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农村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影响农民收入和实现农村小康的因素有: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不合理负担太重;农业和农村的投资不足;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农业减收;深层次的体制矛盾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制定倾斜政策,积极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狠抓招商引资,坚持科技兴农战略,以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难点,主要在农村。青海省是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以“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只有农村经济出现一个新局 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3.
青海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发平 《攀登》2004,23(1):75-78
从总体上来讲,青海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缓慢,与全国相比差距较大。如何加快青海省农牧区奔小康的步伐,将是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本认为,农牧民收入低、农村贫困人口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素质低下和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是影响青海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主要难点。为此,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优先发展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规模组织劳务输出,大力普及农牧区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劳动力化素质,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等,是青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村小康目标的历史进程中,乡镇财政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要缩小青海省农村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就应从改革开放入手,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到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上,这对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小康目标具有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甘路有  杨艳  杨绍安 《沧桑》2008,(4):102-103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而不断地实现从低级向高级,从不文明向文明的方向发展的,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和自由个性这三个发展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必然要求我们树立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是新千年召开的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它明确提出了“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宏伟而艰巨的任务。十六大的这个主题,既是党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依托青海省文化资 源,挖掘文化内涵,积极探寻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思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200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不仅对中共全党而且对整个国家和民族今后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21世纪确立的新的发展方向,其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科学人才观的确立,对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科学人才观的丰富内涵,为人才的培养开阔了崭新视角;人才资源的开发,使人才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海经济和社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全国其它省份相比,总体差距 大,发展水平低。为此,今后青海的小康建设,必须抓住各种历史性发展机遇,突出发展经济这一工作重点,正确处理 好“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农村小康与城镇化、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等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建宁 《攀登》2006,25(6):50-52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质,就是要在全社会构建共同富裕理想。这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消除贫富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是辩证统一的。邓小平当年提出的小康社会就是共同富裕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共同富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在实现途径上都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3.
王刚 《丝绸之路》2011,(20):124-12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目标,还是一个政治目标。即"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这其中也包含着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法治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走过的60年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60年,60年来社保制度的发展历程可分成4个阶段:1978年以前是传统社保制度的发展阶段,1978~1992年是对传统社保制度的反思和探索新制度阶段,1992~1998年是新型社保制度的选择阶段、1998年以来是社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阶段。在这60年中,中国的社保制度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全面覆盖,从单位保障到社保,从偏重城市到城乡统筹,从追求温饱到和谐发展,走过了辉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要把续修县市志编撰成一地改革开放的实录 ,方志工作者必须热情关注并认真记述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亮点。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正是续修县市志必须着重记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亮点之一。一、续修县市志记述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 1992年 10月 2 0日江泽民在十四大的政治报告中郑重宣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便一直受到党和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 ,并不断采取措施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 ,现已基本建立起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这一方针为黑龙江垦区实施小城镇带动战略,建设有特色的城镇化体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顺义 《攀登》2007,26(1):24-28
本文分析了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和应该采取的措施。提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积极引导与高度重视,又需要农村集体与广大农民的积极支持。  相似文献   

18.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敏学 《攀登》2005,24(3):84-86
当前,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日益扩大及多元化的趋势,但农村金融服务不论是在体制设计,还是在需求的满足程度上,都存在缺陷,而且长期以来农业投入不足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因此,要加快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建立完善金融服务机制,积极、稳妥、全面地推进金融为“三农”服务。  相似文献   

19.
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要调动知识分子中的女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高度重视女性知识分子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正视她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以充分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以共同富裕为发展主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寓于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之中;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制定的一系列治国方略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共同富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