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丝绸之路全程分东、中、西三段,其中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或阳关,长安到凉州(今甘肃武威)的道路称长凉古道,这条线路有南、中、北三条道路可以通行,北道经过今宁夏固原境内。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丝绸之路鼎盛之际,北道是关中通往河西走廊的主干道,在中西、南北文化交流,商业贸易往来,民族迁徙融合等诸多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乐舞艺术便是文化交流的见证。  相似文献   

2.
西汉长陵、阳陵GPS测量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汉时期皇帝陵墓均位于都城长安附近,除文帝霸陵位于灞水西岸的白鹿原,宣帝杜陵位于长安东南的鸿固原外,其余9座均位于咸阳原上。咸阳原处于关中中部,东西40、南北3—10公里,此处土厚水深,地势高亢,北靠泾水,南临渭河,与汉长安城一水之隔,是理想的丧葬之  相似文献   

3.
郝煜  孙琳钰 《旅游纵览》2022,(17):125-128
本文对河西走廊边塞诗歌文化旅游进行研究,通过对国内有关边塞诗歌文化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边塞诗歌文化对河西走廊旅游发展的影响,接着针对河西走廊诗歌文化旅游发展在产品类型、文化内涵、开发模式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边塞诗歌文化的河西走廊旅游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河西走廊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开拓后,由于商业贸易的发展,作为商品集散之地的城市,也开始繁荣起来。“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臻,万物之所殖者”。①当时,除一些大城市仍各保持着固有的兴旺和繁荣外,在丝路古道上也兴起了一批商业都会。丝路秦陇段(即长安至敦煌一段)兴起的较大城市有宝鸡、天水、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其中河西四郡在中西贸易中发挥巨大作用,成为镶嵌在贸易走廊上几颗璀璨的明珠。武威位于河西走廊东部,因汉军军威至河西而得名。古城在姑臧(今甘肃武威县城附近),是丝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二世纪末,汉武帝派遣张骞通西域,正式开辟了以当时中国汉朝都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起点,西经河西走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一直延伸到地中海东岸的安都奥克(即《魏略》中所记的安谷城)的交通路线,即所谓"丝绸之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上的黄河古渡李瑛,周德广天堑黄河,奔腾万里。古代跋涉在丝绸之路上的人们,从长安启程西行,或是穿过河西走廊到长安,无论走哪条路,都要遇到这条大河的阻拦。我们的祖先,为了打开东西交通,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费了多少辛劳,付出多少牺牲,在波涛汹涌的的黄...  相似文献   

7.
长城是世界性文化遗产,亦是人类文化遗产瑰宝与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河西走廊段长城保留了原始风貌,是中国长城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含有极为丰富的遗产价值。近年来,文旅融合已经成为旅游业界的发展趋势,本文紧抓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历史机遇和发展契机,在河西走廊长城遗产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河西走廊长城遗产廊道,从保护系统、旅游系统、支持系统三方面提出河西走廊长城发展策略,以期为河西走廊段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长城旅游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使古老沧桑的河西走廊长城在新时代散发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长城是世界性文化遗产,亦是人类文化遗产瑰宝与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河西走廊段长城保留了原始风貌,是中国长城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含有极为丰富的遗产价值。近年来,文旅融合已经成为旅游业界的发展趋势,本文紧抓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历史机遇和发展契机,在河西走廊长城遗产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河西走廊长城遗产廊道,从保护系统、旅游系统、支持系统三方面提出河西走廊长城发展策略,以期为河西走廊段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长城旅游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使古老沧桑的河西走廊长城在新时代散发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一、中亚,丝绸之路的中枢 自公元前二世纪至明代海上航运繁荣之前,丝绸之路是联结中西关系的陆上纽带。它从长安西行,经河西走廊、过天山山麓、抵中亚草原,再由中亚西行至地中海沿岸与欧洲相接。它不仅增加了欧亚民族的了解,而且通过商贾往来贸易极大地促进了两  相似文献   

10.
萧关·固原     
沿丝绸之路东段回中道西行,经过平凉、翻越六盘山后,如果不走天水、金城(今兰州)一线,将在今天甘肃、宁夏交界处的固原一带,穿过秦汉长城和一个很著名的古关隘——萧关,然后至甘肃靖远、景泰一带渡过黄河,进入河西走廊。萧关,约建于秦始皇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担心匈奴进犯,  相似文献   

11.
鄯善古国位于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其方位东临阳关、玉门关,东南接古之婼羌,西通且末至巴士什里,北边移民也曾到达哈密、辟展,西汉时,国土东西长达七百二十里。汉代以长安为出发点的丝绸之路,即经过河西走廊,出  相似文献   

12.
本从西域贡使如何进出嘉峪关、入关贡使的起送与存留、存留使臣在河西走廊的活动等三个方面阐明了河西走廊是明代边境贸易和民族融合的重要场所之一,并指出,西域贡使为河西走廊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马建军 《文博》2010,(3):50-55
萧关道是丝绸之路长(安)凉(州)古道北路经过今宁夏固原境内一段驰名线路,因萧关而得名,开辟于商周之际,到汉代全线贯通。伴随着丝路的开通、繁荣与昌盛,成为关中通往北方与河西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要道,在中西、南北文化交流,商业贸易往来,民族迁徙融合等诸多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历史时期河西走廊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是我国古代西北多民族多文化分布的重要地区,民族文化交流与整合持续发生。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多民族文化发展过程、动因及机制的分析,认为异质文化因子的不断介入,使河西文化在变化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取得一致。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整合是形成河西走廊以汉族儒家文化为主体兼容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地域复合体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河西走廊历史上曾是中原通往西域、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的必经孔道,是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干线路段之一。本文通过敦煌文献,对唐代河西走廊交通道路加以考证,认为唐代河西交通道路达到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16.
地名与河西的民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名作为语言的活化石,是研究民族分布及其变迁的重要依据。历史上河西走廊为多民族、多部落分布之地域,民族变动极为频繁,不同民族都曾以自己的语言命名过地名。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有关地名的追索研究,初步探索了河西走廊地区历史上民族演替及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代,西域各国与中原交往的通道称为“丝绸之路”。其中主要的一条路线是东起长安,在靖远及中宁一带渡过黄河,经河西走廊、新疆地区进入中亚细亚,通往欧、非大陆。大约从公元前二世纪的汉代起,大量中国丝绸从这条通道西运,东西方的经济化交流日益增多。西汉在  相似文献   

18.
王蓬 《丝绸之路》2012,(11):49-51
丝绸之路从开辟之日起,便机动灵活,成网状发展,比如出长安至咸阳便路分南、北,分别沿泾水、渭水河谷向西进发。进入甘肃境内,过天水后,则可分为三线,中线走秦安、通渭、定西至兰州一线;北线经靖远过虎豹口黄河古渡,穿景泰可进入河西走廊民勤、武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明清时期河西走廊地区甘州、肃州两地现存四种藏书记及其所附书目的解读,发现明清时期河西走廊图书传播事业总体比较滞后,而且逐渐趋于保守、科举化。而这种变化又和明清时期河西走廊时代特点以及国家统治思想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关中早期佛教传播史料钩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中早期佛教传播史料钩稽吴焯汉明帝水平年间,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洛阳乃有佛教;而传搐路线即循汉初开辟的丝绸之路,由洛阳西北经长安、河西四郡,出阳关、玉门而入西域。东汉未年,经由西域来中国的安息和大月支僧人安世高、支娄迦谶等在洛阳已翻译了若干部佛经,桓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