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红焰 《攀登》2000,19(9):92-94
实现地区发展与人民富裕并举,即为兴地富民。在西部大开发申实现兴地富民的目标,其意义重大。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和克服当前现实申存在的一些矛盾问题,从而实现西部开发与“兴地富民”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实现地区发展与人民富裕并举 ,即为兴地富民。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兴地富民的目标 ,其意义重大。因此 ,我们要认真对待和克服当前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矛盾问题 ,从而实现西部开发与“兴地富民”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王兆远 《攀登》2004,23(2):65-66
为实现党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中共青海省第十次党代会上向全省提出了“建设小康,富民强省”的要求。笔认为,要把全面推进青海省小康社会建设落在实处,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论须始终把握住青海的经济社会发展脉搏.立足于青海的省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立足青海省农牧区的实际情况,理清农村、牧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对于全面建设青海小康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21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抓住新世纪的发展机遇,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今天,全区各族人民正在由富民兴桂向富民强桂迈进,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而奋斗。  相似文献   

6.
马进虎 《攀登》2008,27(5):142-145
文化青海建设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举措,在文化工作中具有“统一驭万”之效力。文章分析了文化青海建设的历史条件和文化青海建设面临的观念差异,提出了文化青海建设的布局重点。  相似文献   

7.
青海是一个生态地位极为重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而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自身的发展定位和目标选择。为此,本文立足于青海的省情现实,在阐述小康社会与生态文明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性与可能性,提出了加快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青海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发平 《攀登》2004,23(1):75-78
从总体上来讲,青海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缓慢,与全国相比差距较大。如何加快青海省农牧区奔小康的步伐,将是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本认为,农牧民收入低、农村贫困人口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素质低下和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是影响青海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主要难点。为此,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优先发展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规模组织劳务输出,大力普及农牧区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劳动力化素质,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等,是青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兴边富民行动对于富民、兴边、强国、睦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系统论述了兴边富民行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表现在:综合经济实力稳固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加、对俄贸易水平极大提升。与此同时,县域经济发展发展面临着经济增长、群众增收乏力,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产业结构调整不明显,对外贸易整体下滑等突出障碍。为此,“十三五”时期,兴边富民行动要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立足“保基本、补短板、调结构、保增长”,推动经济全面向好、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王兰英 《攀登》2005,24(12):62-64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更是构建和谐青海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青海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基础仍处在建设总体小康社会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过渡阶段,而且发展呈现出地域性非均衡发展和多层次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要有务实创新的态度、进取向上的精神、科学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这为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本文从青海实际出发,论述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青海省文化建设应采取的措施以及文化建设中应注重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3.
马建武 《攀登》2008,27(3):72-74
党的十七大对繁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全新的战略部署。十七大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出发,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为此,应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快青海民族文化建设的步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严维青 《攀登》2001,20(5):73-76
在可持续发展的众多因素中,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前提。青海素有“世界屋脊”、“江河源头”和“中华水塔”之际,青海的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尤为世人所关注。我们应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青海人口与环境非协调发展的危害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青海人口与环境协调共生的和谐性。  相似文献   

15.
王秦丰 《攀登》2005,24(6):16-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强调,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谋划青海“十一五”发展,必须十分重视实施人才战略,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此,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实施人才战略重要意义的认识;二要进一步明确实施人才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任务,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三要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为“建设小康、富民强省”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6.
李建平 《攀登》2004,23(6):67-72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青海省从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这种小康不仅是低层次的,而且与全国的差距还在继续扩大,贫穷落后仍然是青海的省情。全面建设青海的小康社会,就是要进一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以增进各族人民的福利、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尽管青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远比过去艰巨复杂,但现有基础和有利条件也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已经具备持续快速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加快“文化青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青山 《攀登》2008,27(1):5-8
该文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在深刻学习领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战略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文化青海”这样一个全新的目标。文章论述了建设“文化青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推动“文化青海”建设的优势和条件,阐释了建设“文化青海”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内容,提出了建设“文化青海”所要做的八个方面的工作。这对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动青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是青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立足青海实际,依托资源优势,是走新型工业 化道路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促进青海现代化建设的必然举措。认真研究 青海省城镇化的发展基础、发展思路,有利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使城镇化走上持续健康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张守成 《攀登》2012,(4):104-108
青海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我省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阔步迈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强卫书记代表十一届省委作了《坚持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为全省各族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而奋斗》的报告,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报告》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上来,推动全省改革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为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