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陕西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士的陶器上发现了大量的形形色色的“鱼纹”和一些“人面鱼纹”图案(图1-6),其后又相继在陕西临潼县姜寨村,宝鸡北首岭,汉中西乡县何家湾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遗址中的陶器上也发现了“鱼纹”和“人面鱼纹”图案(图7-14)。后者的“鱼纹”虽然没有半坡遗址中的鱼纹那样多姿多彩,但“人面鱼纹”却极为相似。这些遗址的“人面鱼纹”图案一般都是圆圆的脸盘,头上戴有“非”字形的装饰物,眼、耳、口、鼻等五官形象是用直线,曲线或空白等简单线条表示,如鼻子用  相似文献   

2.
人面鱼纹.在多处陕西境内的仰把文化遗存中屡有出现。它以其特殊的组成.精巧的结构,艳丽的色彩.神秘的内涵引起学者们的极大兴趣。从50年代首次出士至今人们已相继提出二十余种不同的解释.可谓仁者见仁了。本文力求对图案的组成及结构的理解,略还管见,敬请方家赐教。人面鱼纹在器物上的布局可分为A、B两种形式。A式的人面国纹与鱼相间排列.鱼和人面鱼纹对称于陶器内部.它给人一种祥和、静溢的气氛。B式为独立的人的纹.一般饰于器物的外壁。人面鱼纹由人面和鱼及“非”于形饰物三个元素组成.它的结构为人面处于正中.鱼时称于人…  相似文献   

3.
2001年6月12日,对于甘谷县乃至甘肃省来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中国与比利时联合发行了一套《陶瓷》邮票,而这套邮票上的中国陶瓷,就是甘肃省甘谷县出土的人面鲵鱼彩陶瓶。人面鲵鱼彩陶瓶出土于1957年10月,其制造年代距今已有5500多年。瓶高38.4厘米,口径7厘米,圆腹平底,颈有对耳,小口平沿,口沿上斜,中部有一圈向外突起的纹饰,泥质红陶,瓶上绘有墨彩人面长尾的形象。彩绘生动形象,圆头,颌头有“十”字纹,眉部有数道横纹,一双大眼直射前方。人大嘴圆张,牙齿外露,颈部有“U”字形细纹,腹部是网状花纹。从整个彩绘图案可以确定是鲵,鲵是一种爬行动物,其头、面、四肢乃至叫声酷似小儿,俗称娃娃鱼。人面鲵鱼彩陶瓶充分体现了55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形态,再现了先民们关于人类始祖神话的联想。国家文物局刘志雄先生考察后认为,这是中国远古神话中人类始祖伏羲的原形。1996年9月,经国家文物局鉴定,认为人面鲵鱼彩陶瓶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其图案是传说中龙的形象,是原始龙的雏形,是世界公认的原始氏族部落最早的图腾,堪称“中华第一龙”。人面鲵鱼彩陶瓶@李春  相似文献   

4.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早期文化,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阶段;半坡类型是其中的早期文化类型,典型遗址有西安半坡和临演姜寨。在两遗址中,曾出土了大批给有人面负纹动物纹的彩陶盆,引起了学术界持久的兴趣。学者们普遍认为,这些动物纹样是半坡类型的各种动物图腾,人面鱼纹则表示了人们对鱼图腾的崇拜。数十年来,类似的看法虽有小的改进,但基本都留在图腾说的基调上。就图腾论的方法而言,明显存在两大弊端。一是没有将所有的人面鱼纹及动物纹综合起来进行整体研究,而是就事论事.孤立地看待每个具体纹样;二是对待某…  相似文献   

5.
半坡文化彩陶鱼纹的分类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坡文化彩陶鱼纹,准确地说,应当作鱼形纹样,它是构成鱼形二方连续图案的基本单元。无论在哪儿发现的半坡文化彩陶,鱼纹都会保持惊人的一致性,从而作为区别于同时期其它考古学文化的重要标志。如果说,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规定了该社会诸方面事物的分类形式,那么,半坡文化社会赋与了彩陶鱼纹一种什么样的分类形式?这样的分类形式是否有着一定的意蕴?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古代的奥秘”文物展看中国古人的观念意识常素霞照1:山西陶寺出土的彩陶龙纹盆图一:仰韶文化彩陶器上的人面鱼纹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还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化和艺术。可以说,在中国这个古老的王国里,...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大地湾、原子头等遗址出土的一类特殊彩绘图案的解读,确认了早期彩陶中广泛存在的"斜向轴对称"构图法和"阴阳组合"的构图思想;同时又通过对该构图法和构图思维在中国早期彩陶文化中产生、传播等情况的研究,解决了彩陶科研历史中多年未决的"人面鱼纹含义"、"马家窑类型舞蹈纹盆内涵"、"石岭下层鲵鱼图案意义"、"庙底沟类型繁复图案构图方式"等诸多的特殊难题。  相似文献   

8.
<正> (一) 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然而在史前文化时期,艺术品中的人物造型,并不是简单的对客观事物的刻板描绘,“它是插着原始宗教(或巫术)的翅膀降临人间的。”当时,远古人按照自己的模样,创作出了一个个他们所需要、所敬仰的人物神灵,并尽自己的技艺和能力,给作品输入了较强烈的神韵和美感。1973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彩陶盆上的人物舞蹈纹,1982年发现于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遗址第411号房址内的舞蹈状人物画,以及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盆上的人面鱼纹等,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原始先  相似文献   

9.
<正>一、资料半坡遗址究竟由何人、于何时、因何故发现,除了半坡遗址发掘报告《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以下简称《报告》)的说法外,近些年来,先后出现了一些新的说法。就我们现在搜集到的资料,大约有以下十种说法:1.石兴邦先生在《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的发现——西安半坡》(以下简称《发现》)一文中写道:"西安市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是1952年西北文物清理队在西安第二发电厂作古文物清理  相似文献   

10.
伍弱文 《文史月刊》2013,(12):22-23
1955年,陕西半坡人面鱼纹盆的出土,震惊世界。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一个标本,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发掘清理出房屋遗迹40多座、地窖200多座、灶坑80多个、柱洞400多个,以及陶窑6座和墓葬170多座,出土了近万件生产和生活用具,以及大量的彩陶、雕塑饰品,其中人面鱼纹盆最为珍贵。  相似文献   

11.
半坡鱼纹是图腾标志,还是女阴象征?何星亮关于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上的鱼纹,考古学家们推测,“可能是半坡图腾崇拜的徽号”,是“氏族的徽号”①。历史学家们也认为“可能就是当时的氏族图腾”②。有些学者甚至断言:“这些氏族以鱼为图腾,人面与鱼纹结合正是...  相似文献   

12.
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代表着一种生死轮回观念;鱼作为生死轮回的媒介,引导灵魂重生;上古传说中颛顼、后稷化身为鱼,死而复生的故事,为鱼作为生死轮回的媒介的观点提供了文献资料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庙底沟文化鱼纹彩陶论(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庙底沟文化彩陶分类系统中,鱼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庙底沟文化的鱼纹有少量为写实图案,其次是抽象的几何化纹饰,更多的是完全几何化的纹饰。辨析这些几何化的与鱼纹相关的纹饰,证实庙底沟文化广泛流行的叶片纹、花瓣纹、“西阴纹”、菱形纹、圆盘形纹、带点圆圈纹等,大都是鱼纹拆解后重组而成,这些纹饰构成了一个“大鱼纹”象征系统。揭示这个隐蔽的“大鱼纹”象征系统。为真正理解史前彩陶的内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庙底沟文化鱼纹彩陶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庙底沟文化彩陶分类系统中,鱼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庙底沟文化的鱼纹有少量为写实图案,其次是抽象的几何化纹饰,更多的是完全几何化的纹饰。辨析这些几何化的与鱼纹相关的纹饰,证实庙底沟文化广泛流行的叶片纹、花瓣纹、“西阴纹”、菱形纹、圆盘形纹、带点圆圈纹等,大都是鱼纹拆解后重组而成,这些纹饰构成了一个“大鱼纹”象征系统。揭示这个隐蔽的“大鱼纹”象征系统,为真正理解史前彩陶的内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析姜寨出土的一幅彩陶图案──兼谈半坡类型鱼纹消失的原因袁广阔姜寨是仰韶文化遗址中揭露面积最大,出土文化遗迹、遗物最为丰富的一处遗址,它的科学发掘对研究仰韶文化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姜寨第二期文化遗存出土的尖底罐(T5M76:8)上绘的彩陶图案就是其中...  相似文献   

16.
洛浦县山普拉古墓地出土缂毛裤图案马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与和田地区文管所,对洛浦县的山普拉古墓地进行了两次发掘,共清理战国至东汉时期的墓葬52座,出土许多文物。笔者是参加发掘者之一。从1号墓(葬有133个个体的丛葬墓)出土一件比较完整的彩色缂毛裤。一条裤腿上织有一个男子头像,发束带,浓眉大眼,眼球碧蓝,隆鼻厚唇;另一条裤腿上织有一组奇特的图案——由十多个四瓣花组成一个菱格,菱格内有一半人半马的怪物,人的头,上肢、上身与马的躯体、四肢相结合(图一)。1985年第1期《新疆文物》刊布了简报式的《洛浦县山普拉古墓地》一文,文中认为"人面马身"图案与《魏略·西戎传》中马胫国的记载相合,是马胫国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充满着神秘,其神奇的造型与图案,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有关古蜀时期的自然崇拜、神灵崇拜与图腾崇拜等原始宗教和神话传说,也是三星堆文化中原始宗教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半坡遗址三十年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坡遗址自一九五四年正式发掘至今已三十余年。这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一直为学术界所重视,对它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本文简述学者们对该遗址的探求经过和认识。一、对社会性质的不同看法对半坡遗址所处社会的性质有“母系说”和“父系说”两种观点。《西安半坡》将半坡人时代定为母系氏族社会。这一基于对半坡遗址科学发掘和分析的结论,得到考古学界绝大多数学者的承认。“母系说”以石兴邦同志为代表。这一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这些,对于稍具常识的国人或异邦之人而言,都不陌生.但是,孔子也是我国最早的一位古物学家,这一点,却鲜为人知.有鉴于此,本文想通过具体史料的说明,重现孔子形象的又一光辉面.其一,据《国语·鲁语》记载:“季桓子穿井,获如土缶,其中有羊焉.使问之仲尼,曰:‘吾穿井而获狗,何也?’对曰:‘以丘之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曰夔、蝄(虫两);水之怪曰龙、罔象;土之怪曰(羊质)羊.’”什么叫“(羊贲)羊”?三国时学者唐固在注解《国语》时认为:(羊贲)羊,雌雄不成者也.同时代的韦昭又释为:“羊,生羊也,故谓之怪也.”其实,这种望生义的注解并不符合原文本意.用我国近现代出土的大量考古资料进行参照,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由地底下发掘出来的“土缶”之中的羊,并不是什么“生羊”,而是指呈现在陶器上的一幅群羊图案,它犹如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临潼姜寨出土的彩绘蛙纹陶盆等彩绘陶器一般.季桓子是鲁国的政卿,在当  相似文献   

20.
江淮之间史前彩陶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距今7000前后为发生期,以双墩文化彩陶为代表;距今6300—5500年为鼎盛期,以侯家寨文化、孙家城文化、龙虬庄文化彩陶为代表;距今5500年以后为衰落期。江淮之间史前彩陶可分为东西两个工艺传统:西部的侯家寨文化彩陶传统,由双墩文化、侯家寨文化、孙家城文化彩陶所构成,以橘地红彩、外彩和几何形纹饰为主要特征;东部的龙虬庄文化彩陶传统,由龙虬庄文化彩陶所构成,包括青莲岗二期、万北二期、黄岗二期和龙虬庄二期彩陶等遗存,以白(或黄)地黑(或褐)彩、器内彩、几何形纹饰以及人物纹、变形鱼纹、变形人面鱼纹为主要特征。江淮之间史前彩陶两个传统的认识,可进一步揭示该地区在中国史前彩陶及其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化该地区新石器时代历史进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