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对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它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支持,奠定市场经济的 体制基础,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同时也是农村实现小康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青海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省份,农牧业人口达到335万,因此,青海农村的小康建设,在青海整体的小康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青海农村的小康建设中,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问题,小城镇建设问题,深化农村改革问题,政府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是影响全局和根本性的同题,能否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青海农村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吴焕新 《攀登》2005,24(5):93-9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系统、全面、协调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因此,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要重视农村文化的发展,把对农村文化扶贫作为实现农村小康的重要环节来抓。 据有关资料表明,到2000年底,我省农村小康总体实现程度按低标准计算仅达50.2%,其中与小康值相比,收入分配指标为37.9%,人口素质的实现程度为42.7%。贵州人口近3800万,其中有3160万人口生活在县和县以下的农村。贵州穷主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村改革和发展取得一些成就,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现状、文化建设现状距离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全面小康建设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应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民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农村社会经济能否又好又快地发展,直接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各级党委要把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提高农民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7.
解宏晖 《神州》2012,(18):340-341
农村文化建设,事关和谐社会在农村的构建。党的十七大提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目标为农村文化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小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口号,为农村文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8.
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农村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影响农民收入和实现农村小康的因素有: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不合理负担太重;农业和农村的投资不足;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农业减收;深层次的体制矛盾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制定倾斜政策,积极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狠抓招商引资,坚持科技兴农战略,以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曹普 《百年潮》2008,(8):47-52
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是邓小平1979年12月提出并为中共十二大采纳的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一个重要构想.十二大以后,邓小平到江苏苏州、浙江杭州进行调研,实地考察"小康"目标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他又进一步提出包括"温饱--小康--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内的中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是辩证统一的。邓小平当年提出的小康社会就是共同富裕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共同富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在实现途径上都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是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行动纲领,对未来五年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在去年发表的《从"小康社会"到"中国梦"》一文中曾指出:"从中共十六大提出的以及后来在十七大、十八大一再被充实了内容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来看,新的小康目标与‘总体小康’相比,一是水平更高,要从一个国际上中等偏下收入的经济体向中等偏上收入的经济体迈进;二是范围更全,不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无所不包,而且农村不能拖了  相似文献   

12.
万福玲 《沧桑》2008,(6):126-127
没有高质量的农村人力资源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也就无法实现农村的小康,所以,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人才到农村去,并能留住人才。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科技水平,要注意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农村教育,首先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其次是农村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培养有技术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罗菊芳 《攀登》2010,29(1):83-87
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进行的理论创新和新的伟大革命。实践证明,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们党在改革的实践中寻找到的既符合客观规律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为此,梳理、分析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程,探索和研究其历史经验,把握其发展规律,这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雪宁 《神州》2013,(6):36-36
基层文化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乡镇文化站肩负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桥梁与枢纽,是唱好农村文化小康这台戏的主角,对于加强农村小康文化建设有其特定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基层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正江 《攀登》2005,24(5):98-101
取消农业税给原本短缺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带来了重大影响.目前,必须明确各级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责任,增强乡镇财政和农村社区财力,培育多元供给主体,完善乡村治理结构,进而重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16.
蔡文晓 《世界》2007,(1):16-19
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提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德州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要完成“实施三步跨越,建设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都在农村。作为全国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县的平原县,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经济为中心,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环保先行的思路。注重解决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村环境等  相似文献   

17.
刘志  张兴平  董杰 《攀登》2007,26(5):104-107
贫困文化是西部农村长期贫困的主要根源。西部农村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首先打破西部农村贫困文化的恶性循环。而实现西部教育优先发展、超常规发展,则是打破西部农村贫困文化恶性循环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张宏岩 《攀登》2002,21(5):85-8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既是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与其他地区相比,青海省农村劳动者素质极其低下,已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对青海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海经济和社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全国其它省份相比,总体差距 大,发展水平低。为此,今后青海的小康建设,必须抓住各种历史性发展机遇,突出发展经济这一工作重点,正确处理 好“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农村小康与城镇化、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等关系。  相似文献   

20.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需要,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具体体现,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重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严峻挑战、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路径三个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