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12月,我意外地收到台湾二姑丈的来信,并得知他近期来武汉会亲的消息,我顿时有了说不出的喜悦.我父亲是台湾台南县人,1943年他22岁时离家赴日本谋生.1953年他和我母亲带着我们4个儿女,从日本回到了祖国大陆,定居武汉.听父亲讲,我祖父36岁时就因病去世,祖母身体很好.父亲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三个妹妹,一个弟弟.父亲离开台湾时,他的哥哥、姐姐和两个妹妹都已结婚.1974年父亲在武汉病逝.  相似文献   

2.
我于1946年在武昌出生,父亲是台湾人,母亲是小学教师.1948年父亲回老家台湾彰化探亲.从此,他与我们天各一方,一别就是40年,直到1987年才得以回大陆探亲.40岁的我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  相似文献   

3.
我的父亲洪志贤,原名洪长益,1922年出生,台湾省台北市人.早年他从台湾到日本攻读医科学校,后辗转来到祖国大陆,抗战时期定居武汉.父亲是儿科医生,在武汉先开了个家庭诊所,50年代末他进了武汉市第二医院工作,仍然是儿科医生.1983年他逝世于武汉.  相似文献   

4.
父亲在世的时候,很少谈个人的事情.我知道的一些事情,都是父亲过世后母亲告诉我的.这几年,我看了一些他的回忆录,还有他在“反右”期间写下的两份检查,对他的了解又多了一些.  相似文献   

5.
吴天保     
吴贤毕,艺名天保,1903年出生,湖北汉阳索河镇人。其父卖豆腐营生,兄妹八人。贤华排行老二,8岁入私塾读书,喜爱看汉戏。汉阳县乡村有72堡,一年四季都有节日会戏、酬神还愿戏,每堡必唱。演戏不搭“草台”,戏台用木柱木板组合的“花台”。乡山八堡,连接八台,点唱生行戏《鼎盛春秋》、《杨家将》、《楚汉相争》等。贤华最喜看生行戏,还学两句唱唱,是个小戏迷。一次他连看两天没有归家,父亲到处寻找,寻到穷山戏场把他找回,打了一顿,就去帮父亲卖豆腐。一天有几位老人谈:“汉口满春戏园,打汉戏小天字科班,收十一二岁小讶学戏…  相似文献   

6.
黄方毅 《百年潮》2002,(4):39-43
父亲黄炎培辞世三十七年了.他从一个前清举人,成为共和国开国时的副总理,可谓一生传奇.在旧社会,父亲长期埋头办学而不肯作官,两度坚拒不就全国教育总长;他靠发行股票、社会集资,主持修建了上海浦东第一条铁路;抗战后,他结识了周恩来等,开始了与共产党人的长期合作;他与毛泽东主席的延安谈话,被称作"黄氏周期率",至今被人不时提起,发人深思.他与孙中山结识,同袁世凯周旋,被蒋介石先通缉后引为上宾最后杀掉儿子.父亲与我共同生活了十九年.多年来,我一直着力父亲历史的追寻,虽然那段历史已经远离,虽然我国已跨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改革开放的新纪元,但父亲几十年中所经历的被捕、逃亡、通缉,历经艰难和曲折,始终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不改初衷、又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对于后人,对于在改革开放中从事新的奋斗的中华儿女,或许有所启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1978年7月28日,是我人生中应该记下来的一天.在那一天,我和大姑姑、大姑爹一起,从长沙动身去看望软禁在安徽大别山中的父亲——李锐. 那一天,距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已经整整11年又两个多月了,我对他已经非常、非常陌生.确切地说,其实我从来也不曾非常地亲近过他.小时候打有了记忆起,父亲很少出现在我的生活中,对于我,他几乎是一个不存在的人.我上幼儿园和上小学的头5年半都是两个星期回家一次,在那些周末,他很少在家.  相似文献   

8.
我父亲是台湾省台中市人,1919年生.他青年时代到日本求学,1937年从日本来到祖国大陆.解放初期,他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安排到大隆机器厂工作,于1970年病逝.  相似文献   

9.
我的父亲陈永贵离开我们已经八年了.八年来,父亲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的脑海里索绕;他的作风和品质,常常给我以激励和鞭策;他一生不平凡的经历,也常常在儿孙们中间相互传颂着——  相似文献   

10.
1998年清明前夕,父亲不幸与世长辞,至今整整10年了,他那熟悉的音容笑貌始终浮现在眼前。10年来,父亲爱国为民的精神与他倡导的家风无时无刻不在教育、激励着我们。我们无法相信,父亲,他已经离开10年了,此时此刻,我们依然对父亲怀思深切,心如潮涌。  相似文献   

11.
李达南 《百年潮》2002,(6):32-34
章汉夫,原名谢启泰,1905年10月24日生于江苏省武进县,出身书香门第.父亲谢仁冰是知名爱国民主人士,抗战时期在上海与中共地下组织有联系,曾被日寇逮捕.抗战胜利后,与马叙伦、王绍鏊一起创建了中国民主促进会.汉夫天资聪颖,早年人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1926年官费去美留学,通过阅读马列经典著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7年经施混介绍参加了美共,任中国局小组书记(后转为中共党员).1928年7月,受美共派遣去苏联的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学名史东,先后在少共国际第五次大会、赤色职工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太平洋职工大会秘书处任中国代表团译员,随后任共产国际东方部研究员.1931年1月自莫斯科回国后,先在香港从事地下工作,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长,用谢启泰原名.广东省委书记蔡和森被捕后,他担任代理省委书记.同年12月章汉夫在香港被捕,经父亲多方疏通营救,被押送出境.后他在上海接上组织关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等职.1933年5月,中共上海地下党遭受大破坏时再度被捕.经父亲设法,请邵力子救援,才被解往苏州反省院.父亲花了几十两黄金把他保出来,他却不顾家人劝告,于1935年到上海与党在上海的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负责人周扬、夏衍取得联系,为领导"文委"所属的各文化社团,扩大文化学术界的统一战线作出贡献.在苏州反省院时,他化名张平.他曾对父亲说:"你们譬如没有我这个儿子吧!"表达了他终生奉献给党和革命的坚强决心.  相似文献   

12.
齐桥桥 《百年潮》2013,(11):4-10
2013年10月15日,是我父亲百年诞辰的纪念日,父亲生于农历癸丑年(1913年),属牛,他十分喜爱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父亲革命的一生表明他就是任劳任怨为人民事业勤奋耕耘的老黄牛。父亲从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到带领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他光辉的战斗历程,丰富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中叶,汉阳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1848年出任广东巡抚、1852年擢升两广总督的叶名琛.叶名琛在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7年)生于汉阳县(现武汉市蔡甸区).他的原籍是江苏省之南的溧水县,明朝末年他曾祖父叶迁芳从溧水迁到蔡甸定居,在汉口创办了后来闻名于全国的药店“叶开泰”.他的曾祖、祖父、父亲都学有根底,孰谙诗文,其祖父、父亲并有著述.在这种文化气息很浓的家庭熏陶下,加之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贵州省第一个苗族省长王朝文,出生在贵州省黄平县苗岭山区的一个苗族农家。他父亲叫王登祥,在苗家村寨教了21年私塾,对朝文这个长子,老先生是寄予厚望的。朝文九岁时,就乖乖的跟着父亲进学堂。这一进学堂就是五年。五年里,王朝文跟着父亲在黄平、施秉一带农村相依为命。上课时父亲当先生,他当学生;放学后,父亲煮饭,他打杂,过着衣  相似文献   

15.
看到父亲撕碎的遗书 郝慧英说:“我和父亲待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其他弟妹都还小.1930年中原大战后,父亲兼任郑州警备司令,把我们都接去了.从我记事起,此后的半年是与父亲在一起的最长时间.”但这段阖家欢乐的时光在郝慧英记忆里并没有1937年那个夏天印象深刻.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时,郝梦龄正在去陆军大学学习的途中.得知消息后立即返回部队,请求北上抗日.他在报告中说,“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日寇侵占东北,人民无不义愤填膺.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们应该去抗战,应该去与敌人拼.”经过再三上书请缨,国民政府批准他由贵阳北上.  相似文献   

16.
张学良拒谈杨虎城 我是替我父亲去看张学良的,也算是完成父亲的遗愿.我的父亲杨拯民是祖父的长子,曾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1982年来到北京的引路人就是我父亲.张闾蘅曾告诉记者:“我到大陆的时候,找到了杨拯民,他让我转达对大伯的问候.后来大伯说想见吕正操、万毅.杨拯民就把我引荐给他们.” 张闾蘅和我的父亲,张、杨二人的第二代就这样联系上了.  相似文献   

17.
张海尔 《百年潮》2013,(4):47-51
父亲原名张耀才,1917年1月出生于福建省宁化县禾口乡立新村。1930年,朱毛红军途经宁化,父亲受到红军的影响,参加了儿童团和少年先锋队。一次,红军向正在放牛的父亲问路,他毅然给红军带路,八个月后才回家。在这八个月里,他暗自下定决心参加红军。父亲说,他那时懂得不多,只知道红军是穷人的队伍。1931年7月,父亲终于背着祖母,悄悄地参  相似文献   

18.
石定 《文史天地》2021,(2):34-37
1991年11月18日上午,我在地区文联接到正安县政协的电话,得知父亲病危,即与妻儿和二弟一家赶往正安.当晚我守在父亲身边,他什么话也不说.第二天早上,父亲平静地"走了". 父亲的灵柩安葬在上坝,多年后来迁至遵义南山公墓,与我母亲的墓相邻. 民国时期,父亲曾在军政两界任职,任过正安、赫章、大定(今大方县)、普安等县县长...  相似文献   

19.
山东无棣出土北齐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无棣县水湾公社于何庵大队群众,在村东南坑塘边取土时,于距地表深约60厘米处发现七件石造像,其中四件有纪年铭文,为"大齐天保五年"、"天保八年"、"大齐天保九年"和"大齐天统三年"。这批造像均用汉白玉石雕成,制工精细。现分述如下。一、天保五年(554年)造像为一佛二菩萨,通高110、宽57厘米。主佛高56厘米,高肉髻,面相丰满,披圆领袈  相似文献   

20.
周幼马 《纵横》2011,(2):12-17
迎接黎明 1972年,斯诺病危,他夫人向父亲求助。父亲马上去找廖承志商量,廖公去找了周总理,又报到了毛主席那里。主席派父亲带一个医疗小组赶到瑞士,然而为时已晚。斯诺临终前对父亲说,他非常羡慕父亲在中国走的这条路。他一手拉着父亲,一手拉着刚赶来的黄华大使,感慨地说:"我们三个赤匪又见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