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淮河是南京第一大河,南京的历史文明都与此河息息相关,因此,她便成了南京的“母亲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可与南京齐名。就是这样一条河流,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特别是六朝定都,竟使她流淌出一条十里文化长廊。沿河两岸,先后出现了许多人文景观和名胜,这些景观和名胜,如镶嵌在秦淮河上的一串明珠,从而使这条河流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气氛。只要提到“十里秦淮”,人们不由自主地就会联想到六朝文化余韵。可见秦淮河丰厚的文化积淀与影响是如此深远。正因如此,作为秦淮区的最大特点,就是历史悠久和文化积累的深厚,编修《秦淮区志》,理所当…  相似文献   

2.
居住南京,夫子庙是我最常去的地方。夫子庙的主建筑以秦淮河为泮池,以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这条照壁的长度,至今还是全国之最。世事沧桑,曾经四毁五建的夫子庙凝聚了  相似文献   

3.
“建康,金陵,南京.”尽管城市的名字会更替,但秦淮河还是那条秦淮河,千百年来依旧环绕着金陵古城,不知疲倦地流淌着,见证了六朝古都的兴衰荣辱,见证了短命王朝的繁华奢靡.如众所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十里秦淮自古就是繁华地,位高权重聚集来,宋时夫子庙的建筑,明朝江南贡院的成立,伴秦淮河而立,引来大批的名人逸士,为国家选来大批栋梁之材的同时,也在这条河上留下了佳话与绝唱.  相似文献   

4.
秦淮·月色     
多少年来一条并不算宽的河流日夜不停地流经一座古城,它孕育了古城的一切,目睹了千百年来六朝古都的兴盛衰亡。它流进这座古城的每一个角落,滋润城里的一草一木,使它具有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的名字叫秦淮,这座古城叫南京。十里秦淮,清溪如带,它流经南京最繁华的那一段是夫子庙。或许是因为夫子庙的文化历史根深叶茂,内涵博大精深;或许是因为乌衣巷口的斜阳依旧;或许是因为桃叶渡“桃渡临流”,夫子庙每时每刻都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再次来到夫子庙,已是华灯初上的夜晚。夜幕下,月色中,彩灯依旧,歌声依旧。似乎在向人们炫耀着她经历数千年来的风吹雨打,依旧风韵犹  相似文献   

5.
据《南京晨报》日前报道:在南京夫子庙泮池,大型浮雕《秦淮流韵》文化墙创作安装完成。在展现的25位历史人物中,秦淮八艳也占了一席之地。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认为,浮雕再现了秦淮河所孕育的文化和历史。但是这在一些游客和市民中引起争议:“怎么说她们都是青  相似文献   

6.
在月明星稀的夜晚,独坐孤舟,慢慢地漂浮于夫子庙秦淮河之上。轻柔的风拂过脸颊,带来远处高楼上悠远动人的歌声。闭上双眼,任心沉入河底,寻着那歌声,追寻历史的踪迹,文化的源流……这样的梦,不知做过几回了。像一首耐人寻味的古体诗,一朵忧郁迷人的紫丁香。但再多优美的词句也不足以形容她——夫子庙的韵味。我是一个充满乡恋的人,冥冥之中和南京是那么心心相印,不可分离。而这一份乡恋却偏心地都寄放在了夫子庙。或许是因为我家就住在秦淮河边,从小到大,我注视着她,她注视着我,日久情生。记得小时候,我对夫子庙喜爱得很单纯,因为她有甜到心里的糖葫芦,灯火通明的夜市。稍大点,我开始欣赏夫子庙。它与众不同的建筑,虽不是很高大却庄严,透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令人向往  相似文献   

7.
好久都没有去夫子庙了,因为没时间,也因为没想起这个地方,又或是想起了,又忘了。其实也谈不上遗忘。每一个南京人从出生起,夫子庙便成为他心中根深蒂固的一个文化印章。夫子庙是打在南京历史上的一个文化印章,足以照亮一段历史的光荣。站在缓缓流淌的秦淮河畔,感受着脚下那股生生不息,那股恍惚晃荡,秦淮河自己大概也记不清究竟活了多少年,活了多少个朝代。她抖落不掉一身的尘埃,历史是它河底的沙石,沉淀着每一个白天、每一个黑夜。它静静地望着似乎很近的天空,它知道天空也在望着它。而它们是这个世界唯一没有改变的事物。天空,天空那边有的是另一个世界——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远处的楼阁,朱红的廊柱和窗棂,嵌在上上下下  相似文献   

8.
40年前第一次去南京便想去看秦淮河,但因是集体行动日程上没安排,便只好在行车路过时匆匆一瞥。出现在眼前的秦淮河,是一条又臭又窄的污水沟,两岸的建筑破旧不堪。古诗词中那个金粉之地的秦淮河全然地消失了。引来些许惆怅和感慨。4O年后又去南京,秦淮河已成金陵旅游热线。在主人的引导下,我们沿河漫步,见处处是仿明建筑,酒楼林立,“桂揖兰挠”,岸柳成行。初春时节细雨纷纷,秦淮河沉浸在一片迷蒙之中。它似乎从这座现代化城市分离而出,回到杜牧时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境界之中了,秦淮河又步入兴盛的岁月。…  相似文献   

9.
南京部分古城被“地毯式”推平 位于南京秦淮河两岸的“老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根基所在。但如今,这里已不见了南唐以来一直保留下来的金陵古城传统格局和数以千计的江南穿堂式古民居,取而代之的是占地面积2.18万平方米的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和大片的建筑工地。  相似文献   

10.
夜游夫子庙     
正提到南京,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夫子庙,它就像是南京城的一张名片,众所周知,家喻户晓。夫子庙不仅有让人垂涎三尺的各色小吃,有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的"乌衣巷"、"朱雀桥",有曾令多少才子心向往之的江南贡院,还有那久负盛名的秦淮河……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和妈妈选择在晚餐后去夫子庙走走。入夜的夫子庙,退去了白天的喧嚣和浮华,让人感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11.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是大自然和历史的恩赐,正是这条秦淮河孕育了绮丽的金陵特色文化。因河而生的秦淮画舫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文化载体,承载着文化信息的传播、文化观念的展示,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秦淮画舫的历史变迁秦淮画舫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秦淮画舫源于唐代,盛于明代。明太祖朱元璋时代,南京城垣建筑完工之后,朱元璋微服出巡,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两岸绿荫深处,亭台楼阁,飞红点翠,山明水秀,风景怡人,说了一句:“惜河中缺少游艇。”画舫的兴盛从此开始。秦淮画舫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相传六朝时期,北方王侯贵族南迁,涉居秦淮…  相似文献   

12.
秦淮河是一条充满文化气息的河,是金陵饮食文化的荟萃地.有人说,故乡的食物是人们储存在舌尖上的记忆,那些传统工艺做出的经典美食,可以让人们通过味觉开始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秦淮河畔的美食从一个层面记载着老南京人的生活印痕,凝聚着南京民俗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3.
夜游秦淮     
大约还是在读中学的时候,便读到了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液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寥寥数笔,便将一个纸醉金迷、笙歌夜起的秦淮河活脱脱地勾勒出来。后来参加工作,几次途经金陵,皆闻夫子庙破烂不堪,秦淮河淤塞成为一条又臭又脏的死河,失去游兴,未果。这次去金陵,欣闻秦淮河已对游客开放。华灯初上,我独自一人来到秦淮河畔,买了一张船票,也效仿杜牧乘一叶扁舟观赏秦淮风光。据传,秦始皇到金陵发现此地有王气,为断此王气派人挖掘这条人工河,后人称秦淮河。其实,唐朝以前称龙藏…  相似文献   

14.
在闻名中外的南京秦淮河畔夫子庙商贸一条街上,有一间名石收藏地——“明峰行”。这里收藏的福建寿山石、昌化鸡血石十分罕见,其中的珍石精品令人眼花缭乱,琳琅满目的品种更让人叫绝,特别是石雕艺术品展示的艺术氛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许多地方的旅游者和收藏家。一、从”走眼”学收藏 “明峰行”的主人叫欧立明,欧先生祖籍江苏宜兴,从小就很喜欢收藏一些有趣的东西。孩提时代,他喜欢收藏当时较流行的如火柴盒,香烟纸等  相似文献   

15.
金陵城自古都是烟粉繁华之地。六朝的烟雨一次次地浸染这座古老城池,给了它水样的柔媚与清新温润。“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朝杜牧的《泊秦淮》诗流传至今,成了秦淮河的千古绝唱。刚到南京。我就匆忙踏上六朝金粉飘落的地方——那梦幻般情生情灭的秦淮河畔,去领略这美不胜收的秦淮夜色,欣赏秦淮人家的江南风情。感悟尘封历史的余韵,寻觅心中一个深藏久远的梦。  相似文献   

16.
王凡 《大众考古》2020,(3):87-91
江南贡院位于南京夫子庙大成殿东侧,一说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不过根据明天顺元年(1457)《应天府新建贡院记》、清同治十年(1871)《重修江南贡院碑记》碑文的相关记载可知,作为江南乡试所用的贡院“自设科以来,其地凡四易”,直到明景泰五年(1454),在前武臣没入废宅之上,建立了现在的江南贡院。  相似文献   

17.
文德桥坐落于夫子庙西南侧,是横跨内秦淮河南、北两岸的咽喉要道。文德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其后翻修过数次。“文德桥”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地处文庙之前,是取“文以载德”和“文章道德圣人地”之意,宣传儒家之道;又因为与武定桥相望,遂取“武定”“文德”相对应之意,所以称之为“文德桥”。明清时,文德桥多次发生桥栏塌陷,尤其是光绪三十年端午节,市民在桥上争观赛龙舟,桥栏突然断裂,桥身倾塌,有人落水,凄惨之状,令人不忍目睹!此后,遂有“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之说,这也是流行南京的一句歇后语。听老辈们说,每逢冬月(农历十一月)十五,月  相似文献   

18.
秦淮船菜     
秦淮河由东水关入城,流经镇淮桥、夫子庙,出西水关.绵延十里,宛若一条银带穿城而过,静享着两岸的繁华美景。据说在鼎盛之时,十里秦淮上的船只竞达二三百条之多。晚上灯火闪烁如同白昼,吹歌弹唱之声不绝于耳。余怀在《板桥杂记》写出了当时的繁盛场面:“秦淮河灯船之盛,天下所无。  相似文献   

19.
天下文枢     
<正>在夫子庙大成门之南、泮池之北,矗立着一座宏丽的牌坊,名曰:天下文枢。明代万历十四年(1586),这座牌坊拔地而起,一举成为南京历史上含金量最高的文化地标。它的出现,为以传扬儒学主流文化为己任的文庙学宫,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以南京文化渊薮而自豪的十里秦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更为文韵四射的南京历史文化名城,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座城市,常常因为依傍着一条古老的河流而产生迷人的魅力。近千百年来,秦淮河畔的灯彩景观始终与南京地区经济、文化、社会、民俗、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密切关联,更与秦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