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九全 《人文地理》1992,7(2):73-75
在拉丁美洲,几乎没几个国家的地理学达到与智利相同的水准--高深、多样、发达。智利的文化传统、历史发展、政治历程有助于地理运动,而且表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知识分子不断为地理学创新、独立、自省而努力。本文阐述了智利地理学研究方法总的倾向,这种方法可以认为是整个拉丁美洲科学思想及其缺陷的缩影。  相似文献   

2.
曾昭耀 《史学月刊》2013,(2):112-120
林被甸、董经胜著《拉丁美洲史》是一部有较高学术品位的拉美史著作。两位著者以批判的眼光、求实的精神以及虚心的态度学习和吸收世界上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新的创造:在主题上,改变了长期以来单纯以独立运动和五大革命为拉美近现代史的主线的做法,强调以现代化为拉美独立后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在研究方法上,以"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为指导,并以这一历史观为理论工具来解释拉美曲折复杂的历史现象;在体例上,吸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编纂的《拉丁美洲通史》以拉美自身为主体的编纂立场,创造性地吸收《剑桥拉丁美洲史》所采用的地区性综述与代表性国家相结合的编纂方法,精心设计了一种将历时性叙事与重大论题的论述相结合的体例;在内容上,坚持历史著作的人民性、阶级分析的科学方法和历史主义原则,第一次提出了拉丁美洲"拓殖榨取型殖民地模式"这一新概念,从源头和根基上破解了经济发展水平超过英国北美殖民地的拉美殖民地为什么独立后远远落后于美国的历史之谜。《拉丁美洲史》也存在一些矛盾,遭遇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难题,提出了中国拉美史学者必须严肃应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陌生的学术现象和新的发展趋势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拉丁美洲历史是我国史学领域中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六十年代初,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开始讲授拉丁美洲史课程;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先后成立起有关的研究机构;为这一学科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初步基础。近几年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随着整个社会科学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历史科学工作者日益重视并努力加强这一学科的建设。1979年12月成立了中国拉丁美洲史  相似文献   

4.
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斗争,已经风起云涌地开展起来了.我国人民深切关怀着他们的斗争,也迫切希望了解他们过去的历史.本文即就拉丁美洲的古代文物作一简单介绍.(一)拉丁美洲的古代文化的分期和分区:在欧洲人未发现美洲之前.这几已存在着高度的文化.这些文化分布地区遍及北美、中美和南美,而以中美和南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拉丁美洲为主.拉丁美洲的古代文化地区主要有三个:以现代墨西哥城为中心的墨西哥地区;包括墨西哥东南部  相似文献   

5.
史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发展的思路与方向。这种反思不但是一门学科不断走向成熟和具有生命力的体现,而且是该学科的研究者主体意识的表现。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迄今已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但其真正的发展却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现了短暂的兴盛局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史这门年轻的学科却明显地出现了萎缩现象,陷入了困境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已有的拉美史研究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着哪些差距?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全面复兴?这些不仅仅是这门年轻的学科本身所必须思索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和拉丁美洲各国一样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现实历史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鉴于此,本刊特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主持了本期“问题与出路: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的反思”笔谈,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拉丁美洲史研究专家,就上述问题各自阐述了其真知灼见,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这组文章能否对改变目前中国的拉丁美洲史研究的状况有所裨益,我们将俟诸读者的评析。  相似文献   

6.
史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发展的思路与方向。这种反思不但是一门学科不断走向成熟和具有生命力的体现,而且是该学科的研究者主体意识的表现。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迄今已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但其真正的发展却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现了短暂的兴盛局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史这门年轻的学科却明显地出现了萎缩现象,陷入了困境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已有的拉美史研究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着哪些差距?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全面复兴?这些不仅仅是这门年轻的学科本身所必须思索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和拉丁美洲各国一样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现实历史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鉴于此,本刊特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主持了本期“问题与出路: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的反思”笔谈,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拉丁美洲史研究专家,就上述问题各自阐述了其真知灼见,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这组文章能否对改变目前中国的拉丁美洲史研究的状况有所裨益,我们将俟诸读者的评析。  相似文献   

7.
史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发展的思路与方向。这种反思不但是一门学科不断走向成熟和具有生命力的体现,而且是该学科的研究者主体意识的表现。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迄今已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但其真正的发展却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现了短暂的兴盛局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史这门年轻的学科却明显地出现了萎缩现象,陷入了困境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已有的拉美史研究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着哪些差距?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全面复兴?这些不仅仅是这门年轻的学科本身所必须思索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和拉丁美洲各国一样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现实历史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鉴于此,本刊特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主持了本期“问题与出路: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的反思”笔谈,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拉丁美洲史研究专家,就上述问题各自阐述了其真知灼见,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这组文章能否对改变目前中国的拉丁美洲史研究的状况有所裨益,我们将俟诸读者的评析。  相似文献   

8.
史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发展的思路与方向。这种反思不但是一门学科不断走向成熟和具有生命力的体现,而且是该学科的研究者主体意识的表现。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迄今已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但其真正的发展却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现了短暂的兴盛局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史这门年轻的学科却明显地出现了萎缩现象,陷入了困境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已有的拉美史研究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着哪些差距?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全面复兴?这些不仅仅是这门年轻的学科本身所必须思索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和拉丁美洲各国一样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现实历史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鉴于此,本刊特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主持了本期“问题与出路: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的反思”笔谈,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拉丁美洲史研究专家,就上述问题各自阐述了其真知灼见,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这组文章能否对改变目前中国的拉丁美洲史研究的状况有所裨益,我们将俟诸读者的评析。  相似文献   

9.
史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发展的思路与方向。这种反思不但是一门学科不断走向成熟和具有生命力的体现,而且是该学科的研究者主体意识的表现。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迄今已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但其真正的发展却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现了短暂的兴盛局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史这门年轻的学科却明显地出现了萎缩现象,陷入了困境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已有的拉美史研究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着哪些差距?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全面复兴?这些不仅仅是这门年轻的学科本身所必须思索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和拉丁美洲各国一样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现实历史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鉴于此,本刊特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主持了本期“问题与出路: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的反思”笔谈,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拉丁美洲史研究专家,就上述问题各自阐述了其真知灼见,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这组文章能否对改变目前中国的拉丁美洲史研究的状况有所裨益,我们将俟诸读者的评析。  相似文献   

10.
史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发展的思路与方向。这种反思不但是一门学科不断走向成熟和具有生命力的体现,而且是该学科的研究者主体意识的表现。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迄今已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但其真正的发展却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现了短暂的兴盛局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史这门年轻的学科却明显地出现了萎缩现象,陷入了困境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已有的拉美史研究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着哪些差距?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全面复兴?这些不仅仅是这门年轻的学科本身所必须思索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和拉丁美洲各国一样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现实历史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鉴于此,本刊特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主持了本期“问题与出路: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的反思”笔谈,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拉丁美洲史研究专家,就上述问题各自阐述了其真知灼见,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这组文章能否对改变目前中国的拉丁美洲史研究的状况有所裨益,我们将俟诸读者的评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史学理论作为史学研究的方向和指南其重要性越来越为各国史学工作者所承认和肯定。在拉丁美洲尤其如是。近些年来先后出现于拉美史坛上的保守派(传统派)、修正派、宏观派、微观派、地区派、现代派不仅在拉美,而且对整个世界史学流派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拉美史坛璀璨纷繁史学流派和史学理论的争奇斗妍是世界历史科学发展到今天的一面镜子。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史学研究最发展的国家,也是拉美史学理论和史学流派诸家争辉的汇集点和集中地。作为史学研究重要基地之一的墨西哥学院集中了来自欧洲和拉美各国的学  相似文献   

12.
张宇晨 《安徽史学》2023,(1):109-118
当前学界普遍认为“拉丁美洲”这一名词出自法国人或哥伦比亚人之手,然而,对历史文献的研究表明,这一概念的建构者实为智利思想家弗朗西斯科·毕尔巴鄂。长久以来,“拉丁美洲”概念的生成并未受到足够关注,这对理解拉美地区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之上的人民造成很大障碍。通过对大量西班牙语和法语一手文献材料的研究,“拉丁美洲”概念生成的历史脉络逐渐清晰,同时,这一概念建构者的形象也愈发丰盈。毕尔巴鄂对其身处的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倍感忧虑,对于他者的文明与野蛮认知深刻,他怀揣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构建出“拉丁美洲”这一属于所有“拉丁美洲人”的身份概念。  相似文献   

13.
阶级斗争理论在古希腊提出后,通过神学家的译著在中世纪得到了传播。而在雏科的《新科学》中,这一理论继亚里士多德之后第一次用来分析历史上的阶级斗争。阶级斗争理论的发展则主要是通过圣西门的政治理论和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理论实现的。圣西门不仅突破了阶级划分的传统标准,而且提出了新的阶级概念。更为重要的是,他重视和强调经济因素的作用,提出了所有制的概念。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则使传统的说明由具体上升为一般,将阶级划分标准和阶级斗争爆发的原因概括为“利益关系”,并在阶级斗争的功用问题上提出了动力理论。  相似文献   

14.
夏曾佑在清末思想界颇有地位,同严复、梁启超、章太炎等都有很深的情谊,并共同探讨学术问题。其著作《中学历史教科书》开中国史学之新风气,突破了传统史学完全依照王朝体系来划分历史的框格。夏氏力图以历史进化论思想为指导来打破传统史学的框架,借机向传统学术挑战,清理中国学术史体系,为变法图强制造理论基础和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拉美历史上四次国际移民历史和趋向的发展变化、非法移民及其原因、移民侨汇对国民经济的重大影响、移民跨国中小企业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以及中国移民在这一地区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世界历史》2006,(4):157-157
重点项目序号名称负责人工作单位1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历史进程胡德坤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一般项目序号名称负责人工作单位215至19世纪西欧社会过渡问题研究侯建新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西方历史中的古典民主传统晏绍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4中古德意志的政治道路研究侯树栋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51945年以来的朝韩关系研究李敦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6战后日本对华政策研究翟新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7战后东南亚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研究李一平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8拉丁美洲大地产制度及其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7.
静洁 《世界历史》2003,(1):125-126
20 0 2年 1 1月 2 1日 ,墨西哥驻华大使馆为新出版的《拉丁美洲农业的发展》一书举办首发式 ,墨西哥驻华大使李子文先生以及阿根廷大使、秘鲁大使、哥伦比亚大使等十余个拉美国家的驻华使节以及中国的有关专家和学者近百人参加了首发式。《拉丁美洲农业的发展》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冯秀文和金计初、钱明德共同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九五计划资助的研究项目成果 ,由社科文献出版社于 2 0 0 2年出版。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 ,共九章 ,30余万字。该书上篇题为“历史的回顾———前资本主义形态下的拉丁美洲农业”。主要考察…  相似文献   

18.
在新大陆未被“发现”之前,美洲大陆的土著居民信奉各式各样的原始宗教。到了15世纪末,随着西方殖民者葡萄牙的侵入,拉丁美洲就开始了天主教化的进程,天主教逐渐在拉丁美洲占统治地位,天主教会还成为殖民统治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年的本世纪,出现了罗马天主教会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变化,有人主张改变保守的天主教传统。六十年代后,根据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的精神,拉美天主教会其内部也逐渐出现多种分化,与此同时,来自欧洲和美国尤其是来自美国的基督教新教也对本地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拉美本土传统宗教并不多,但在某些地区至今仍保留着传统土著宗教遗迹。此外,在许多印度人和黑人,产生了一种信仰和天主教的传统结合的宗教。  相似文献   

19.
<正> (一) 历史地理学的类别 划分依据 在本书开头,叙述了历史地理学的构成。历史地理学的各种划分,有着萌确的依据。由资料来源划分,有遗迹历史地理学和文献历史地理学;由时间阶段划分,有史前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由地理学学科体系划分,有部门历史地理学和区域历史地理学。这些划分的依据和意义都是确定的。  相似文献   

20.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的官方语言都是西班牙语。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语是由15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带去的,到目前为止已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在其长期的发展变化中与拉丁美洲当地的历史、地域、文化习俗等协调发展,同时也受到外来文化影响以及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等诸多因素,两地西班牙语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语音差异方面,列举了几个辅音的发音变化,并认为这可能与拉美人的性格更加热情奔放有关;在语法方面,列举了常见常用的"你;你们;您"等的发展变化,接着列举了动词的发展变化,再是列举了有关时态、语气等的使用情况的发展变化;在词汇方面,认为两地在词汇使用上的差别却是我们实现融入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地区的一大障碍。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拉丁美洲西班牙语与西班牙西班牙语在发音、人称代词的使用、语法和词汇的某些方面有着或显著或细微的不同,自有其多元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