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漆器文物的内在结构及表面漆层的观察分析,是研究文物病害形成原因和传统制作工艺的重要途径。通过X射线成像技术,可在不损伤文物的情况下,观察文物内在的纹理结构,分析其原工艺制作方法。故本研究通过对文物X射线图像进行解析,分析金漆漆盒的胎体结构和文物的伤况成因,并对比文献记载中漆器胎底制作的差异性,尝试通过重构3D模型图片的方式直观展现文物木胎结构。研究漆器制作工艺和表层病害,有利于分析漆器文物制作工艺对文物病害的影响。相关的研究成果在日后文物保护中可以有针对性地用于分析文物伤况并制定科学严谨的修复方案,还可为以后的文物研究和工艺分析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
可移动文物中瓷质文物通常被认为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但海洋出水的瓷质文物因为埋藏环境复杂,常有盐析、附着物、侵蚀等病害。文保工作者在对其保护修复过程中,容易将部分病害与瓷器制作过程中的制作缺陷混淆。为了在清理过程中尽可能保留文物历史信息,系统梳理景德镇窑传统制瓷工艺,对易与病害混淆的典型制作缺陷进行研究与识别,探讨传统制瓷工艺和成分特征对清理方法、修复材料选择方面的指导。从可识别性和耐老化性两方面讨论博物馆展览的瓷器修复尺度,结合实际工作谈瓷质文物保护修复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日后的实际工作与研究做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3.
包装对考古出土纺织品文物的安全保存、展览、预防性保护以及展览效果提升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出土纺织品文物包装的设计制作还缺少系统研究,本文借助不同类型的包装实例,对出土纺织品文物包装设计与制作原则进行了分析。大致包括,确定包装制作目的,评估文物保存状况,科学设计包装,选用稳定包装材料,制作包装,全面记录包装制作过程、所用材料、包装结构,形成详细的文物安放、包装拆装、使用维护以及材料更新说明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博物馆硬核的文物藏品,在保护修复、展陈及复制品制作等方面也成为IT界施展其技术的新领域。本文列举德国美因茨博物馆几个项目案例,旨在阐述文物无触碰信息采集与虚拟修复以及复制品制作等技术,作为对传统技术的有益补充,还弥补了传统修复、复制不可能实现的缺憾,对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发展领域的拓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随着三维技术的发展,以数字城市为主的真三维景观建设已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国内外许多科研机构进行了文物数字化的研究,但传统的文物重建多用于单个文物实体,在纹理采集、模型制作等方面制作时间长、经费需求高,无法大规模应用推广,不能满足文物真三维场景建设的需要。文物真三维景观建设的关键就是大型文物的真三维建设。而大型古文物结构复杂,测量数据量大,在纹理影射、后期成果组织等方面都相当复杂。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多边形模型快捷的贴图方法,并以彬县大佛寺主窟大佛重建为例,论述对于大型文物贴图的可行方案,实现建立大型文物的真三维模型,为文物真三维实体场景建设提供了供新的思路及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武汉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评价报告》综合分析,将武汉博物馆在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建设一期工程中对文物保存环境中的温湿度、空气污染物、光照等控制方法和效果做了客观分析和评价。同时从工作观念的更新、工作程序的规范和工作方案的科学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对影响文物保存环境的因素做了客观分析。进而提出建立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建设专业技术委员会、加强文物保存小环境的研究、尽早公布实施《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规范》、重点解决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的主要矛盾和重视新馆建设、规范陈列制作和环境改造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等建议。强调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试点工作,以实现我国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工作从传统的个体保护走向科学的整体保护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文物无酸纸质囊盒制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博物馆文物保存方法,做好文物保管工作,进行了无酸纸板对文物保存环境的调节与改善的研究,采用现代纸板打样机床制作文物无酸纸质囊盒的方法,结合文物保管技术要求,总结出纸质囊盒制作工艺流程,为促进文物小环境改善及文物防腐包装提供了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金属腐蚀过程不仅受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制作工艺、合金组成及缺陷等内部因素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为实现金属文物制作工艺和内部腐蚀状态的可视化研究,运用X射线显微CT对铜镜文物碎片以及出土、海洋出水铁质文物样品进行扫描探测,并结合X射线荧光、X射线衍射等检测手段,开展金属文物材质、工艺及矿化程度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显微CT影像重建基础上,通过设定不同的阈值,可实现文物内部缺陷、腐蚀矿化程度等内部信息的测量统计。该方法可为金属文物材质、制作工艺研究和腐蚀状态评估提供无损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蟠螭纹圆盖鼎的保存现状,在对制作工艺以及病变类型和病变原因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文物的原真性,结合文物表现出来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关系,对文物实体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如何对文物表达出来的非物质属性采取最有效的方法加以保护进行了探讨,同时对现代修复理念和传统修复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对青铜器的保护修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乃夫  王继宁 《文博》2003,(4):17-18,37
秦俑博物馆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室外建筑装饰浮雕的设计与制作,是我馆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上的结合,也是现代建筑在特定区域(秦俑馆文物游览区)体现秦文化风采的一次尝试,更是中国式的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相结合在现代建设的遗址型博物馆中的又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and compares methods to quantify color changes in quartzite rocks after repeated heating episodes. We collected quartzite samples from the southern Cape coast, South Africa, and heated them three times in experimental fires. We recorded the colors of the samples before and after heating using visual observation, Munsell color notations, Munsell color notations converted to RGB values, and digital image analysis. The methods are also tested on potentially heated and potentially unheated archaeological samples from Klasies River main site, South Africa. It was possibl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unheated and repeatedly experimentally heated quartzite using visual observation and Munsell color notation, but a large proportion of repeatedly heated samples appeared unaffected by the heat. The digitally-captured color values best discriminated color changes after heating. Color values of repeatedly heated experimental samples overlap with color values of potentially heated archaeological samples.  相似文献   

12.
颜色的定量判断、描述和比较是文物考古中的重要内容。色度测量可以快速、准确、无损地获取研究对象的颜色数据,对其计算分析,可得到更多信息。目前,色度测量已被广泛应用于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的实际工作中。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色度测量方法在文物考古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后发现色度测量能够有效地帮助解决以下问题:研究文物呈色机制和制作工艺;评价文物清洗效果和保护材料的颜色稳定性;分析环境因素对文物色彩的影响。随着色度学理论和方法的完善和发展,以及与其他分析技术和方法等的结合,优化的色度测量条件、对颜色数据计算处理后得到的文物色貌模型和数字颜色管理系统将在文物考古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江苏省68个地级与县级市的城市地价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影响地价的诸多变量进行分析,发现城市集聚规模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对江苏省城市地价进行地统计分析,发现江苏省城市地价明显表现出区域空间分布规律,表现为江苏省城市地价存在南北、东西两个方向上的梯度变化,运用线性回归方法求得两个方向上的梯度值;江苏省城市地价整体有一定正相关性,但局域自相关性表现不强;地价以南京、苏州为高地价点,省内地价存在沿沪宁铁路与长江的高地价条带区域。结合因子分析结果对以上规律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4.
饱水竹简变色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简出土后由于所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颜色也随之快速的变化,竹简的变色使竹简上的字迹模糊不清,很难识读,极大地影响了竹简的史料价值。为研究导致竹简变色的原因,采用3%草酸法、1%的硼氢化钠法、3%的连二亚硫酸钠法、1%过氧化氢法、乙醇法以及控制金属离子浓度的鳌合法分别对竹简进行了脱色处理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及X射线能谱仪对各种方法处理后的竹简进行了分析与检测。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竹简变色的主要原因是竹简中的二价铁离子氧化变成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与竹材中的酚类衍生物反应生成深色化合物,导致竹简颜色变深。(2)许多发色基团在光和氧的作用下也会导致竹简变色,不过它们不会引起竹简变色过深。但金属离子尤其是铁元素的存在会加速这种变色甚至发黑。(3)用草酸处理的样品经过一段时问后之所以会出现返色的现象,是由于草酸与铁离子反应生成草酸铁,该反应强于酚羟基与铁离子的结合力,因此草酸可以起到脱色作用。草酸铁为浅黄色,这种颜色与竹材颜色相近。但草酸铁耐光性较差,当吸收紫外光时草酸铁容易发生分解,如果此时有酚类物质存在,则分解的铁离子能与之反应形成黑色物质。同时随着空气中温湿度的不断变化.竹简内部的铁离子也会不断被迁移到竹简的表面,致使竹简再度被“着色”。  相似文献   

15.
常熟彩衣堂建筑彩画是江南地区古建筑彩画中的杰出代表,可一直存在彩画的部分色彩与传统图案用色难以对应的问题。为明确彩衣堂彩画蓝色颜料的使用情况,在前期研究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对采集的样品采用光学显微镜、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X射线荧光分析仪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彩衣堂彩画使用了蓝色有机颜料花青和矿物颜料石青,蓝色纹样处一般只有作为底色的花青残留,从而使得显现的颜色与传统图案用色无法匹配。  相似文献   

16.
用吸收采样法分析检测空气中二氧化氮时,亚硝酸根离子的显色反应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和检测下限。显色液的主要成分为重氮化试剂和偶合试剂。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寻找优化的显色体系,本工作比较了对氨基苯磺酰胺和N-1-萘乙二胺盐酸盐组成的显色液在不同浓度比和不同酸性介质中(磷酸pH=1.5和1:1盐酸pH<0.5)对NO_2~-的显色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显色剂浓度适量,用磷酸为酸性介质(pH=1.5)时,短时间显色更快速灵敏。合适的显色液组成为:对氨基苯磺酰胺4g/L,N-1-萘乙二胺盐酸盐0.06g/L,磷酸28ml/L。本工作还比较了Salzman显色剂对同一标准系列亚硝酸根的测定结果,经线性回归分析得出:Salzman显色剂具有显色稳定等优点,但用于二氧化氮固体吸收剂的分析时,显色灵敏度偏低。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形状和颜色特征的建筑彩画检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能够在建筑彩画数据库系统中自动找出与所给事例彩画相似的彩画及各种相关数据资料,需要进行彩画图像检索。给出了一种基于形状和颜色特征的建筑彩画检索方法,第一步是对彩画基本类型进行检测识别,先对彩画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再利用先验模板对边缘图像进行匹配,然后根据匹配结果来识别彩画的基本类型。第二步是在相同的基本类型中进行相似性匹配,主要是在HSV空间中统计颜色直方图特征矢量,以同类型彩画之间颜色直方图矢量的相似度大小作为检索依据,最后给出检索结果。实验表明,本方法的检索结果更符合人眼对相似性的感知。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a multi-analytical study of the polychromy in the Guangyuan Thousand-Buddha Grotto. Samples taken from 15 locations in No. 512 and No. 689 caves are prepared as cross-sections for the analysis by optical microscopy (OM)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oupled with backscattered electron imaging (SEM-BSE). The cross sect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some paintings were repainted in the pas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each painting layer is obta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oupled with energy-dispersive X-ray analysis (SEM-EDX). The main pigments for 15 samples including green, red, blue, white and black paint layers, are identifi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y (PL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 (FT-IR), Raman spectroscopy (RS)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analysis. The integrated analytic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green pigments are malachite and atacamite; the red color is attributed to minium, hematite and cinnabar; the blue pigments are lazurite and organic blue materials; the white color is ascribed to anglesite and gypsum; and the black surface of polychrome is the accumulation of longtime smudging by folk burning incense in the devotional practice or the soot deposition resulting from burning bonfires in the caves. Some arsenic-containing pigment is detected in the green samples. This case study also demonstrates the advantages and the limitations of every analytical technique for the pigment identification, confirming the necessity of the integrated analytical techniques approach. The present results are not only useful to assist in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used pigment materials and history of the polychromic in the past, but also aimed at guiding the conservation scientists in taking into account materials and methods utilized in the past.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盐湖卤水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盐湖生态系统等盐湖知识和理论,结合古人对盐湖湖色和浑浊度相关记载,校正《水经·涑水注》安邑盐池文字当为"紫色澄渟,渾而不流"。该段文字反映了盐湖在特定时间段内盐度增高,而盐度变化引起盐湖生物链顶端的优势种群卤虫体内产生红色素,进而将卤水染成紫色或者深红色;同时,这些悬浮于高浓度卤水中的卤虫,极大地影响了湖水对光线的吸收和散射,带来湖水浑浊的盐湖地理现象。郦道元提取了盐湖湖表卤水湖色和浑浊度的感官性状指标,强调其在盐天然结晶前的指标作用,是传统时代汉文文献中记载结晶前高盐度卤水中湖色和浑浊度变化精度最高的文本。  相似文献   

20.
故宫宁寿宫花园延趣楼、萃赏楼内檐装修釉上彩瓷装饰嵌片,是研究乾隆时期釉上彩瓷的珍贵标本。本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能谱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和实体显微镜,对乾隆时期釉上彩瓷样品进行无损分析。结果表明,蓝色、胭脂红色釉彩的基底釉为铅钾玻璃,白色、黄色、黄绿色、绿色釉彩的基底釉为铅玻璃。白彩的乳浊剂和着色剂为砷酸铅;蓝彩的乳浊剂为砷酸铅,着色元素为Co;黄彩为铅锡黄Ⅱ型乳浊及着色;黄绿彩为铅锡黄Ⅱ型和Cu共同作用;胭脂红彩为Au着色;绿彩为Cu着色;黑彩需覆盖透明绿彩于珠明料上才能完全发色;橘红彩为赤铁矿着色和乳浊;棕彩则为赤铁矿和Mn、Co共同着色。本研究成果可为乾隆时期釉上彩瓷的原料与工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