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2年10月20日,中国画坛巨擘赵梅生先生逝世,享年98岁。连日来,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追思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我与赵梅生先生相识多年,深深钦佩他的高尚品德、渊博学识和精湛画艺。回忆起与他交往的点滴,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他为我讲述的创作中堂画《北京糖葫芦》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肖峰 《古今谈》2005,(4):52-55
潘韵先生离开我们整整20年了,他仙逝在我担任院长之后的第二年,当时我因事未能参加他的追悼会,一直为此事感到遗憾,总想找个时机,为曾经直接授教我的恩师,说上些肺腑之言。一晃20年,今天在他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在此隆重集会纪念我国这位优秀的艺术教育家,新国画的杰出宗师,耕耘教坛50多年的楷模,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子,弘扬开拓祖国文化的先驱——潘韵教授。  相似文献   

3.
《山茶》2009,(4):196-203
路易斯·马萨腾塔有许多中国朋友,这位美国老摄影师能用中文叫自己”老马”。老马最爱两个地方:意大利和中国。前者是他父亲的祖国,后者他已经访问过20次了。他说:“我最得意的作品就是秦始皇兵马俑和意大利赫库兰尼姆遗址。”老马也确实堪称“老马”!  相似文献   

4.
没有李敖就没有胡因梦,他在我生命中真是一个重要角色我无论什么烂片都演,就是不演琼瑶的戏“我现在的身体已经进入了精微体。”胡因梦微笑着说。这位从上世纪70年代红到80年代的电影明星、李敖笔下“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的台湾新女性,这位20年来一直致力于翻译、精研印度心灵导师克里  相似文献   

5.
初春的一天,我来到任作民孙子任正农家采访,看着这个充满温馨而又朴素的家庭,听着这位红色后代平易的叙述,我从中能感受到红色后代那种谦和的精神魅力和平和的心态,同时也看到了一代伟人的政治风范和良好的家风。我的采访就从他的爷爷任作民谈起,这位连爷爷都没见过的孙子,却对自己的爷爷了解很多,心里充满着对爷爷的崇拜,他为我讲述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1953年,当时在我国外交部负责外交事务的楚图南同志找到我,说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首相这两年在寻找他中学时代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名叫谢潘,希望这位老师能为他的中学时代写一篇文章,并说谢老师是他马列主义的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7.
马保奉 《百年潮》2013,(2):49-51
我和王幼平同在外交部工作,因他长期在国外,一直无缘见面。直到1979年,他从莫斯科回国担任副部长,我作为礼宾司干部,才有机会看到他、同他接触。但是,对这位"将军大使"的传奇经历是早有耳闻。随着之后的接触,对他的为官为人也越来越钦佩。  相似文献   

8.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不久前访问了北京。这位几十年未曾离开台湾的学者,小时候曾在北京居住过。他在对媒体谈到上个世纪40年代的北京时,提到那时他对北海公园的滑冰场面印象深刻,并说,那时他见过一位银须白发的滑冰老人,花样滑冰非常精彩,很吸引人,使他至今难忘。但他并未说出这位滑冰老人的名字。在这里我想告诉李敖先生,当年我也见过这位滑冰老人,而且知道他的名字叫吴桐轩。这幅老照片,是半个多世纪前我为滑冰老人吴桐轩拍摄的,他正和一位外国女士携手滑冰。说起吴桐轩的滑冰历史,可以上推到清代光绪年间。每逢严冬时节,慈禧太后就组织一些…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新增选的全国政协常委名单中,我看到了李默庵的名字。他,就是著名爱国人士、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现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李默庵先生吗?想到这里,我就决定去采访他。 4月17日,我按照约定时间到他的北京新居去采访他。这是一所高20层新建的大楼,楼里宽敞、明亮、舒适。这位老人在会客厅里热情接待了我。他虽87高龄,但仍神采奕奕,保留着军人气质。他热情爽朗,让家人给我泡茶拿烟,并接着就和我开门见山地谈起来。我是第一次见他,但很快就有一见如故之感。这次采访使我对李默庵先生有了更多了解,也使我对他更加敬佩。 热…  相似文献   

10.
冯雪峰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0年了。他在冷落与冤屈中溢然长逝后,我不断地读到怀念并描述他的文章,从而使我对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位德高望重的首任社长更加深了理解和尊敬。50年代我在他手下工作过,“文革”期间又在“牛棚”中共过三年患难。那以后还在咸宁干校一道劳动了两年。其间,尤其令我难忘的是,在向阳湖我还同这位半生坎坷、备受折磨的老人同台讲用过一次。人民文学出版社是1951年3月成立的。由三联书店抽掉一批干部,在文化部旧楼借几间屋子办公。冯雪峰只身从上海来京,住在该楼的一间小屋里,筹划创社事宜,入秋后,简陋的三…  相似文献   

11.
<正>沈醉,原军统少将,曾是戴笠的得力部下。我有一位亲戚在20世纪80年代帮助沈醉整理过文稿,算是沈醉的助手。因为沈醉的经历传奇有趣,我们平时聊天便不免谈到沈醉的故事。我这位亲戚(姓杜,是基督徒,下文我就用杜公来称呼他)回忆,沈醉和许多国民党高级将领不  相似文献   

12.
党的优秀地下工作者韩健民烈士殉难已经50年了。 他是我小学和中学的老师,是我参加革命的引路人。当太原解放50周年之际,我深深怀念这位为革命英勇就义的恩师。  相似文献   

13.
曲阜风情     
曲阜风情晓慧当我走出曲阜的长途汽车站时,有位三轮车夫问我是否要车,我要求他为我找好旅馆,然后第2天早8点来旅馆接我游览名胜古迹。他满口答应,仅要价20元,而且可当向导。第2天他准时在门口等候,这位车夫看样子非常善良热情又颇健谈。当我坐上他的车走在马路...  相似文献   

14.
[作者附记:我这篇文章送何方老征求意见,请他指导,他给我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告我许多实际情况,弥补了我知识的缺欠,我对这位九十高龄的老人无限感激,兹将他的信一并发表在这里,以飨读者。]1945年4月20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说:"我党终于在土地革命战争的最后时期,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和全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最大成就。"又说:"一九三五年一月,在毛泽东同志所领导的在贵州省遵义城召开的扩大的中  相似文献   

15.
曾经伴随杨青同志工作数年的我.在他离世远行之际,我正患疾住在医院,未能前往最后见这位为大家所尊敬的老领导一面并为他作别送行,至今在内心里仍旧深感不安。  相似文献   

16.
双面同桌     
正人,都是只有一张脸的,但是我的这位同桌却有着"两张脸"。嘻嘻!这当然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啦,条件是——上课前和上课后。我想你一定要问,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一定要在课前和课后?打住,打住。别问了,快来与我一起认识认识我旁边的这位"高人"吧!NO.1,第一面:下课面。我的同桌是朱宁晨,他可是我们班级里的"男子倒数三大天王"其中之一。不过,他下课玩起来那可叫一个"疯"啊。这可不,现在他又和他的好兄弟朱翔  相似文献   

17.
顾迈男 《百年潮》2011,(5):67-71
2011年2月26日,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在北京逝世。在20世纪80年代,这位青年时代曾远赴重洋学习研制原子弹,最终却在自己的祖国圆梦的核物理学家,曾经对我详细地讲述了他从事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心路历程,至今想来,仍然让我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18.
打开2021年第11期《名人传记》,首篇文章《“活着的烈士”柴云振》让我深受感动。柴云振机智勇敢、深藏功名,在我心里,他简直就是个奇人。他让我的记忆词典里多了一位伟大英雄,也让我情不自禁奋笔疾书,为这位英雄鼓与赞。  相似文献   

19.
把自己称为“毛主席的老兵”的罗贵波同志,离开我们已经7年了。在罗老生命最后的五年,我有幸在他身边工作,为他服务。五年来,我与罗老朝夕相处,对这位老革命家、老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有真切的感受;他对我的谆谆教诲,也令我永志不忘。  相似文献   

20.
我手执96枝白菊花,为一个崇高而沉默的灵魂送行。2003年11月30日,我第一次来合肥采访周枏时,曾把一束康乃馨献给这位时年95岁的法学宗师,祝他健康。世事无常,半年后,如同白菊代替了红康乃馨一样,一幅遗像凝固了这位老人恬静的笑容。他于2004年4月15日辞世,摆脱了呼吸道与肾病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