文献资料与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北方文化区的金属遗物的分析,推测墓主的身份应该与北方民族也有一定关系. 出土的短内式铜戈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与中原地区的铜戈和东北地区的铜戈比较后,可将其命名为短内式铜戈或属于东北系青铜武器的东北系铜戈;按其发达的血槽、短小的内部以及血槽内靠近阑部的双穿分析,与韩国、日本地区出土的短内式铜戈的祖型都应该是辽西地区出土的短内式铜戈;同意报告作者及广大研究者对该墓葬年代为战国晚期的判断,并结合东北文化区短内式铜戈的年代以及此类铜戈的流布与型式上的演进,进一步推测为战国晚期偏晚阶段;而结合文献资料与墓葬中出土的大量北方文化区的金属遗物的分析,推测墓主的身份 该与北方民族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